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天唐锦绣 > 第两千七五章兄弟、君臣

天唐锦绣 第两千七五章兄弟、君臣

簡繁轉換
作者:公子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8 14:29:50 来源:源1

“据闻倭国有一方汉朝之时赐予倭王的金印?”

“好像有所听闻,但这方金印如今不知下落何处......”

“等你去往倭国,我也赐予你一方金印,好好保存,定能万古流芳......不过‘倭之一字属实有蔑视之嫌疑,不如恢复古名“扶桑,青雀意下如何?”

李泰恭谨道:“陛下乾纲独断,臣弟无有不从。”

李承乾欣然道:“那此事便暂且确定,不过当下时机尚未成熟,朝中反对者众,再者也要平衡一下贞观勋臣,若因此背负一个厚此薄彼、卸磨杀驴之骂名,倒也不美。”

军人自是最重军功,更何况是当下这等大规模的伐师灭国之功?

任意一桩功勋,都足以使得一个校尉级别的军官晋升至偏将,甚至副将。贞观勋臣繁衍至今已经两代,各家子弟数之不尽,单凭一个世子继承父辈之爵位,勋阶自然难以维系家族昌盛,这一次便是贞观勋臣最好的机会,随便

扶持几个家中子弟,都足以使得家族更上一层楼。

当初太宗皇帝东征高句丽便被这些人视为绝佳之机会,结果倾举国之力御驾亲征却弄了一个灰头土脸,最终不得不班师回朝,却又在刚刚撤军之际,被水师一顿狂轰滥炸覆灭了高句丽,摘了一颗大桃子。

原本虽然未竟全功,但毕竟高句丽覆灭,理当论功行赏。

孰料太宗皇帝回到长安之后先遭遇兵变,继而驾崩,所有论功行赏自然全部告吹,甚至无人敢提......

这一回,自是被贞观勋臣们视为最后的机会。

此次之后,便可稳稳当当的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荣华富贵、与国同休.....

可以想见,如果这些灭国之功全部被水师捞走,贞观勋会是何等暴躁?

从他这个皇帝来说,也要平衡一下军方内部势力。

房俊极其身后所代表的新兴力量崛起得太过迅速,掌握的力量也太过强大,必须提升贞观勋臣的势力予以对立,平衡。

末了,李承乾叮嘱道:“这两日你与兄弟们小聚一场,也替我试探一下他们的心思。”

李泰颔首应下:“臣弟遵旨。”

迟疑一下,又问道:“雉奴那边......陛下打算如何处置?”

作为太宗皇帝嫡子,李承乾、李泰两人最小的同母弟弟,又曾经起兵作乱,发动兵变意欲染指皇位,如今能够解除其圈禁任由其出行不加限制,已经是李承乾性情宽厚、仁爱手足,若是仍与其他兄弟一般“封建天下”,就连李

泰都觉得不妥。

毕竟是有前科的人,万一封建一方之后旧态复萌怎么办?

李承乾沉默一下,道:“我当初答应雉奴,只需他立誓改过,绝不再犯,我便待他如同往常,一视同仁,现在诸位兄弟皆封建一方,自立一国、繁衍后嗣,又怎能将雉奴排除于外?我相信他当时只是鬼迷心窍,误入歧途,断

不会再犯。”

李泰感慨道:“陛下仁爱手足,实乃吾等天赐之福,吾等也当披肝沥胆忠于陛下,为国藩篱、镇守一方,世世代代忠于大唐!不过雉奴之事,如今不仅关乎雉奴一人,陛下也应当顾忌宗室之感受。”

自李承乾登上皇位至今,李唐宗室因为数次兵变加上昭陵大案,折损之亲王、郡王,嗣王足足数十人,曾经的血嗣昌盛,人口繁茂,如今凋零残破。

若说李承乾对待手足仁爱亲和、宽容有加,那么对待那些宗室便没那么多的情面了。

若是连犯下谋逆大罪的李治都可以既往不咎,封建一方,那么让那些或被斩首,或被夺爵,或被圈禁的宗室怎么想?

皆是太祖子孙,厚此薄彼也不能至此等地步!

搞不好是要闹事的。

而一旦那些人闹起来,李承乾便要背负一个“刻薄寡恩”之骂名........

李承乾对此不以为意,摆摆手道:“青雀不必在意他们,想闹就让他们闹,如今天下稳定、盛世昌明,宗室过于强盛未必是好事,说不定就将他们仅剩的爵位也一并褫夺,让他们去昭陵给高祖、太宗守陵,让他们尽一尽孝

心。”

李泰心里一寒,连忙不再吭声。

对待亲兄弟以及亲近的大臣,李承乾所表现出来的的确是外界传言那般“宽厚”“仁爱”,可是对于其他人,却显得有些凉薄、苛刻。

到底是区别对待,还是掩饰得好?

