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红楼帝业 > 第75章 姜念中举?

红楼帝业 第75章 姜念中举?

簡繁轉換
作者:挽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8 13:24:1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75章姜念中举?(第1/2页)

泰顺元年恩科顺天府乡试要考三场,每一场考试都是对考生们才学与心志的双重考验,如同三座巍峨的山峰,等待考生们一一攀登,考生们也像是在奔赴一场艰苦的战役。

第一场,考四书文与试帖诗,定于四月初八日申时入场,初九日卯时开考,初十日出场。

第二场,考五经文,定于四月十一日申时入场,十二日卯时开考,十三日出场。

第三场,考策问,定于四月十四日申时入场,十五日卯时开考,十六日出场。

顺天府乡试与江南乡试并称“天下两大闱”,录取名额较多,都是一百多人,但竞争极为激烈。顺天府乡试的考生包括了顺天府辖区的生员及国子监的贡监生,监考又尤为严格。

今年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乃是朝廷重臣汪廷玉。

考试地点则在顺天府贡院。

顺天府贡院,坐落于神京城东城,距离朝阳门不远,距离屈泰、屈继善的家也不远。贡院规模宏大,房屋林立,占地面积堪比忠怡王府。

由南向北,贡院的建筑依次展开。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巍峨的牌坊,上书“为国求贤”四个大字,笔力挺拔,气势磅礴,似在宣告贡院的神圣与庄严。

穿过牌坊,便是南大门,门楣高耸,迎接每一位怀揣梦想的考生。

进入南大门,是二门,过了二门,则是龙门。龙门才是考生进入考场的入口,寓意着“鲤鱼跃龙门”。每一位穿过龙门的考生,都怀着一份跃过龙门的希冀,希冀着那中榜的荣耀与举人的光辉能加身。

穿过龙门,便是考棚。

考棚是一排排林立的建筑,每排分为七十间,每间仅一平米见方,狭小简陋,仅能容纳一人,称为“号舍”。考生们就在号舍里应试答题,也在其中吃喝拉撒睡。这些号舍按《千字文》的顺序编号: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考棚深处,立着一株明朝时期栽种的槐树,称为文昌槐。这株古槐枝繁叶茂,似一位智者,静静守护着这片考场,象征着文运昌盛。很多考生经过文昌槐时会不禁抬头仰望,祈求庇佑。

文昌槐后面,是明远楼。明远楼乃监考之所,考官们可登楼俯瞰考场,防止作弊。

再往北走,是至公堂,乃是主考官办公和阅卷的地方。

贡院内还设有誊录所与对读所。誊录所负责誊抄考生的试卷,对读所则负责核对誊抄的试卷,以防止阅卷官通过笔迹辨认考生。

……

……

四月初八的申时,准备西下的太阳,用阳光笼罩着如潮水般聚集在顺天府贡院外的众多考生,将这片熙攘的天地染上了金色的光晕。

考生们携带着考具、铺盖等必备物品,脸上或紧张,或期待,或淡然。

姜念挤在人群中,手中紧握着考具,肩上的铺盖略沉,神色则淡然。

他随着人流缓缓前行,接受搜查后,按编号进入了狭小简陋的号舍,进入了这一平米见方的小小天地。他放下物品,整理了一番,便在这方寸之间安顿下来,等待着明日的考试。

夜幕降临,贡院内虽聚集了众多的考生,却是显得静谧。夜间的风吹过考棚,给考生们带来了凉意甚至寒意。

很多考生都不能平静入睡,甚至有考生一夜难眠。

姜念却睡得香甜。

翌日,四月初九,卯时。

姜念按流程完成了点名、领题等事宜。

这场考试,考的是四书文与试帖诗。

四书文考题三道,试帖诗考题一道。

姜念率先看向第一道四书文考题,只见题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他的眼睛顿时一亮,心中涌起欣喜。

这道出自《论语·卫灵公》的考题,被屈泰押中了!

姜念忙看向其他两道四书文考题,心中更是激动。其中一道也被屈泰押中,另一道则被屈继善押中!

