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虎贲郎 > 第336章 巨大惯性

虎贲郎 第336章 巨大惯性

簡繁轉換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6 01:12:1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336章巨大惯性(第1/2页)

足足十三天后,赵基的使者慢悠悠抵达雒都,献上奏表与曲辕犁样品。

赵彦等五名侍中,以及中书监台崇,六部留守侍郎一起围观。

使者就会操弄曲辕犁,就在雒阳城内的西北部的园林区域里架牛扶犁,演示起来。

城内、近郊、远郊的各种庄园、园林基本上当年被焚毁一空。

越是规模可观的园林,烧毁的越是彻底。

以至于如今城内园林区域内,完全可以开垦种地。

看着曲辕犁灵活翻地,台崇忍不住赞叹:“大司马有殊功于国,宜上表天子,另加褒奖。”

侍中刘艾、种辑、许汜、王楷也是点着头,王楷却说:“就是这曲辕犁造的迟了些,若早一些送到朝中。我等绘制成图册,传发天下州郡,于国事而言,裨益极大啊。”

这话说完,王楷见没人接话,左右观察才发现周围人用奇怪目光看他。

反应过过来后,王楷犹豫是否道歉时,赵彦开口:“的确有些晚了,曲辕犁于国有大用,宜早些进献。”

刘艾这时候呵呵做笑:“元明公实在是有些为难大司马,太原土壤冻结,此曲辕犁又是大司马撤军返回后所造。冻土之上,如何能测试耕地效果?以仆之见,如今天气转暖土地解冻,大司马立刻测试犁具。是见有良效,这才上表朝中。这已是神速,岂能苛刻?”

王楷也立刻向周围人拱手,惭愧说:“是某误会大司马了。”

许汜为他开解,笑说:“你也是关心国事,一时疏忽。”

王楷扭头去看赵彦,赵彦也是呵呵做笑:“既然诸位都认同曲辕犁有功于国,那如何奖赏?”

王楷紧接着就说:“元明公,大司马所造曲辕犁哪怕能提升五分产量,这样的功绩,每年能活民百万。仆以为,宜加食邑五千户,扩为平阳七县。”

“七县太多。”

赵彦一口拒绝:“就奖赏他食邑五百户,能展示朝廷心意即可。食邑若再多了,大将军如何自处?”

吕布是食邑一万两千户,食温县周边六个县;当初摆明了就是要压赵基一头,赵基只是万户侯,食平阳周边五个县。

只是河内残破,整个河内都没有一万两千户的编户,给吕布再多的食邑,也还是吕布自己筹钱,自己给自己发爵禄,没有实际参考意义。

吕布也不缺这些爵禄,食邑收入来自所食城邑的百姓平均税租、折役钱。

换言之,当地富庶,百姓人均八十亩;与贫瘠地区,人均四十亩,仅仅是税租收入差异,就有一半的差额。

折役钱、口赋是固定收入,平均下来,也就千户食邑年入二十万钱。

现在吕布在汝颖地区挖坟挖的那么起劲,根本不在乎食邑收入,也收不上来。

赵基则不同,实控食邑,拿解救出来的边民、移民、匈奴义从以及自身的部曲、仆僮来充实平阳地区。

税租收益,对赵基来说只是个人收益的小头,真正大头是未来的贸易。

但不管是食邑税租还是贸易收入,都是赵基的合法收入,合情合理,不会引发军队内伙伴的抵触情绪。

赵基禁止的是军队经商,又没禁止军吏的家属、仆僮经商。

赵彦现在开口定性五百户,也不少,对普通来说五百户食邑,等于每年十万钱收益。

十万钱换成年俸,等于五百石,足够养活一家老小二十口人脱产生活。

河东虎贲,入仕起步的俸禄就是军田的税租,折算下来年俸六百石。

相当于五百户食邑的税租……这个过程中,被严重压榨的是佃户。

仔细考究起来,这些佃户也不惨,他们承租的是好田,精细耕作的话,亩产量在四石以上。

承租百亩,年入二百石,扣掉折役钱、口赋、田稿后,再加上农闲时的务工收入,足够养活一家人。

作为官府的官佃,他们自然受到保护……旁边还有吏士聚集生活的庄镇,影响了官佃的效率,等于降低官府税租、军队年俸,这两伙人肯定会打击干扰者,保护官佃的正常效率。

大汉的十税一、十五税一……永远都是账面的低税,苛捐杂税一点都不少,一些地方连百姓穿好鞋子都要交一笔杂税。

现在河东、太原的军队都在等明年夏收、秋收后的年俸,只要明年能正常统计并发放到位,那才算真正的稳固!

