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天唐锦绣 > 第两千七四章 倭之国王

天唐锦绣 第两千七四章 倭之国王

簡繁轉換
作者:公子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8 14:29:50 来源:源1

唐军居然并未向着铁门关方向撤退自铁门关回去碎叶城复命,反而沿着乌浒水下游行去……………

这是前往捕喝的方向!

而捕喝位于下游的乌浒水畔,渡过乌浒水之后深入沙漠便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木鹿。

至于木鹿,则是大食覆灭波斯之后用以控制波斯北部广袤河中地区的军事枢纽……………

欲谷设顿时想到既然唐军追击战败的大食人,自然不会只出动区区三千人,这只是唐军其中一支军队,甚至不会是主力。

那么唐军主力何在?

该不会一直追到捕喝试图攻打木鹿吧?

打完木鹿呢?

打波斯高原?

欲谷设瞪大眼睛看着缓缓退去的唐军,倒吸一口凉气。

唐军已经强悍至如此程度了吗?

不仅将入寇边境的大食军队打得一败涂地,全军覆灭,甚至还要劳师远征、攻伐大马士革?

恍惚之间,欲谷设忽然想起那一句曾在胡族之中流传甚广,带来无穷无尽灾难的一句话。

“寇可往,吾亦可往!”

数百年前汉人一代大帝那句霸气绝伦之言语,今日难道又将重现?

那可是所有人的噩梦啊。

******

长安。

入冬之后第一场冬雪降下的时候,整个城池、宫阙都掩映于皑皑白雪之中,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由洛阳返回长安述职的李泰走进太极宫,看着这处宫殿一砖一瓦与小时候并无太多不同,却不知为何每一处都泛起一股陌生感......

或许,那个时候这座宫殿为父皇所有,这里便有他这个最受宠的儿子一份,而时至今日,却早已与他再无半分关系。

同一样东西,在是否归属于你的时候,自然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官。

御书房内,李泰恭恭敬敬的施行大礼,尽管李承乾一叠声的免礼甚至亲自走出御案将他扶起,也不曾有半分礼数之上的疏漏。

虽是同胞手足、血脉兄弟,但国礼大于家礼,岂敢有所疏忽?

之前在洛阳之时张行成给他出了馊主意,已经追悔莫及,现在回到长安再不敢犯下任何错误......

“你我兄弟手足,此间又并无外人在场,何必在意这些繁文缛节?青雀你此番赶赴洛阳主持兴建城池宫室,可谓劳苦功高。”

李承乾拉着李泰的手坐在靠窗的地席上,笑得开心,但旋即又蹙起眉头:“但也有不少科道言官屡屡进谏弹劾于你,说你在洛阳反复无常,吃拿卡要,不知多少巨商富贾因此蒙受损失。”

李泰心道果然,赶紧解释道:“陛下明鉴,非是臣弟翻脸不讲理,实在是那些人太过分。那些所谓的巨商富贾只不过是依附于各个世家门阀之下而已,不过臣弟考虑建造东都,修葺宫室这种事必是那些钟鸣鼎食的世家门阀才

能做得好,所以准许他们参与营造,孰料这些人上下其手,以次充好,甚至联合起来试图胁迫臣弟......这断然是不能妥协的。”

“果真?”

李承乾面色阴沉下来,昭陵大案虽然结束,但是其影响却依旧存在,那帮混账连太宗皇帝的陵寝都敢动手脚,又何况区区洛阳城?

李泰颔首:“臣弟岂敢诓骗陛下?不过那些世家门阀如今对中枢怨念深重,臣弟不愿以此激起他们的过度反应,故而仅只是驱逐了事。当然,他们此前参与营造所投入之钱帛、材料,自是一并罚没,不予归还。”

李承乾点点头,亲手执壶给李泰斟茶。

自他登基以来,长安城内连续两次兵变都有着那些世家门阀的背景,他们也因此遭受重创,正值前所未有的虚弱之时,钱帛、人口都极为匮乏。

本以为可以凭借中枢营建东都洛阳从中大发一笔,却被李泰悍然驱逐,血本无归,岂能不怒?

自然要鼓动朝中那些言官为其张目,纵使不能奈何李泰,也要搅乱局面,使得李泰往后投鼠忌器,有所顾虑。

毕竟营建洛阳这样一块巨大的肥肉,那些世家门阀是无论如何都不肯作壁上观的,想法设法也要下场啃上一口......

“青雀放心,所有弹劾你的奏疏早已全部留中,你只管放心大胆的去营建东都,其余一切事宜,自有我给你承担。”

李承乾其实是想要问一问房俊去往洛阳都与你谈了一些什么,为何你在洛阳的行事作风忽然差异巨大。

不过仔细想了想,并未出口。

他理解现在李泰的处境,越是议论纷纭,诋毁不止,就越是因为身份问题而敏感多疑,战战兢兢,既然房俊并不会动李泰造反,李泰自己也早已绝了那个念想,又何必追根究底非要弄得人心惶惶呢?

