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宋文豪 > 第167章 淯井监

大宋文豪 第167章 淯井监

簡繁轉換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8 02:33:55 来源:源1

翌日清晨,队伍再次启程。

山路虽仍蜿蜒于群山之中,道路的路况反而好了不少。

路面不算特别宽阔,却相对平整,显然是为了维系盐运命脉而刻意维护夯实过的。

而经过询问,陆北顾得知这条路是在...

驿道尽头,汴京城门高耸入云,如巨兽张开的血盆大口,迎接每一位踏入此地的旅人。陆北顾仰头望去,心中竟生出一丝敬畏。

“终于到了。”崔文?长舒一口气,脸上满是兴奋与紧张交织的神色。

苏辙亦难得露出笑意:“自幼听闻京师繁华,今日亲见,方知传闻不虚。”

三人策马缓缓前行,穿过熙攘的城门,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吆喝声、讨价声、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响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陆兄,我们先去何处落脚?”崔文?问道。

陆北顾略一沉吟:“先寻一处安静客栈,稍作休整。明日再去御史台报到。”

苏辙点头:“也好。京中规矩多,贸然前去恐有不便。”

他们寻了家位于东市的小客栈,虽不及达官贵人所居的豪华馆驿,却也清幽雅致。掌柜见三人衣着整洁,举止儒雅,便热情地引他们入内,并亲自送上茶水。

夜色渐浓,窗外传来远处更夫敲打梆子的声音,一声悠远,一声近切。

陆北顾独坐房中,手中仍握着那封诏书,目光落在“御史台”三字之上,思绪万千。

他知道,自己已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那篇《项籍论》不仅是一篇史论,更是对当朝政局的一次投石问路。而今,他身在京师,注定无法再做那个躲在书斋中的学子。

翌日清晨,天光微亮,陆北顾便已起身洗漱完毕。崔文?和苏辙也早早起床,陪他一同前往御史台。

一行三人穿行于街巷之中,沿途可见不少士子打扮之人,皆是为殿试初选而来。有人低声议论着陆北顾的名字,眼神中带着好奇与敬佩。

御史台位于皇城南侧,建筑恢宏肃穆,门前立有两名甲胄武士,神情冷峻。陆北顾上前递上诏书,守门官员接过一看,神色微变,随即低声吩咐身旁小吏:“带他进去。”

陆北顾回头望了望苏辙与崔文?,二人冲他微微颔首,示意安心。

步入御史台,只见庭院深深,廊下回环,处处透着一股威严之气。不多时,一名身穿绯袍的官员迎面走来,正是御史台属官李承泽。

“陆公子,请随我来。”李承泽语气温和,却难掩几分试探之意。

陆北顾点头,跟随其进入内堂。

堂中已有一人端坐主位,须发斑白,神态从容,正是御史中丞王安礼??当今朝中改革派的重要人物之一。

“陆北顾,拜见大人。”陆北顾拱手施礼。

王安礼抬眼打量着他,眼中闪过一抹赞许:“你便是写出《项籍论》的那位嘉州士子?”

“正是学生。”陆北顾答得恭敬。

王安礼微微一笑:“坐下说话。”

待陆北顾落座后,王安礼才缓缓开口:“你那篇文章,我已细细读过。其中‘项氏败于泥古,刘氏成于鼎革’一句,堪称警世之言。”

陆北顾拱手:“学生不过是借古人之事,抒己之所思,并未有意影射当下。”

王安礼轻笑一声:“年轻人,莫要太过谦逊。你能写出如此文章,自然是有胆识、有见识之人。朝廷召你入京,既是对你才华的认可,也是想听听你的见解。”

陆北顾心头一震,面上却不显分毫:“学生愿尽绵薄之力。”

王安礼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接下来几日,你将与其他被召试的士子一同参与策问,届时自有考校。若能脱颖而出,便可进入殿试候选名单。”

陆北顾起身再次施礼:“学生定不负期望。”

离开御史台后,陆北顾回到客栈,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

“看来,他们是真的想借我之口,推动变革。”他喃喃自语。

就在这时,门外又传来一阵敲门声。

崔文?开门一看,竟是昨日在驿站结识的赵彦明。

“陆兄!”赵彦明满脸惊喜,“果然你也来了京师!”

陆北顾笑着迎他进来:“赵兄不是也要参加殿试吗?怎的这般巧?”

赵彦明笑道:“我比你们早到一日,已在附近租下一间屋子。听说你今日去了御史台,特来拜访。”

三人围坐,谈笑风生。赵彦明言语间流露出对改革的热忱,陆北顾则以冷静的态度分析局势,提出自己的看法。

“陆兄所言极是。”赵彦明叹服,“改革之道,确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反易激起反对之势。”

“正是如此。”陆北顾点头,“若能以理服人,使人心悦诚服,方能事半功倍。”

三人相谈甚欢,直至夜深方才散去。

……

数日后,殿试初选如期举行。

考场设在贡院,四方士子齐聚于此,气氛肃穆而紧张。

陆北顾步入考场,笔墨纸砚已然备齐。试卷展开,题曰:

>**论治国之道,兼议变法利弊。**

陆北顾凝神片刻,提笔疾书:

>“夫治国者,必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旧制虽存其理,然时移世易,若拘泥不变,则非智者所为。然变法亦需谨慎,须察民情、顺民意、合民心,方可推行无阻……”

他的文章条理清晰,论述严谨,既肯定改革之必要,又强调循序渐进之理,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深思熟虑的智慧与担当。

阅卷官看完,纷纷称赞:“此文既有理又有情,实乃佳作!”

