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宋文豪 > 第44章 诗赋之道【月票目标达成加更】

大宋文豪 第44章 诗赋之道【月票目标达成加更】

簡繁轉換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7 01:21:2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不敢让您久候。”陆北顾深施一礼。

赵?搁下笔,示意他坐下:“昨日回去可看了那《春秋尊王发微》?”

“粗略翻了翻。”陆北顾如实答道,“泰山先生见解精微,学生许多地方尚不能领会。”

“无妨,经学非一日之功。”

赵?从案头拿起一叠纸笺,问道。

“今日我们先说诗赋,你可知为何科举要考诗赋?”

陆北顾略一思索,答道:“可是为观学子文采?”

“文采只是其一。”赵?摇头,“诗赋一道,最能见人之性情、学识与器量。诗言志,赋体物,无真性情者难成佳句,无广博学者难用典故,无开阔胸襟者难见境界。”

他指着房间里塞满了好几个书架的《文苑英华1》。

“再者,就算不说这些,说的功利点......朝廷取进士,起码要的是能写奏章、草诏令的人才,这些公务文书,哪个不需要骈四俪六的功夫?这便是诗赋之道的作用了。”

进士,并不是都要外放出去主政一方的。

恰恰相反,很多进士都是不外放的,他们会留在京城任职。

而任职,主要有三条路。

要么去给皇帝当秘书,要么去给皇子当老师,要么埋头修史养望。

这三条路里,第一条路,升官是最快的。

纵观历朝历代,书法好且草诏水平高的人,作为天子近臣很容易得到帝王的喜爱。

所以走这条路,比在翰林院点灯熬油地修史可轻松多了。

第二条路,则属于那种升官很慢,但只要升就是一飞冲天的那种。

第三条路,没什么好说的,虽然走的慢,但是一般都很稳健,而且没有第二条路那种押宝错了一辈子不得翻身的风险。

而赵?的意思也很明白,以后陆北顾倒不见得必须走哪一条路,但如果具备这个技能,不光科举考试有用,以后就业也会有用。

“学生明白了。”

陆北顾赶紧点头,对方的提点显然是很有意义的。

见他明白了,赵?也不再?嗦,只道。

“老夫听李磐说了,你诗赋不佳,观你策论、奏疏,应当不是天赋不足,大抵不得其法尚未入门罢了......如此来讲,只要稍得其法,提升起来比需要消耗时日的墨义会快得多。”

“这样,先看看具体什么水平。”

赵?抽出一张纸:“这是去岁眉州州试的赋题,你试着按考场规矩,作来看看。”

陆北顾心头一紧。

赋题,跟策论是不一样的。

策论的格式要求并不严格,属于议论文,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于题目的观点,只要适当用典、条理清晰,基本上就算作合格了。

但赋题,则要求严格遵循“赋”这种文体的格律,一点都不能错。

.....问题是陆北顾也没深入研究过诗、词、赋的格律啊!

之前在泸州江上吟的那阙《水龙吟》,若是认真计较其实格律问题是很大的,只不过当时也不是在考试,所以李磐就没计较那些细节而已。

可现在让他去写比诗、词还要难上一筹的赋,还要严格遵循格律,那可真就是上难度了!

而且,这还不是县试的题目,是州试的!

要知道,州试跟县试,完全就不是一个难度!

一般来讲,四川的州县里,每年都是在县学二百人里排名至少前五的学生,才能通过县试,录取率是2.5%左右。

而县试是一年一次,州试是三年一次。

所以实际情况就是,当你作为县学的佼佼者,千辛万苦通过了县试进入州学,你会发现这里不仅全都是县学里的佼佼者,而且还堆了足足十几届!

你不仅要跟同辈竞争,还要跟考试经验比你丰富无数倍、学习时间也比你长不知道多少的前辈去竞争!

那么州试是什么录取率呢?

以简州为例,按解额的数量来算,录取率常年在1%左右,陆北顾所在的泸州高点,大概2%。

哦,要是按举人数量来算,那可能会好看的多。

但是大宋的举人身份是一次性的......你光考中举人没用,你得有解额才能去礼部省试。

所以,举人身份只能证明你在某一年里,是某个州考试的佼佼者。

当然了,要是非得说的话,也是有一些隐形影响力的,一般来讲没人愿意得罪一个举人,因为指不定哪天,人家就中进士了。

而在如此低到令人发指的录取率下,其实每个能走到礼部省试考场的士子,都是自己故事里的天才。

只不过,天才亦有差距。

甚至,天才,只是见到绝世天才的门槛。

陆北顾在心里叹了口气,收回思绪。

这州试赋题虽然比县试难上许多,但他也不敢推辞。

他只得接过纸笔,在院中石桌上铺开,凝神构思。

过了两刻后,陆北顾额头已见细汗,勉强完成了赋文。

赵?接过细看,这位严厉的老师眉头越皱越紧,最后叹道:“用典有不恰当的地方,骈句对仗有几处不工,最大的是格律的问题,别说考州试了,怕是考县试都勉强。”

没办法,现代学者写论文又不研究这些,就算有相关研究,那也是以文学、美学、史学作为出发点进行剖析,而不是要自己动笔去写。

陆北顾自己不会,前身水平也一塌糊涂,当然就只能如此了。

看他垂着头,赵?到嘴边的话还是收了回去,好歹夸了一句。

“不过你有个长处??文气贯通,这是许多死读书的人学不来的。”

正所谓“因材施教”,在知道陆北顾不擅长诗赋的前提下,大概了解其当前水平以后,赵?也调整了他的教学计划。

他从案头取出一册手稿:“这是老夫早年写的诗赋心得,里面除了格律、用典的讲究,还有总结的‘三遍法’。”

“敢问何为‘三遍法’?”陆北顾恭敬接过。

“一遍立意,二遍修词,三遍炼字。”赵?解释道,“考场时间紧迫,许多人急于成篇,结果漏洞百出,这个法子是先用两刻钟定下主旨与结构,再花两刻钟写出初稿,随后用一刻钟逐字推敲,最后才进行誊写,看似多费功夫,实则事半功倍。”

随后,赵?打开手稿,按照不同的诗赋题目案例,给陆北顾详细讲解。

??????

1《文苑英华》是宋太宗赵灵命李?、徐铉、宋白及苏易简等二十余人共同编纂而成,从太平兴国七年开始,至雍熙三年完成,宋真宗时亦曾进行几次修订。全书足有一千卷之多,上继《文选》,下讫晚唐五代,选录作家两千余人,作品近两万篇,书中约十分之一是南北朝作品,十分之九是唐人作品,按文体分赋、诗、歌行、杂文、中书制诰、翰林制诰等三十九类进行分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