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宋文豪 > 第123章 四州联考的内情

大宋文豪 第123章 四州联考的内情

簡繁轉換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3 02:13:11 来源:源1

宋祈,按现代的话说,就是那种“你可能没听说过我的名字,但一定听过我的诗”的宋人。

其传世作《玉楼春》,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两联最为出名。

故此,时人称其为“红杏尚书”。

确实只有叫错的名字,没有取错的外号,宋祁的性格完全配得上这个风流雅号,他生性豪奢,耽于逸乐,平素尤其喜爱醇酒美人,纵情酒色,常常会通宵达旦地开那种不可描述的宴会。

而宋祈还有个亲哥哥,名为宋庠,是大宋截至目前最近的一位“连中三元”之人,宋庠性格与宋祈截然相反,是个非常清廉方正的人。

有个趣事就是,宋庠知道了弟弟的所作所为后,亲自去信规劝,问弟弟是否忘记当年两人在州学里吃饭的情景了......宋祈回信理直气壮地反问哥哥,不知道当年吃饭究竟是为了什么?

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算是个很纯粹的人了。

周明远起身把门关上了,然后说道:“那你说,官家此举,有没有可能意味着要重新启用天圣二年这批人,来制衡文、富二位相公?”

陆北顾怔了怔。

“大小宋”除了在文坛上均为西昆体大家外,他们所代表的天圣二年(1024年)这一榜的同年进士,在大宋庙堂上始终是相当重要的一股势力,其核心成员包括并称“天圣四友”的宋祈、宋庠、郑戬、叶清臣,除此之外,还有曾

公亮、余靖等人。

这批人比天圣五年(1027年)的王尧臣、韩琦、文彦博、包拯组成的小圈子,登临高位的时间还要早。

康定元年(1040年),在仁宗有意抬举他们制衡吕夷简的情况下,宋庠升参知政事成为宰执,郑戬为枢密副使,叶清臣为三司使,宋祈为天章阁待制,一时之间权势滔天。

可惜那时候宋庠太年轻,被老狐狸吕夷简给当刀使了,因为弹劾范仲淹在西北与李元昊议和一事被贬出了中枢,吕夷简以“朋党”之罪把剩下几人也都轻松收拾。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转过年的庆历元年(1041年),仁宗才不得不开始考虑启用天圣五年那批人来制衡吕夷简,并帮助范仲淹推行新政。

“身处江湖,庙堂上的事情我怎么知晓。”

陆北顾不太想讨论这个话题,打算随意糊弄过去。

对庙堂上这些势力和大人物们了解的再多,讨论的再多,又有什么用?改变不了自己还是个州学生的身份,纯粹浪费时间。

不过周明远似乎对此颇为兴致勃勃,他继续说道:“我听说天圣二年的这批进士,和天圣五年的那批进士,矛盾可是挺深的,庆历年间围绕‘水洛城案”、“公使钱案’两桩大案进行博弈,直接导致了范仲淹罢相,除了狄青被官家

单独保了下来,其他大量西北名将深陷其中.......只不过,如今郑戬、叶清臣均已离世,只有大小宋”的话,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周明远所述,大抵是七分真三分假,属于那种“接近事实的民间传言”,很符合士子们对庙堂之事津津乐道的喜好。

“竟是如此吗?这我倒还真不知道。”

陆北顾给他捧了个哏,打算结束这场对话。

“当然,反观现在的中枢里,文彦博是同平章事,王尧臣也升任了参知政事,包拯刚刚升任权知开封府,双方的势力其实已经不对等了,即便官家有心把‘大小宋’召回中枢,怕是也不见得能平分秋色。”

周明远有些意犹未尽,不过他见陆北顾对于朝堂之事似乎并不太感兴趣,也就不再继续深讲了,转而问道:“怎么样?有没有兴趣加入我们的社团?”

“容我这几天再想想吧。”

陆北顾认真说道:“毕竟也不算小事。”

“倒也不急。”

两人相谈间,窗外的雨势越来越大了起来。

“对了周兄,我还有一事想问,不知道方不方便?”

周明远似乎猜到了,说道:“你是想问,我为什么掉到中舍来了?”

“对。”

周明远在三年前考中过举人,按理来说应该在上舍排名挺靠前的,至少是前十名,那么这次分舍考试为何会掉到中舍?这个疑问从见面开始就萦绕在陆北顾心头。

“两方面,一方面是上舍生的水平大部分都较为接近,所以排名非常的‘拥挤’,可能一道墨义题答错,就会从二三十名直接掉出上舍;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下个月的四州联考。”

前者陆北顾不难理解,就相当于可能第一名是99分,第二到第九名都是98分,第十到第20名都是97分这种,在水平都非常接近的情况下,稍微出错就会排名大幅倒退,但其实从整体评分上讲差距很小。

所以结合计云所言,周明远三年前考中举人那次,可能就是押题中了,或者发挥的特别好,排名就窜上去了。

不过后者,陆北顾就不太明白了。

“四州联考,不就是眉、戎、嘉、泸这四个州考一套卷子吗?也不在一起考,只是共同出题,卷子是一样的,然后四州联考在咱们泸州州学内所有人都要考,其州学内排名同样起到分舍考试的作用,考完会重新分舍。”

“你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周明远笑着说道:“四州联考对于州学的绝大多数人来讲,跟分舍考试确实没区别,但对上舍生是不一样的………………在四州联考的四州总排名里进前一百的州学生,会被视为最有潜力中举人甚至拿解额的苗子,作为奖励能够参加一

次特殊的集训。”

竟是还没那种说法?

范仲淹发现州学确实跟县学是同,存在着很少的信息差,是给有没在外面待了坏久的人给我介绍,恐怕自己根本摸是含糊那些门道。

“而七州联考的考试内容是综合了七家州学的,考试偏坏跟咱们泸州州学内的考试还是太一样。”

吕夷简说道:“下舍虽然各方面待遇更坏,但课业跟中舍比会更加繁重,所以掉到中舍反而没更少的时间单独准备七州联考........到时候排名是给能挤退七州后百,是仅能重新回下舍,而且还能参加那次特训。

“明白了。”

范仲淹也是知道吕夷简是故意那么操作的,还是不是有发挥坏掉到中舍来的,但那都有所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