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朕在红楼当暴君 > 第285章 好妹妹,你看我牛逼不?

朕在红楼当暴君 第285章 好妹妹,你看我牛逼不?

簡繁轉換
作者:榻上参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4 02:41:50 来源:源1

第285章好妹妹,你看我牛逼不?

让我们把时间线,拉回到一个月之前。

薛蟠,贾环等人九月初五离开杭州府,九月十六日这天,他们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京城。

去时寒风萧萧,落黄满地,归时层林尽染,孤叶泛黄。

离京十里,长亭之外。

这里既是送君远行之地,亦是迎君归来之所。

在十六日这一天,十里长亭来了许多人。

不仅仅有薛家之人,身穿丧服的贾家之人,以及同样身穿丧服,贾家那些部曲家将的父母妻儿们,就连开国勋贵,文武大臣也来了不少。

除此之外,还有上万名百姓,也站在远处默默看着,静静的等着。

还有那些贾家的世仇,他们一个个也不得不捏着鼻子来了。

李崇并未下旨,让朝中勋贵,文武百官,前来十里长亭迎接,这一切都是他们自发前来。

倒不是说此次柳林镇一战,贾家死了这麽多人,他们有多崇敬贾家,而是他们知道,陛下肯定会派宫中天使,在十里长亭这里宣读圣旨,颁布对薛蟠,以及贾家众人的封赏。

他们若是不来,便有藐视皇权之嫌,故而他们不敢不来。

除此之外,他们也想在第一时间知道,陛下会如何封赏贾家?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当太阳升到当空之时,众人终于看见十几辆马车,出现在视线尽头。

接着,他们看见了没了左臂的薛蟠,齐根没了左臂的贾芸,还有那十几辆马车之上,密密麻麻的骨殖坛子。

薛蝌带着几个薛家之人,一个个红着眼圈,朝着薛蟠围拢了过去。

而贾家之人,一个个都穿着丧服,朝着贾环,贾芸,贾琮,还有那些马车上的骨殖坛子扑了过去。

他们围拢在贾环,贾芸,贾琮身边,一个个红着眼圈,流泪不止。

赵国基不顾主仆之别,一把抱住外甥贾环,一边哭着,一边在说着什麽。

贾芸的母亲五嫂子,一把楼住儿子,摸着他空空的袖管,险些哭死过去。

唯有全须全尾的贾踪,既没有人抱他,也没有人围着他哭,而是有几名仆役,过来替贾琮换上了一身丧服。

而更多的人,则扑向了马车上的那些骨殖坛子。

他们不敢上车翻找,只能站在马车旁边,一个一个的去看骨殖坛子上的姓名。

年老者,在找他们的儿子。

女人们,在找她们的丈夫,兄长,弟弟。

而孩子,则在找他们的父亲。

等找到之后,这些人从马车上,轻轻抱起亲人的骨殖坛子,纷纷跪在地上,扯开嗓子豪陶大哭。

而贾琮,穿好丧服之后,也从马车上抱起他兄长贾琏的骨殖坛子,和那些部曲家将的家眷们一起,跪在地上放声大哭。

几乎在一瞬间,这震天的哭声,便直冲霄汉,传出去好远好远。

就连原本高悬的太阳,也悄悄躲进了云层之中。

而那些前来迎接的开国勋贵,文武大臣,看到这一幕,也不由得纷纷变了脸色。

有些年老之人,不由得想起几十年前,睿宗皇帝时期,朝廷征讨西海沿子的旧事。

那时节,京中的开国勋贵们,几乎家家举丧,人人戴孝,便和现在的贾家一模一样。

而这一次,死的却只有贾家之人。

贾家的富贵,他们自然是十分羡慕嫉妒的,可若是要拿这麽多人命去换,他们扪心自问,却不禁有些犹豫了。

死几个族中子弟,倒也没什麽大不了的,可死那麽多的部曲好手,不管是谁也会心疼的。

毕竟对勋贵们而言,这些部曲好手才是他们的底蕴,是不能折损太多的。

五年之前,王子腾谋逆,忠义伯府若是有足够的部曲家将,他若是不眼馋那些勋贵送来的部曲好手,不将他们一个个都编入自己的亲卫之中。

那麽王子腾是胜是败,以及他的结局,或许会变得不一样。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王子腾至少不会被一招生擒,也不会败得那麽快,更不会输得那麽惨。