只要想想李承乾对待他们这些亲兄弟也有可能是演出来的,便心惊胆颤……………

******

“陛下当真如此说?”

“青雀哥哥,你可不能骗我!”

“哎呀呀,难道咱也有脱离长安的一天?还以为要老死在这长安城呢!”

晋王府内,李泰前来拜访,顺势将一众兄弟都邀请过来,说明陛下之意思,一众兄弟只是欢欣鼓舞,喜上眉梢……………

虽说长安乃天下最为繁华之都市,身为亲王能够在此享受人世间最高贵的荣华,可毕竟头顶上还有一尊皇帝,一言一行都要小心谨慎,哪里有封建一方,在封国之内称王称霸来得自在爽快?

李泰盯着说话的李?,警告道:“你还是以往无知愚昧的小孩子么?说话过过脑子,你这话只需传出去,不知多少御史言官要盯死你!”

李?打了个哆嗦,连忙讨好赔笑:“我哪有别的心思?对陛下的宽宏仁爱感激涕零,心中只有感恩,绝无半分怨怼!”

他与晋王李治一样都是有前科的,虽然程度没有李治那么严重,却也是洗不掉的污点,万一那些御史言官们拼了命的弹劾他,即便是陛下也未必保得住他。

李治笑道:“都是自家兄弟,私下里说话,又岂能传到外面去?”

此言一出,诸位亲王顿时安静下来。

虽然都是血亲手足,可毕竟人心隔肚皮,谁又说得准?

万一有人藏了歹心......

李泰无语,看着李治道:“何必吓唬大家?你可老实一点吧。”

李治笑而不语,却是看向一旁老神在在,无动于衷的蒋王李恽,问道:“大家都对封建一方喜不自禁,为何七哥却好像并不在意?”

李恽道:“我又岂能不在意?不过按照周朝,汉朝之定律,亲王封国就藩定要等到完婚之后,所以我不急。”

诸人恍然。

因痴情于房家小妹,蒋王李恽至今尚未完婚,反倒是是比他小的李贞、李治皆已成亲。

李?羡慕道:“还是老七你有主意,等到娶了房家小妹再去往封国就藩,那么无论封于何地,都必然得到太尉之扶持,你的好日子可在后头呢!”

房俊宠爱小妹早已是众所周知之事,尚未及笄之事便备好丰厚嫁妆,即便是长安城中的世家子弟、勋贵之后也眼热不已。而水师在房俊掌控之下,任谁娶了房小妹之后去往海外封国就藩,房俊岂能不大力扶持?

而有了房俊的扶持力挺,即便是荒无人烟的海岛,也能用钱给堆出一个繁华国度、盛世雄城!

李恽却苦着脸:“这事儿八字没一撇呢,太尉说是小妹年纪小要在家中多养两年,也能于二老膝下承欢,等到十八岁再成婚......可我总觉得是在敷衍,甚至是委婉拒绝。

倒也不是没有十八岁才成亲,但那多是平民之家,或相貌丑陋,或家境贫苦。

但凡钟鸣鼎食的豪富之族,自是早早联姻结亲,哪里等到十八岁?

都是老姑娘了……………

李治道:“这也不好说,据说太尉甚至婉拒了陛下欲与其结亲东宫之简易,那可是太子妃啊。”

今日之太子妃,明朝之皇后。

谁人不是趋之若鹜?

偏偏房俊便干脆利落的拒绝了。

李贞不耐烦这些,问道:“青雀哥哥,不知是认凭陛下册封,听天由命,还是可自主择选一地?”

李?翻个白眼,训斥道:“想什么美事呢?陛下封建天下已是对我们兄弟格外恩赐,但谁人封于何地不仅需要全盘考量,更要征询大臣们的建议,岂能随意册封?”

李贞却不理他,只看着李泰。

李泰迟疑稍许,还是实话实说:“陛下倒是询问我喜欢封建何处......但正如五弟所言,古往今来有几个君王不是将兄弟手足圈在身边以便于看管监督、杜绝后患?陛下顾念手足之**将我们分封天下各自为王,已然是旷古未

有。陛下宽仁,我们也不能得寸进尺让陛下为难,还是听候安排吧。”

自李贞往下,兄弟们年纪还小,少不更事,不知宗室之内权利斗争之残酷,此事恣意行事,不知忌讳,便有可能为他日埋下祸根。

这番话效果很好,诸位亲王的兴致肉眼可见的冷却下来,似乎终于想起那位不仅是他们的血亲手足,更是高高在上的天下至尊。

兄弟可以亲密无间,无所顾忌,纵使犯了错也不过训斥一番、罚酒三杯。

但君臣之间却不行。

此前李治、李?两人都曾犯下大错,陛下也予以宽仁饶恕,既往不咎,但正所谓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往后再有谁犯错,未必有那么好的运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