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刹那灿烂 > 第七十九章 意外的谈话

刹那灿烂 第七十九章 意外的谈话

簡繁轉換
作者:亨依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7 00:53:1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七十九章意外的谈话(第1/2页)

“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就忙着去判断,下结论,也不适宜简单的就去评判说好与不好,尤其是这种大事。倘若是无知无识之人从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说,自然无所谓,只你自然不是,日后也切莫如此。虽说一件事的对与错、是与非是很简单的,但这件事情对具体的牵扯其中的每个人、每一个群体的影响却是不一样的,笼统的来回答,这只能表示出一些人意见,这样说起会显得很没有常识,又过于草率。这并不是说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是要站在什么样的高度、层次、角度来说这样的话。这么说你或许会不服,我就拿众口难调来举例说,例如说辣椒,你或觉得好吃,我们那边的人或也都觉得好吃,于是在是否添加辣椒的问题上,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但在另外那些不吃辣的人的眼中就未必。有人甚至会因此身上产生不良反应,况且可能在另一类生物的眼中,比如说牛、羊等等的误食了之后呢?也说不得那辣椒是样很糟糕的东西也说不得。因为那不是他们的利益所在,甚至是对立面。这时的人们该怎么来取舍呢?这说的也许有些空泛。但假如是一家人,有人喜欢一个人,有人讨厌这个人,那这个家算是喜欢还算是讨厌那人呢,该如何取舍呢?这里要说明的是,家一般都是有家长在的,如果家长自己喜欢,和家庭成员里每一个都喜欢,这中间又有什么分别呢?”

“道理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来判断,来取舍,但自己的利益所在并不是每个人都相同,而且都能清楚的表达出来,同时也未必能被他人理解甚至是了解。也有许多人或许对此都一无所知,或是漠不关心,或是被别有用心的人鼓噪而眼瞎心盲的,也或许有人不关心是不敢去关心或者关心了也没有用,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就又要把它归结起来判断,主要体现出来的也在利弊方面,这或也是你说的好于不好,也关系到日后的对策。同时这个利弊是从个人、小团体出发,还是从较多人的角度来看,这当中又有很大的不同。每个团体甚至每个人的利益并不是总是一致的,它只是和一些人的利益一致,至于是多数还是少数,还是你我于他人的差别,这其间就但看个人的取舍了。一般说来好于不好,那些言说者也只是先从个人出发,然后再到对其它方面的影响等等的利弊来判断,当一致时大声疾呼,当不一致的时候誓死反对,至于谁来代表你我的利益,这就不太好说了。”

“早先让你看的那五本书,你也都看完了,只是现在限于年纪、经历和识见,还不大会用,当然这不是说怪你,只是提醒你,往后要试着多用那五本书上所掌握到的来看问题才好。所谓看世界、看社会、看个人,也是看事情,世界、社会、个人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正是通过相互包容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类似于系统,但又有别于系统。只是把整件事当做系统来看,来梳理也是可行的,所以说那也是教看事、说事、解事的书,是关于选择的书。遇事先多了解,多问几个为什么,也便于更加清晰的看透问题。至于怎么去选择,对你而言,我是不会干涉的,只是教会你看事的方法。有人是最重选择,不重方式方法,甚至是结果,就像站队,只有站在我的队伍里,才是我的人。我是不一样的,当然也是因我所求甚少或者说又太多、太大,从而导致我不会和世上几乎所有人产生所谓的利益之争。”