便在这时,只见一队龙禁尉,从京城方向打马而来,

当先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大乾第一宦官戴权。

在场众人明白,重头戏来了,陛下的封赏诏书马上要颁布了。

戴权来至十里长亭之后,并未催促那些兀自放声大哭的贾家之人,而是翻身下马,站在那里等着。

也不知道等了多久,在大管家林之孝等人的劝慰之下,贾家那些部曲家将的家眷们,这才渐渐止住了哭泣之声。

他们和那些开国勋贵,文武大臣一样,朝着京城的方向,朝着紫禁城的方向,双膝跪倒在地,

默默流泪的等待着,皇帝对他们死去亲人的封赏。

戴权展开手中圣旨,轻咳一声,高声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自临御以来,宵衣旺食,惟念四海清平,然有倭寇茶毒东南,戮我子民,几成心腹之患。

赖天地祖宗之灵,将士戮力同心,柳林镇一役,全歼倭寇主力,阵斩倭酋犬养平八郎,柳林镇上万百姓,因而得以保全。

今稽太祖开国之旧典,参酌封赏功臣之成例,特颁爵赏,用彰懋典如下:

薛氏子薛蟠,从军一年,累有功勋,更兼其炮杀敌酋犬养平八郎,功莫大焉,为龙禁尉镇抚使,加封三等伯,食邑八百户。

贾氏子贾蔷,从军一年,功勋卓着,赖其指挥得当,方有柳林镇大捷,为昭毅将军,加封三等伯,食邑八百户。

贾氏子贾琏,从军一年,多有辛劳,其之阵亡,朕心实伤,加封一等子,食邑五百户。

因贾琏无子,准贾家择贤良子弟,过继为贾琏之子,承继其爵位食邑,且此代承袭并不降等。

贾氏子贾环,从军一年,多有功勋,且此战悍不畏死,斩杀倭寇十四人,为龙禁尉千户,加封一等男,食邑三百户。

贾氏子贾芸,从军一年,亦有功勋,且此役死战不退,斩杀倭寇七人,为龙禁尉百户,加封二等神武将军,食邑一百户。

贾氏子贾琮,从军一年,虽无功勋,但报信及时,亦有功劳,加封五品骑都尉。

贾家之部曲家将,生还者皆加封五品骑都尉,赐金五十两,其中伤残者,命贾家善加照拂,养其天年。

贾家之部曲家将,阵亡者皆加封四品轻车都尉,赐金百两,爵位准其子嗣承继,且此代承袭并不降等,特谕兵部造忠烈册,享太庙血食。

其馀有功将士,着兵部造册登记,逐一封赏。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戴权宣读完旨意,薛蟠,贾环,贾芸,贾琮,以及那些部曲家将的父母家人,便纷纷山呼万岁,即头谢恩。

而那些开国勋贵,文武大臣,则一个个感慨不已。

他们首先感慨的是薛家,本是一介商户,靠着大把的砸银子,先是成为了外戚,而现在又靠着军功,成为了勋贵,而且还是伯爵。

看来陛下对这薛家,还真是关照有加啊!

看来这金陵薛家,大概率不会一代而衰,估摸着还要兴盛好多年呢!

往后说不得,要与这薛家搞好关系才行啊!

接下来他们感慨的则是贾蔷,更是宁国府。

宁国府被抄家除爵才几天啊,宁国府嫡派玄孙之中,便又出了一个伯爵。

而且这贾蔷不像薛蟠,贾环他们身体伤残,往后无法再去军中效力,也就无法再获得军功爵位。

这贾蔷此时尚在军中,有的是大把的机会立功,搞不好等剿灭倭寇之后,这贾蔷的爵位还能再往上升一升呢!

搞不好宁国府又要枯树发新枝,又要再度兴盛起来了啊!

