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此言出口,殿上武将并未随声附和,却俱是目光灼灼、仰头看向李承乾,态度不言自明。
对于武勋集团来说,战死殉国已经是极致光荣之事,绝对不允许死后名声遭受玷污,李?之言代表了大家的利益与立场。
...
洞窟内,时间仿佛凝固。风沙在洞窟外呼啸,却无法侵入这方寸之地。李清、张瑶与艾米尔三人站在壁画前,凝视着那组刚刚破解出的古文,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异的紧张感,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屏息等待他们的下一步行动。
“天机不可泄,唯有智者得之……”李清低声重复着这句话,眉头紧锁,“这不仅仅是一段密码的结尾,更像是某种警告。”
“警告我们什么?”艾米尔问,声音有些发颤。
“也许是警告我们,不要轻易使用这把钥匙。”张瑶缓缓说道,“古人用尽一切手段隐藏这段信息,说明他们深知它的力量,也深知它的危险。”
“那我们该如何抉择?”艾米尔环视两人,“我们已经找到了它,也解读了它。如果它真的能‘重启’历史,我们是该将它公之于众,还是……”
“不。”李清打断她,语气坚定,“我们不能贸然行动。这不仅仅是科学发现的问题,更涉及历史伦理。我们不能像小说里的主角一样,以为自己掌握了某种力量就能改变世界。历史不是实验场。”
“但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这段信息就永远埋藏在这片壁画之下。”张瑶轻声说道,“我们是第一个真正理解它的人,难道不应该承担起某种责任吗?”
“责任?”李清苦笑,“是的,但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是谁?我们是否有资格决定历史的走向?”
沉默在洞窟中蔓延,只有仪器发出的轻微嗡鸣声在回荡。
“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模拟它的作用。”艾米尔忽然开口,“如果我们能通过现代天文学和历史数据,模拟出古人所说的‘归元’效应,就能验证它是否真的存在,而不是贸然进行某种仪式。”
“模拟?”李清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你是说,用计算机建模,重现庚子年星象排列下的历史轨迹?”
“是的。”艾米尔点头,“我们可以将已知的历史事件与星象数据进行匹配,看看是否真的存在某种周期性规律。如果‘归元’真的是一种历史调整机制,那么它应该会在数据中留下痕迹。”
“这个想法很好。”张瑶也兴奋起来,“如果我们能建立一个数学模型,证明这种机制的可行性,那么我们就能在不干涉现实的情况下,验证古人的理论。”
“那就开始吧。”李清目光坚定,“我们必须在庚子年结束前,完成这个模型。”
三人立刻投入紧张的工作。张瑶负责整理历史数据,艾米尔负责编写建模程序,而李清则继续研究壁画与古籍,试图找到更多线索。
时间在洞窟中悄然流逝,窗外的风沙仿佛从未停歇。电脑屏幕上的数据不断跳动,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历史模型。
“看这个!”艾米尔忽然惊呼,“我发现了一组异常数据。”
李清与张瑶立刻凑过去,只见屏幕上显示出一组时间点,与庚子年高度重合。
“这些时间点……”张瑶低声说道,“几乎每一个都对应着重大历史转折。”
“比如?”李清问。
“比如贞观之治的开启、安史之乱的爆发、靖康之耻的发生……”艾米尔指着屏幕,“这些事件都发生在庚子年,或者与庚子年有极强的关联。”
“也就是说,庚子年确实是一个历史节点。”李清沉思道,“古人可能早就观察到了这种周期性变化,并试图通过某种方式去‘引导’它。”
“但这是否意味着,历史真的可以被调整?”张瑶问。
“我们还不能下定论。”李清摇头,“但我们至少可以确认,古人确实掌握了一种方法,试图在特定的时间点上,对历史施加影响。”
“那我们是否应该继续深入?”艾米尔问。
“当然。”李清目光坚定,“但我们必须更加谨慎。我们不是在做一场简单的学术研究,而是在触碰历史的边界。”
“边界?”张瑶皱眉,“你是说,我们可能会触及某种……禁忌?”
