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红楼帝业 > 第76章 泰顺帝召见姜念

红楼帝业 第76章 泰顺帝召见姜念

簡繁轉換
作者:挽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8 13:24:1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76章泰顺帝召见姜念(第1/2页)

作为天子脚下京师地区的乡试,顺天府乡试的规范性尤为突出。

三场考试的考生答卷都经糊名后,由誊录官用朱笔誊抄副本(朱卷),以防字迹泄露身份,考官徇私舞弊;由同考官按科目分房阅卷,每房负责一定数量的朱卷,初步筛选出优秀答卷,推荐给主考官(荐卷)。

主考官汪廷玉对所有荐卷进行复阅,决定是否取中,并对排名初步拟定。

汪廷玉又与同考官集体讨论争议卷,最终确定录取名单及名次。

然后,由礼部派员对录取试卷进行复查,核查格式、避讳、字迹等是否符合规范,防止舞弊。

但这还不是最终结果。

顺天府乡试地位特殊,今年的顺天府乡试又是泰顺帝主导,除了要将录取名单呈报泰顺帝御览,乡试前十名的答卷也都须由泰顺帝亲自过目,以示皇权对科举的掌控。

这日,主考官汪廷玉来到畅春园澹宁居觐见泰顺帝。

汪廷玉恭敬地向盘膝坐在紫檀木塌上的泰顺帝行了礼,旋即小心翼翼地将顺天府乡试的录取名单与前十名的答卷呈上。

泰顺帝很在意此事,原因之一在于,他的草莽儿子参与其中。

泰顺帝先查看起了录取名单,目光如炬,由头名解元的姓名开始往下看。

名单较长,共一百多人。

忽然,他的目光在第三十三名处停了下来,眼中闪过惊奇,那名字赫然是“姜念”!

泰顺帝心内暗道:“竟登科了!年方十五之举人,诚为奇哉,且列于顺天府三十三名!”

他又暗自思量:“三十三名,三月初三,是易儿的生日……”

泰顺帝默思须臾,旋即对汪廷玉正色道:“黜第三十三名姜念,勿使其登科。”

汪廷玉惊诧,小心翼翼地问道:“圣上可否明示其故?”

泰顺帝道:“此事宜密,你奉命便是,切记勿泄。”

汪廷玉心中一凛。

他素来恪守君臣之礼,对皇权表现出绝对的服从,且谨言慎行,擅长隐忍避祸。而且,他虽是景宁帝的亲信重臣,对泰顺帝也顺从,知道一旦景宁帝驾崩,大庆便是泰顺帝的天下。

此刻他虽很诧异也很好奇,却不再多问一句,只是恭敬地点头,顺从地答道:“臣遵旨。”

此前忠怡亲王对泰顺帝提议,让姜念赴考顺天府乡试,若果能中举,别给姜念举人的名分,会试也别让姜念考了。如此,既可证明姜念确有才,又不至于招致皇权干预之疑。

虽说现在泰顺帝还没决定相认姜念为皇子,但忠怡亲王认为,将来姜念或会被相认,才会有此提议。

泰顺帝接着御览录取名单及前十名的答卷,略微调了调前十名的名次。

汪廷玉告退后,泰顺帝遣太监去传唤忠怡亲王,忠怡亲王眼下就在畅春园内。

忠怡亲王很快就赶来了澹宁居。

泰顺帝容色复杂地对忠怡亲王道:“此次顺天府乡试,易儿登科了,且居三十三名。”

忠怡亲王目中讶色一闪:“果真中了?年方十五之举人,且为顺天府乡试之三十三名,诚为不凡!如此看来,易哥儿实乃奇才,且是文武兼备的。”

泰顺帝容色依然复杂,继续道:“适才朕已命汪廷玉将易儿黜了,勿使其登科。”

忠怡亲王听到这话儿,没感到奇怪,点了点头:“为不至于招致皇权干预之疑,理当如此。”

忠怡亲王又道:“只是,易儿如此奇才,又是圣上的骨肉,理当用之朝堂,不该久沦草莽了。”

泰顺帝沉吟片刻,问道:“你有何提议?”

