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宋文豪 > 第38章 开源?节流?

大宋文豪 第38章 开源?节流?

簡繁轉換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7 01:21:2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这时候李磐开口帮衬道:“我这学生还年少,若有思虑不周之处,还请相公多指教。”

“无妨。”张方平摆了摆手。

陆北顾正襟危坐,说道:“国朝虽富,然‘三冗’在肩,实难大步前行,学生虽处江湖之远,但对此也有几分思量,故而有个想法。”

“说的委婉了。”

“何止是‘实难大步前行’?税赋有限而支出几乎无穷,早就到了危如累卵的境地了,如今也不过勉力维持罢了。”

张方平说的并不客气,担任过三司使的他很清楚大宋的财政是个什么情况。

没有两把“顶级补墙匠”的刷子,根本就干不了这个活。

陆北顾点点头,继续说道:“而学生以为,国朝财政,首在盐法。”

“怎么,你的意思是从盐法上面开源?”

这话看似问的风轻云淡,但里面却藏着考验。

这世上谁不知道开源比节流来钱快?

但拿一个家庭来比喻,一家人都是勤勤恳恳做工赚钱的,为什么绝大多数家庭都选择省吃俭用而不是出去做生意?

自然是因为胡乱去做生意,不仅成功率不高可能导致折了本钱,更可能会导致家庭财政无法正向循环,继而陷入到更被动的境地。

国家也是如此,眼下大宋的财政,靠着经年赤字1才能勉强维持,如果胡乱开源,可能直接就把财政折腾崩了。

这时代不是没有聪明人,也不是这些聪明人不明白开源比节流来钱快的道理。

而是一来没有试错余地,二来以大宋的基层治理能力,不管你什么开源好法子,推广到全国都能给整歪了。

故此,要是真打算从盐法上面开源,或许能收一时之利,但最后定然是不如不改的。

李磐在旁边暗暗捏了把汗,只希望陆北顾别胡乱回答。

“盐法开源要不得。”

陆北顾摇了摇头:“百姓在盐税上面的负担已然极重了,再胡乱加,不仅收不到多少钱,而且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张方平也微微颔首,只要不是来建议他开源的,那就能听下去。

“学生的想法是,部分修改盐钞法,通过商业规律来使各地能够互通有无,提高效率减少损耗。”

张方平抚着自己的三缕长须,问道。

“那你知道盐钞法怎么来的吗?”

“知道。”

陆北顾稍稍回忆了一下,整理思绪。

“太宗雍熙三年,为解西北粮草供给难题,颁行‘折中法’,要求商人向西北边境运送粮草换取盐引2,凭引至指定盐场支盐后,在指定区域内贩售。”

“然而由于西北苦穷,边地粮价较高,粮草只供给边军而不供给百姓,故而百姓常以贩卖私盐为生,商人千里运粮所费不菲,取得盐引后哪怕换得官盐仍无利可图......久而久之,‘折中法’废弛。”

“不错。”张方平点点头,“所以当年范晋公提举陕西缘边青、白盐的时候变革盐法,改实物折中为交钱买盐钞,盐商直接在京师缴纳铜钱换取盐钞再到盐场支盐,而西北粮草则由东南漕运直接运输,‘折中法’彻底废除。”

范晋公,指的就是张方平的好友范祥。

范祥当年进士及第以后,自乾州推官升迁为镇戎军通判,亲自带兵抵抗过李元昊的围城,是个跟张方平一样通晓边事、熟知经济的人,还曾经主持修筑了刘?堡、定川砦,在提举陕西银铜坑冶铸钱和提举陕西缘边青、白盐的差事上都颇有作为,现在在关中担任华州知州。

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随着明年张方平重新担任三司使主管全国财政,很快张方平就会与包拯共同奏请复用范祥为制置解盐使,使其重掌西北盐政,并将其升任为转运副使来辅佐张方平。

而对于范祥和他制定的盐钞法,陆北顾是了解的。

此人在中国古代经济史,尤其是宋代经济史上相当有名。

《宋史?食货志》明确记载范祥所制定的盐钞法相当完备,后来主管盐法的文官根本不敢随便改动,仅仅在其基础上稍微加以增减。

而张方平说的也很直接。

“既然知道盐钞法,凭什么你认为自己的设计,还能比范晋公做得更好?”

在盐钞法已经如此完备的基础上,陆北顾在张方平面前提出修改其好友范祥制定的盐钞法,对方这个态度并不奇怪。

但陆北顾并没有退缩,他说道。

“四川缺铜钱之弊端,想来相公再清楚不过......而学生一行人路过泸州的时候,眼见川南数州运输井盐船只往来不绝。”

“你的意思是从四川往关中运盐?然后换铜钱?”

这时候赵?插话问道,他本来就是益州路转运使,经济上的事情,他也是懂的。

“非是如此。”陆北顾摇头说道,“蜀道难行,若是从陆路运盐,价格跟井盐顺江东下完全是两回事,关中百姓吃不起的,也不可能换得来铜钱。学生是觉得,可以让东南商人拿着铜钱来四川买盐,以解四川铜钱之荒。”

“如今不就是这么做的吗?”

赵?皱了皱眉,完全没理解:“问题是朝廷对井盐每年的销量有限制,东南商人购买井盐时也不可能全用铜钱来支付,其中大半是铁钱、交子乃至布帛......而且,这跟西北有什么关系?”

益州路跟其他路不同,因为四川地区盛产茶叶、井盐,所以这里的转运使还承担着特殊任务,也就是负责监管茶、盐的专卖收入。

所以对于四川井盐的问题,赵?是非常有发言权的。

“正是如今就是这么做的,所以才有实际可行性。”

陆北顾这话拗口,但他并未过多对其解释,而是继续说道:“学生琢磨着,如今四川多井盐、缺铜钱;西北缺粮食;东南多铜钱;中原多粮食,四者未尝不可自成循环。”

“哦?”

张方平敏锐地意识到了什么,但眼前还是朦朦胧胧地隔着一层窗户纸,看不透。

陆北顾随后将他的全部设想和盘托出。

??????

1赤字并非现代词语,而是由西魏苏绰在记账制度中规定的“朱出墨入”衍生而来,隋唐常用“赤字”来表示国家财政支大于收。

2换盐的凭证,从《宋史?通货志》记载可得知当时“盐引每张能领盐116.5斤,价6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