“也许。”李清缓缓说道,“古人留下的信息,可能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去理解历史,更是为了让我们去敬畏历史。”
洞窟内再次陷入沉默。
“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艾米尔问。
“继续研究。”李清说道,“但我们要设立一个底线:除非我们能完全理解‘归元’仪式的后果,否则绝不尝试任何实际操作。”
“我同意。”张瑶点头。
“我也同意。”艾米尔说。
三人重新投入研究,时间在他们的指尖流逝。终于,在庚子年的最后一个夜晚,模型完成了最终的构建。
屏幕上,一组数据清晰地显示出来:每当庚子年到来,历史都会出现一次剧烈的波动,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进行某种调整。
“这……”艾米尔瞪大了眼睛,“这简直就像是历史在自我修复。”
“不是修复。”李清低声说道,“而是调整。古人可能并不是在试图‘重启’历史,而是在试图让历史回到某个更稳定的轨道。”
“所以,他们不是在改变历史,而是在引导历史。”张瑶喃喃道。
“这或许就是‘归元’的真正含义。”李清缓缓说道,“它不是一种控制历史的工具,而是一种理解历史的智慧。”
洞窟内,风沙依旧在呼啸,仿佛在低语着千年前的秘密。而三人站在壁画前,凝视着那段古文,心中却多了一份前所未有的敬畏。
“我们该走了。”张瑶轻声说道,“庚子年就要结束了。”
“是的。”李清点头,“但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
“答案是什么?”艾米尔问。
“历史的真相,不是去改变它,而是去理解它。”李清缓缓说道,“古人留下的,不是一把钥匙,而是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渺小,也让我们看到自己的责任。”
三人收拾好设备,走出了第九窟。夜色深沉,敦煌的星空依旧璀璨,仿佛从未改变。
但他们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自己。
历史的真相,已经悄然在他们心中留下印记。
而时间,依旧在回响。
夜色深沉,敦煌的风沙依旧在洞窟外呼啸,仿佛在低语着千年前的秘密。李清、张瑶与艾米尔三人围坐在第九窟的中央,电脑屏幕上的星象图不断闪烁,映照出他们脸上凝重的神情。
“这组星象排列……”艾米尔指着屏幕,“它与我们之前在B17洞窟中发现的星图几乎完全一致,但某些星宿的位置却出现了微妙的偏移。”
“这意味着什么?”张瑶问。
“意味着星象的变化正在进行。”李清缓缓说道,“我们正处于庚子年的关键节点,古人留下的信息,或许正在被逐步激活。”
“如果这真的是一种‘归元’仪式的启动条件……”艾米尔低声说道,“那我们是否已经触碰到了它的边缘?”
“是的。”李清点头,“但我们还缺少关键的一环??‘归元’仪式的具体步骤。”
“或许,答案就在壁画的细节之中。”张瑶翻阅着手中的资料,忽然停顿下来,“我在《太乙神数》的注释中发现了一段记载:‘辰归于子,命启于辰,七百载复,星归于原。此乃太乙归元之法,藏于星象之中,唯有智者得之。’”
“这段话……”李清皱眉,“它似乎在暗示,‘归元’仪式的真正方法,隐藏在星象图的某个细节里。”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壁画。”艾米尔立刻打开扫描设备,对第九窟的星象图进行更精细的扫描。
时间在紧张的研究中悄然流逝,洞窟内的灯光依旧昏黄,空气中弥漫着纸张与电子设备混合的气息。终于,在凌晨时分,扫描结果显示出一组全新的符号。
“这是……”张瑶瞪大了眼睛,“这组符号,竟然与B17洞窟壁画中的密码排列方式相同!”
“而且,它们的位置非常特殊。”艾米尔迅速在电脑上输入指令,将新发现的符号与之前的密码进行比对,“它们位于星象图的中心点,仿佛是整个图案的核心。”
“这会不会是‘归元’仪式的启动符?”李清喃喃道,“古人是否留下了解码的方法?”
