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三十三章 桥建成

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三十三章 桥建成

簡繁轉換
作者:张九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20 13:30:2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三十三章桥建成(第1/2页)

章邯又在原地站了片刻,孩子们的欢闹声又将他的思绪拉了回来,而后继续忙着准备自己的婚事。

见到自己要娶女子坐着车驾而来,章邯面带笑容迎接妻子。

这桩婚事进行得很简单,孑然一身的章邯娶了心爱的女子。

而董翳与董家只是派了两个婢女前来照顾,董家是咸阳城的大户人家,说是嫁女章邯,这种下嫁之事多半是为了不让叔孙通到处议论。

他们可以敷衍章邯,但不能小看叔孙通的影响力。

不过既然董家的姑娘也对章邯有情,倒也乐见其成,

“章邯将军,这些都是从咸阳送来的。”几个官兵将一个个箱子放下。

章邯觉得自己平日里没什么朋友,自己都不知道亲朋都不知去何处找,又询问道:“是谁送来的?”

那士卒回道:“我乃王将军麾下,这一箱是王将军送来的,王将军还在宫中与众将军商议兵马大事,无暇来赴宴。”

章邯又看向另外一个箱子。

来人解释道:“这一箱都是一些上好的绸缎布料,是公子扶苏让我们送来的,丞相让我们送来一箱钱,御史张苍送来的一箱书……”

章邯看着一箱箱的贺礼,向着咸阳城方向躬身行礼。

漫长的夏天结束了,李由在官道上奔走了三天,一路南下来到了南山下的一处村子。

有村民见到了骑着战马穿着甲胄的一个男子,这男子看着十六七岁的模样,便有人匆匆去禀报这里的亭长。

这里亦是后世的关中以南的终南山一带。

因这个村子处于南山的要道上,但凡有兵马官吏南下,都会路过这里。

最近,几乎每天都会有兵马从此地路过。

此地的亭长也是一位老秦军,见到来人穿着的甲胄,行礼道:“将军。”

李由递上令牌与文书,道:“可有吃食?”

亭长道:“有的。”

“将马儿喂了,休息一晚还要继续赶路。”

亭长领着这个年少的将军进入传舍,在这里还有三两个也在歇脚的官吏。

大秦的官吏是很忙的,忙碌奔波各地岂止李由一人。

厨夫端上一碗面糊,还有一碗姜汤。

李由将一碗面糊喝完,再饮下一碗姜汤,舒坦地睡下了。

快睡着的时候,李由隐约听到了窗外雨水的沙沙声。

连日奔波的疲惫感袭来,李由很快就陷入了沉睡。

待再次醒来,李由舒坦地伸了一个懒腰,扶着桌案坐起来,道:“厨夫!”

传舍内空空的,过了好一会儿,厨夫抱着一个包袱匆匆而来,他先将包袱递上,道:“将军,这都是干粮,可以在路上吃。”

李由接过包袱确认了一眼,询问道:“昨夜下雨,外面如何?”

厨夫道:“路好走,马儿已喂好了草料,休息过了。”

李由写了一道文书,又吩咐道:“让人送去咸阳。”

厨夫双手接过文书。

李由收拾好包袱拿好佩剑,走到门外,再一次翻身上马继续南下。

厨夫站在传舍门口,目送着这位小将军离开,低声道:“这么年少就成了将军,他家一定立了大功。”

不多时,传舍的啬夫慵懒地走出来,小声道:“这个小将军来历不凡,听说是咸阳大人物家的孩子。”

厨夫疑惑道:“当真?”

啬夫道:“亭长说的。”

“将军说了将这卷文书送去咸阳。”

啬夫与厨夫站在传舍门前,一齐望着闯入浓雾中的少年将军,齐齐叹息。

这声叹息多有羡慕。

是啊,老秦人都想驰骋疆场,打仗建功。

啬夫平日就因自己的儿子没有机会出去打仗,而整日郁郁不得志,现在秦都一统六国了,以后还去哪里找军功。

“送文书。”厨夫拿着一卷文书戳了戳啬夫的胳膊道。

望着那少年将军离开的方向,啬夫道:“我儿要有这般神气……”

言罢,他又叹息一声,接过文书就从马厩牵出来一匹马,翻身上马就朝着咸阳方向去了。

当天完全亮堂的时候,浓雾才散去。

李由这才看清四周,让马儿在官道上走得快一些。

官道的两侧,还有人在田地里忙碌着。

只是刚走了一段路,秋雨再一次落在了这片大地上,李由的身侧是依旧郁郁葱葱的南山,眼前蜿蜒的道路。

在商颜山挖了一年的土,都熬过来了,死人都扛过无数,还有什么难事能难倒自己?

