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刹那灿烂 > 第七十八章 出发

刹那灿烂 第七十八章 出发

簡繁轉換
作者:亨依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7 00:53:1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七十八章出发(第1/2页)

葛自澹说道:“呵呵,这倒像你总是雷厉风行的性格。先期去的人考察好了么?”

杨彦之说道:“是的,早先是让我胞弟带人去的,他到珠港也快一个月了的。你当初一说,我就意动,立马让胞弟前去珠港摸摸情况,还让他每隔几天就给我来封电报,说一说他考察的情况。这段时间以来,他也去了解了一回珠港的方方面面,从官场到民生,我让他事无巨细的但有发现就都发来。他一直说珠港好的很,是个好地方,但说不出个所以然出来,然后就只说官场上比我们这边要好相处的多,人也很随和,没什么架子。从他发给我的电报中,我多少看出来,那地方重商,信用相比我们这边要好,物价估计差不多一些,不过成品的价格要稍高一些,要是安心做生意的话,算是个好地方,乌烟瘴气的事上要少一些。和家里商议,其实也是决定好了的,只是胞弟说他撑不起那边场面,总是央求找个妥帖些的人早些过去,他来跑腿就行。家里老父亲年纪太大,族叔们又多少有点微言,不好当事,所以父亲决定只得让我前去。我也推辞不得,本想着是让胞弟也历练一回,主些事,今后也能好好的给家里出点力,只看他多少还是放不大开,自己不敢做主,总是回报来汇报去的,有些事耽搁了,有些事办的不太利落,拖沓的时间又长,误了些事。家里,尤其是我这一系的习惯就是一旦决定了,就马上付诸行动,对于要干的事,早干比晚干好,晚干比不干强,所以就有些风风火火的。”

“你这去一趟,事情安排了不少啊。”

“主要是胞弟这些事都没有经历过,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走前给我讨主意,我就让他多看,不但看官府怎样,也要把普通人家看看,再看看一般人的营生又如何,官府和社会的风气怎样,人好不好相处,有没有排外的传统,各行各业的经营情况等等的,让他把看到的都记下,或他自己不知道记下这些日常的东西有什么作用。”

“嗯,你这安排的很妥帖、全面,叶落知秋,即使你自己未曾亲身前去,知道那些也是差不多足够的。只要大环境好,自己想做的又是正经的营生,其实要担心的不多。它那边属格里斯,中央政府远的很,地方上都是自己做主的,政府也不太管很具体的事,人也基本上和国人差不多,人少,社会也算比较稳,乱子很少。”

“嗯,是的。我主要还是想让胞弟多历练一回,所以就打算晚些时候再过去,不过,也不知什么时候可能就也要离开了,我想着是等你们回来后我再成行的,就不知这中间有什么变化没有。要是催得急,估计也就要走了的,这一下的话,以后就会有段日子会见不到了的。”

“余斛到珠港是有船的,来往也比陆地上方便快捷的多,等你们彻底安顿下来,说不得到时也会有叨扰你们的一天也不好说。”

“呵呵,那倒是欢迎之至。对了,万一我提前走了,你这有事就让阿生给明顺支应一声就行,那些事明顺也都能办。我也早早的和他交代好了的,他会先留在余斛,这边有些事我也不是太放心,让他代我看着点,别出什么乱子,万一他处理不来,到时还要贤弟帮忙拿个主意。”

“好说,但凡我能做的,自当义不容辞。”

“我知道贤弟的志趣,自不会给贤弟惹来意外的麻烦,主意是在一些大事上替我给明顺拿个主意,即使是我家里和我这边有冲突的话,你也是更适合给意见的。家里这边的人我多也信不过的,目光短浅,一门心思的逐利,连我自己都看不过,家里人基本上也不知你我相交之事,最多知道以前的那些事。你最近才又来余斛,他们都还不知晓的。我这边的事大多都已经收尾,一些零散的事都没什么关紧的,都不值当由你出面去讨那些人情。反正你只替我出出主意就行,其它的事自会有人去办的,我这也算是把些事托付给你,希望贤弟莫推辞。”

“好说,我知晓你的意思了。”

“可惜的是我可能自此就少了一处自在之所。”话音刚落,一抬头间,就看到明顺出现在门外,旋即明了,转而说道:“只顾着说话了,时间差不多了,该出发了,现在走吧?”