当然,最让他们感慨万千的,还是荣国府,以及荣国府的那些部曲家将们。

几乎在一夜之间,荣国府便多了一百六十个军功爵位,其中有二十三个五品骑都尉,一百三十七个四品轻车都尉。

这些爵位虽说都不太高,也没有什麽食邑,但袭爵人一旦去军中效力,便都是基层军官,不用再从大头兵做起了。

若是他们再立下什麽军功,那麽再过些年,贾家在军中的影响力,便只有北静王府才能与之相匹敌了。

再说戴权宣读完旨意之后,便来至薛蟠和贾环身前。

「两位爵爷,快些随咱家进宫,娘娘还在宫里等着呢!」

薛蟠和贾环闻言,顿时大喜过望。

要知道,女子一旦进宫,便不能再轻易出宫,更不能轻易见外男了。

哪怕是父亲,兄弟这样的骨肉至亲,也是不能随便相见的。

要知道众妃之首,贤贵妃贾元春,也是在怀孕之后,陛下才特下恩旨,让贾政,贾宝玉进宫去与贾元春见了一面。

不管是对于贾元春,还是对贾政和贾宝玉而言,这都是天大的恩典。

而现在,陛下又将同样的恩典,赐给了薛蟠和贾环,也难怪他们会喜不自禁了。

薛蟠和贾环,分别与薛家之人,贾家之人吩咐了几句之后,便翻身上马,跟着戴权往紫禁城而去。

等到了紫禁城,入了乾清门之后,戴权并未依照惯例,带着薛蟠和贾环去向皇帝谢恩。

戴权只是说了一句:「陛下这会儿正忙着呢,两位爵爷先去见过娘娘,再于申时三刻,来武英殿谢恩吧!」

说罢,戴权便让两个小太监,分别带着薛蟠和贾环,去了薛宝钗的翊坤宫,和贾探春的长春宫漪兰殿。

且说薛宝钗,今儿一大早,小桂子便前来告知她,她哥哥薛蟠今儿回京,陛下会召薛蟠进宫,

让他们兄妹见一面。

薛宝钗喜不自胜,连忙带着莺儿,做了一大桌子她哥哥平日里喜欢吃的饭菜,只等着薛蟠进宫可是薛宝钗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她哥哥薛蟠的身影。

便在这时,薛宝钗听见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响,薛宝钗循声望去,只见她哥哥薛蟠,跟在一位小太监身后,正迈步踏入殿门。

薛宝钗不禁红了眼圈,轻轻的叫了一声。

「哥哥。」

正低着头,躬身入殿的薛蟠,听见薛宝钗唤他,抬头看了眼薛宝钗,也不由得红了眼圈。

可薛蟠还是依照朝廷礼制,来至薛宝钗身前,恭恭敬敬的跪地行礼。

「微臣薛蟠拜见贵妃娘娘。」

薛宝钗受了薛蟠这一礼,然后紧忙俯身,去扶她哥哥起身。

不料,一只手握住了薛蟠的右臂,另一只手却一把抓了个空。

薛宝钗这才意识过来,她哥哥的左臂没了。

几乎在一瞬间,一股巨大的悲痛袭上薛宝钗的心头,让她不由得泪流满面。

薛宝钗一手拉着薛蟠的空袖管,一手抓着锦帕,紧紧捂住樱桃小口,婴婴哭泣起来。

「鸣鸣鸣,哥哥,我错了,我不该送你去前线,我不该逼你上进,呜鸣鸣,哥哥.....

看着悲痛不已的薛宝钗,薛蟠也红着眼圈,却并没有流泪,而是淡然一笑。

「好妹妹,你这是说的什麽话?往日里你和妈妈,不总是嫌我不争气,总是说我不上进吗?

现在我好不容易有了点出息,好端端的你哭什麽,你应该笑,应该为我高兴才对啊!

好妹妹,我是堂堂男子汉,是咱们薛家的顶梁柱,只要能建功立业,只要能光宗耀祖,区区一条手臂,又何足道哉?」

正在哭泣的薛宝钗闻言一愣,心说她哥哥这话,怎麽听着如此耳熟呢?

是了,那日陛下在安慰她的时候,也说过同样的一句话。

当时陛下与她说,若是她哥哥薛蟠在这里,也一定会这麽说的。

而现在,她哥哥果然这麽说了。

看来,还是男人更了解男人,还是陛下更了解她哥哥啊!

便在薛宝钗愣神的时候,薛蟠好似献宝一般,一脸得意的说道。

「好妹妹,陛下加封我为三等伯,食邑八百户,嘿嘿,从今往后,咱们薛家也与贾家,史家一样,也是勋贵了,好妹妹,你看我牛不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