李泰感激不尽:“多谢陛下!”

他是真的感激。

古往今来,极少有皇帝上位之后能够对待曾经争储的嫡出弟弟这般宽容,他能够深切感受到李承乾那种“欲与诸弟共富贵”的心思与态度。

“诶,你我兄弟何必这般客套?”

李承乾不以为意的摆摆手,然后看着李泰问道:“母后在时,你我兄弟三人相亲相爱、兄友弟恭,雉奴年纪小,但咱们两个却是从小一起长大,感情不比其他。如今君臣有位,乾坤有序,这本是父皇留下的江山我却只能独

享,心中常常不安,故而意欲将诸位皇帝封建天下,各自建国,也能享受父皇血脉带来的尊贵荣宠,你意如何?”

虽然早已听到风声,但这种事李泰岂能掺和?

“既是君臣有位、乾坤有序,自该陛下乾纲独断,臣弟绝无异议。”

本心自是愿意的,哪怕丢去一个穷乡僻壤之地封建一国,那也是国家,自己便是一国之主,无论如何都好过身在长安处处受制,时时受惊,说话做事战战兢兢。

陛下如今顾念手足之情,可谁知他日会否心性大变,改弦更张?

自己去往封国,只需老老实实,低调隐忍,总不能无缘无故调动大军兴师伐罪吧?

李承乾喝了口茶水,又问:“你身份与别人不同,不仅是诸亲王之中最长,更是我一母同胞,你若有心仪之处不妨说说,四面八方紧着你先挑,我总要给你一个好去处。”

李泰神情恭谨:“全凭陛下做主,既是为国藩篱,镇守一方,无论去往何处臣弟都定然约束军队、爱护子民,为陛下筑造起一条坚不可摧之长城,维护陛下之皇威。”

李承乾不满:“让你说你就说,何必客气?若此时不说,等到雉奴他们将好地方都挑完了,只剩下那等荒野蛮夷烟之地,你可别在我面前耍赖不去。”

听闻此言,李泰赶紧说道:“既然陛下询问,那么......倭国如何?”

早在洛阳听到陛下意欲“封建天下”之时,他其实就已经想到了或有朝一日许陛下会有此一问,所以与房俊待在密室之中密谋良久,就各种各样的忌讳、利弊都详细讨论一番,最终得出倭国之结论。

倭国远在海外,但与大唐一衣带水,并不遥远;其国岛屿无数、国土不少但过于分散,且火山众多、常遭飓风,国境内平原极少,产粮极低,诸多金银矿藏如今又多在水师掌控之下......

既不会距离太远脱离中枢掌控,让人生出不安之心,又不会过于富裕有强盛一方之担忧,又因为距离大唐很近导致汉人很多,与大唐经贸往来频繁,可以提供极好的生活条件。

算得上是理想之地。

比李恪的新罗好多了......

“倭国吗?”

李承乾想了想,面露难色:“倭国虽然不远,但地狭民寡,如今伊予岛被大唐租借更名为‘武岛’,筑紫国又遭受高句丽、百济等国移民之荼毒,本岛之上更有虾夷人不断进攻,战火连天......不太合适吧。

虽然要防备李泰将来趁机坐大、威胁中土,但也不能将其丢到倭国那样的贫瘠之地,否则朝野议论必然对他这个皇帝不利。

打着“封建天下”的旗号看似宽厚仁爱,实则却将亲弟弟丢去海外蛮荒自生自灭…………………

这背离他的初衷。

李泰忙道:“陛下只知倭国之贫瘠,却不知其好处。”

李承乾奇道:“哦?那弹丸之地还有好处?”

“自是有的!倭国多火山,时常喷发,但因此多温泉,修上几处汤泉每日里泡一泡,最是享受!再者,已经有人以泉水种植水稻,其味道甜美、口感极佳!又因其临海,海鲜美味取之不尽!至于岛上战乱不值一提,只待陛下

圣旨颁发,将其纳入疆域,自是止息干戈,一片平和,何人敢挑衅陛下天威?”

顿了一顿,李泰搓搓手,露出讨好的笑容:“更何况陛下是知道我的,自有爱读书,虽然不曾做出二郎那样惊才绝艳的诗词歌赋,却也勉强可算学富五车。倭国与大唐一衣带水,其文化深受大唐之影响,更有诸多唐人学者去

往游学,臣弟身在其中亦能接触华夏文学,纵然贫瘠一点、清苦一点,却也甘之如饴。若当真去往那些昆仑奴所居之番邦蛮土,整日里茹毛饮血,与野人为伍......那等日子,臣弟生不如死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