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朕在红楼当暴君 > 第289章 王熙凤军礼祭奠,史太君赠金璎

朕在红楼当暴君 第289章 王熙凤军礼祭奠,史太君赠金璎

簡繁轉換
作者:榻上参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4 02:41:50 来源:源1

第289章王熙凤军礼祭奠,史太君赠金璎珞

贾母进来之后,原本有些嘈杂的灵堂,瞬间便安静了下来。

汪安一脸肃穆,将皇帝赐下的祭品交于她,贾母跪地谢恩,然后双手捧着祭品,摆放在灵堂牌位之前。

等丧事办完之后,皇帝亲赐的祭品,并不会与其他祭品一同烧掉,而是会继续供奉在贾氏宗祠,供奉在祖宗牌位之前。

接下来便是祭奠环节,在场众人以贾迎春的身份最为尊贵,自然是她当先祭奠。

贾迎春满面悲戚,轻移莲步,缓缓来至灵前,她抬头望着兄长贾琏的牌位,望着那一百多名阵亡部曲家将的牌位,两行清泪从贾迎春那绝美的眸子里缓缓流淌而下。

不管之前贾琏与她的关系是否亲近,也不管贾迎春之前对贾琏这个哥哥有多少兄妹亲情,但此时此刻的贾迎春,心中无疑是有着万分悲痛的。

毕竟贾迎春的靖妃之位,是贾琏用他那条命,给贾迎春换来的。

按照贾母和李崇的说法,贾迎春身为罪人之女,是很难给什麽名分的。

即便真的要给,也得等她生下一子半女之后,而且地位也不会太高,顶天了也只能被册封为九嫔之一。

而贾琏却用他的一条命,给贾迎春换来了妃位。

得了这实打实的,天大的好处,此时此刻的贾迎春,又怎麽可能不悲痛欲绝呢?

只见她哭得泪雨婆娑,双膝弯曲,便要盈盈下拜。

站在一旁的贾母见状,登时被吓了一跳,连忙一把拉住贾迎春,免得她真的跪了下去。

「娘娘,不可如此,万万不可,您是宫中贵人,是皇家之媳,让您下跪祭拜,琏儿承受不起,

我们贾家,我们荣国府也承受不起啊!」

贾迎春虽说是贾琏的妹妹,但她更是皇帝的女人,是靖妃娘娘。

靖妃娘娘以君跪臣,不仅有损天家威仪,而且此事一旦传扬出去,那些遭了瘟的言官御史,定然会上摺子弹劾荣国府大不敬之罪。

此时的灵堂之内,贾迎春或是悲痛贾琏之死,或是感念哥哥的恩德,定要下跪祭拜。

而贾母又谨守君臣之礼,说什麽也不让贾迎春跪下去,场面一时便有些尴尬,在场众人也都愣在了那里。

便在这时,只见汪安走过来,一脸肃穆的沉声说道。

「老太太,娘娘离宫之前,陛下特意吩咐过了,说礼法之外,更有亲情,陛下还说了,娘娘今儿回娘家,在荣国府里便不是娘娘,而是贾家的女儿,是贾爵爷的妹子。」

说着,汪安环视在场众人,高声问道。

「试问哥哥为国捐躯,妹子跪拜哥哥,有何不可?又与礼法何干?」

汪安话音未落,贾母以及在场众人连忙跪倒在地,山呼万岁,感谢皇帝的如天之德。

而那些勋贵人家的主母,则纷纷惊不已,一个个在心里暗暗咋舌。

让靖妃娘娘亲自下跪祭奠,看来皇帝对贾家,对荣国府,还真是亲厚有加啊!

紧接着,几名丫鬟仆妇,捧过来一身丧服,替贾迎春换上。

皇帝方才的口谕里说的很明白,此时的贾迎春,不再是靖妃娘娘,而是贾家的女儿,是贾琏的妹子。

那她自然是要换上一身大孝,方才符合她此时的身份。

贾母也不再阻拦,任由穿着一身丧服的贾迎春,跪伏在贾的牌位之前,哭得死去活来。

也不知道贾迎春哭了多久,才在贾母和汪安的劝慰之下,渐渐止住了哭声。

接着,贾迎春跪在一旁,作为贾琏的亲属,答谢各位前来祭奠的贵客。

也就是说,接下来不管是谁前来祭奠,贾迎春都得向来客磕头还礼,以示感谢。

这一下,无疑将荣国府这场丧事的规格,拔高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程度。

要知道,来客之中,有很多身份尊贵之人,而贾琏又是个晚辈,依照等级森严的礼法制度,这些人只需要站在灵前,亲手上柱香也就行了。

尤其是北静王妃,东平王妃,西宁王妃,这三位当朝顶级命妇,她们甚至站都不用站,贾家得准备几把太师椅,请她们坐在灵前,象徵性的哭几声即可。

至于上香,烧纸钱这些事情,自有其他人代劳,毋需她们亲自动手。

就像在原着之中,王熙凤祭奠秦可卿之时,便是坐在太师椅上,其他人则跪在一旁,代为烧纸,上香。

但是现在情况又大为不同了,贾迎春跪在那里,向你还礼,你能站着,或是坐着应对吗?