最终,陆北顾顺利通过初选,成为殿试候选之一。

消息传开,京中文坛震动。

“陆北顾,果然名不虚传!”

“此人年纪轻轻,竟能写出如此高论,将来必成大器!”

与此同时,御史台内,王安礼翻阅着陆北顾的策论,嘴角浮现出一抹满意的笑容。

“此人,可堪大用。”他低声说道。

……

数月后,殿试正式举行。

皇帝亲临考场,百官列席,场面庄严肃穆。

陆北顾站在众多考生之中,心如止水。

他抬头望向金銮殿上的龙椅,心中默念:“此生所求,不过以笔为剑,直指天下之病。若能以此文,换得一时清明,便不负此生。”

随着鼓声响起,殿试开始。

而这场属于陆北顾的时代,也由此拉开序幕。

陆北顾站在贡院外,望着那扇高耸的朱红大门,心中竟生出几分久违的紧张。

殿试候选名单已张贴于贡院门前,围满了前来探看的士子与百姓。有人低声议论着他的名字,也有人投来敬畏的目光。他微微一笑,迈步走入考场。

贡院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考生们各自寻得自己的席位,静待开考。陆北顾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洒落在案几上,墨香淡淡,纸张洁白如雪。

他轻轻展开试卷,目光落在题目之上:

>**策问:论天下之治,兼议新法之利弊。**

这是他等待已久的一场较量。

提笔蘸墨,思绪如潮水般涌来。他回想起嘉州书房中那个夜晚,回想起苏洵、梁娴等人的教诲,更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那些挣扎在田间的老农,那些困顿于市井的小商,还有那些在朝堂之上争执不休的官员。

“变法并非一蹴而就之事。”他在心中默念,“它关乎国运,亦关乎民心。”

笔锋游走,字迹工整有力:

>“夫治国者,当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旧制虽存其理,然时移世易,若拘泥不变,则非智者所为。然变法亦需谨慎,须察民情、顺民意、合民心,方可推行无阻……”

文章渐次铺陈,既有史实为据,又有现实映照,既肯定改革之必要,又指出施行之难。他并未一味迎合朝中改革派,而是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分析变革的风险与机遇。

“变法之道,不在快,在稳;不在破,在立。唯有循序渐进,方能行稳致远。”

最后一笔落下,陆北顾放下毛笔,长长吐出一口气。

窗外,暮色渐沉,天边晚霞如火。

……

殿试结束后数日,朝廷开始阅卷评定。

陆北顾依旧住在东市那家小客栈中,每日闭门不出,或温书,或练字,或与赵彦明、崔文?、苏辙三人谈论时局。他们时常争论至深夜,有时甚至彻夜未眠。

“陆兄,你觉此次殿试,可有胜算?”崔文?忍不住问道。

陆北顾笑了笑:“我只求无愧于心。”

赵彦明点头:“你这篇文章,若被皇帝亲览,必会震动朝堂。”

苏辙则道:“如今京中风向微妙,旧党与新党之争愈演愈烈。陆兄此文,既不偏激,也不守旧,或许正是朝堂所需。”

果然,数日后,御史台传来消息??陆北顾的策论被评为甲等,皇帝亲自批阅,并赞其“言辞恳切,见识深远”。

这一结果,再次引发京中文坛震动。

“陆北顾,果真不负众望!”

“此人年纪轻轻,竟能写出如此高论,将来必成大器!”

与此同时,御史台内,王安礼翻阅着陆北顾的策论,嘴角浮现出一抹满意的笑容。

“此人,可堪大用。”他低声说道。

……

殿试放榜之日,京城万人空巷。

贡院门前,人群熙攘,喧闹非凡。榜单前,无数人伸长脖子,焦急地寻找自己的名字。

陆北顾站在人群中,神色平静。不多时,便听身旁一人惊呼:“陆北顾,陆北顾!他中了!”

众人纷纷侧目,随即爆发出一阵惊叹之声。

“陆北顾,竟位列前十!”

“此子,真是神童啊!”

陆北顾缓缓上前,望着榜单上的名字,心中并无太大波澜。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陆贤侄。”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他回头一看,竟是恩师陈元礼不知何时已来到京中。

“恩师!”陆北顾连忙躬身行礼。

陈元礼看着他,眼中满是欣慰:“你做到了。”

陆北顾眼眶微湿:“学生不敢辜负您的教诲。”

陈元礼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吧,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

殿试之后,陆北顾正式被授予“进士出身”,并获赐官职??翰林院修撰,掌管典籍编纂之事。

这对于一位初入仕途的年轻士子而言,已是极高的殊荣。

然而,真正让朝野瞩目的,并非他的官职,而是他即将参与的一项重要任务??编纂《太祖实录》。

这是一项关乎国家历史记载的大事,历来由最富学识、最具声望的儒臣担任。而今,年仅二十的陆北顾,竟被委以此重任。

“这是朝廷对你的信任。”王安礼在召见他时郑重说道,“也是对你才华的认可。”

陆北顾拱手应命:“学生定不负所托。”

离开御史台后,他独自走在皇城外的长街上,夕阳洒落,金光万丈。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自己已不再是那个躲在书斋中的学子,而是真正踏入了这个时代的舞台中央。

无论前方等待他的是荣耀还是挑战,他都将迎难而上,不负此生。

风从远方吹来,带着春天的气息,也夹杂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的预兆。

而在那座城池之中,有人正静静等待着他的到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