“好,走。”

说完阿生、明顺上前帮着拿起行李朝永兴里外去了。永兴里外的大道上停了两辆马车,除了杨彦之的那辆外,又租了一辆,几人分别上了马车,葛自澹和杨彦之一辆,谢明宇和亨亚日一辆,车上还放着行李。马车起动,往码头去了,沈阿生转身又入了永兴里。

一路马车终于十二时前赶到港区附近,几人又拐到当初亨亚日踏上余斛大地后第一餐所在的那个成菜馆。由于时间比较紧,大家就没有饮酒,甚至没来得及仔细分辨这饭菜的味道是否变化,就匆忙的吃完饭,又忙往码头候船大厅行去。

到候船大厅时,客船已经开始检票了,到场即是离别时。杨彦之甚至一反常态的上前抱了抱葛自澹,松开后,又伸出手摸了摸亨亚日的头,只谢明宇肩扛手拎着行李,无处下手才放过,一边还遗憾地说道:“这次送行实在是匆忙,等接风的时候,咱们再好好的来过。“

“好,我们走了,到时见。“

“到时见。”

几人惜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或有交叉、重叠时,就相聚;或在两处时,大家都各走一方了。三人安顿下来,却是在二楼的一个三人的舱室,这船不是本国营运的,却是和那国船,里面的布置和生活习俗大部都是和那式装扮,这下却是让亨亚日更早的接触到和那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面目。亨亚日自然是见过和那人,也曾逛过和那人开办的店铺,对他们待人接物、言语习惯,甚至是说话间带有的和那国地方方言都有所耳闻,只是对他们的具体生活方面知道的很少。这却是补了一课,从这里或许可以窥得一斑,不过这显然也不是和那国寻常人家该有的日常模样。在上船的时候,亨亚日见多部分人要么着洋装,要么着和那式服饰,着华服长袍的人极少,而那极少之人往往气派又极大,一般也不屑理人,住的舱室也和人不同,刚一上船就不见了身影。

船在大海上航行,只需把舱室的门窗打开,自然就会有风吹过,而且在船上住有着的一桩好处是气温明显比地表上要低一些,人会感觉舒服不少。只是在此炎热的季节,除了南半球的较少的地方外,全球亦共此凉热。葛自澹打坐,亨亚日看书,谢明宇躺床上假寐,三人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做的很用心。只谢明宇翻动身体的频次并不少,躺得算不得惬意,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什么,还是近乡情怯的缘由,只这里离他的家乡还远的很。

亨亚日这回带的是史书和离高语通识读本,平时主要是读史,而且离高语在永兴里的家中也已经开始学起,已经有接近一周的样子。这中间除了葛自澹散步时会教他以外,谢明宇有时也会出言教亨亚日一些。难为的是谢明宇肯开口讲话,也难为亨亚日结结巴巴的离高语说得谢明宇能懂,除了需要时,用离高的语言说话之外,谢明宇其它的时候一律做哑巴。然幸好国语的字他认识的很多,教亨亚日那种表音意义的离高语能教的更加透彻,更能讲清其中的分别,故而亨亚日离高语上手的更容易的多,进步更比和那语还要快一些的。然两门语言和国语的联系都很紧密,所以亨亚日学习之中的难度也下降了很多,更何况还有自身过目难忘的天分加持。亨亚日也为了能和谢明宇偶然能说些话,读起那离高语通识读本的时候也格外的用工,通读本已经读完了大半,甚至能偶尔流利的写出一些来表达意思,差些的是言语发音上的练习,说的生疏,有些别扭和拗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七十八章出发(第2/2页)