再说了,你敢吗?

虽然陛下在口谕里说了,此时的贾迎春,不再是靖妃娘娘,不再是宫中贵人,只是贾家的女儿,只是贾琏的妹妹。

但贾迎春脱下丧服,便还是靖妃娘娘,便还是皇帝的女人,你敢站着,或是坐着,让她向你磕头还礼吗?

没法子,因为贾迎春的缘故,在场众人无论是谁,包括北静王妃,东平王妃,西宁王妃在内,

都不得不双膝弯曲,跪在灵前祭拜。

北静王妃跪在灵前,即头祭奠之时,只见她面色如常,心里也并没有什麽不适,

她们北静王府,身为大乾第一勋贵,家中子弟阵亡,家中部曲家将阵亡,别说她这个当家主母,就是北静王自己,都得以郡王之尊,亲自跪下磕头。

这种事情她是没有经历过,但是她婆婆,她婆婆的婆婆,可都曾经亲身经历过,在她嫁入北静王府之时,她的婆婆,也曾无比郑重的嘱咐过她。

勋贵人家笼着那些部曲家将,让这些人为你卖命,你真当花点银子养着他们便行了?

除此之外,你还得给他们足够的尊重。

这也是宁国府苛待焦大,为何会惹得孟梁大怒,会惹得一众勋贵侧目的根本原因所在。

故而此时的北静王妃,她祭奠的不仅仅是贾琏,还有贾家阵亡的那一百多名部曲家将。

而且北静王妃深信,若是王爷这会不在东北,而是在京城,他也一定会像自己一样,向贾琏,

向贾家的这些部曲家将,跪下叩头祭奠的。

北静王妃深明大义,可有些人的心里,却并不这麽想。

只见东平王妃和西宁王妃,她们俩在跪拜祭奠之时,一个个面色铁青,隐隐有些怒色,只是碍于贾迎春跪在那里,碍于当着贾母的面,她们不好发作罢了。

此时的东平王妃和西宁王妃,一个个心里既羞且怒,更多的则是后悔,简直悔的连肠子都青了。

她们今儿来荣国府祭奠,本意是来看王熙凤笑话的,结果笑话没看成,她们俩还得以郡王妃之尊,向贾琏这个后辈即头行礼。

简直岂有此理!

简直欺人太甚!

她们在祭奠之时,纷纷在心里咬牙切齿的骂道贾家该死,荣国府该死,姓贾的全都该死。

看来她们家王爷说的没错,这贾家就是靠着卖女儿,搏上位的侯幸之辈,简直是开国勋贵的耻辱。

三位郡王妃祭拜过后,接下来便轮到了其他国公府的贵妇人,可她们见王熙凤气质不俗,又保养得极好,便猜测王熙凤即便不是皇帝的女人,在宫里也定然有些身份。

故而她们一个个你谦我让,定要让王熙凤当先祭奠。

王熙凤一脸肃然,眉宇间却是含笑的。

只见她说话滴水不漏,说以她掖庭罪奴的身份,今儿能来荣国府祭奠,已经是臀越了,哪里还敢排在国夫人,排在一品浩命夫人的前面。

若是她真的如此不知好歹,不懂得上下尊卑之道,被三位贵妃娘娘知道了,等她回宫之后,三位娘娘定然是饶不了她的。

那几位国夫人见状,万般无奈之下,只能依次前去祭奠。

而王熙凤果然一再谦让,当真排在最后一个祭奠。

对于如何祭奠贾琏,在祭奠之时又该如何如何,王熙凤早在三日前,心里便已经有了一番计较王熙凤想得很明白,她和贾琏曾经有过婚约,若是在祭奠之时,表现得太过悲痛,难免会让人狐疑猜测,甚至是说闲话,说她和贾琏早有私情,至今念念不忘如何如何。