“我现在和你稍稍说一回。好与不好,一看对象,二看结果,更要具体的事情具体分析。对象就像前面说的那些一样,就是要有一个立足点,在这个点上分清什么事所谓的好,而什么事所谓的不好,以及为什么好,而又为什么不好。结果有两个方面,就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你种下了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这里自然就又有了好坏之分。因为你的立足点不同,所以就会导致你对事情的好坏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最后还是得具体事情具体分析,说起来最终的结果就是选择问题了。譬如说你见有其他人获得成功,于是你有样学样,你也同样获得了你曾经以为的成功。然后有利的一面你自然早就通过观察了解过许多,又亲身体验了更多,甚至也会惠及许多其他人、许多其它事;只是它同样会有不利的一面,这时的你自然也会同样全盘收到,或许你的考虑就会因此而发生变化,甚至可能会去怀疑之前定义成功时,是不是定义错误。这就是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了,或许就是因为你的了解不够充分,你的立足点不够一致,甚至你的脾性、家世背景、人生经历等等的不同所导致,产生了你不想要的结果,在这里你就得要具体事情那里具体分析,然后依据立足点和预期的结果,做出自己的选择来。因此你或许就必须要做很多的调整,很多的让步,最后才有可能收获成功,但距离自己想要的那种成功应该很远,那它到底算不算一种成功呢?”

“人是这样,国家也同样如此,说到革新变法等等的,其它国家是成了,但若是一味的亦步亦趋,也脱离不了别人的臼窑,赶上甚至是超越别人不说难度很大了,或许压根就没有可能。当然了,也还会有其它更多的弊端,好多事情一旦改变就再也回不去了,这就如同得失一样,也不好用好与否来衡量。当然最后从直观上来看,譬如说我们这次前往的和那国,你看它现在的发展势头,看它都欺侮到我们头上来就知道了,甚至前些年它们还一度把罗刹国也给打败了。这对它来说,应该是好的,或利大于弊的,是它们学西洋获得的成就。我们国家今后将遇到的最大外患或许不是别国,就是它。首先它得地利,离的近,这是天然的优势;其次人文相通上,两国人来往的有很多,国内有不少的人从中获利,而这些人对他们过来甚至更是乐见其成的;再从国内的总体情况看,我们到现在为止,甚至连一艘像样些的船造不出来,那些买来的看起来又多少有点水土不服,等再过些年,这批老船退了,而除了买船外,差不多可以说是无船可用。想想我偌大的中央帝国,这些说起来像都是笑话一般,然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和那国早些年就可以自己设计制造军舰了,民船就更不提了,和它又该如何比较呢?可比性实在是有些差。基础薄弱,也无人可用,再说这种造船的功夫也非一代人一朝一夕之功就可以了,又有多少人能知道得分明呢?从选矿石到炼钢,再到成型加工,这说起来似是很容易,可做起来就难了,偌大的土地上,甚至连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都未见、未闻的,甚至从何处下手都不晓得,还一味的沉醉在地大物博之中。造个枪炮那丁点大的东西,都造得艰难,甚至因之欣喜,却不知落后几何,更妄论比枪炮复杂更多了的船、机器等等的了。现在的船、炮比之以前也不知强大、便利了多少倍,这些也全都非是目前人力可以扭转之事,当血肉之躯遭遇钢铁怪兽,想要生存,除了跪地求饶外,若要其它体面的退敌方式,就纯属是想多了的。”

“我在读书的时候,曾经看过《天演论》这本书,后来到西洋去了后,也读过了《生物进化论》,二者虽然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但都被赋予了广泛的社会意义,我这里主要就说天演论译。译者在出版说明里讲,此书的主旨总结起来就是物竞天存,这代表着他的一方观点,是他看到又想要让大家了解到并认同他的部分。当然了,有关这本书的社会意义的说法各式各样,到今天为止自然没有一个统一的,不过在认同说法上,但虽都略有不同,但大体是一样的,就是对后果表述的重点不同。当初那译者大约还是比较温和的,另外还带着我们国家独有的神秘主义。天存?什么叫天存?和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相比,落后就要挨打这种直白的表述比较起来,简直是弱暴了。弱肉强食是一副血淋淋的样子,很直观;然适者生存呢,那些淘汰者、不适者呢?消亡了;这就是典型的杀人不见血了,轻描淡写间,有多少生命就此毁于一旦。有人说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人是这自然界的一环,终是无法逃脱的。只是人类教化的年头也不短了,这教化之功终是流于表面,而每每到了选择的时候,都暴露出自己的本性来,甚至更加的残酷。盛世伟业都归于教化,那乱世亡人又归于谁呢?自然界的枯荣和它相比实在是太一般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七十九章意外的谈话(第2/2页)