似有一股暖流在姜念胸中涌动起来。

他做了一次深呼吸,压了压心中的暖流,又看向试帖诗考题,只见题为:“赋得九功惟叙(得‘同’字五言八韵)。”

这道题,竟也被屈泰押中了!

而且,屈泰还亲自写了一首范诗给他。

饶是姜念素来心态沉稳,此刻也不禁心跳加速。

屈泰、屈继善出的那些考题和给的答案或答案节略,姜念都已凭借超群的记性背得滚瓜烂熟。

这一刻,姜念分明没有舞弊,却像是有种在舞弊的感觉。

不过,仔细说来,也算是舞弊了,不是他在舞弊,是他的气运在帮他舞弊……

沉思片刻后,姜念没再犹豫,提笔蘸墨,照着屈泰、屈继善给的答案或答案节略,用馆阁体书写了起来。

大庆科举考试,要求考生书写答卷使用馆阁体。

馆阁体是一种工整严谨、规范统一的楷书字体,其特点是笔画清晰、结构匀称、字形方正,符合官方对文书和考试的标准化要求,也符合科举制度对公平性和规范性的追求。

考生若未用馆阁体书写答卷,轻则被扣分,重则直接淘汰。

原主从小就练习馆阁体,姜念穿越以来也一直在练习馆阁体,他的馆阁体写得好。

他的笔尖在纸上滑动,每一笔每一画都如行云流水,却又规整如刻。

……

……

已是四月十六。

这日,小雨绵绵,如丝如缕,轻轻洒落在神京城的每一个角落,包括了位于东城的顺天府贡院。

姜念结束了三场考试,也结束了他的恩科顺天府乡试之旅。

这趟长达多日的旅途,虽让他受了苦受了罪,他的心情却是激动的。

激动的原因有两点。

其一,此次恩科顺天府乡试,包括了四书文考题三道,试帖诗考题一道,五经文考题五道,策问考题五道。这些考题,竟然全被押中了!或是被屈泰押中,或是被屈继善押中!

其二,此次乡试,让姜念深刻感受到了气运的奇妙,这种感受比此前每一次都要鲜明。有这般奇妙的气运,他对未来的信心又增了不少,觉得像他这种本来不可能夺嫡登基的草莽皇子,夺嫡登基的希望却是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5章姜念中举?(第2/2页)

傍晚酉时,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姜念交卷后离开考场,没有直接回家,而是乘坐着马车,逶迤驶向距离贡院不远的屈家。车轮碾过湿漉漉的青石板路发出声响,似在为他起伏不定的心情伴奏。

屈泰、屈继善都已吃过了晚饭,父子俩正在书房里聊天。

姜念撑着一把青布伞,踏着湿润的地面,进了屈家的大门。雨水顺着伞面滑落,滴在地上,溅起朵朵小小的水花。他穿过垂花门,来到内院。内院中,花木扶疏,几株海棠花在雨中依然开得泼辣辣,花香也依然弥漫着,与雨水无形地交织。

姜念随着海棠花香,来到屈泰的书房门前。尽管雕花槅扇半开着,当他收起伞,还是轻轻叩了叩门,听到里头传出屈继善的声音“进来”,他才迈入书房。

“姜念拜见老先生,拜见先生。”

姜念恭敬地对屈泰、屈继善行礼。

屈泰温声招呼道:“念哥儿来了,坐下说话。”

待到姜念落座,屈继善便迫不及待地问道:“第三场如何?策问五道之中,可有家父与我出过的考题?”

屈泰、屈继善此前已从姜念口中得知,前两场考试的四书文考题三道、试帖诗考题一道、五经文考题五道,全都被他们父子二人押中了。

姜念保持着恭敬的神态:“策问五道,也都是老先生及先生出过了的。其中三道策问由老先生所出,两道策问由先生所出。此次乡试,所有考题,无一遗漏,全都是老先生与先生出过了的!”