可若是她在祭奠之时,表现得太过冷漠,又显得她过于无情,若是让皇帝知道了,恐怕会留下什麽不好的印象,对她的上位计划极为不利。

王熙凤思来想去,便想出来一个法子,既能让人不觉得她冷漠无情,又能让人不至于误会她和贾琏之间有私情。

只见王熙凤来至灵前,娜的身子跪伏在地。

她虽然没有哭,但她那绝美的眸子却红了又红。

她那妩媚娇俏的容颜之上,虽然没有悲戚之意,但却一脸凝重肃穆,满是敬重之意。

王熙凤不仅给贾琏上了三灶香,她还给那些部曲家将上了三灶香。

接着,王熙凤盈盈下拜,沉声说道。

「琏二爷,各位贾家的英雄们,我王熙凤虽为女流之辈,但自小长在祖父膝下,也是听那些英雄事迹,沙场故事长大的,

我王熙凤敬重你们,今日特来祭奠,若有失礼之处,还望琏二爷,还望各位英雄海涵一二!」

便在这时,只见注安端过来一个红未浅盘,盘子里则放着三杯酒水。

王熙凤拿起第一杯水酒,浇在了烧纸钱的火盆之中。

「琏二爷,一路走好!」

接着,她又拿起第二杯酒水,再一次浇在火盆之中。

「各位英雄,一路走好!」

再然后,王熙凤端起最后一杯酒,竟然一仰脖子,直接给干了。

「琏二爷,各位英雄,我王熙凤陪你们一杯,鸣呼哀哉,伏惟尚飨!」

说罢,王熙凤又叩首三下,这才起身,站在了汪安身后。

王熙凤的这番做派,登时将在场众人给惊着了,她们属实是没有想到,王熙凤今儿前来祭奠贾琏,用的竟然不是寻常祭奠之礼,而是军中才有的礼仪。

但是她们转念一想,又觉得合情合理。

毕竟不管是贾琏,还是贾家那些阵亡的部曲家将,他们都是军中健将,而且都是为国捐躯的英雄。

那麽祭奠他们,似乎用军中礼仪,反而更应景,更合情合理一些,

至于军中礼仪,王熙凤一个小女子,她为何会这些呢?

笑话,忠义伯府虽然被夷灭三族了,但谁也不能否认,人家忠义伯府也是开国勋贵,也出过许多军中大佬。

王熙凤出身忠义伯府,从小耳濡目染的,她懂得这些军中礼仪,又有什麽好奇怪的?

贾母自从踏入灵堂那一刻起,便一直在注意着王熙凤。

而且她只是看了一眼,便觉得王熙凤此人,甚是投她的眼缘,不由得更关注了几分。

接下来,王熙凤一再与那些贵妇人谦让,贾母看了不由得连连点头,心说王家这丫头,是个知分寸,懂进退的好姑娘。

再然后,王熙凤当着众人的面,以军中礼仪祭奠贾琏,祭奠贾家的那些部曲家将,而且还饮下一杯酒,亲自陪了他们一杯。

这番做派,看得贾母除了连连点头之外,双眼更是神采奕奕,心中更是感慨万千。

贾母不由得暗暗思付道:这王熙凤聪明伶俐,极会说话,而且行事大气,不输须眉男儿,很像当年的自己。

她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如此出色的后辈女子了。

就连她极为欣赏的三姑娘探春,与这位王熙凤比起来,似乎都稍有不如。

若是王子腾不谋逆,若是忠义伯府不出事,王熙凤这般出色的人物,便是琏儿的媳妇,便是她的孙媳妇了。

若是再遇到像今日这般的事情,她便不用去央求北静王妃,不用去央求她的两位侄媳妇帮着她,帮着荣国府待客了。

有王熙凤一个人,便足以应付这些事了,而且还绰绰有馀。

想到这里,贾母不由得眼圈微红,险些落下泪来。

唉,都是琏儿无福!

唉,都怪那杀千刀的王子腾,不仅害了忠义伯府,害了王熙凤,还害了她的宝玉。

贾母心中如何翻江倒海,如何心绪难平,暂且按下不提,且说王熙凤祭奠之后,北静王妃和史家的两位主母,便承担起待客之责,请灵堂里的这些贵妇人前去园子里入席。

不多时,灵堂里便只剩下贾母,贾迎春,王熙凤和汪安了。

贾母见王熙凤留在这里,心里便已经有了几分猜测,心说王熙凤今儿前来祭奠,只怕是另有打算,说不定还是陛下特意嘱咐她来的呢!

