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宋文豪 > 第41章《论川关盐钞法试行事疏》

大宋文豪 第41章《论川关盐钞法试行事疏》

簡繁轉換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7 01:21:2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很好,细节尚可琢磨,但这想法是可行的!”

听到这句话,李磐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张相公自然是举重若轻的,这话听着轻飘飘的,但委实已是足够有分量的评价了。

陆北顾点点头,也是心底终于松了口气。

其实用现代的话语来说,这就是通过将四川井盐和河东解盐专卖权以及军粮运输权的证券化,构建起了一整套闭环体系,通过盐钞的金融属性实现资源的跨区域配置。

而陆北顾之所以一开始就能确定自己的想法是合理的,是因为他提出的这套制度,所有实施环节都是有着现实依据的。

首先,东南商人用铜钱购买四川井盐就是他在前来成都的路上亲眼所见的现状。

其次,他记得没错的话《续资治通鉴长编》里就有明确记载,仁宗朝“河东解盐、四川井盐,盐引各有限域”,其次《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也提及了“盐钞行于三京,而解盐引不通于川蜀”,所以盐分区销售制度是目前的实际情况。

再次,大宋买扑制度非常普遍,而前唐刘晏的转运之策也是现成的案例,通过分段买扑运输来减少运输成本这个操作,具备相当的可行性。

最后,《宋会要辑稿?食货》也记载了在仁宗朝中后期西北已有“入中粮草,给盐交引”的小规模复行“折中法”的操作,所以西北拿盐引来换粮食是有实际需求的。

总而言之,在仁宗朝盐钞年发行量约300万贯的规模下,这套体系是完全具备可操作性的!

“具体怎么改些细节,我与赵转运使会召集僚属再行琢磨、修改,至于最后是否采用、何时实施,那得宰相们去定夺......不过不妨先写出来。”

张方平直接把纸笔拿到了陆北顾面前。

“就按你的想法,来拟份奏疏,先写出来,后面再做润色。”

“我?”

陆北顾有点懵。

他一个县学学子,帮户部侍郎、成都知府写奏疏?

张方平意味深长地说道:“以你的才学,以后是一定要做官的,不会写奏疏怎么行?就当先练练笔了。”

陆北顾眼见李磐眼观鼻鼻观心,他也没办法推辞了。

好在按照大宋的奏疏格式来讲,写奏疏跟写策论区别并不大,参考一下看过的那些宋代奏疏,他也不是不能写。

毕竟,奏疏并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跟诗、词、赋是不同的。

陆北顾沉思片刻,提起笔来,帮张方平拟了这份奏疏的草稿。

“臣户部侍郎知成都府事张方平,谨奏。

论川关盐钞法试行事。

臣闻尧舜之治,不过通变;汤武之功,惟在制宜。今西陲戍兵仰哺1万里,飞刍挽粟2,江淮为之疲敝;蜀中铁钱壅滞3不堪,铢锱难行,闾阎因之困穷。臣以为当以山泽之利为枢纽,行轻重之权以济时艰。

昔者管子煮海而齐霸,刘晏榷盐而唐兴。今剑南盐井,出盐逾千万斤,积若丘山;关西粮草,岁费数百万石,竭如漏卮4。若以盐为钥,以钞为枢,使东南铜钱贯蜀道,关东粮粟通渭水,则两难可解矣。

臣请试法于成都、秦州二地,成都府岁拨井盐,许江淮商贾持铜钱入蜀请引。秦州置粮盐场,以解州盐为质,商旅运粮至渭北诸寨者,每石给盐钞,二者许于汴京榷货务兑。

然法不可不密,防不可不严。蜀盐出井,无印者以私盐论;秦州纳粮,虚冒者依军法治。益州转运使司月具铜钱出入数,秦州粮盐场旬申粮钞发放额,皆快马直报三司。如此,则奸蠹无所容,法度得其宜。

初行交子,始自成都一府;变革茶法,试于淮南5一地。今试盐钞法若有成效,则蜀中岁得铜钱,渐解铁钱折阅6之弊;秦凤年省漕粮,可减脚费万缗。而朝廷握通兑之枢机,坐收商贾之利柄,纵有未臻,不过停罢二处试法,无损大体。

臣无任恳款激切屏营之至7,谨奉表以闻。”

待墨迹干涸,陆北顾交由李磐呈给了张方平,张方平看了看又把这张纸递给了赵?。

这时候氛围已经轻松许多了,张方平笑问道:“这文风,比你如何?”