葛、谢二人的酒喝得并不多,再说都还是清酒,低度酒也不大醉人,只看他的意思,显然一副还没有说完的样子,谢明宇也只是在一旁听着,看了看葛自澹,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而葛自澹的这一通说,更是大出亨亚日的意料之外,他第一次看到如此如此。说如此长的话,又顾左右而言它,让他抓不到主题,好像都是随性之说,说不上有所谓的失言。可能是自己还不能明了先生的心思吧,亨亚日心下想着。

“这书自也会在你日后读书的书单里,到时再说。我想把所有的书都塞给你看,然而世上的书何其多也,即使你什么其它的事都不做,要先把那所有的书读完,终你一生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让你读的书,也是按顺序一步步来,把于人生助益大的优先读完,日后有闲暇了,也不妨多看看这世间的造化玄奇,其实即使是小说这些,我也是希望你读一读的,只是不想你太早的接触到,从而导致注意力分散。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在需要打牢基础之时,先把基础打牢才是关键,切不可乱了时序。时序的重要性就不多说了,你一时可能也不是太理解。”

葛自澹想了想,还是说道:“话说一点可能会有点不爽利。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拿我们德安府的粮食来说事,我们每年收几季粮食你是知道吧?”

亨亚日有些意外,没想到这里居然还有自己的事,不过既然先生问起,赶紧摆正姿态,回道:“回先生话,我自是知道的。每年的端午前后几天是麦收季,接着就是耕田插秧了,中秋前后几天是收稻米的时候,接着又要耕田种麦了。”

“是啊,端午时节收麦插秧,中秋时节收稻种麦。但你若是在端午时节种上麦子,而中秋时节去插秧,你想想到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吗?”

“啊?没听说有这么种的,估计收成不好说吧。只麦子的不好说长成什么样,不知道是不是只长叶子不接穗的;中秋才插秧的话,那天气马上就要转凉了,起霜降温、下雪的,也不知道水稻抗不抗冻了。说到底,可能即使都能成活,多半收成成问题。这收成一旦出了问题,普通百姓就不是饿饭这么简单了,这天下就得大乱了。”

说着、说着,亨亚日眼睛一亮,又说道:“先生,你是想通过这样说来描述时序的重要性的问题了吧?”

“是的,但这只是最为简单、外露的时序问题。由时序出发,以小见大,后果怕人。不但其它事物自然生长需要仰赖时序,人的成长也是一样的。人生在什么阶段,就要做和这个阶段相适应的事情来,不然那后果可大可小,小的贻笑大方,可能一笑就了了,太大的话,这人的一生或就蹉跎终老了。你现在这个年龄学会判断,也就是如何选择的问题,才是会令一生受益最大的事情。而如何选择的问题,就多从我让你看的五本书和史书中来,这是最基本的判断。若是想要的更多更好,就要在这个基础上修枝剪叶的,那就是要知道什么是真假,什么是美丑,什么是善良和暴虐等等。那些枝节是在有了第一步的基础上才会延伸的问题,这时你就得补充新的认知,读新的书,认知新的事物,开始新的阅历和旅程。”

亨亚日听这段话和以前看那五本书的感觉差不多,而且先生从对不对开始,先是延展到事情的复杂性和出发点,再到利益得失,又延伸到进化时序,刚刚还谈到了判断和基础,中间掺杂着现实与憧憬,先生到底想讲的是什么,五官争功么?亨亚日扪心自问。

