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天唐锦绣 > 第二一零三章 仁君仁政

天唐锦绣 第二一零三章 仁君仁政

簡繁轉換
作者:公子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26 15:05:53 来源:源1

朝会散去,郭孝恪不功不过,不奖不罚的消息旋即传遍朝野,毕竟时过境迁已经过去了许久,并没有太多人在意郭孝恪的死活,但是陛下在太极殿中的话语却引发了极大舆论。

谁还能永不犯错呢?身在朝堂,多做多错,少做少错,除非什么都不做才能不做不错,可若是什么都不做,国家要你何用?

所以随着陛下此等宽恕仁爱之言论流传开来,越来越多的人感慨得遇明主,心怀大肠,歌功颂德之声形成风潮。

上至三公九卿、下至贩夫走卒,谁不愿碰见一个宽厚仁和的君主?

无论这份“宽仁”是否发自真心,都殊为难得。

即便是演的,那么也请陛下一直演下去,若能演上一辈子,真伪又有何区别?

下朝之后,房俊并未第一时间出宫,而是随同马周一并出左延明门来到门下省官解,进了马周值房。

两人刚刚坐下,马周烧水沏茶又让书吏送来点心,许敬宗便寻了过来.......

吃了一块糕点,喝了两口茶水,许敬宗反身将门关好,重新入座抱怨道:“陛下此番过于做作,有失真诚,虽有我及时帮衬却也过多瑕疵,应当再仔细缜密一些。”

马周则看向房俊,问道:“你给陛下出的主意?”

房俊摇摇头,道:“并不是,大抵是陛下自己意识到威望浅薄、难以服众,故而打算另辟蹊径。”

“宽仁”之风格算是李承乾即位以来所表现出来的特质,但是如今日这般正式将其视作“标签”,却是第一次。

喝口茶水,道:“做作也好、虚伪也罢,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确定了执政方向,这是好事。且是‘宽仁‘这种上古未有之风格,有利于朝局之稳定。”

乱世当用重典,不重不足以重整乱局、树立秩序。

反之,盛世之时便应当轻薄赋、施政宽和,准许国家各个阶层自主发展。

马周点点头,认可陛下“宽仁”风格,却提醒道:“既然陛下并未与你商量便施行此事,你要注意一些。”

一直以来,陛下对待房俊之态度都是彻底信任,甚至言听计从,任何事都要问询房俊之态度、意见,而后予以施行。

但这一次却自作主张,顶多对房俊有所暗示却并未与之相商,或许意味着陛下与房俊之间的关系有所转变。

当陛下信任房俊之时,任凭房俊如何权倾朝野、势力庞大,那都无关紧要,因为这些都是为了陛下稳固皇权而服务。可一旦失去陛下之信任,皇帝与权臣之间便天然对立,不可弥合。

许敬宗看向房俊,有些紧张。

一旦房俊与陛下之间的关系真正决裂,相互之间必然展开斗争,而他这个房俊的“马前卒”必然被卷入其中,首当其冲。只要想想两股帝国最为强大的权力对冲,自己于夹缝之中将会是何等凄惨,许敬宗便胆战心惊......

房俊摇摇头:“倒也未必,陛下终究只是陛下,并非太宗皇帝。”

话未说透,但马、许两人却都听得明白。

说到底,陛下性格软弱、魄力不足,做不到太宗皇帝那样的杀伐决断、舍我其谁。

或许就只是意识到因为威望之不足,难以接近甚至超越太宗皇帝之功绩,故而另辟蹊径,以前所未有的“仁主”之姿君临天下,博取生前身后名。

毕竟在以儒家为主体的当下,“仁”乃无上之姿。

普通人想要做到“仁”之一字尚且不易,遑论君主?

而一旦陛下能够将“仁”之一字贯彻始终,其生前身后之评价不说后无来者,最起码前无古人。

盖棺定论之时,或许便是秦皇汉武,唐宗之下的第四人......

许敬宗感叹道:“仁主在天、万民之幸也!”

古往今来,老百姓对君主之期望其实并不高,少折腾一些、少享乐一些,多关心一下国计民生、多施予一些宽厚德政,足矣。勤劳的百姓自会老老实实的从土里刨食,养活自己的同时还心甘情愿的养活皇帝、宗室。

所以当下无论官员亦或百姓,即便是那些世家门阀都一并鼓吹太宗皇帝乃“千古一帝”,施行暴政的秦始皇、“寇可往吾亦可往”的汉武帝并不受人待见,这两位固然功盖古今,睥睨当世,但太能折腾。

一个并吞六国一统寰宇,一个兵出塞外封狼居胥,光耀千古的功勋背后,是整个国家的财政枯竭。

国家不能一日无钱粮,国库空了怎么办?

