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刹那灿烂 > 第十章 学校

刹那灿烂 第十章 学校

簡繁轉換
作者:亨依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7 00:53:1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十章学校(第1/2页)

不一会儿,学校在望,在距离学校不远的一座酒楼前,俩人停下脚步。亨亚日捧了本书,边看边等,王川纲则先去饭庄处寄放了马匹,又把褡裢里的东西放到日常租下的客房内,只带着书包和暖水壶出得楼来。

二人朝学校走去,一路上遇到不少的学生也正陆陆续续的往学校而来,虽大多都叫不上名字来,但也都面熟的紧。其中自是一些有同班同学,亨亚日也和他们互相点头示意,算是互相打个招呼,待走到一处后,大家简短问候几句后,就结伴一起往学校行去。

待到校门口,学生们再各自接过送自己上学之人手中的书包、暖水壶之类的东西,招呼过后,就又结伴穿过操场,向自己的班级教室走去。少年心性,随着同学聚集的越来越多,一路叽叽喳喳的,因为大家也都好奇亨亚日为何耽搁了这一连好几日功课所为何事,不免也问东问西的,小小年纪,八卦的心思并不输成人。亨亚日只推说家中有事也就随口打发了,这有事倒也是实情,只是太过笼统,不过也无人计较。毕竟都还是小孩子,能做的事情并不多,通过自己家里的一些事,大约也能想象得出,所以没有人刨根问底的。这倒是给亨亚日省了不少的麻烦,不然说不得就要扯个谎或者说说左右而言它的,这可就有点麻烦,好在也没人真的在意他这些天是不是真的做出了些什么了不起的事。素日里,亨亚日的学业成绩一直是年级段的头等,虽不好说远超同济,但也把次名落下颇远,直有才名,颇得同学爱戴。只是性子沉寂,待人虽温和但也淡淡的,不得众人亲近,日常里也并没有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而教习只要学生成绩不错,其他的多是不甚计较,自是也喜欢这样的学生,安静、不闹事,尤其还能装点门面,在同事间也有面子,尤其是同年级的尤甚,所以亨亚日因此也得了不少的额外礼遇。

学校院子颇大,因为是历史遗留的乡试老宅,多是一排排的青砖瓦房,只有正中的穿过操场对着围墙大门的是一栋新式二层楼。楼盖的很宽很阔,楼里以教习工作又分了两个片区,一个片区作为教习日常备课及临时休息的办公区,另一区是教授音乐、图画、小手工等等的教学区以及储存一些教育器具的储物间。除此而外,楼上楼下还有不少空余的房间,这是早期亨书勤谋划中教部时提前做的规划。二层楼前是个宽广的操场,日常里学生集中在此,做课间操和上体育课以及学校开运动会、表彰会、誓师大会等等之用。二层楼和操场之间有一处旗台,旗台上高高矗立着三只桅杆,原本悬挂有旗,只是后来遭逢大变,多是不敢升旗,也无人敢提,所以日常就是几只光秃秃的孤杆杵在那里。

随着“铛、铛、铛、铛”的几声人工敲钟声响,学生们迅速在教室内安静下来,一个个都正襟危坐,静候着教习的到来。顶着钟声,教习霍恩德夹着书本施施然的进入了教室,扫了一眼教室内的诸位学生,见到亨亚日已经恢复上学,自己也是微微点了点头,然后摊开书本,转身开始在黑板上板书今天的课时题目。亨亚日一边翻开书本,一边看向教习的板书,待看到时,发现自己也就是耽搁二个章节而已,而书本的内容自是乱熟,听不听其实都是一样的,日常里听课,主要也是听听教习的具体讲课方法罢了。新课讲得并没有什么新意,亨亚日有些无聊,一时间竟是无事可做,不由神游天外,只是对着书本怔怔地发呆。

在日常的学习中,亨亚日没有特别喜欢的科目,自然也没有特别讨厌的,各科也都比较平均,几乎所有的科目都出类拔萃的,唯有一样音乐课除外。亨亚日的音乐课上得是实在有点艰难,又更在这小孩子学的音乐课吧,它总是让你唱唱跳跳的,这可是把他给为难坏了。主因是亨亚日五音不全,更是最早先曾经留下的一段惨痛的记忆总是在提醒着他,离这唱歌一途远一点吧,都有点折磨的意思了。事情是这样的,一年级段结束的告别班会上,在一些同学的怂恿之下,不知深浅也从未听过自己歌声的亨亚日就那么毫无防备地唱了一嗓子,结果这歌声一出,却是把全场的下巴都惊掉了一地。亨亚日也是源于此才对自己的认知深了一层,在学业上,自己真不是无所不能的,这唱歌是真的不行。好吧,唱歌不行,学学乐器、识识谱、填填词的也挺好的,算是另辟蹊径吧。那些东西亨亚日也算拿手,幸亏日常其它科目亮眼,音乐除歌唱外也都是拔尖的,大家也就没有那么计较到好像一定要树一个十全十美的形象来,有点缺点至少看起来更贴近大伙,不那么好似高不可攀的样子,大家也更乐于接受,所以即使是少年心性,性急时口不择言的也没人会拿唱歌这种事出来说事,嘲讽亨亚日。当然亨亚日自己也不甚在意就是了,也在意不起来,那是天赋,没办法的事。

