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父刘玄德 > 第472章 游说张济

我父刘玄德 第472章 游说张济

簡繁轉換
作者:网文老大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5 01:31:4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472章游说张济(第1/2页)

“主公不必惊慌。”

贾诩见状,连忙拱手说道,努力安抚张济的情绪:“若是诩所料不差,此番朝廷来使,未必就是坏事。说不定,这还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呢。”

“哦!?”

张济听得贾诩这么一说,心里的担心顿时就消散了大半。毕竟,贾诩在他心中,一直是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形象,对贾诩的话,他向来是深信不疑。

旋即,张济低眉顺眼,态度诚恳地请教道:“还请先生仔细说说,济也好有所准备,不至于到时手忙脚乱。”

“不敢。”

贾诩态度摆放的相当正,并没有因为张济的低声下气就自得自满,反而更为谦逊道:“诩走投无路,幸得主公收留,得以在这乱世之中有一处安身之所。自当为主公筹谋利害,尽心尽力,以报答主公的知遇之恩。”

两人一番你来我去的谦逊,看的一旁的张绣很是不耐烦,他性格直爽,向来不喜欢这种弯弯绕绕的场面。忍不住开口道:“叔父、先生,朝廷的使者可在驿馆等着呢,您有啥高招就赶紧说吧,别再磨蹭了。”

张济登时气急,恶狠狠地瞪了自家侄儿一眼,怪他不懂规矩,如此莽撞。

贾诩却是从善如流,并未在意张绣的急躁。当即给张济叔侄俩解释起来:“以我之见,此番朝中来使,必是因邓义而来。”

张绣傻愣愣的询问道:“邓义?邓义是哪个?我怎地一点印象都没有。”

张济也有些不自信道:“前日里来的刘表使节,是不是姓邓?我当时也没太在意……”

对这叔侄俩的反应,贾诩表现的波澜不惊,心中却是暗自叹息了一声。这两人,一个有勇无谋,一个虽有些谋略,但却不够果断和敏锐。在这乱世之中,想要长久立足,着实不易。

“不错,正是荆州来使邓义。”

贾诩耐心地接着说道:“先前我们派人前往南方打探,可是大有收获。谁能想得到刘表在荆南竟遭遇如此惨败,两大水师全军覆没,蒯越的荆北征讨军生死不知。如今襄阳城中,一日三惊,人心惶惶,听闻刘表更是吐血昏倒,病情严重。”

“如此境遇,刘表自然不会只向我等一家求援。”

贾诩露出一个了然的笑容,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况且刘表以及荆北诸君说不定还打着制衡的念头,拉来朝廷,也好制衡我等。他们想利用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来维持自己在荆州的统治地位。”

听完贾诩的分析,张济大喜,拍着大腿称赞道:“先生所言甚是。只是先生,如今局势如此复杂,我又该如何应对呢?还望先生能为我指明方向。”

贾诩对这个问题显然早有预算,心中已经有了成熟的应对策略。当即回答道:“大汉有天下四百年,根基深厚,虽历经乱世,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天下群雄,半数姓刘,可见其虽天命有衰,气数却未必已尽。”

“天子自回雒都之后,天下各州大半恢复了朝贡,四方诸侯纷纷遣使入朝,这也可略窥一斑。朝廷在天下人心中,依旧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主公若能顺应大势,归顺朝廷,不仅可以获得朝廷和天子的认可,还能在这乱世之中,为主公自己和麾下将士谋得一个安稳的前程。”

贾诩这番话,等于是**裸的劝说张济投降朝廷,更直白一点,则是投降曹操。

这要换了其他人,估计等来的就会是一场剧烈的风暴,可说话的人是贾诩,情况却又不同了。

张济、张绣叔侄俩居然没吭声,只是沉默不语。

贾诩倒也是没有催促他们,只是继续说着分析:“主公,若是朝廷和曹操不曾掺和这次襄阳的事情,那我们还能从刘表身上撕下块肉来。可现在的处境,反而成了我们被曹操和刘表夹击了的状态,商城不过弹丸之地,我等皆处于危地也。”

长安有四关,其中最为出名的自然是秦汉时期的函谷关以及后世的潼关。而紧随其后的,则是直通南阳盆地的武关。

武关之险,不在函谷关之下,甚至犹有胜之。

因为函谷关旁边是黄河,而武关旁边的却仅仅只是丹水。

打通了函谷关,就能直入关中,一片通途,再无阻碍。而且还能有黄河为后勤运输补给线,可谓是事半功倍。

可打通了武关,你会发现后面还有长长的丹水谷地,上面坐落着商城、上雒、蓝田等关垒要城,一个个都是处在狭窄的丹水通道之中,各个易守难攻。攻击一方还没法绕过去,就算不考虑后勤的问题,都没地方给你大军迂回。