随即,姜念将五道策问考题一一详细道来,语气平稳,字字清晰。

随着他的叙述,书房内的气氛却变得凝重。

屈继善的眉头紧皱,脸上满是惊愕与疑惑。

年过七十的内阁学士屈泰,都已目瞪口呆,口中喃喃道:“怎会如此?竟会有这般奇事……”

父子俩都押了一些考题给姜念,也都给出了答案或答案节略给姜念。

两人岂能想到,此次顺天府乡试的所有考题,竟无一遗漏,全被他们这对父子押中了!

此事别说自古至今未有过的,简直就似神话一般。似乎冥冥之中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这一切,让姜念的这次赴考乡试变得不可思议。

相当于,此次姜念不是自己一个人在考乡试,而是与屈泰、屈继善一起上了考场,屈泰、屈继善在旁指导他考试,有的考题甚至是两人代考。

屈泰、屈继善都呆愣了半晌,还未从这不可思议的事实中回过神来。

书房外,雨声淅淅沥沥,父子俩的心里也都像是在下着雨。

终于,屈继善开口了,急切且紧张地问姜念:“念哥儿,此事除了家父与我,你没对他人说过吧?家里的下人们可有晓得的?”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姜念,似在等待一个至关重要的答案。

姜念果断答道:“回先生,学生深知此事隐秘,岂敢轻易传人?目今为止,仅有老先生、先生与我三人晓得,他人一概不知。”

屈继善闻言,松了口气,转头看向屈泰,急切地说道:“父亲,此事务必保密!此事实属离奇,若传出去,咱们分明没有舞弊,也会被人认为是舞弊了,咱们是有口莫辩啊!”

屈继善谙熟人情世故,巧于趋利避害。

屈泰起身站到了书房的窗前,望着窗外的绵绵细雨,心中泛着郁闷。

他是个忠诚正直的臣子,也是泰顺帝的亲信臣子。

然而现在,他却觉得自己仿佛参与了一次科举舞弊,心中像是压上了一块大石,沉甸甸的,让他喘不过气来。

而他也知道,儿子屈继善言之有理,此事虽非舞弊,却极易被人误认为是舞弊。若泰顺帝认为他父子二人参与了顺天府乡试的舞弊,哪怕他是泰顺帝器重的亲信臣子,凭泰顺帝的脾性,屈家也会遭祸,他父子二人的大好前途都会毁于一旦了。

念及此,屈泰长叹一声,转头看向屈继善,缓缓点了点头,声音低沉凝重:“你言之有理,此事非同小可,实须保密才好。”

屈继善见父亲点头,又郑重其事地对姜念道:“念哥儿,你年纪虽不大,却是稳沉持重的,也是嘴严的。此事,家父、我以及你,都务必保密,连十三王爷不宜告知。否则,一旦被人误认为是舞弊,咱们都会祸事临头。”

姜念果断点头,目光坚定:“先生放心,此事学生绝不传于他人。老先生和先生有恩于我,我岂能加害你们?”

屈继善心中安定了不少,不禁感叹:“如此看来,念哥儿此番多半能中举了!”

屈泰点了点头,神色复杂。

此次顺天府乡试的所有考题,屈泰、屈继善作出答案的只有三道,包括了试帖诗,其他考题都只是作出答案节略给姜念,而非完整答案。

饶是如此,此次姜念中举的几率已甚大。

又聊了片刻,姜念告辞离开。

小雨还在下着,姜念撑着青布伞出了屈家宅门,走向了马车。等候在马车里的董良,见姜念走来,忙上前接过伞,伸手虚扶姜念上车,车厢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气。

董良执鞭驾车,车轮碾过湿润的路面,朝着朝阳门而去,出了朝阳门便会回到东郊的那所陈旧小宅院。

姜念坐在车厢内,目光透过车窗,望向雨中的街景,心情归于平静。

姜念刚离开,屈泰便对屈继善道:“念哥儿身世神秘,与十三王爷极亲厚,记性超群,文武兼备,此番赴考乡试,考题竟都被我父子二人出给他了……估计此子来历非凡,或是天上下凡来的也未可知,有天意眷顾!”

这个时代的人普遍很迷信,屈泰虽是老儒,也迷信。

屈继善也迷信,眼下听到这话儿,点了点头,认可父亲的说法。

他的神情透出了敬畏,似在姜念身上感受到了某种神秘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