三人立刻开始查阅古籍,试图找到与这组符号相关的记载。终于,在一本《甘石星经》的残卷中,他们发现了一段模糊的记载:
“辰归于子,太乙归元,天地重开,万象更新。此乃星归之钥,藏于七宿之中。”
“七宿?”张瑶立刻翻阅手中的资料,“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七宿?”
“极有可能。”李清点头,“古人将二十八宿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分别对应四季。”
“如果我们能找到这七宿的排列方式……”艾米尔迅速在电脑上输入指令,将壁画中的星象与二十八宿进行比对。
几秒钟后,屏幕上显示出一组惊人的结果。
“这……”张瑶瞪大了眼睛,“这组符号的排列,竟然与七宿的运行轨迹完全吻合!”
“也就是说,古人是用七宿的运行轨迹作为密码的关键?”李清低声说道,“他们将信息隐藏在星象之中,只有掌握七宿运行规律的人,才能解读出其中的含义。”
“这太不可思议了。”艾米尔惊叹道,“他们竟然能在没有现代科技的情况下,创造出如此精密的密码系统。”
“古人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智慧。”李清缓缓说道,“他们用星象作为载体,将信息隐藏在时间的循环之中,只有在特定的时间点,才能被解读。”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做?”张瑶问。
“我们需要找到这组密码的真正含义。”李清目光坚定,“它可能隐藏着古人留给我们的真正信息。”
三人立刻开始分析这组密码的排列方式,试图破解其中的含义。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洞窟内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终于,在凌晨时分,艾米尔的电脑屏幕上跳出了一组新的字符。
“这是……”她瞪大了眼睛,“这是一段古文!”
李清和张瑶立刻凑过去,只见屏幕上显示出一行古老的文字:
“辰启庚子,命归于辰,七百载复,星归于原。天机不可泄,唯有智者得之。”
“这段话……”李清喃喃道,“它似乎在警告我们,不要轻易泄露这些信息。”
“是的。”张瑶点头,“古人可能已经意识到,这些信息一旦落入错误的人手中,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他们才用如此复杂的方式隐藏它。”艾米尔补充道。
李清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我们必须更加谨慎地对待这些信息。古人留下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记录,而是一把钥匙??一把可以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但这把钥匙,也可能是毁灭的钥匙。”张瑶低声说道。
“所以,我们必须找到正确的方式去使用它。”李清目光坚定,“古人留下的信息,不是为了让我们去操控历史,而是为了让我们去理解历史,从而做出更好的选择。”
洞窟内,灯光依旧微弱,但三人的目光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知道,自己已经踏上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而这条道路的尽头,或许,就是历史的真相。
而时间,依旧在回响。
夜色深沉,敦煌的风沙依旧在洞窟外呼啸,仿佛在低语着千年前的秘密。李清、张瑶与艾米尔三人站在壁画前,凝视着那组刚刚破解出的古文,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异的紧张感,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屏息等待他们的下一步行动。
“天机不可泄,唯有智者得之……”李清低声重复着这句话,眉头紧锁,“这不仅仅是一段密码的结尾,更像是某种警告。”
“警告我们什么?”艾米尔问,声音有些发颤。
“也许是警告我们,不要轻易使用这把钥匙。”张瑶缓缓说道,“古人用尽一切手段隐藏这段信息,说明他们深知它的力量,也深知它的危险。”
“那我们该如何抉择?”艾米尔环视两人,“我们已经找到了它,也解读了它。如果它真的能‘重启’历史,我们是该将它公之于众,还是……”
“不。”李清打断她,语气坚定,“我们不能贸然行动。这不仅仅是科学发现的问题,更涉及历史伦理。我们不能像小说里的主角一样,以为自己掌握了某种力量就能改变世界。历史不是实验场。”
“但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这段信息就永远埋藏在这片壁画之下。”张瑶轻声说道,“我们是第一个真正理解它的人,难道不应该承担起某种责任吗?”
“责任?”李清苦笑,“是的,但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是谁?我们是否有资格决定历史的走向?”
沉默在洞窟中蔓延,只有仪器发出的轻微嗡鸣声在回荡。
“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模拟它的作用。”艾米尔忽然开口,“如果我们能通过现代天文学和历史数据,模拟出古人所说的‘归元’效应,就能验证它是否真的存在,而不是贸然进行某种仪式。”
“模拟?”李清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你是说,用计算机建模,重现庚子年星象排列下的历史轨迹?”
