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协律郎 > 0402 长安居甚不易

大唐协律郎 0402 长安居甚不易

簡繁轉換
作者:衣冠正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9 16:21:24 来源:源1

“哈哈,他没将你乱棍打出,已经是很有涵养了。”

张家客堂中,当张岱听到窦锷绘声绘色的讲述自己被韦恒轰出家门的情景时,忍不住便抚掌大笑起来。

“我都是听你吩咐,你还来笑我?我来问你,你究竟有...

张岱离开尚书都省后,心中郁结难解。虽说韦虚心答应会转告金吾卫善待边士,但张岱心里明白,那不过是一句敷衍之言,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他回到府邸,边士邓影早已在门前等候。张岱一见他,便示意他入内说话。边士神情紧张,眼中满是焦虑。

“八郎,”邓影低声说道,“奴等确实无力偿还那笔旧债。那些赏赐本该是朝廷应给的,如今却成了债,奴等实在难以承受。”

张岱叹了口气,道:“你且安心。我已经与韦左丞交涉过,虽不能彻底免去债务,但我会设法助你等渡过难关。”

边士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但随即又黯淡下来:“八郎仁义,奴等感激不尽。只是……只是柜坊不肯借我们这些贫苦之人,即便八郎愿意出面,也未必能借到足够的钱。”

张岱点了点头,道:“此事我已考虑过。我会通过商贾渠道,设法为你等筹措资金。你只需安心等待,莫要惊慌。”

边士听后,连连叩首,眼中泛起泪光:“八郎大恩,奴等永生难忘!”

张岱扶起他,道:“你我既是主仆,便不必多言。你且回去安抚众人,莫要惊扰,一切自有我来安排。”

待边士离开后,张岱坐在书房中,陷入沉思。

他知道,此事并非表面那么简单。韦虚心虽为尚书左丞,但背后显然有金吾卫的影子。而金吾卫如今得势,韦恒、张敬等人皆是其心腹,此事极有可能是他们一手策划,借以逼迫边士缴纳旧债,从而为朝廷财政填补缺口。

但张岱更清楚,真正的问题在于??这笔债,根本就是一笔冤枉账。边士们征战多年,立下汗马功劳,朝廷却将他们应得的赏赐转为债务,这无异于剥削。

他心中愤怒,但更清楚,若贸然与尚书都省对抗,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他必须另寻他法。

思索良久,张岱决定先从商贾入手。他平日与西市的商贾多有往来,尤其是几位大柜坊的主人,与他私交甚笃。若能说服他们出面借款,或许能暂时缓解边士们的困境。

他唤来亲信家人,吩咐道:“你即刻前往西市,找李掌柜、王东家,就说是我张八郎的意思,希望他们能借些钱给边士,用以偿还旧债。利息由我来承担。”

家人领命而去。

张岱又取出一叠绢帛,命人送去边士家中,算是先行资助。他知道,这些钱不过是杯水车薪,但至少能让他们暂时安心。

夜色渐深,张岱独坐书房,望着窗外的月色,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自己若想真正为边士讨回公道,必须另寻助力。而眼下,最可能支持他的,便是岐王府。

张岱与岐王府旧有渊源,当年在御史台时,便与岐王旧僚多有往来。若能借岐王之势,向尚书都省施压,或许能逼迫他们收回成命。

他提笔写了一封密信,命人连夜送往岐王府。

信中写道:

>岐王殿下钧鉴:

>

>臣张岱,谨拜书以闻。今尚书都省追缴边士旧债,千户边卒皆受牵连,朝廷恩赏反成债务,士卒怨声载道,恐有不测之忧。臣虽尽力斡旋,然势单力薄,恳请殿下垂怜,为边卒请命,以安军心。

>

>臣岱,顿首再拜。

写罢,他将信封好,交予心腹,命其务必亲自送达。

次日清晨,张岱便收到岐王府的回信。

信中写道:

>张八郎台鉴:

>

>来书已悉,所言边士之事,实为可忧。本王虽不涉政事,然亦知朝廷恩信不可失信于民。若尚书都省果真如此行事,实为失政之举。本王将遣人向尚书省陈情,望八郎暂且忍耐,切勿与都省正面冲突,以免遭忌。

>

>歧王李隆业

张岱看完信后,心中稍安。他知道,岐王虽不掌权,但在皇族中仍有极高声望,若能借其名义向尚书都省施压,或许能起到一定作用。

他随即命人前往尚书都省,向韦虚心递上一函,言明岐王已知此事,并将密切关注。

韦虚心接到信后,果然神色一变。他虽为尚书左丞,但也不敢轻易得罪皇族。他随即召集张敬、韦恒等人商议对策。

“张岱竟敢将此事告知岐王!”韦恒怒道,“此子太过张狂,若不加以惩戒,恐日后难以收拾。”

张敬却摇头道:“不可轻举妄动。岐王虽不掌权,但圣上对其颇为信任。若因此事惹怒岐王,恐怕都省也会受牵连。”

韦虚心沉思片刻,道:“罢了,此事既已传至岐王耳中,我们也只能暂缓追缴,待风头过去再作打算。”

于是,尚书都省下令暂缓追缴边士旧债,命金吾卫不得逼迫过甚。

边士们得知消息后,纷纷前来张岱府邸致谢。张岱一一接待,安抚众人,并命人将筹集到的钱帛分发下去,以解燃眉之急。

此事虽暂时平息,但张岱心中清楚,这只是暂时的缓兵之计。真正的风暴,尚未到来。

他站在府门前,望着远方的皇城,目光深沉。

“韦虚心,张敬,韦恒……你们以为,此事就此结束了吗?”