贾母先是劝慰了一番贾迎春,然后招招手,让王熙凤到近前来。

王熙凤依言,轻移莲步,来至贾母身前站定。

贾母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好一阵打量。

「老身今儿一看见你,便如同看见了当年的自己,你和老身真的很像,言谈举止像,行事做派也像。」

说着,贾母一把拉住王熙凤的纤纤细手,红着眼圈,叹息了一声。

「只怪琏儿无福,只怪那该死的王,王,唉,要不然你就是老身的孙媳妇了。」

贾母的这番话,说得王熙凤也不由得红了眼圈。

王熙凤身处禁宫之中,贾母的行事做派,她也曾听说过一些。

对于这位硕果仅存的老一辈勋贵人物,王熙凤的心里,一直都是敬仰有加的。

只是贾母进宫,都是去贾元春,贾探春和林黛玉那里,而王熙凤又身处掖庭之中,她与贾母一直无缘相见罢了。

说来也怪,她今儿甫一见到贾母,便觉得十分亲切,就好像看见了幼年时期,最最疼爱她的祖母一般。

或许这便是命中注定的缘法吧!

王熙凤任由贾母握着她的手,红着眼圈说道。

「老太太莫要如此说,都是晚辈福缘浅薄,命运不济罢了。」

贾母叹口气,没有再说什麽,而是吩咐鸳鸯,让她速去上房,将那口大箱子里,最底下压着的那个金项圈拿过来。

王熙凤闻言,明白贾母这是要赐她东西。

王熙凤本想拒绝,可她檀口微张,好几次想说,却都成了欲言又止。

看着贾母那花白的头发,亲切的眼神,王熙凤实在是不忍心出言拒绝。

长者赐,不敢辞,算了,贾母赐她金项圈,她收着便是了。

不多时,鸳鸯捧过来一个描金嵌玉的乌沉木盒子,当着王熙凤的面打开。

只见盒子里乃是一个金累丝攒珠,点翠嵌宝石,珠宝晶莹,金光灿灿的赤金盘蟎璎珞项圈。

这项圈的工艺水准,与宫中之物不离上下,璎珞上坠着的那些个珍珠,一个个都有葡萄大小,

项圈上镶嵌的那些宝石,有些连王熙凤都叫不上名字来,显然极为珍贵。

王熙凤出身忠义伯府,从小穿金戴翠的,什麽珍稀首饰她没见过?

可是这件金项圈,她还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估摸着哪怕是在宫里,这项圈也是极为珍稀,极为金贵的宝贝。

贾母伸手摩着这件金项圈,眼睛里满是追忆往昔之色。

『这件金项圈,是我曾祖母的嫁妆,后来传给了我祖母,祖母又将它传给了我娘,我出嫁之时,我娘又给了我年轻那会,我见天戴着它,别提有多喜欢了,后来有了孙子,再戴着这个便有些不稳重了,就在了箱子里,这一,便选了几十年。」

说着,贾母又拉起王熙凤的黄小手。

「说起来也是咱娘俩投缘,今儿见了你,我喜欢得不得了,便把它送给你吧,莫要推辞,你要是不收,我可要生气了。」

王熙凤素来行事大气,从不扭扭捏捏的,见贾母如此真诚,又兼贾母说的没错,她与贾母确实极为投缘,彼此相见甚为亲切。

王熙凤也不推辞,点点头,便收下了这件极为贵重的礼物。

不料,贾母竟然让王熙凤将金项圈戴上,好让她能亲眼瞧瞧。

王熙凤不由得一愣,要知道今儿荣国府办丧事,不仅仅是她王熙凤,所有的女客都没有佩戴任何首饰。

这是对死者,最起码的尊重,

见王熙凤愣在那里,贾母许是猜出了她的顾虑。

只见贾母拉着王熙凤,扭头看向灵堂上贾琏,和那些部曲家将的牌位,长叹一声道。

「我这身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咱娘俩极为投缘,我就是想亲眼看看,你戴上这件金璎珞是个什麽模样。

你方才在祭奠之时也说了,琏儿他们都是英雄,放心,老婆子我的一点私心而已,琏儿他们是不会怪罪的。」

王熙凤闻言,好没来由,心里突然有点难过。

她点点头,站在那里,任由鸳鸯给她戴上那件金项圈。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王熙凤今日前来荣国府祭奠,一身衣裳自然是极为素雅的,本来与这件金光闪闪,宝气十足的金璎珞,是极其不搭配的。