现时显然来不及让亨亚日多想,只听葛自澹接着说道:“基础和枝干,就像没有涂颜料的绘画,底子都在,后面的书就如同教你审美,教你着色,教你一点一点的丰富它、完善它。这也是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积淀,慢慢的随着个人各种素养和品质的丰富,增色添彩的。厚积而薄发,即便随意挥洒,也总能得到一副色彩斑斓的好作品,也只有这样,生活中遇到各种情势,都能游刃有余。后面那些不是无用功,只是在有取舍或者按重要和优先程度排序的话,它们要排在后面,有它无它无碍做对的事情,只是做事情的过程可能不会那么的尽如人意,会有些遗憾的地方,后面增补的这些,就是为了减少遗憾,把对的事情做的相对完美,就是把对的事情做对了。”

亨亚日这才多少是明白一些先生讲这番话中所包含的含义,讲来讲去的是为了讲他为什么要这么安排而做的铺垫,当然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先把当前先生安排的书读好,以后再读那些增添颜色的书,按部就班的打好基础了再说。这些话原本先生是不屑直说的,今日也不知为了何事,说了这么一通,而且还是用的是和那语,先生倒是身体力行的按照他的说法来了,亨亚日听得很吃力,但也都按要求应对,幸而自家的话说得不多,一时还能应付。

不知道是不是说到这里,葛自澹不想接着再往下说了,只说道:“你先看会儿书吧。待稍晚些,人少点了,我们再出去透透气。”言罢,却是一反常态的躺在床上,双手放在脑后,就那样枕着双手闭上了眼睛。

亨亚日转眼看谢明宇的时候,见他正好相反,盘坐着,只闭上了眼。左右看看,亨亚日想想也索性暂时先不去看书,而是拿出笔记来,把今日读书和先生的讲话以及途中自己观察到的先生、明宇的表现也略微记了记,一气呵成后,自己读了一回,就把日记收好搁置,拿起未完的史书来,再看。

史书看起来就容易得多了,结构往往也简单,主要就是叙事,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做了何事,有些记录还添加了一些事情的后续反应,大部分则无,添加了后续反应的就是史的作者想要你看到的倾向。就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样,人们自发的来,至于为何来,是不是来偷吃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要来,就是要聚人,要踩出条路来;然则他在这里就不讲瓜田李下的,至于要不要避嫌,那就很次要了,甚至如果要避嫌就不应该踩出路来。桃李是谁的不重要,那玩意总归是要被吃掉的,我吃好过你吃,我吃我还能念它点好来,你吃算什么玩意。这大约就是所谓的文人相轻了,同样的一个事物、一句话,不管语境,正反看,正反听,各人能品出不同的味道来,自取自己喜欢的味道。而那些为人师或是好为人师者,总是喜欢传扬他认为对的东西给人,或也是作者的本意,以为自己得到了真解,殊不知都是说自己想说的,骂自己想骂的,赞自己想赞的而已,还就此披上一个引经据典的博学外衣,却有些贻笑大方了。还有很多史,都是作者道听途说的,听到了只言片语自己来二次创作,绘声绘色的,“吾将取而代之”和“大丈夫当如是也”这类的心理活动都跃然纸上,只能说故事会很成功。说是史,其实它是一坨屎,虫子吃完尸体排的便便,还有人能从中咂摸出香甜的味道了,真是蔚为壮观,吃屎都吃出了境界来。

亨亚日读史自然是读得很快,里面的故事基本上都能记上,这是拜他的过目难忘所赐。只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故事,委实不多,有时把同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和要做的事联合在一起看时,才觉得稍稍有些意思,只这样的话,有些累,就在读的过程中,选自己在意的人或事多花上一些精力来看,其它的就只是看过而已。自然,过目难忘不是过目不忘,在意的记得的时间就长,不甚在意的或慢慢随着岁月的流逝不再提取,或就淡忘了。这不同于学校那课本,总是要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去看很多个轮回,自然就会烂熟,而那稍稍需要动脑的算术等,也只是来来回回的把学到的东西来来回回的套上不同的外衣,翻来覆去的打扮,其实它还是它,洗净铅华后,归于平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