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协律郎 > 0378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大唐协律郎 0378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簡繁轉換
作者:衣冠正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9 16:21:24 来源:源1

三月初一这一天,假期还未结束的张岱便又被一道声令召回了兴庆宫,倒不是为的参加朔日朝会,而是圣人心血来潮,突然表示也要参加上巳节会,他们这些相关人员自然要尽快返回大内去商讨、筹备仪程。

当张岱得信...

韦家宅院的格局比张家还要恢弘,毕竟乃是关中旧族中真正的门庭显赫之家。张岱被引至正厅,只见厅中早已备好茶果,香炉轻烟袅袅,檀香四溢,显然早已做好接待准备。韦陟与韦斌分坐左右,神态和蔼,却也带着一丝审视的意味。

“张郎此番来访,不知有何指教?”韦陟率先开口,声音虽已显老迈,却依旧中气十足,语调平稳中带着几分试探。

张岱拱手道:“晚辈今日登门,一来是为问候老大人安好,二来也是想就近日朝中之事,向两位前辈请教一二。”

韦斌笑道:“张郎客气了。你张家如今权势日盛,张燕公更是贵为考课使,朝中无人不敬。你既来问,想必也是有所思虑,不妨直说。”

张岱点头,正色道:“实不相瞒,晚辈近日在整理来访名帖时,发现朝中诸司官员纷纷前来拜谒家祖,其中不乏平日里甚少往来的旧臣。晚辈心下疑惑,不知此番风向,是否与家祖复起有关?还请两位前辈指点。”

韦陟微微一笑,道:“张郎果然心思缜密。你张家燕公虽久未居中枢,然其名望犹在,今为考课使,虽非宰相,然手中权柄却不容小觑。考课一职,虽不主政,却掌官员黜陟之权,凡在京诸司,无不仰其鼻息。尤其在如今选情严峻、官缺难求之时,谁不希望能在考课中得个上佳评语?”

张岱点头道:“晚辈也知此理,只是家祖素来行事公正,不轻易偏袒,若有人妄图以私情相求,恐怕难以如愿。只是这些官员频频登门,是否另有所图?”

韦斌笑道:“张郎果然聪慧。不错,他们虽是求评,但背后所求,恐怕不止于此。如今朝中局势微妙,张燕公虽得此职,却未必能稳坐泰山。你张家虽有旧日门生故吏,但这些年朝局变幻,人心早已不同。你若想为张家谋划,还需早作打算。”

张岱沉吟片刻,道:“晚辈也知此理,只是家祖素来不喜党争,更不愿与人结党营私。若要维持中立,恐怕难以为继。两位前辈既然看得通透,不知可有良策?”

韦陟缓缓道:“张郎,你张家如今之局,可谓夹缝中求生。你祖父虽得考课之职,然此职本非长久之计,若不能借此机会稳固根基,恐怕日后局势更难收拾。你张家若欲自保,须得在朝中立下盟友,方能不被孤立。”

张岱点头道:“晚辈也知此理,只是家祖素来不喜结党,若贸然行事,恐怕反遭非议。”

韦陟笑道:“此言有理。然则结党未必需明目张胆,亦可借势而行。譬如你张家如今掌考课,便可借机提拔一些有才之士,使他们感恩戴德,日后自然会为你张家所用。此举既合情理,又不显偏私,何乐而不为?”

张岱沉思片刻,道:“晚辈明白了。多谢两位前辈指点。”

韦斌笑道:“张郎果然聪慧,将来必成大器。你张家若能稳住局势,未必不能重登宰辅之位。”

张岱拱手道:“晚辈定当谨记两位前辈教诲,不敢忘怀。”

谈话至此,气氛渐趋缓和,韦陟命人奉上酒菜,三人便在厅中边饮边谈。席间,张岱又问及关中局势、边地军情,韦氏兄弟皆一一作答,言语中透露出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酒过三巡,张岱起身告辞。韦陟亲自送至门前,拍着张岱的肩膀道:“张郎,你张家如今虽非鼎盛,然根基犹在。若能善加利用,未必不能东山再起。老夫虽已年迈,但对你张家仍寄予厚望。”

张岱拱手道:“晚辈定不负前辈厚望。”

离开韦家后,张岱一路沉思。他深知张家如今虽有张说复起,但根基不稳,若不早作谋划,恐怕难以长久。他决定回去后,便将今日所谈之事告知张说,同时开始着手整理来访名帖,从中挑选出真正有才之士,为张家日后铺路。

回到张家大宅,已是午后。张岱径直前往书房,命人将所有来访名帖重新整理,并亲自过目。他一边翻阅,一边思索着如何在不引起朝中非议的前提下,为张家结交更多盟友。

夜色渐深,书房中烛火摇曳,张岱的身影映在窗纸上,显得格外坚定。他知道,张家的未来,就在他的手中。而他,也必须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局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韦陟兄弟送张岱至门外,临别时又道:“张郎此番来访,实乃幸事。若他日再有疑难,尽可前来相询。”