李由提了提勇气,眼中带着坚毅的目光,朝着远处纵马而去。

华西秋雨来得断断续续,每年这个季节的关中都是湿漉漉的,直到入冬。

一场雨又下了三天,西渭河的水位上升了不少,这条河又恢复到了鼎盛时期,它的河水湍急且有力量。

雨停时,正是黄昏时分。

咸阳桥边,扶苏独自一人坐在夕阳下。

在不远处,田安正在屋内忙着整理卷宗。

张苍接连几天都在咸阳,他帮助丞相李斯处置书同文,车同轨,还有度量衡之事。

监禄被右相带走了,多半有更重要的任命

当咸阳城的人们都忙碌起来的时候,很少会再有别人来打扰。

就像他们忙完了,会记得看一看商颜山挖渠的进度。

而当他们都忙碌的时候,又会将商颜山抛在脑后。

咸阳桥大体上落成了,朝野也就不关注这里了。

扶苏又回到了闲人的状态,人们的生活就是如此,许多事陈年会在秋后算账,秋后的人们忙得不亦乐乎。

咸阳桥的工事到了收尾阶段,再将细枝末节的事情处置好,等田安将卷宗整理好,向少府上奏,一切就都完成了。

用了七个月时间的咸阳桥也就修好了。

夕阳照映下,大片的天空也被照得通红

咸阳桥的桥面上就剩下了两个工匠还在修补着一些边角。

扶苏面前的桌案边上,放着一卷文书,那其实也是李由的告别信,他说得到军中军令,现在已奔赴蜀中调集兵马。

扶苏还记得,当初李由还不想在军中任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三章桥建成(第2/2页)

“兄!”

听到身后的呼喊声,扶苏坐在椅子上,回头看了一眼。

公子高快步跑来,到了近前大口出着气,“高摘了许多柿子。”

他嬉笑着将一个个柿子放在桌上,而后也搬了一把胡凳,坐在边上,与兄一起看着咸阳桥。

扶苏吃着柿子问道:“近来读书如何?”

高摇头道:“读不懂,叔孙通夫子讲解了许多遍,可高还是不懂。”

他的话语声渐渐放低,又道:“可是高若一直说不懂,夫子会很失望的。”

扶苏道:“那就问,问到你懂为止,你不懂不是你的错,也别觉得自己多问了会让叔孙通不高兴。”

“嗯!”高用力点头,话语声带着一些稚气,继续道:“高会好好学的。”

言罢,他站了起来,行礼道:“高回宫了。”

扶苏颔首,依旧看着眼前的风景。

田安看着公子高坐上了车驾离开,心想着若有人,能多陪伴公子该多好。

远远地看着独坐在咸阳桥边的公子,公子的身边总是空落落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孩子,总是喜欢一个人独处。

公子是始皇帝的孩子,也只有始皇帝的孩子能够忍受这种孤独。

看着公子长大的田安知道,不论华阳太后在世的时候,还是现在……公子扶苏多数时候,都是这样一个人独处的。

余下的几天,等所有的工匠都离开了,扶苏依旧住在咸阳桥边的小屋。

时而看着秋雨中的咸阳桥,晴天的时候看着阳光下的咸阳桥。

这是公子主持造出来的第一座大桥,当然是怎么看都喜欢,怎么看都觉得这座桥很漂亮。

公子的这种成就感,田安感同身受,因他是站在公子身边,看着一座桥从无到有。

只要公子高兴,那么田安也会替华阳太后高兴。

田安注意到公子做饭时的笑容,公子很喜自己给自己做饭吃,多数之后公子都所用饭食,都是公子亲手所作。

田安捧着一个碗,公子说碗中的食物叫作羊肉面,几片羊肉盖在面上,汤水清冽带着油水,还漂浮一些葱花。

田安刚提起筷子,就见到公子从田地里挖出了一个东西,而后坐在那里正剥着什么。

又多看了一眼,田安这才确认,这是从西域人手里买来的东西,难怪当初公子不吃,竟然被公子种出来。

见状,扶苏道:“这个是蒜,很好种的,一种就活。”