只能苦一苦百姓......

房俊表扬道:“刚才大殿之上,许尚书之表现堪称完美。”

许敬宗咧嘴,怨气满满:“奸臣不好当啊!你喊出那一句的时候,我都害怕殿上那些个杀胚一拥而上来个‘清君侧”,活生生将我给撕了!”

马周莞尔。

这许敬宗油滑奸诈、毫无道德底线,实实在在一个“奸臣”胚子,若非有房俊之压制,怕是早已凭借其资历、能力一飞冲天、祸乱朝纲......

吃了块糕点填填肚子,房俊问道:“连日大雪,京中以及长安灾情如何?”

马周道:“天气虽坏,但灾情不重,得益于二郎你当初筹建的应急救灾衙门”,京兆府上下官吏、驻京各处军营都能随时接受调动抢险救灾,六部衙门皆在调控范围之内,确保各项救灾物资最快发放至受灾百姓手中......再加

上这几年大笔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关中可谓物阜民丰、国泰民安。”

他兼任的京兆尹官声极佳,下辖百姓感恩戴德,皆得益于房俊所留下来的这些“遗产”。

相比于他的“萧规曹随”,当年房俊担任京兆尹之时的“开天辟地”尤为难得。

房俊点点头,淡然道:“关中形胜,自古便是华夏源头,可如此多年经营下来,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却越来越贫瘠,严重阻碍帝国发展,脱离关中,经略中原必然是帝国未来之方针,所以关中的基础设计建设要有的放矢、更要

有所节制,将更多的资源节省下来用以经略洛阳、深耕江南、开辟岭南。”

关中已经不能为帝国之发展壮大提供资源,反之还需要以天下之资源输入关中,粮食这一项便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单只是一个三门峡便如同掐住关中命脉。

历史上大唐皇帝带着文武群臣、功勋权贵去往洛阳“就食”,便是此等景况之下的写照。

说到底,关中在战争年代凭借地势形胜确保了隋唐两代一统天下,但是到了太平年节,关中反而成为限制帝国发展的桎梏。

而“洛阳形胜、天下之中”,那才是能够承载帝国更进一步的天赐之地。

许敬宗心中一动,上身前倾,小声问道:“我若谋求河南尹之职位,可有胜算?”

如今魏王李泰已经就藩倭国,成为“扶桑国主”,之前“洛阳留守”一职自然卸任。可这个职位乃是陛下单独为了安置魏王李泰而设立,李泰卸任,旁人却是无法胜任。

毕竟洛阳与长安并称“东西二京”,放眼朝堂,又有谁可以与陛下东西并立?

而掌管河南大权的“河南尹”便顺势接手营建东都之重任。

马周不齿于许敬宗之为人,但很是钦佩其能力,闻言想了想,摇头道:“难如登天。”

房俊解释道:“张行成其人才德兼具,风评甚佳,之前配合魏王营建东都很是顺遂,岂能无缘无故予以贬谪左迁?再者,山东世家虽然羽翼受损,一蹶不振,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陛下再是厌恶世家门阀也必须平衡其间之关

系,而张行成作为山东世家的领袖人物,先前已经被逐出长安。放逐洛阳,再不适合轻动。”

世家门阀经营了数百年,早已根深蒂固盘根错节,除非如同黄巢、朱温那般无差别的屠杀,否则极难将其根绝。

事实上即便是黄巢、朱温那般惨绝人寰之屠杀,也并未真正断绝世家门阀之根脉,真真正正断绝世家门阀的,还是宋朝之时改革完备的科举制度......

放在当下,连英明神武、文成武德的太宗皇帝都不得不对世家门阀徐徐图之、循序渐进,更遑论是李承乾?

打压世家门阀的同时,也必须予以优容,掌握好其间的平衡。

否则顷刻之间便是天下大乱之局面…………

许敬宗喟然一叹:“礼部尚书这头衔看上去光鲜亮丽,实则整日里务虚并无太多施展之处,等到天下田亩丈量完毕我便无所事事,上进无望啊!”

他又岂能不知张行成的位置不可擅动?

之所以有此一问,就是要看看房俊与马周会否支持他而已,若是这两人支持,河南尹的位置也未必不能憧憬一下......

若能坐镇洛阳营建东都,他朝功德圆满回京之时,必是三省长官、实权宰相。

房俊自然看出他的野望,建议道:“与其去往洛阳与那些世家门阀斗争不断,还不如留在长安。你是礼部尚书,主管科举考试,若能不断改革科举政策,将其一点一点推行至天下,达成真正的‘科举取士”之成就,何止主掌三

省?便是青史垂名也不在话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