他低声喃喃,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你们既然敢动边士,那就别怪我张岱不讲情面了。”

张岱回到府邸,心中仍难平复。边士们虽已暂时得以喘息,但他深知,这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他坐在书房中,望着案头那封岐王府的回信,心中思绪万千。韦虚心、张敬、韦恒这些人,不过是金吾卫的棋子罢了。真正掌控局势的,是金吾卫背后那位??右金吾大将军郭知运。

郭知运近年来在朝中势力日盛,不仅掌管京师禁军,更与宇文融关系密切。而宇文融,正是此次追缴边士旧债的主事之人。两人联手,背后必有更深的算计。

张岱心知,若要真正为边士讨回公道,必须从郭知运与宇文融入手。可这两人皆非易与之辈,若贸然出手,恐怕反遭其害。

他沉思良久,忽听得门外传来脚步声。边士邓影带着几个同僚再次前来,神色焦急。

“八郎,奴等刚听闻,金吾卫虽暂缓追债,但已派人暗中查访边士家中财产,似有另寻他法逼迫之意。”

张岱眉头一皱,果然不出所料。

“他们这是在试探,看我们是否真的会低头。”他冷声道,“若我们不做出反应,他们下一步,便是强行拘捕边士,逼其卖田鬻子。”

邓影等人听后,神色愈发惶恐:“八郎,奴等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还请八郎指点。”

张岱沉吟片刻,道:“你们先回去,安抚众人,切勿轻举妄动。我自有安排。”

待边士们离去后,张岱立即召来心腹家人,低声吩咐道:“你即刻前往西市,找李掌柜,让他尽快放出风声,说京兆府边士旧债之事已惊动岐王,朝廷有意彻查。若有人趁机放贷,必遭清算。”

家人领命而去。

张岱深知,朝堂之上,风向瞬息万变。若能借助岐王之名,再放出风声,让西市商贾不敢轻易放贷,便可暂时断了金吾卫的财路。

他随即提笔,又写了一封密信,命人送往御史台的一位旧友手中。

信中写道:

>台兄钧鉴:

>

>边士旧债一事,实为金吾卫借机敛财之举。今尚书都省虽暂缓追缴,然金吾卫仍在暗中施压,恐有不测。臣虽尽力斡旋,然势单力薄,恳请台兄于御史台内留意此事,若有风闻,可先行奏报,以警朝廷。

>

>臣岱,顿首再拜。

写罢,他将信封好,交予心腹,命其务必亲自送达。

次日清晨,张岱便接到消息,西市商贾已纷纷传言,称边士旧债之事已被岐王关注,若有人趁机放贷,将面临朝廷清算。一时间,原本跃跃欲试的柜坊纷纷缩手,不再轻易借贷。

与此同时,御史台也传来消息,称已有御史风闻此事,准备上奏。

张岱心中稍安。他知道,自己虽不能直接对抗金吾卫,但若能借势而为,便能将此事推上朝堂,迫使尚书都省不得不正视。

果然,几日后,朝堂之上,有御史果然上奏,弹劾尚书都省不顾边士生计,强征旧债,有失朝廷恩信。

皇帝听后,眉头微皱,道:“此事可有实据?”

韦虚心出列奏道:“此事确有其事,然皆为旧债,非无故征缴。臣已下令暂缓追缴,并命金吾卫善待边士,未敢苛责。”

皇帝微微颔首,道:“既已暂缓,便暂且作罢。然边士为国征战,朝廷恩赏不可失信。若此等旧债确为恩赏所转,当另行厘清,不可轻言追缴。”

韦虚心躬身应诺。

朝堂之上,此事虽未彻底解决,但皇帝已表态,边士旧债之事不可轻言追缴,尚书都省亦不敢再轻易施压。

张岱得知此事后,心中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知道,此事虽未彻底解决,但至少为边士们争取到了喘息之机。

他站在府门前,望着远处的皇城,目光深沉。

“韦虚心,张敬,韦恒……你们以为,此事就此结束了吗?”

他低声喃喃,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你们既然敢动边士,那就别怪我张岱不讲情面了。”

他心中已有打算??此事虽暂告一段落,但他不会就此罢休。他要让那些真正幕后之人,付出代价。

而他,也将在朝堂之上,一步步走得更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