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朕在红楼当暴君 > 第229章 李崇大婚,张嫣送礼

朕在红楼当暴君 第229章 李崇大婚,张嫣送礼

簡繁轉換
作者:榻上参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09 14:03:15 来源:源1

第229章李崇大婚,张嫣送礼

李崇低头看着徐少湖,又是感慨,又是欣赏,更多的则是晞嘘。

聪明人,难得一见的聪明人啊!

徐少湖不仅选择了宗族,还投李崇之所好,推荐李崇在文臣里的头号马仔张敬,暂代礼部尚书一职。

说是暂代,但代着代着,不就成正式的了?

再说了,徐少湖此次南下,配合史和贾雨村,平定东南各大世家,少说也得一年光景。

一年之后,等他返京之时,总不可能把张撸了,让他继续当礼部尚书吧?

见徐少湖如此乖巧懂事,李崇满意地点了点头。

「朕委任爱卿为东南安抚使,挂兵部尚书衔,辅佐东南剿抚使史,专一负责安抚东南各大世家之事,

记住,史负责以雷霆手段剿之,而你负责以怀柔手段抚之,剿抚并用,便须以剿为主,以抚助剿,其中关窍,你可明白?」

李崇的意思,徐少湖当然明白。

史手握重兵,负责拿刀杀人,而他徐少湖出身东南世家,则负责安抚那些乖巧听话,迷途知返的世家大族,让这些东南大族皆为陛下所用。

史杀得越狠,他才能顺利安抚。

同样,只有他能成功安抚住一部分东南世家,史才能放心大胆的去杀那些不听话的世家大族。

他徐少湖的差事,和史的差事,可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徐少湖叩头道:「陛下放心,微臣明白。」

李崇唇角含笑,亲手将徐少湖扶起来,握住他的手腕道。

「爱卿放心,朕还要大用你呢,爱卿此次南下,若是立下殊勋,朕会力排众议,让爱卿进内阁,升任内阁大学士。」

进内阁,升任内阁大学土,一直以来都是徐少湖的终极梦想。

若是在三年前,李崇这麽说,徐少湖会激动得泪流满面。

但是现在,徐少湖却并没有什麽感觉。

只因现在的内阁,早已不是三年前的内阁了。

三年前,内阁尚未改组之时,只有四位阁臣,个个位高权重。

而现在,内阁之中已经有了九位内阁大学士,而且其权势,被皇帝一削再削,已经不复往日风光了。

再加上他徐少湖,便是整整十位内阁大学土,

而内阁首辅李守中,不过是皇帝的传声筒,不过是伴食宰相罢了。

真正的内阁首辅,其实是皇帝本人。

故而对徐少湖而言,如此多的内阁大学士,还是权势大减的内阁大学士,还有什麽好稀罕的呢?

但李崇亲口承诺,只要他在东南干得好,便让他进内阁,徐少湖即便心中多有腹诽,可还是得装出一副感恩戴德的模样,跪下谢恩不迭。

李崇再一次扶徐少湖起身,又勉励了一番,这才让他离去。

等徐少湖退下御攀之后,李崇让小桂子去传张见驾。

过了一会,张上了御,还没来得及跪地行礼,李崇便哈哈笑道。

「爱卿,礼部尚书的位子,往后便是你的了。」

张敞闻言,先是一愣,继而大惊,然后才是大喜过望。

四年前,他还只是区区一个五品礼部郎中,而四年之后,他便已经是正二品的礼部尚书了,是真正的朝堂大佬了。

这升官速度,大乾开国百馀年以来,也是前无古人无后来者了啊!

而他升官速度之所以如此之快,究其原因则是因为,他是陛下即位之后,第一个表示效忠的文臣。

在陛下还被朝臣们视作白痴天子,无人可用,也无人敢用的时候,他便成了陛下的心腹之人。

若是他当年没有投向皇帝,只怕现在,他还只是区区一个五品郎中,还在蹉跎度日,还看不到半点希望吧。

想至此处,张好生感慨,这人生之际遇啊,当真妙不可言!