忠怡亲王略一沉思,回道:“易儿尚没成年,可先授以三等侍卫,也不叫他当值,令其专心向学。由屈泰授以儒经、史书、法典、时政,由贺赟继续授以骑射武艺。俟其明年成年,再使其正式入朝。”

泰顺帝不禁皱起了眉头。

他有过九子夺嫡的残酷经历,不想让自己的皇子早早迈入朝堂。哪怕姜念现在不算皇子,他也不想让姜念早早迈入朝堂。而且,若现在就授姜念三等侍卫,便会增加暴露姜念身世的风险。

思忖良久,泰顺帝才开口沉声道:“朕要见见此子,亲自考查他一番,再做决定。”

……

……

尽管乡试已经考完,姜念依然在坚持每日勤奋读书习武。

他惜时如金,不愿荒废宝贵的光阴。

他也知道,自己不断精进,方能更好地把握未来。

何况,勤奋读书习武,是在勉力奋进,有助于气运加身。

只是,乡试考完后,姜念每日主要读的书不再是儒家经典,而是转向了其他类别。包括了《钦定大庆通礼》《大庆律例》以及理工科书籍,有助于他深入了解大庆的礼法、律法及这个时代的理工科,以后能派上用场。

这日,姜念从早晨读书读到中午,将自己关在书房里,沉浸在书海中,仿佛与世隔绝。中午吃过午饭后,他又练了两刻钟的书法。练完书法后,他便习惯性地睡午觉,缓解疲劳。

午觉通常只睡半个时辰,睡多了他会觉得在浪费光阴。而且,午觉过短虽也能缓解疲劳,但效果有限;午觉过长则可能导致睡眠惯性,醒来后感觉更疲惫,甚至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姜念睡午觉时,家里下人一般不会打扰,除非有要紧事。

今日就忽然来了要紧事。

管家贺赟忽然急匆匆来到正房,打破了正房内的宁静。

他走到姜念的卧房门外,轻轻将门推开,对守在房内的香菱招了招手。

香菱会意,蹑手蹑脚走出卧房。

贺赟对香菱低声说道:“有一位贵客登门见大爷,有极要紧的事,你速将大爷唤醒。”

香菱眨了眨眼睛,随即轻轻推开门,走到姜念床前,一边伸手推着姜念,一边唤道:“大爷,醒醒,快醒醒……”

姜念从睡梦中醒来,眼中带着几分朦胧,他揉了揉眼睛,问道:“何事?”

香菱道:“贺管家找你,说是有贵客登门,有极要紧的事儿。”

姜念看向门口,见到了贺赟,没有耽搁,忙坐起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6章泰顺帝召见姜念(第2/2页)

香菱准备服侍姜念更衣,贺赟却示意香菱退出去。香菱会意,轻轻退了出去。贺赟则走到姜念跟前,低声说道:“大爷,任辟疆任侍卫来了,是圣上遣他来的,来传圣上的口谕。”

姜念心中一震,顿时清明了许多。

任辟疆此前不止一次奉泰顺帝之命,秘密下江南去江宁见姜雪莲、姜念、贺赟夫妇。也是他传旨给姜念,泰顺帝允许姜念进京。

任辟疆与姜念、贺赟都相熟了。

然而,姜念进京至今已有两个月了,期间都未见过任辟疆。

而今日,泰顺帝忽然遣任辟疆登门传口谕了。

姜念让贺赟去招待任辟疆,他自己则快速更衣,更衣完毕,漱了漱口,便到贺赟所住的东厢房,见到了任辟疆。

三十岁出头的任辟疆,身材魁梧,气宇轩昂。为保密起见,他没有穿二等侍卫的官服。

姜念、贺赟一起将任辟疆请入了正房堂屋,让香菱等下人都回避,且让孟氏在堂屋门口滴水檐下看守,防止他人靠近。

此时,西厢房内,薛宝钗、莺儿站在窗后,关注着窗外的一切,都感到诧异。莺儿低声说道:“来的是何人?大爷、贺管家、贺大娘都如此谨慎小翼?”

薛宝钗闻言不则声,目光透过窗棂望向堂屋的方向,心中暗想:“或许来人与大爷的神秘身世有关吧……”

堂屋内,任辟疆肃然凝视姜念:“圣上有口谕传达!”

说完,他走到堂内正中,南面而立。

姜念、贺赟趋至任辟疆跟前,行跪礼:“草民姜念(臣贺赟)恭聆!”

姜念自称“草民”,贺赟自称“臣”,合理却显得奇怪。

任辟疆传谕道:“朕欲见尔等二人,明日申时始,赴西郊畅春园以觐。此事宜密,勿得擅泄!”

姜念、贺赟恭声道:“草民(臣)遵谕谢恩!”