“是的。”艾米尔点头,“我们可以将已知的历史事件与星象数据进行匹配,看看是否真的存在某种周期性规律。如果‘归元’真的是一种历史调整机制,那么它应该会在数据中留下痕迹。”
“这个想法很好。”张瑶也兴奋起来,“如果我们能建立一个数学模型,证明这种机制的可行性,那么我们就能在不干涉现实的情况下,验证古人的理论。”
“那就开始吧。”李清目光坚定,“我们必须在庚子年结束前,完成这个模型。”
三人立刻投入紧张的工作。张瑶负责整理历史数据,艾米尔负责编写建模程序,而李清则继续研究壁画与古籍,试图找到更多线索。
时间在洞窟中悄然流逝,窗外的风沙仿佛从未停歇。电脑屏幕上的数据不断跳动,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历史模型。
“看这个!”艾米尔忽然惊呼,“我发现了一组异常数据。”
李清与张瑶立刻凑过去,只见屏幕上显示出一组时间点,与庚子年高度重合。
“这些时间点……”张瑶低声说道,“几乎每一个都对应着重大历史转折。”
“比如?”李清问。
“比如贞观之治的开启、安史之乱的爆发、靖康之耻的发生……”艾米尔指着屏幕,“这些事件都发生在庚子年,或者与庚子年有极强的关联。”
“也就是说,庚子年确实是一个历史节点。”李清沉思道,“古人可能早就观察到了这种周期性变化,并试图通过某种方式去‘引导’它。”
“但这是否意味着,历史真的可以被调整?”张瑶问。
“我们还不能下定论。”李清摇头,“但我们至少可以确认,古人确实掌握了一种方法,试图在特定的时间点上,对历史施加影响。”
“那我们是否应该继续深入?”艾米尔问。
“当然。”李清目光坚定,“但我们必须更加谨慎。我们不是在做一场简单的学术研究,而是在触碰历史的边界。”
“边界?”张瑶皱眉,“你是说,我们可能会触及某种……禁忌?”
“也许。”李清缓缓说道,“古人留下的信息,可能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去理解历史,而是为了让我们去敬畏历史。”
洞窟内再次陷入沉默。
“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艾米尔问。
“继续研究。”李清说道,“但我们要设立一个底线:除非我们能完全理解‘归元’仪式的后果,否则绝不尝试任何实际操作。”
“我同意。”张瑶点头。
“我也同意。”艾米尔说。
三人重新投入研究,时间在他们的指尖流逝。终于,在庚子年的最后一个夜晚,模型完成了最终的构建。
屏幕上,一组数据清晰地显示出来:每当庚子年到来,历史都会出现一次剧烈的波动,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进行某种调整。
“这……”艾米尔瞪大了眼睛,“这简直就像是历史在自我修复。”
“不是修复。”李清低声说道,“而是调整。古人可能并不是在试图‘重启’历史,而是在试图让历史回到某个更稳定的轨道。”
“所以,他们不是在改变历史,而是在引导历史。”张瑶喃喃道。
“这或许就是‘归元’的真正含义。”李清缓缓说道,“它不是一种控制历史的工具,而是一种理解历史的智慧。”
洞窟内,风沙依旧在呼啸,仿佛在低语着千年前的秘密。而三人站在壁画前,凝视着那段古文,心中却多了一份前所未有的敬畏。
“我们该走了。”张瑶轻声说道,“庚子年就要结束了。”
“是的。”李清点头,“但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
“答案是什么?”艾米尔问。
“历史的真相,不是去改变它,而是去理解它。”李清缓缓说道,“古人留下的,不是一把钥匙,而是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渺小,也让我们看到自己的责任。”
三人收拾好设备,走出了第九窟。夜色深沉,敦煌的星空依旧璀璨,仿佛从未改变。
但他们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自己。
历史的真相,已经悄然在他们心中留下印记。
而时间,依旧在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