这笔收益入库、发放到位之前,赵基怎么可能轻易调动军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36章巨大惯性(第2/2页)

即便赵基想要调兵,赵彦也会劝阻。

比起太原、河东的收益来说,曲辕犁带来的这点食邑收入,根本不值得一提。

唯一的好处,就是为赵基提升名望。

曲辕犁以及其他一些改进的农具,对赵彦来说也不算秘密。

曲辕犁的推广,反而是维新派理念的胜利。

推旧陈新,新的肯定比旧的好。

于是乎,赵彦这里又派出使者,带着新打造的曲辕犁样品,与奏表慢悠悠去许都,献给天子。

赵基的使者走的够慢了,再慢也是把曲辕犁拆了,骑士分开携带。

而赵彦用了三天时间仿造曲辕犁,又是装车后运往许都,日行五十里。

等曲辕犁、奏表抵达许都时,天子、吕布与公卿、三省郎官们正一起在许田开始春耕。

天子参与春耕,仪式象征意义大于实际。

然而赵彦这里仿制的曲辕犁,不小心选用了沉重、又硬的榆木,反而使用起来不如原版便捷,牛也更累。

即便这样,天子、公卿、吕布这些人也不觉得有问题,因为这样的曲辕犁,也比长直犁轻便。

因为,犁要耐磨损,普遍都是用又沉又硬的木材制成。

所以理所当然的认为榆木所造曲辕犁是正常的,效率比长直犁高也是正常的。

至于究竟能增产多少粮食……吕布并不在乎。

限制中原农耕生产恢复的是犁?

绝对不是,是人口与畜力,以及气候!

没有足够的畜力,靠人来拉犁,效果也就那么回事。

你再辛苦,累死在田垄上,开春干旱、入夏干旱,再突然给你来一场洪涝,快要收获时闹飞蝗、乱兵……你是个百姓,你也不会用心、拼命耕种。

得过且过就行了,没必要太较真。

百姓都是如此,更别说是豪帅、宗帅麾下的部曲、宾客!

吕布不怎懂农业,可他懂乱世人心。

没有一个稳定的根据地,那么下面的吏士朝秦暮楚,底层的百姓得过且过,都不会沉心于生产。

生产再多的粮食,农人自己又能吃几口饱饭?

所以曲辕犁的出现,对吕布来说就是赵基会起名字,他喜欢曲辕犁这个名字,仅此而已。

非要细说,吕布只觉得这是赵彦乘机给赵基养名,也没什么好在乎的。

至于那趁机涨的五百户食邑,吕布也不在乎,只要别比他高就行了。

就算比他高一些也无所谓,吕布自己也会想办法提升自己的食邑规模,只要能一直压赵基一点点就行了。

不是吕布小心眼,保持食邑数量的领先,对中低层吏士来说有着决定性意义。

吕布不甚在意,天子更不会在意曲辕犁的意义。

百姓自己都不肯费心种粮,他堂堂天子累死在田野里,又能有什么意义?

天子如此,公卿、郎官们普遍都是如此态度。

出于礼貌客气,夸赞一下曲辕犁就行了,你难道真指望这些家伙会亲自扶犁耕种?

目前,曲辕犁也就在赵基麾下能发挥作用。

哪怕是袁绍这里,袁绍再重视,具体落实的时候也就那么回事。

袁绍治下的郡县,也就比袁术好一些,仆僮万余家的大姓比比皆是。

对这些大姓来说,为了提升那么点效率,去给仆僮、佃户配备曲辕犁,这个成本有些大。

乱世这么多年,土地的再分配都已优化完毕。

好田地都在大姓手中,目前兼并的仆僮、佃户也恰好够用。

实在是没必要去调整人地比例,优化什么结构。

赵基、赵彦还怕曲辕犁快速扩散,选在春耕前夕上表朝廷。

其实,各方势力,对这个东西的态度也就那么回事。

不像赵基这里,官府的收益与佃户耕种效率挂钩;军队的年俸也跟佃户的耕种效率挂钩!

田产收获等比例分成,要么一起过温饱日子,要么一起过紧巴巴的生活。

赵基这里上上下下的管理岗位,都希望佃户能发展生产力,恨不得亩产十石!

这是分配制度的差异。

其他势力旧有的惯性太大,很难调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