两人又面西行了跪礼,西边是皇宫的方向,也是畅春园的方向。

依大庆礼仪,圣上有口谕传达臣子,臣子须面宫阙方向行跪礼。

待到姜念起身,任辟疆对姜念拱手作揖,恭声道:“拜见念大爷。”

姜念拱手道:“大人请落座。”

任辟疆微微一笑,道:“以后念大爷称我‘任侍卫’便可,‘大人’二字受不起。”

在任辟疆看来,姜念进京且被泰顺帝召见,已有几率被相认为皇子。

任辟疆落座后,与姜念、贺赟商议了一番明日觐见之事。

办完了差事,任辟疆便要告辞离开。

姜念忽然掏出两张银票塞进了任辟疆手里,温声道:“昔日就几番劳任侍卫下江南,今日又劳你辛苦奔波,此乃一点心意。”

任辟疆看了眼银票,发现是两张一百两的,略一沉吟,拿起一张递到姜念面前,恭声道:“念大爷有赏,我不敢不收,但也不敢多收,收下一百两,便是收下念大爷的心意了。”

姜念也不你推我让,收回了一张银票,但他不顾任辟疆推让,与贺赟一起将任辟疆送到了宅门外。

西厢房内,薛宝钗、莺儿依然站在窗后关注到了,都更好奇来者究竟是何人了……

……

……

翌日中午,京师地区下着雨。

姜念乘上了一辆马车。

贺赟穿上了五品龙禁尉的官服,亲自执鞭驾着马车。为保密起见,此次没让马夫董良驾马车。

马车离开了姜家,向西而去……

雨中,马车由东郊驶向朝阳门,过朝阳门后,逶迤横穿神京内城,前往西郊的畅春园。

车厢内,姜念端坐其中,目光透过车窗望向雨中的街景。雨丝如帘,将神京城的繁华笼罩在朦胧之中,也像是在为他这趟隐秘的行程增添神秘。

抵达畅春园外时,距离申时始的觐见时间,尚有一个时辰。

姜念是故意提早来的,一是怕耽误了觐见,二是若泰顺帝问他何时来的,他说为避免耽误觐见提前一个时辰到的,会让泰顺帝满意。

快到申时始的时候,任辟疆领着姜念、贺赟进入了畅春园。

入了大宫门,绕过九经三事殿,一行人逶迤来至澹宁居。

暖阁内,一隅的青铜香炉,习惯性地吐着龙涎香的袅袅青烟。

泰顺帝身着明黄色龙袍,习惯性地盘膝坐在紫檀木罗汉床上。

忠怡亲王也在,头戴王帽,身披蟒袍,坐在一旁。

除了这对君臣兄弟,暖阁内再无他人,连一个太监都没有,显然是泰顺帝故意这般安排。

这时,任辟疆引着姜念、贺赟,三人都低垂着头、脚步轻缓地走进了暖阁。

姜念顾不得观察泰顺帝的容貌,行大礼跪拜道:“草民姜念恭请圣安!”

贺赟也跟着行大礼跪拜道:“臣贺赟恭请圣安!”

草民?泰顺帝对姜念的自称感到满意,却也感到有些别扭,他淡淡说了声:“都起来吧。”

姜念、贺赟站起身,却都低垂着头。

泰顺帝道:“你们抬起头来。”

姜念、贺赟抬起了头。

泰顺帝命任辟疆退到门外守卫,随即仔细打量起了姜念,认为姜念的容貌虽非俊秀之辈,然比普通容貌要强,身材又长得健壮,算得上有些英武,泰顺帝感到满意。

泰顺帝也打量了一番贺赟,发现贺赟已湿润了眼眶,泪水在脸上滑出了泪痕。冷面刻薄的他,这一刻却微微一笑着问贺赟:“贺赟,见到你四爷不高兴么?怎哭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

魁梧雄壮且稳沉持重的贺赟,这辈子很少流泪。此前在江宁,当他见到封氏、香菱母子重逢之时相拥而泣的感人场景,也只是眼眶微湿,且急忙用粗粝的手匆匆抹去了眼中的泪,认为流下眼泪是丢脸的事儿。

此时他却流泪了。

听泰顺帝问话,贺赟一边忙着伸手拭泪,一边激动道:“臣是太久没见到四爷……圣上了,如今得以觐见圣上,甚是欢喜,不禁喜极而泣。”

泰顺帝微微颔首,目光又落在了姜念脸上,神情变得严肃,沉声道:“朕要瞧瞧你身上的胎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