张岱拱手道:“多谢老大人厚爱,晚辈定当铭记于心。”

辞别韦家,张岱便踏上归途。此时已近午时,天色微热,街巷间行人熙攘,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一派繁华景象。张岱骑在马上,心中却思绪翻涌。今日与韦氏兄弟的一番交谈,虽未涉及太多权谋之争,却也透露出朝局之复杂与张家当前处境之微妙。

他深知,张家虽有张说复起,然根基尚浅,若不早作谋划,恐怕难以立足。而张说素来不喜结党营私,若贸然行事,恐遭非议。如何在不违背张说原则的前提下,为张家谋得一席之地,是他眼下最需思考之事。

回到张家大宅,张岱径直前往书房,命人将所有来访名帖重新整理,并亲自过目。他一边翻阅,一边思索着如何在不引起朝中非议的前提下,为张家结交更多盟友。

翻阅名帖之际,他注意到几份来自兵部与工部的官员名帖,皆是些中低阶官员,虽无显赫家世,却也颇具才干。张岱心中一动,暗道:“这些人虽无大背景,但若能加以扶持,未必不能成为张家可用之人。”

他随即命人将这几份名帖单独挑出,并附上一份回帖,约定三日后在张家设宴,邀请这几人前来叙谈。此举既不显张扬,又可借机与这些人建立联系,为日后铺路。

安排妥当后,张岱又命人将今日来访的宾客名册整理成册,准备呈送张说过目。他知道,张说虽不喜结党,但若能以荐贤之名行事,或许能得其首肯。

夜色渐深,书房中烛火摇曳,张岱的身影映在窗纸上,显得格外坚定。他知道,张家的未来,就在他的手中。而他,也必须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局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翌日清晨,张岱起床后便命人将昨夜整理好的名册送至张说书房,并附上一封亲笔信,简要说明了今日与韦氏兄弟会面的情况及自己的初步打算。

张说阅罢信件,沉思良久,最终提笔在名册上批注了几处,命人将名册送回张岱,并附上一句:“可依此行事,然切记谨慎。”

张岱接过名册,心中一喜。他知道,张说虽未明言支持,但已默许了他的做法。这对他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

午后,张岱便着手安排三日后宴席之事。他亲自挑选了几位府中擅长诗词歌赋的门客,准备届时与来访宾客切磋文采,以示张家礼贤下士之意。

与此同时,他也命人准备了一些精美的文房四宝作为赠礼,以表张家诚意。他知道,这些小细节虽不显眼,却往往能在无形中拉近彼此距离。

三日后,宴席如期举行。受邀而来的几位官员皆准时赴约,席间谈笑风生,气氛融洽。张岱与他们畅谈时事,交流见解,彼此间的关系迅速拉近。

宴席结束时,几位官员皆对张岱的才识与风度赞叹不已,并纷纷表示愿意与张家多加往来。张岱心中暗喜,知道自己的第一步已然成功。

送走宾客后,张岱回到书房,将今日宴席上所谈之事一一记录下来,并总结出几位官员的性情与才学,准备日后加以利用。

夜深人静,张岱伏案疾书,笔下字迹工整,思路清晰。他知道,张家的未来,还需他一步步去谋划。而他,也必须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局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名家人匆匆入内,禀报道:“禀六郎,家主传召,命您即刻前往书房。”

张岱闻言,心中一紧。他不知张说为何突然召见,但料想定有要事。他迅速整理好手中事务,起身前往张说书房。

张说书房内,烛火明亮,张说正端坐于案前,神色凝重。见张岱进来,他示意其坐下,随后缓缓开口道:“岱儿,你近日所为,我皆知晓。你虽用心良苦,然朝局复杂,切不可操之过急。”

张岱拱手道:“祖父教诲,晚辈铭记于心。然晚辈亦知,张家如今虽有您复起,然根基尚浅,若不早作谋划,恐怕难以立足。”

张说点头道:“你有此心,我甚欣慰。然则,行事需谨慎,切不可授人以柄。你若欲为张家谋路,可从荐贤入手,然荐贤亦需有度,不可贪多。”

张岱沉思片刻,道:“晚辈明白。然荐贤之外,是否还需另作打算?”

张说沉吟片刻,道:“若欲稳固根基,还需结交盟友。然结盟亦需谨慎,切不可轻信于人。”

张岱点头道:“晚辈明白。多谢祖父指点。”

张说微微一笑,道:“你既已知其理,便放手去做吧。然切记,行事需谨慎,切不可轻敌。”

张岱拱手道:“晚辈定当谨记祖父教诲,不敢忘怀。”

离开书房后,张岱心中更添几分坚定。他知道,张家的未来,就在他的手中。而他,也必须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局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