公子吃着烤好的羊肉,又往口中送了一口蒜。

田安接过公子递来的蒜,吃了一颗,嚼在口中有些辣,猛吃了一口面,忽然又觉得这感觉还很不错。

于是就一口蒜一口面地吃着。

从远处看去,一老一少坐在咸阳桥边,正在吃着饭食。

而咸阳桥两岸以及周边,还有兵马围着,寻常人不能靠近。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公子扶苏不是坐在桥面书写卷宗文书,就是在做饭食,又或者是在桥上来回跑着,跑到一头大汗才肯罢休。

到了十月之后,天气越来越冷了。

田安坐在一旁给公子烧着热水,低声道:“老奴听闻,楚地到现在还很热,还能收一季庄稼呢,要是关中四季都像楚地那样,该多好。”

扶苏继续书写着文书,虽说小篆写起来很累,写习惯了也就好了,一边回道:“关中若是四季如春,虫害就会遍野。”

田安颔首,若有所思。

身为官吏是要书写文书的,扶苏需要将老师张苍没有做完的事补上,将监造的文书补齐全,本来老师就是丞相的得力助手。

朝中但凡有重大的事,都少不了老师的协助。

而自己这个弟子,则要早点自立,好在去年在御史府看了不少文书,大秦的文书书写格式也不复杂。

荀子他老人家说过:学不可以已。

人若停止学习,如同木材被外力定型,丧失天然韧性。

他老人家的劝学一篇,受益匪浅呀。

到了十月的下旬,扶苏才离开了咸阳桥,不过没有走远。

而是带着这些护卫留在了咸阳桥的上游。

扶苏看着往来的人们尝试着走到咸阳桥上,有的人大胆地直接从桥上跑到了对岸,还有人走得小心翼翼。

这座桥本就是给人们的,其用途就是为了造福两岸的人们。

如果将来有战事,大军可以从咸阳桥西进,若匈奴打来,人们也可以借咸阳桥逃到咸阳,得到大军保护。

咸阳桥的意义还远不止于此,不论是为了关中发展建设,还是渭河两岸的繁荣,这座桥十分重要。

接下来的几天,扶苏就住在西渭河上游,在这里能远远地看到咸阳桥的情况,看着人们往来咸阳桥,有老人,妇人,或者是拉着车的商旅。

这些天,往来咸阳桥的人们习惯了上游的那支兵马。

今天,有个夫人带着孩子来到桥边,那孩子指着上游方向,用疑惑的语气道:“娘,他们不在了。”

听到孩童的话语,人们往上游看去,那支留在上游的兵马,的确离开了。

人们只是好奇了片刻,就继续走在了桥上。

咸阳桥的建设事宜总算是全部结束了,身为修桥的主要责任人之一,扶苏需要向始皇帝报备,得到允许之后才能将这些卷宗收入库中。

扶苏回到了咸阳宫,修桥的卷宗有整整两箱,其中包括账目与修建事宜记录,并且有每个民夫的名字与对应钱饷,以后翻阅卷宗,找出修造咸阳桥的相关人手,哪个县的哪个民夫参与过咸阳桥的修建,领了多少钱饷,做了多少天苦役都要清清楚楚。

这个时节的咸阳宫很忙碌,扶苏走在前头,身后跟着两排内侍,内侍们扛着两箱卷宗,吃力地跟着。

见到公子扶苏来了,章台宫台阶下的披甲侍卫上前道:“公子,大殿内还在廷议。”

扶苏摆了摆袖子,示意他们将箱子搬到一旁,而后自己也站到一旁。

侍卫会意也不再多言,站回了他的位置。

廷议还在继续,自己来迟了,如若有事需要禀报皇帝,那么就站在这里,等到廷议结束。

这是扶苏从老师张苍身上学到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