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红楼帝业 > 第104章 二圣前再奏对

红楼帝业 第104章 二圣前再奏对

簡繁轉換
作者:挽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8 13:24:1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104章二圣前再奏对(第1/2页)

姜念心知,自前番他献策清查亏空未久,今又献策改良官仓,未免显得急功近利,锋芒毕露。

若非他有气运金手指,他应该不会如此行事。

勉力奋进则有气运!

因有这样的金手指,他可以大胆地展露才能。

而且,此番献策改良官仓,预计需大半年方能见其成效。那时,差不多就是他大婚且入朝堂当值的时候。他此番献策,是在为明年入朝堂当值做铺路,以期加强根基。

这日,当姜念见任辟疆又一次来到姜家,宣泰顺帝召见,尽管他已提前料想到可能会有这幕,心内也觉得有些古怪,觉得泰顺帝近日召见他的次数有些频繁了。

他这待遇,虽说与忠怡亲王及汪廷玉那般宰辅比不了,但也堪比一位朝堂显贵了。

姜念换上三等侍卫的冠服,在贺赟的随从下,与任辟疆同行,三人快马加鞭,自神京东郊疾驰至西郊的畅春园。

天气酷热,姜念又身着侍卫冠服,且快马加鞭赶路,当他抵达畅春园时,已是汗流浃背。

好在他身体素质很好,既抗严寒也耐炎热。

当任辟疆、姜念逶迤来到澹宁居外,见一老者从澹宁居内走出,定睛一看,不是别人,赫然是太上皇景宁帝!

姜念心内又感到有些古怪了。前次因献策清查亏空,泰顺帝召其至畅春园,于澹宁居外巧遇了景宁帝。今日因献策改进官仓,泰顺帝召其至此,竟又于澹宁居外巧遇了景宁帝。

不同之处在于,前次景宁帝正欲步入澹宁居,今日则是自内而出。

姜念与景宁帝几乎同一时间发现彼此,四目交触之际,姜念忙恭敬行礼。

景宁帝略感疑惑,停下脚步,对姜念道:“你近前来。”

姜念趋步走到景宁帝跟前。

景宁帝一边打量姜念,一边问道:“皇帝召你来此?”

姜念恭声道:“回太上皇,确为圣上召臣来觐见。”

景宁帝好奇:“今日召见你又是所为何事?”

姜念坦然回应:“臣尚不知晓,或因臣献策改良通州漕运仓与神京城内仓之事。”

景宁帝诧异,眉峰微聚:“你又献策了?”

姜念道:“因臣斗胆以为,通州漕运仓与神京城内仓皆可改良,且有改良之策,交由工部营缮清吏司贾郎官上呈。故臣揣度,圣上今日召见或与此相关。”

景宁帝愈发诧异了。

什么鬼?这个年方十五的民间孙子,前番献策清查亏空,就已是惊人了,这才过了不久,他竟又献策改良官仓了?

景宁帝略一犹豫后,便决意返回澹宁居。他好奇,姜念究竟如何改良通州漕运仓与神京城内仓,也想看看姜念今日如何奏对。

于是,姜念跟着景宁帝一起步入了澹宁居。

泰顺帝、忠怡亲王正一起待在室内,适才景宁帝有事吩咐二人,遂将忠怡亲王召来了。

此刻,泰顺帝、忠怡亲王忽见景宁帝折返,且身后跟着姜念,二人愕然相视,不约而同暗思:“父皇今日又遇易儿(易哥儿)了!何其巧也!”

泰顺帝、忠怡亲王忙起身向景宁帝行礼,姜念亦恭敬向二人行礼。

待景宁帝、泰顺帝相继落座,未待泰顺帝启齿,景宁帝已先言道:“适才在外头又撞见他了,闻其又献策了?且此番乃是献策改良官仓?”

泰顺帝道:“诚如父皇所言,儿臣今日召其至此,正为此事。父皇可有意一观其改良京通官仓之策?”

景宁帝微微点了下头。

泰顺帝忙将几张纸构成的方案,双手呈给了景宁帝。

景宁帝戴上了眼镜,凝神细览改良京通官仓的方案,眉宇间隐现思虑之色。他也不甚精通官仓设计建造,方案中若干处让他略感晦涩。

及至览毕,景宁帝抬眸直视泰顺帝,问道:“此策可行否?”