学校的各年级教室是平行的几排很规整对称的瓦房,按照年级层序分开布置,低年级的学生年级偏小,未经训练,注意力往往不容易集中,所以把他们教室设置在距离茅厕较近和操场稍远的地方,高年级的渐渐多动起来,吵闹和奔跑的更多,正是人小主意多的时候,自主性要强很多,他们教室就距离操场近一些,便于他们活动身体。由于新学事随时易,随时间的推移,虽然普遍仍是排斥观望的大环境,但慢慢的接受者也日渐多了起来。年级段的班级数、人数也多有体现,越往后的年头,人数多是是逐次增多,可能也与德安府新学办的名气日大也有相当大的关系,慕名而来者也是逐日增多。一年级四个班百多号人,二年级三个班七十来号,三年级二个班五十多一点,四年级二个班正好四十号人,五年级却只有一个班二十几个学生,高年级学生少一些,有一部分原因在于部分学生对年级知识掌握的不理想,家长希望留级重读加强掌握而学校思量也同意的这种情形也有一小部分。一个新式学校的初教部能有几百号学生,在本省是不多见的,至于初教部,到时就需要同学们转场到省城去才行,哪里是全省学生聚集地。

学校私下里一般管一、二、三年级为启蒙段,四、五年级为幼教段,应该是源自于少年的成长和课程的编纂所发生的变化。年岁增长,而识见随之增长,另一则也是课程的难易程度和授课重点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启蒙段以认识世界、认识环境为主,幼教是在有一定基础上,再以自己国家简单的历史、文化传承为主,各有侧重。二者相互穿插,循序渐进,一层层铺展开来,中间并无断层,也算是衔接有序,主题还是让学生对世界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初步了解,只是尚未形成自己对世界对自身有什么看法的时候。不过对限时的整个教育阶段的划分而言,这是不严谨的,官衙并没有那样的划分方式,而是把这一阶段统称为幼教段,之后是初教和高教,然后是大学堂。教习日常课程主要以灌输为主,毕竟学生们都尚年幼,而且也是人生中第一回接受这种教育的方法,是个开始,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就如同在套上枷锁前,需要一点点的先把他引进去,让他在简单的枷锁中先适应下来,再慢慢的增加厚度和强度,最后枷锁才最终成型。所以日常里也教习只是照本宣科,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一点点的来教授,并不会做一些发挥,而小学生们自然也不懂那么许多。所以虽然会显得无趣一些,但对学生们来说,都是有益的,这也是对新学教习教导学生的最基本要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章学校(第2/2页)

大部分学生对新学适应的还好,只是不同于家学的识字方法中从形体写法强记为主,学校采取的识字方式是先学拼音字母,然后按照字母拼音顺序从日常常有的简单事物开始学起,再到简短的小文章认识新的东西,逐层深入。这样的教授设计就科学合理得多,也容易引起学生日常学习的兴趣,对学生也要友好得多。这样即使后面不知道字怎么写,或者说还没有学到,但知道这是什么事物,也知道其发音,甚至就可以用拼音代替,也可让别人晓得自己所指何物,真是再好也不过了的。更何况听说现时有个叫字典的新东西已经编纂出来,在慢慢的推广,只是这是新学里的东西,对新学不关心的人对此也毫无兴趣,所以推广起来也很艰难。不过却很受新学学生的欢迎,这就好像重新系统的从头来过的一种新方法,即新鲜,又可多掌握了一种交流方法,所以学生们的接受程度较高。又因学生家里多都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对这种新方法又不排斥,花费也不多,备用起来也是容易,显见的加快了学生们识字的速度,所以大部分学生国学课上的尚算顺利。大字课和在家时日常写字练字差别不大,更是集中了数十名的学生,这场面比之一人单独习字更宏大,受容易大环境熏陶。好胜之心常有,又可相互较量,晓得好坏和自家进步,学生也是自得其乐。对常识或者启蒙课充满了好奇,好多事物即便以大部分学生家境殷实亦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甚至于大部分学生自家长辈对此也所知不多,更有甚者竟是全然不晓。故而学生对这一课热情格外高,即增长自家见识,又可以假期里家去卖弄,看见一周人众目瞪口呆,同龄者艳羡的眼神,自家心里也是很得意的。图画、音乐、体育是新事物,然而授课方式多是和大字差不多,又符合少年人普遍爱热闹、勇于尝试、接受新事物的心性,而且这些课目多是集体项目,几个志趣相投者往往乐此不疲。再者说这些课目又和个人爱好又多有相干,也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普遍热情高涨,学习氛围浓厚。日常课余有时间还自发写写画画、哼哼唧唧、蹦蹦跳跳的,时不时的看到高年级学生热热闹闹的开展各种活动,也是羡慕的很。因为自家也很想参与其中,又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热情,这和在家的家学授课情形是大不同。同样的,虽旬日只得一天休学,但寒暑两季的假期较长,学生普遍都会离校归家。归家后,把学来的东西在家人面前展露显示一下,让得一大家子人也看看新学的成果,比较一下家学的异同,新学家学相互交融,没有功利,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也是一桩美事。自然也有一小部分家人在见识新学之后,心向往之,那是另说之事。

