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宋文豪 > 第35章 “铁面御史”

大宋文豪 第35章 “铁面御史”

簡繁轉換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7 01:21:2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说是宅堂,但跟着仆从走进去,陆北顾觉得自己到了王宫。

悄声问了问,还真特娘的是王宫改的!

以前这里办公的是前唐剑南西川节度使,此地最初作为节度使署,署里建有百尺楼等高楼,可俯瞰后面的湖泊。

湖泊名为摩诃池,也是有说法的......南北朝时期,南朝的“菩萨皇帝”萧衍在境内大肆推行佛教,佛教也在蜀地开枝散叶,该池因胡僧之语,故得名“摩诃池”,隋唐时期这个称谓就被继承了下来。

而在前唐贞元元年的时候,时任节度使韦臬初步凿开解玉溪并将其与摩诃池连通,到了前唐大中七年,时任节度使白敏中开金水诃,自城西引流江水入城汇入摩诃池,连接解玉溪,至城东汇入油子河,摩诃池就此彻底成了活水。

后来这里被后蜀改成了王宫,摩诃池也改名叫龙跃池,后蜀环池大肆修筑宫殿、亭台楼阁,其范围广达十里,景色可谓是极为壮丽。

如今名字又改回来了,这些环池建筑有些拆毁了,有些成了富商宅邸,但是绝大部分还是成都知府本人的宅堂。

“这不逾制吗?”

陆北顾的脑袋上升起了一个问号。

但是他不敢问。

不过恍惚间,陆北顾真的觉得,柳永的《望海潮》是标准写实手法。

因为在这里他亲眼看到了“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三秋桂子或许还远不到时候,但十里荷花的美景现在是真有。

所以一路走来,陆北顾甚至对于那些被贬到这里当成都知府的中枢大员,到底还愿不愿意回去,都产生了一丝怀疑......

只能说,在大宋当官确实爽,尤其是能当到知州、知府这个级别。

就算住不上张方平这种王宫改的府署,如苏轼那般待着没事出去来个“千骑卷平冈”也很舒坦了。

而他的认知,在连续经过了蜀锦与王宫两件事情的洗礼后,也终于能真切地感受到了。

??大宋是真的富养士大夫啊!

来到满是荷花的摩诃池畔一处难得的空白水域,他们上了专门接引的小船,而沿岸垂柳的枝条,都几乎要探到船头了。

小船缓缓挤开荷花,驶入摩诃池。

陆北顾的衣袂被带着水腥气的风掀起,这里到处都是鱼,而且根本不怕人......只见他右手边很近的距离,就有一尾红鲤跃出水面,鳞片在夕阳下闪过朱砂般的光泽,随后又“扑通”栽进被船桨搅碎的云影里。

堪称钓鱼佬的天堂。

不过那些当年被后蜀宫廷匠人精心雕琢过的太湖石,如今却早已不复保养得当的样子,不仅爬满了水藻,而且石孔里还缠着枯萎的莲茎,看起来美感全无。

这些花费重金买来的石头,现在唯一的作用,恐怕也只有半浸在碧水中给船夫当导航坐标了。

很快,小船就来到了湖心岛,他们踏上了岸。

这里只有一座院落,厅中并无任何人,甚至连仆从、婢女都无。

李磐刚带着陆北顾捡了个位置坐下,厅门口就闪出个鬼祟人影来。

李磐见了那人,连忙对陆北顾说道:“我且出去与人叙话,你在此处等着。”

陆北顾点点头,只见李磐出去与那小吏模样的人在廊下私语。

至于说了些什么,他就听不清了。

小吏低声说道:“张相公今日心情尚好,现在在与人交谈,你们得等会儿,估计快谈完了......等谈完以后,张相公需得去更衣,方能见你。”

“是哪位上官在与张相公相谈?”

“益州路赵?赵转运使。”

听了小吏这话,李磐顿时一怔。

“??竟是‘铁面御史’吗?”

赵?,字阅道,景?元年进士,曾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

这人在大宋庙堂是非常有名的,其人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是个“无事不可告人”的清正君子。

但里面的陆北顾不知道这些。

他屁股还没坐热,就见屏风后转出一面容清癯、颧骨微隆的老者,这老者须发有点斑白,看着大概五十多岁的样子,只是身着简单的褐衫,看这样子似是要离去。

这老者见了坐在厅中侧位的陆北顾,顿下脚步。

他目光犀利地打量了片刻,然后问道。

“小儿,今年岁几何?”

出于礼貌,陆北顾客气答道。

“在下年十七。”

老者啧啧道:“尚不如老夫家中幺儿大......缘何来见张相公?”

“因着一篇策论。”陆北顾简明扼要地回答道。

“策论?”

老者似是想起了什么,竟是又转过屏风去了内室,然后随着一阵翻箱倒柜声,竟然真的拿了一张纸出来。

他到陆北顾面前,掸了掸。

“《御夏策》?”

老者问道:“你说的策论,是这篇吗?”

陆北顾此时心里不知道多少头羊奔过......这老者究竟是什么来头?在张方平的房间里就这么随便翻东西看?

张方平本人吗?

可是感觉着又不太像。

“是。”

老者通读了一遍,先是眉目舒展,随后却蹙起了眉。

“今当禁青盐逾界,绝铁器出疆,转于秦凤路设茶马专司,尽收青唐吐蕃市易。待其府库空乏,部族离心,虽带甲十万,不过饥鹰饿虎耳......想法挺好,知道如今青唐吐蕃是什么情况吗?”

“听说过。”

陆北顾答道:“土地三千余里,人口一百余万户,与宋、夏、于阗、卢甘羌接壤,隐约有重现松赞干布时期的气势。”

老者点点头,说道:“河湟之地,乃是‘古吐谷浑路’必经之地,与西域一南一北,当年北魏胡太后派僧官宋云西行,本可以走河西,然而当地兵乱,宋云等只好通过吐谷浑青海道西行,由此这条商路被打通。”

“如今夏国势大,却在西域屡屡剽劫贡商、扣留旅人,对往来商人征收重税以弥补军资,走这条‘古吐谷浑路’的商人也就多了起来,青唐、邈川、临谷等城渐渐繁荣。”

“但你有没有想过,若是我朝与青唐吐蕃,跟与辽国、夏国一样,也正式设立榷场进行贸易,令其不断做大,会不会再次出现前唐吐蕃大将马重英率二十万吐蕃、党项联军攻占长安的场景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