泰顺帝答道:“据十三弟所言,工部于先复已偕数名精通官仓设计建造者详加推敲此策,皆以为若依此而行,必能减储粮之损。然能否达至方案所预测之效,尚待施行后方可定论。”

景宁帝颔首,随手一指姜念,又问泰顺帝:“此策乃他所筹?”

泰顺帝答道:“儿臣初闻此事,亦难轻信,故召其觐见,欲当面盘问。”

景宁帝道:“既如此,皇帝便问他一问。”

上回姜念献策清查亏空,主要由景宁帝盘问。而这回,景宁帝不欲再亲问,让泰顺帝盘问,他则静观其变,以察姜念之才识与应对。

泰顺帝凝视姜念,肃然道:“你看着朕奏对!”

上回他令姜念跪下奏对,这回则令姜念与他对视奏对。相较前者,此举更具威势。盖因跪地奏对时,姜念低首垂目,而直视泰顺帝,则须直面其冷峻神色与锋利目光。

姜念“是”了一声,抬头看向戴着眼镜的泰顺帝,二人对视,气氛凝重。

泰顺帝正色问道:“此次改良京通官仓之策,果为你所思所筹?抑或有他人暗中相助,为你筹谋?”

姜念神色坦然,奏对道:“臣为深究官仓之制,详察通州漕运仓及神京城内仓,数日前特向工部清理营缮司贾郎官请教,得其悉心指点。此外,臣亦就此事请教了恩师屈阁学。若言此次改良之策全为臣所思所筹,实不敢当,然此策确为臣深思熟虑谋定。”

未待泰顺帝再问,姜念紧接着肃然道:“臣不敢于太上皇及圣上面前妄言,圣上若心存疑虑,臣斗胆恳请圣上遣人详查。若臣所言不实,甘愿以死谢罪!”

泰顺帝:“……”

好嘛,这个民间私生子,刚奏对就展现出如此果决的态度来了。

这种态度,让泰顺帝的疑虑登时消了不少,在其想来,若非姜念所言属实,该不敢如此毅然自陈。

“休得放肆!”

泰顺帝训斥了姜念,随即拿起几页纸构成的方案,重新看了起来。因他对官仓设计建造不甚精通,而方案条理清晰,阐述详细,他一时间竟不知如何令姜念奏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04章二圣前再奏对(第2/2页)

沉思了一会子,泰顺帝对姜念问道:“你于此方案中言,顾及材料供应之便,且力求节用,是否属实?”

姜念奏对道:“此事属实。”

“臣提出用柞木,我大庆盛产柞木,尤以辽东为最。其质坚于松而廉于楠,涂明矾桐油,可御运河湿气。臣闻贾郎官言及,昔年太上皇东巡,见辽东仓廪多用柞木,百年不蠹,此亦臣仿辽东旧制也。”

“苇生运河滩涂,取之不竭。若用铜铁铸管,单廒需银百二十两,苇筒则仅费八两。且可令漕丁编苇席取酬,可谓仁政之体现。”

“炭灰采自西山煤窑,价贱于石灰三倍,其性善吸水。臣闻之,景宁朝治河名臣荆辅昔年治河,用炭灰固堤,今臣移作防潮。”

景宁帝闻此言,神色不禁动容,因姜念此语,短暂忆及昔日与他情分匪浅的臣子荆辅。

姜念继续奏对:“臣闻‘蛤粉解湿气’,且闻蚬壳夯土,承力倍于常土,又闻直隶沿海蚬壳堆积如山,渔户苦之。若以每石折银三分收购,岁省弃壳运资千两,渔民得利,仓廪得材,亦可谓仁政之体现。”

“京西琉璃局产停泥砖,其土性宜久存。磨砖对缝虽费工三日,然保固可延廿载。昔明嘉靖修京仓,砖砌乱纹,未及卅年即倾。今多费银五两一廒,然岁省修资十两。”

“陶管可就地烧制,不稀贵。旧仓砖砌风道,宽二尺许,夏引虫鼠,冬凝寒露。今缩为三寸陶管,分支斜插四十五度,可令气缓而不滞。”

姜念的这番奏对,让景宁帝、泰顺帝、忠怡亲王都不禁在心内直呼“专业”,此子实乃天资卓绝,才学惊人。

泰顺帝又翻看了一下设计方案,对姜念问道:“你于此策中注明,虽此策仅涉京通官仓,然亦可适用于全国各处官仓,只须因地制宜调整便可,此言果真?”