但不知道是怎麽回事,王熙凤一戴上这件金璎珞,不仅仅是贾母,就连在场几人都纷纷愣了愣神。

此时她们的心里,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王熙凤,与这件金璎珞简直堪称绝配。

就好像这件金璎珞不是贾母的,原本就应该是王熙凤的一般。

只见王熙凤戴上这件金璎珞之后,周身上下竞然有些莹莹生辉,灿灿成华之感。

真真是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偏偏又顾盼生辉,美艳不可方物。

贾母拉着王熙凤的柔嫩小手,眼睛里星光闪闪,连连赞叹道。

「像,简直像极了,老身年轻的时候,也如你今日这般,只有这般好首饰,才能配得上你这般好人品,这般好相貌。」

贾母看了又看,赞了又赞之后,这才让鸳鸯为王熙凤卸下金项圈,重新放回盒子里,瞩托王熙凤今儿走的时候,可千万别忘了一并带走。

从始至终,贾母拉着王熙凤的手,一直没有松开过。

随后,贾母也不兜圈子,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

「五年前,你们家遭了大难,琏儿却主动上门,与你退了亲事,以你的性子,只怕是宁死也不愿意来祭奠琏儿的,

这一点你莫要否认,老身说过,你与老身年轻的时候很像,别人老身不清楚,但老身若是与你易地而处,是绝对不会违背本心,来祭奠琏儿的。」

说罢,贾母又问道。

「你今儿前来,可是陛下让你来的?可是陛下有什麽吩咐?」

王熙凤闻言愣了愣神,她的看着贾母,一脸的难以置信之色,

到了这会儿,王熙凤才明白过来,眼前这位老太君,确实是人老成精,自己在她面前,所有的心思好像都无所遁形一般。

再加上临出宫之前,戴权曾经亲自吩附过她,此次去荣国府,所行之事毋需瞒着贾母,若是遇到什麽难处,向贾母寻求帮助也是可以的。

故而王熙凤便将陛下吩咐她的事情,一五一十,毫无保留的说了一遍。

贾母闻言笑了笑,先是吩咐鸳鸯去请史家两位主母,也就是她那两位侄媳妇过来。

然后贾母看着王熙凤说道「我们贾家一朝得势,谁会心里不服,谁会多有微词,谁会急赤白脸,谁会在背地里行毁之事,老身与这些人打了一辈子交道,心中早有猜测,

你若是不信,老身便与你说说,待会你去了那边,与那些妇人们待在一起,看看老身猜的准不准就是了。」

说着,贾母先是提了东平王妃,西宁王妃,又提了其他几位勋贵,还有一些文臣的家眷。

王熙凤听了半信半疑,面上却没有流露出半点不相信的神色。

史的夫人和史鼎的夫人来了之后,贾母将事情简单说了一遍,瞩咐待会王熙凤入席之后,让她们俩配合王熙凤,务必给陛下办好这件差事。

史家两位主母,历来以贾母为尊,再加上这件事又是皇帝亲自安排的,她们俩自然是无不应允,当即便满口答应了下来。

王熙凤也站起身来,便要向贾母告辞,与史家两位主母一起去园子里入席。

或许是出于女人的直觉,贾母一眼便看穿了王熙凤的心思,但碍于两人初次相见,有些话实在是不方便说。

说了便有交浅言深之弊。

可贾母与王熙凤又甚为投缘,更是爱极了王熙凤的人品相貌,以及她的行事做派,故而贾母好几次欲言又止之后,这才又一次拉着王熙凤的纤纤细手,语重心长的说道。

「关于你的事情,老身也听过一些,依老身观之,你和老身年轻的时候很像,都是一样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性子,但老身是过来人,要劝上你一句,凡事莫要着急,着急便容易出错,切记事缓则圆。

这件差事办妥之后,你便算是入了陛下的眼,放心,以你的人品容貌,陛下必然会喜欢你的,

老身这点眼力还是有的。」

说到这里,贾母拍着王熙凤的小手,再一次叮嘱道。

「记住,顺其自然,莫要着急,这男人啊,你抓得越紧,跑的越快,切记,切记啊!」

贾母这番话,大出王熙凤之预料。

她先是愣了愣,旋即红着眼圈,流下泪来。

自从她们王家覆灭以来,还从未有人对她说过这些,为人行事的道理。

即便是薛姨妈,待她无疑是极好的,但也从没说过这些话。

王熙凤看着贾母,心神一阵恍惚,好像回到了幼年时期,她祖母楼着她,给她讲故事,教她做人的道理。

泪眼婆娑的王熙凤,「扑通」一声跪倒在贾母面前,流着泪说道。

「老太太,我记住了。」

贾母也不由红了眼圈,她点点头说道。

「估摸着从今往后,咱娘俩也没什麽见面的机会了,等老身百年之后,若是你能来老身灵前上一柱香,便算是全了咱娘俩的缘法。」

说着,贾母挥挥手道。

「去吧,去吧,莫要误了陛下的差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