有时候,选择真的比努力更重要。

张敞跪伏在李崇面前,感动得涕泪横流,连话都说不清楚了。

「陛下待臣......微臣......微臣万死难报。」

李崇笑着扶起张敞,拍了拍他的肩膀。

「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好好的哭什麽,让人笑话,除了礼部的差事,此次剿灭倭寇,平定东南,爱卿也是要出力的。」

张连连点头,问道。

「陛下要微臣做什麽?微臣鞠躬尽,万死不辞。」

李崇哈哈一笑,摆摆手道。

「别动不动死呀活的,朕不爱听这个,你在太学生里有影响力,让那些出身东南的太学生们,尽快返乡宣读朕的旨意,

让他们背后的家族,让那些世家大族乖乖听话,莫要自误,更莫要与朕对着干,这个你能办到吗?」

张敞很想说,陛下,请您把那个吗字去掉,微臣肯定能办到啊!

论在太学生之中的影响力,当前大乾朝堂,李崇排第一,李守中排第二,那麽他张便排第三,而且是毫无争议的那种。

若是没有这样的影响力,四年前他也不可能鼓动太学生们,把权臣胡玄机给千翻,给乾死了。

而现在,让出身东南的太学生返乡,宣讲朝廷处置东南世家的旨意,从内部瓦解他们,估摸着这差事陛下不仅给了他,也给了李守中。

他刚刚升任礼部尚书,正是朝堂各方纷纷侧自之时,他可得将这件差事,给办得漂漂亮亮的,至少不能比李守中差。

要不然,丢的便不是他张的人,丢的而是陛下的颜面了。

想至此处,张再次跪伏在地,一个劲的保证,让李崇放心云云。

李崇再一次扶他起身,这次没有说公事,而是提起了一件私事。

「爱卿闲暇之馀,还请多多进宫,去看看令妹,看看太子妃。」

说到这里,李崇叹了口气。

「令妹是太子哥哥的遗,朕有义务照顾好她,但朕却一直没能照顾好她,

每每想起此事,朕都觉得对不起太子哥哥....

说着,李崇眼圈泛红,便有些说不下去了。

张敞闻言,也双眼含泪,不胜晞嘘伤感。

四年前,他之所以在第一时间效忠皇帝,不就是因为太子之死,不就是想给太子报仇吗?

所以说,不管是陛下,还是他,还是他妹妹太子妃张嫣,已经故去四年的太子,是他们三人共同的回忆,也是他们三人心中永远的痛。

四年时间过去了,陛下和他张,都在往前看,也都在大踏步的往前走。

而他妹妹太子妃张嫣,却还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之中,这样下去怎麽能行呢?

斯人已逝,但活着的人,还得继续活着,还是得往前看,还是得往前走啊!

想至此处,张点点头,双眼含泪道。

「陛下如此挂念太子妃,太子在天有灵,必定深感欣慰,陛下放心,微臣会去劝舍妹的,只是......」

张欲言又止。

两年前,太子妃张嫣为太子守丧期满之后,张敞曾经无数次劝过张嫣,张敞的父亲张老太爷,也从长安千里迢迢赶来,劝说他女儿张嫣,但都无果而终。

张嫣当时立誓,要为太子终生守丧,任谁也劝不动。

两年后的今天,他张便能劝动了吗?