姜念奏对道:“诚如是也!无论何地官仓,其核心原理皆同,均需解决‘隔绝地气’与‘空气流通’两大问题,此乃跨地域之共性需求。其技术三要素为:架空,防潮、通风。故臣此次虽仅改良通州漕运仓与神京城内仓,然据别处官仓之地理、气候、资源,凭调整架空高度、变换材质、改变配比等方式加以灵活调整方案后,皆可适用。”

尽管景宁帝、泰顺帝、忠怡亲王都不甚精通官仓设计建造,然姜念此言一出,三人皆了然于心。

这番话的意思是,姜念的改良方案,可适用于全国各处官仓,只需因地制宜,灵活调整便可。若姜念之改良方案果真成效显著,则每年可为国家节省大量粮储,为朝廷节省许多钱财。

区区一份官仓改良方案,竟可谓利国利民之举!

未待泰顺帝继续盘问,姜念主动奏对道:“此外,臣于方案中提出验粮匣比样之策,臣不知会考府是否已用此策,若未用及,此策可用于会考府,亦可用于漕粮验收、治河工程等诸领域。”

泰顺帝急切问道:“此验粮匣比样之策,如何用于会考府?又如何用于漕粮验收、治河工程?”

这一回,姜念沉思了片刻才奏对道:“会考府可颁布则例:凡工程估销,须存物料样匣,用杉木匣,火漆钤印,工竣后验比对,不符者参处。漕粮装船时,可由漕运总督衙门封存粮样匣,漕船至通州码头后,开匣比样。治河工程于石料验收时,可封存‘标准石样匣’,河工每筑堤百丈,取石与样匣比样。如此,当可减少工程贪腐,减少漕粮损耗,减少堤坝溃决。”

“然此策仍有样本伪造、抽检率低等漏洞,需结合保甲连坐、严刑峻法等制度补强。”

“此外,杉木匣较玻璃匣便宜许多,若全国推广,凭此便可年省银数万两。”

景宁帝、泰顺帝、忠怡亲王皆面露惊喜之色,心中波澜起伏,难以自抑。

这杉木匣比样之策,在会考府、漕粮验收、治河工程等诸领域的应用,可谓是又一利国利民的良策了,非同小可,也称得上是姜念的又一件不小的功劳了!

而且,此事乃泰顺帝临时盘问,姜念临机应变,思索献策,其才智之敏捷,策略之深远,令人叹服。可不该怀疑此事是姜念将他人计策妄称己筹了,说明了姜念是真有非凡的才学策略。

至此,景宁帝、泰顺帝、忠怡亲王都已对姜念今日的奏对感到满意,也都对姜念多了些赏识。

泰顺帝已没有问题要盘问,心中已在思量,此番当如何奖赏了……

思量了一会子后,泰顺帝对姜念道:“你告退吧。”

姜念忙向景宁帝、泰顺帝躬身告退,也没忘向忠怡亲王行礼。

姜念退出后,泰顺帝对景宁帝恭声问道:“父皇以为此改良官仓之策,可行否?”

景宁帝道:“于先复既言此策可行,适才奏对亦详,朕意可行。杉木匣比样之策,亦可一并施行。”

泰顺帝沉思犹豫了一会儿,恭谨地对景宁帝请示道:“于先复忙于水利,工部目今缺一员侍郎,未知父皇可愿擢内阁学士屈泰为工部侍郎?屈泰乃姜念之师,若其任侍郎,便可主理官仓改良之事。父皇以为如何?”

屈泰现在是从二品的内阁学士,工部侍郎则是正二品,且是要职。

显然,泰顺帝是在趁机提拔自己的亲信重臣屈泰。

景宁帝沉思后点头:“可!”

泰顺帝心中一喜,不禁暗忖:“易儿此番不仅又立功不小,且又一次为朕带来好运了!”

于是他便决定提拔一下贾政,将贾政由从五品的营缮清吏司员外郎,提拔为正五品的营缮清吏司郎中,这种小提拔,就无须请示景宁帝了,他可直接下旨。

至于姜念,泰顺帝现在无意奖赏了。在泰顺帝想来,这个民间私生子显得急功近利、锋芒毕露了,不能娇纵了,且看改良官仓与杉木匣比样推广的效果如何。哦,对了,可过段时间赐些财物给这小子供他成婚使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