三人各做各的事,互不打扰,不过桌子却是被亨亚日霸占了的,葛自澹和谢明宇很少动身过来索茶还是什么,一直到晚餐时间。几人出门的时候并未多准备,就是做着随遇而安的打算,在船上就吃船上的餐厅。再说在海上的行程也需要二三天的时间,几人也都是懒散的性子,稍备些零食还行,带那么一堆吃食的却无必要,况且葛、谢二人也是在和那国生活了段时间的,自然也没有习惯上的问题。

晚餐大家去了船上的餐厅,这和那式的餐厅和亨亚日平身所见又有不同,介于国洋之间,比国内的看起来洁净、整齐一些,烟火气稍淡,比之洋式,又沾染了不少熟悉的国味儿来。带着点好奇,带着点审视,亨亚日跟在葛、谢的身后,找了张桌子坐下。

侍者一边前来,一边说道:“欢迎大家的到来,几位先生,请问需要些什么?”并把餐单递给葛自澹。这侍者应该是个和那人,说的是和那语。葛自澹和亨亚日平日里是着洋装的,谢明宇习惯了两截短装,只这习惯国人和离高人都有,偏偏和那人却不多见,在和那国人眼里,这人是个外国人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且三人在餐桌上坐的情形也说明几人的关系比较亲近,而几人除了面相、气质不凡外,并没有显露的更多,只葛自澹才似是一行人中做主之角色,所以就把餐单给了他。对于侍者的看人眼光,三人都不甚在意,葛自澹把餐单接在手里并没有看,只用和那语随口要了几道菜式,又要了些清酒和主食,就又把餐单还给了侍者。这侍者从葛自澹的语言以及用餐的习惯上看,虽不晓得是否和那国人,至少对和那国的饮食是很了解的,而且要的餐点也基本上是茗都地区最常用的,所以在恭敬的答应好后,就离开了。

亨亚日看着这点餐的情形,也有些诧异,转头向四周看的时候,发现情况都差不多,这和国内的情况相比起来,差别是显然的。国内除非事先预定,出面招呼饮食的往往是主要人物的身边人,一人要大家,同桌最有地位的通常并不会做亲自点单这种事,而西洋餐厅则刚好相反,往往要先征得最有地位的人的意见后,才轮到其他人。当然这跟西洋人分餐习惯有很大关系,每人只选也只吃自己的那份,并不和他人混用,每个人只需要要自己的就可以。和那国则又是两种风格混杂,问询明显洋化,而用餐则还是混餐,同样存在一人要大家的现象。这虽然是饮食习惯,但也应该于文化背景有一定的关系,亨亚日对洋人的那些也仅仅停留在表面印象,所以也无从言说,只是留给了他这种朦朦胧胧的感觉罢了。

稍等了一会儿,餐点一应上齐,小酌的小酌,干饭的干饭,大家都沉默无声的把晚宴用完。在回舱室的路上,亨亚日并没有隐藏自己餐前所看到的情形的想法,只这会儿餐后散步的人多,磕磕绊绊的,船上路窄,也不大好走。于是他请教葛自澹道:“先生,我观刚刚和那国餐厅里的一些表现,总感觉他们在国内和西洋之间摇摆不定的,只看起来好像拧巴的很?”