赵?工诗善书,诗风具有清新律切的特点,很有“宋调”诗歌的风貌,是此时大宋文坛上为数不多专攻诗而几乎不写词的大家,时人评价其诗有陶渊明古淡之风。

至于书法,境界则要更高。

赵?的书法笔端正严谨,点画润秀,取法北宋初期书坛所流行的颜体,偏向“丽”的书风,但却并不算“媚”,相反,其结字较传统颜体更为宽散,细韧的笔画加上倾侧的字态,显得清劲而古雅,自成一派,可谓当世大家。

“文如其人。”

赵?细细看毕,似是很合他胃口,只道:“君子藏器,不轻示于人,然出匣,必有流光。”

这是很高的评价了,张方平点了点头。

“你的这套东西我不能白用。”

张方平看着陆北顾,问道:“想要什么奖励?想做官吗?若是想的话,我与赵转运使现在就能联名保你个万户县的主簿。”

说实话,这奖励挺诱人的。

主簿虽然是从九品,属于最低等的官员,干的也都是统计户籍、管理钱粮出纳和文书档案等差事,但放到一个县里,那就是能排进前五的实权官员。

不用辛辛苦苦去考那录取率低到可怜的科举,直接一步成官,换成其他人,恐怕马上就一口答应下来了。

但陆北顾却摇了摇头,只道:“学生还是想考进士。”

“好!有志气,考进士才是正道。”

张方平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当着几人的面,他提笔认真写了封信,边写边说道。

“我把你推荐给了欧阳永叔,你的事情我在信里写了......若是异日你真的考中了进士,有机会与他见面,想来他也会喜欢你的。”

陆北顾心头一震。

这封推荐信,可太有含金量了!

欧阳永叔,便是欧阳修。

暂且不提其本人以及“庆历君子”这个朋友圈,对于一个后辈来讲,是何等恐怖的庙堂资源。

仅说欧阳修作为如今大宋名副其实的文坛领袖,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只要能得到他的指点和赞许,那就必然可以名扬天下!

甚至,成为文坛下一个时代的领军人物之一!

可以说,这根本不是一封推荐信,而是成为大文豪的通行证!

当然了,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陆北顾得靠着自己本事,能一步步走到欧阳修面前,否则的话自然一切都不必提。

但无论如何,这份回报,不可谓不丰厚!

随后,张方平放下笔,靠在没有扶手的椅子上似笑非笑地问道。

“说吧,还想要什么?绫罗锦绣,金银珠宝,娇俏婢女......都未尝不可。”

??????

1仰哺,指靠他人供养。

2飞刍挽粟,典出《汉书?主父偃传》,主父偃谏伐匈奴时有言“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又使天下飞刍挽粟,起于黄、?、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唐朝颜师古注曰“运载刍?,令其疾至,故曰飞刍也,挽谓引车船也”,意思是飞速地运送粮食。

3壅滞,即阻塞。

4漏卮,“卮”指古代盛酒的器皿,意为不断流失。

5指茶商贴纳官买官卖应得净利润后,直接向园户购茶贩卖的“贴射法”,最初实行于淮南地区,因阻力过大而废止,后演变为“见钱法”,在北宋历史上数次施行亦数次废止。

6折阅,指货币贬值。

7“臣无任某某某某之至”是宋代奏疏常用的结尾用语,中间文字有“恐惧恳祷”“战汗惭惧屏营”“感天荷圣激切屏营”“瞻天望圣激切屏营”“祈天俟命激切屏营”等等,通常会根据奏疏内容进行适当搭配,用以表达上奏疏时的心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