这一节,张明白,李崇心里也明白。

李崇叹息一声:「爱卿莫要为此自责,多多进宫探望太子妃便是,至于能不能劝得动,尽人事,听天命吧!」

张点点头,没有再说什麽。

一路无话。

等李崇回到他忠诚的紫禁城,已近戌时。

李崇回到乾清宫寝殿,贾元春果然在这里等着他。

贾元春亲手为李崇卸下金盔金甲,又伺候李崇洗漱更衣,接着又问他饿不饿,要不要用点膳食。

李崇点点头,贾元春见状,顿时喜笑颜开,只见她像变戏法一样,端出来好几盘色香味俱全的精致菜肴。

李崇都不用吃,只是瞧了瞧,便知道又是贾元春亲自下厨做的。

李崇叹了口气,拉住贾元春的黄小手,甚是心疼的摩着贾元春手上的针眼,那是为他缝制新衣留下的。

「往后莫要如此了,你是贵妃,偶尔为朕下下厨,搞点生活小情趣便好了,

每天下厨手会变粗的,油烟也会让你容颜受损,朕看了也会心疼的。」

贾元春依偎在李崇怀里,只觉好生甜蜜。

她伸手环住李崇的虎背熊腰,将绝美的容颜紧紧的贴在李崇宽广的胸膛上。

没有说话,只是在默默享受这一刻的柔情蜜意。

过了会,贾元春松开李崇。

「陛下快些用膳吧,别饿坏了,待会菜该凉了。」

李崇点点头,拉着贾元春的小手,坐在几前,好似寻常夫妻那般,任由贾元春给他布菜盛汤。

不多时,李崇用完晚膳,贾元春命人拿过来一个盒子,将其打开,双手捧着让李崇看。

盒子里是一条玉带,做工极为精细,显然很是用了一番心思。

而且玉带上镶嵌的美玉,皆是不可多得的宝物,有几块看其沁色润泽度,估摸着不是战国古玉,便是汉玉。

李崇微微皱眉。

「你做的?往后莫要再做了,太奢侈了。」

不料贾元春却摇摇头。

「不是臣妾做的,陛下刚刚大婚,这是太子妃送给陛下的贺礼。」

原来今日李崇离宫,去郊外为大军送行,他走了没多久,太子妃张嫣便带着这件贺礼来了。

李崇一愣,他今日刚和张说起张嫣,晚上一回宫,便瞧见了张嫣送给他的新婚贺礼。

埃,他这个嫂嫂,真真是拿她没有半点办法。

李崇即位以来,在后宫之中厉行节俭,但并不包括太子妃张嫣。

相反,李崇叮嘱戴权,宫中每月每季供给张嫣,务必多多益善,不可让张嫣受半点委屈。

只因她是太子哥哥的遗,李崇有义务帮太子哥哥照顾好她。

再加上太子东宫原有的财货本就不菲,故而李崇后宫那些女人,贾元春林黛玉都没有的美玉,没有的宝物,太子妃张嫣那里不仅有,而且还有很多。

那麽她送给李崇的这件大婚贺礼,会如此奢侈,也就不足为奇了。

李崇拿起那条玉带,细细观瞧,只觉其中一块美玉甚是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似的。

李崇看了又看,瞧了又瞧,恍愧间,突然想起了好多年前的旧事。

想起了他还很小很小的时候,和太子哥哥一起在先太后膝下承欢,他们兄弟俩一起玩闹,晚上躺在一起看星星的往事。

那个时候,太子哥哥有一块古玉,时常佩戴在腰间,是太子哥哥的娘亲懿贵妃,送给太子哥哥的,据说是汉武帝刘彻的心爱之物,带在身上能去邪票,保平安。

而这条玉带正中央的这块古玉,不就是太子哥哥的那一块吗?

李崇摩着那块古玉,想起了很多往事,渐渐的红了眼圈。

贾元春见状,急忙问道。

「陛下,怎麽了?」

李崇摇摇头:「朕没事,只是想起了一些往事,有些伤感罢了!」

说着,李崇将那条玉带重新放回盒内,让贾元春妥善收好。

「等朕平定东南,剿灭倭寇之后,朕要系着这条玉带,去搞赏三军,

等朕屠灭东北鞑子,收回辽东半岛,朕要系着这条玉带,去检阅大军,

等朕征服蒙古各部,让他们都成为大乾的子民,朕会系着这条玉带,去接受蒙古王公们的朝拜,

等朕开海拓疆,扫平海上诸夷,朕会系着这条玉带,去接受百官朝贺,

等朕平定天下,四海升平,老百姓也安居乐业,哪怕到时候朕已经是垂垂老矣,朕也要系着这条玉带,去泰山封禅,祭告上苍。」

李崇说了很多很多,但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出口,那就是他系着这条玉带,

去见证这些丰功伟绩。

他看见了,这条玉带也看见了,便如同太子哥哥也看到了一样。

贾元春虽然不是很明白,但看李崇如此的郑重其事,她也知道这条玉带,对李崇很是重要。

不然李崇不会让她妥善收藏,不会等到极为重要的场合,才会选择系上这条玉带。

等贾元春妥帖收好那条玉带之后,李崇将贾元春楼入怀中,想了想说道。

「太子妃一个人在宫中甚是寂寞,她是嫂嫂,朕是小叔子,也不好时常见面,你是众妃之首,往后便代朕,多去看看她,陪她说说话,让她在这寂寞深宫之中,不要那麽孤单......」

李崇与先太子的感情,贾元春是知道的。

听李崇这麽说,贾元春也红了眼圈,首微点答应下来。

「陛下放心,臣妾会替陛下,照顾好太子妃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