葛自澹用和那语说道:“从现在开始,我们在和那国的境内时,就用和那语来说话,你也好尽快的适应、提高。”这话说完,才又接着用和那语说道:“你现在在读史,应该还没有读到中史,和那国是从千年前的中史时代就已经开始学习我们了。一开始是从学我国的礼仪、教化开始,慢慢的渗透到他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最后形成了他的自有特色。也就是说他们从野蛮走向文明,我们是他的引路人,这当中形成的生活习惯、人情世故、文化理念、价值伦理等等的,既有消化吸收,又保留了一些它原有的特点,这是它的由来。只这百十年来,我们国家生病了,衰弱了,受人欺侮了,它又见得西洋强盛,又遣员去西洋学习,然后就又自上而下的推开他们从西洋学来的东西。可能是学习的时间短了一些,还在适应、调整的时候,所以你看着觉得似是有点拧巴,可能事实上也确实有些,只是比之以前,现在至少看起来娴熟得多了。”说完看了看谢明宇,谢明宇点了点头。

晚餐后散步的人有些多,他们也不好往着人堆里扎,就直接回了舱室。一边在屋内安坐,还一边继续聊着未完的话题。亨亚日说道:“看来他们这慕强的心理很强啊。”

葛自澹说道:“慕强是人类的天性,这个无可厚非。你要是想说恃强凌弱不好,那是教化的问题了。大家都慕强,不管是哪样,你们学生不也羡慕成绩好的吗?这也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慕强。另外,倘若你要说他们学习意识和意愿很强,或者危机意识强也是说的通的,可能会比慕强要来得更准确一些。”

亨亚日有些迟疑。他有些不解的问道:“先生,你讲学习意识强还好理解,只是危机意识又是什么意思呢?”

葛自澹说道:“居安思危这个成语你应当听说过吧?”

亨亚日点了点头。

“这个就是危机意识的源头。和那国和我们国家自然是很不相同的,你看国内的新闻纸上动辄就是蕞尔小国来形容它,你就知道它其实不大,不大指的是它的国土面积不太大,所有的地方都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海岛组成,可能比很多地方普通意义上的岛要大上很多,但它最多也只是岛而已。岛上的天灾比较多,像是地震、台风、海啸、火山爆发等等这些,暴雨暴雪就不说了,年景都不大好,能够耕种的地方也不算多,靠出海打渔,风险太大不说,能养活的人也不太多,同样的,遇到不好的天,门都出不去,这还只是天灾。**方面,外在的早期就只有我国了,只是历史上我国几次准备征服它的时候,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几乎都未接仗就大败亏输的,也都未曾动过它的根本;而早些年的**是西洋人,只是他们归附得很好,又不是个好地方,所以算得上幸运的躲了过去,还借到了东风,发展了国力,不伤根本不说,还得了不小的便宜。至于它国内的事,和我们国家也差不多,由治及乱,又由乱及治,周而复始,其中血腥之事也是极多的。这应当是处在这种自然环境中,以及现在西洋人的坚船利炮已经开到了家门口的影响,他们自上而下,整体掉头西向,又在有了一个消化吸收后,本土化的过程,所以才有你现在看到的模样。其实这个本土化和以前相比,还是有改观的,只你年纪小,未曾见闻过,我和明宇也算是亲历者之二吧。”

这一番话,大出亨亚日的预料之外,他自己限于年纪和经历,对岛屿自然是没什么认识的,对国家、社会、地域、风土人情等等也只是一个模糊的概率,同样认识很少。葛自澹的这一番说自也是让他眼界大开,不管是地域上的,还是历史上的,对自己认识和理解事情看起来都是有很大帮助的,也难怪先生交给自己的第二项任务就是读史。地域和历史其实在学校的通识一科中都有提到过一些,但也只是让他们知道有那么一回事而已,还没有上升到具体了解的程度,当然这也是他们的年纪也不足以理解太复杂的事情。就如同说岛一样,书上只是讲是围在水中的一块陆地,但它并不会去讲这块陆地得有多大才能称之为岛,也并不会去讲礁石和大陆的区别,更何况地理上还有半岛的说法,这样一来会更加的复杂。而地域和历史之纷繁复杂,细究下来,永无止境,所以一国也往往只是以本国为主来稍微的详说一回,其它的多也泛泛而谈,甚至于编书者都未必有多深入的认识。

亨亚日随口说道:“他们总这样学来学去的,也不知道好,还是不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