并不是所有课程都受广大学生的欢迎的,接受程度稍差的是劳作,最差的算术。劳作课平日里是平整场地、植树种花、开辟菜畦、修枝剪叶等等,也偶有出城收集的情况。学生多是家境富裕,没有做过这些营生,在过了初试工具等等的新鲜感后,被身体的疲惫,手掌的水泡,发胀的腿肚折腾的够呛,集体劳作一定程度上消减了之后的伤痛,所以大家虽是有点畏难,但也都咬牙坚持的很好。再说这个课时每旬也安排的很少,只是要身体力行之后,让学生即稍稍融汇常识课,又一定程度上体会到底层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这教学目的就算达到了,也就可以了。倒不是说一定要让学生们掌握各种生计技能,好为日后谋个出路。最难的是算术,几乎所有要求留级的学生都是算术关过不了,非但是其家里人的要求,就连学生自己多少也有点怯,怕跟不上后期进度。所以日常里,同学之间也多是对算术比较挠头,年级里算术成绩好的同学,自都是大家普遍崇拜的对像。而自从手指头的数量不大够用之后,学习是日难,又是枯燥难懂的纯理论,全靠背诵还不行,还得理解,会推广应用,真是难倒了不少新学学生。然而它又很实用,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是从商的,这些家庭则更加重视自家子弟对算术的掌握程度,希冀之后继承家业时,至少是个精明之人,不会在最关键的数字问题上被人糊弄,让自己白白的蒙受不该有的损失。所以以讹传讹的,就普遍把算术和精明能干画上等号,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上的一些人对新学的误解。支持者自是认为找到了把家业发扬光大的制胜法宝,反对者则认为新学所授尽是些斤斤计较、蝇营狗苟的上不得台面的而又应该受到鄙视的东西。当然自是有一小部分有经历、有见识的家庭,见证了算术等等新学在生活以及军事上的巨大作用后,对自己国家在这种落后局面下所造成的巨大冲击,心生羡慕其强大之处,只心慕之余,对当前的现状难免心内焦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内忧外患下,咬咬牙把自家未来的希望都压在新学一途上。

一天的课程按部就班授完,亨亚日也相当于全天里把早先已经读过的课程大多都又重温了一遍,至于说大字、画画、音乐、体育之类的课程,也只当是身心的调节,就这样,一天的学业以愉悦的心情告以结束。

家里的事情亨亚日也是下学回到家里之后,听父母亲商议起有关的事项时,才了解到了其中的一部分。亨书勤去衙门也是按部就班的,寻常里也不会有什么样的突发情况,虽说有一些天没有坐班,但日常事僚员们处理的也是恰当,并没有多少事需要自己亲自动手的事情,于是迅速的把手头上的事处理好之后,和同事们交代了一回就外出了。

亨书勤这一天的多半时间也一直是扑在家事上,他先是往济生堂去了一趟,见了掌柜的侯老大夫。侯大夫是行医几十年的老人了,最早接诊的也是他,一直到现在都是托着他开的方子在用药,所以对于亨旭东的诊疗情况,他也是烂熟。侯老大夫把自己对亨旭东病情的判断、用药对症状况、后期病症可能的发展等等的情况简短跟亨书勤说过后,也并不言明说自己治不治得了,只说这种病情在其行医生涯中是见过的,但没有特别对症的验方。他言道像这种情况,一般也只是病人将养着,多开一些强脾健体的汤药,另外再施针俯压按摩之类的相辅,大都维持着状况,慢慢的,病患的状况会变得越来越重,越来越糟,鲜有明细好转的。侯老大夫是德安府城里最为知名的医药世家了,他的话虽然说得隐晦,但是其意思表达的很清楚。至此,亨书勤方才下定决心让长子求助于西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