这正是应了善战者无赫赫之名,武关通道正因其雄险还在函谷之上,收益又远不如攻破函谷之后的效果,故此中原征战数千年,绝大部分的战役都集中在了函谷关,而忽视了武关。

如今,张济所在的商城就是这么个尴尬的处境,地处狭小,民稀田少。别说张济有一万多,将近两万人了,就是两千脱产军队也是养不起的。

好在武关一直都在张济手里,每年秋收就像是打卡上班一样进入南阳盆地,帮着刘表搞搞秋收减负的工作,才能勉强糊得了口。

可正如贾诩所说的那样,原来能这么苟着,是因为丹水通道的另外一头是自己的盟友西凉武夫集团。但现在李傕、郭汜都已殒命,长安也落入了曹操之手。

更要命的是,刘表现在还跟曹操勾搭上了,这两人一旦联手,那张济、张绣叔侄俩立时就变成了风箱里的耗子,进退两难了。

原时空里,张济死后,张绣为什么会去投奔刘表,给刘表当守户之犬?

可不就是曹操打下了长安,剿灭了李傕、郭汜吗?

只是现在张济虽然没死,可局势却要比原时空中还要恶劣,因为刘表显然不足以为靠山了。

张济、张绣都不是傻子,再加上他们叔侄俩对贾诩是真的信服,不由的开始倾向于贾诩的意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72章游说张济(第2/2页)

张济有些艰难的问道:“先生,如今之计,只能……降了吗?”

其实真实的贾诩还真不是什么毒士,他由始至终,没怎么设计害人过。之所以会被后世传为毒士,其根源还是因为一计葬大汉实在是太威名显赫了。

可真正看仔细了时间节点后会发现,在最初的时候,王允是答应了吕布、徐荣、士孙瑞等军政大臣都建言赦免收编凉州军,如果实在不放心,也可以诏令皇甫嵩出任将军,震抚凉州军。

可以说这些都是极其正确的建议,事实上李傕、郭汜等人最初也是愿意投降的,而且开出的对价仅仅是朝廷的赦免。

所以贾诩其实是完全替王允背了黑锅,坚决不允许赦免,在逼反了凉州军后,又胡乱指挥,逼迫徐荣出战的王允才是真正的葬汉责任人。

此时,贾诩建议张济、张绣投降,虽然有自保之意,但着实也是为了张济叔侄俩能有个好结果。

面对张济的不甘,贾诩只是拱了拱手,劝解道:“主公,此时若降,尚可议价,若等朝廷大军南下之时,我等恐俱为阶下囚矣。”

张济长叹一声,点了点头:“那就先见见郗使,听听曹公的报价吧。”

“喏。”

贾习笑了起来,赞同道:“主公英明。”

很快,郗虑就被请了过来。

别的不说,光是卖相,郗虑还是相当不俗的,无愧兖州名士之风。

“下臣郗虑,参见镇东将军。”

郗虑以下臣自称,而并非是外臣,原因就是他代表的是朝廷。不论天下诸侯有多自立,但明面上却并没有一人称孤道寡,都是承认自己是汉廷臣子的。

“天使请起。”

张济虚扶了一把,随后将郗虑邀请入席中。

两方坐下,郗虑的目光扫过上首的张济,以及对面的张绣、贾诩,心里斟酌着该如何开口。

在来之前,他看过了曹操给他的密信。

书信中详细的提出了要求,同时也给出了筹码。

实话说,这筹码其实并不好给,因为张济本人已经是平阳侯,镇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可以说官路上,张济其实已经走到了本人的终点,镇东将军的将军号虽然依旧是杂号将军,但却算得上是杂号将军号中的极品,仅次于重号将军了。尤其张济的将军号还是镇东,位列镇字衔首位,当真是让曹操升无可升了。

同样,平阳侯乃是县侯,依旧是东汉顶级爵位,再往上去,也只能在食邑上增添户数,以示恩宠。

曹操对此也是极为头疼,和戏志才、荀彧、满宠群策群力,权衡许久,终于想出了个法子。

荀彧率先提议,在给曹操的信中书写道:“张济爵位官职已至高位,若要招降,可从其亲属入手。听闻张济之侄张绣,武艺高强,勇猛善战,在军中威望颇高。不妨许以张绣中郎将之职,封宣威侯,如此一来,既给了张济叔侄面子,又能示恩于张绣,获得他们的好感,并使其大小相制,必要时刻,也可分而化之。”

满宠对荀彧的意见十分支持,并补充道:“文若兄所言极是,此外,还可承诺为张济之军提供粮草辎重,助其扩充军备。如今张济困于商城,物资匮乏,这对他而言,必定是极大的诱惑。”

戏忠最后查遗补缺道:“主公,还有一人的态度至关重要,此人便是张济谋主贾诩。听闻张济对其行以师礼,可谓是言听计从。主公何不褒奖其人,赐予厚赏,以美其心,使其在张济军中为投降之事多多美言。”

曹操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精明:“诸君所言,皆有道理。不过,还需在招降文书中着重强调朝廷的恩威并施。既提及归顺之后的优厚待遇,也要隐晦警告若负隅顽抗,大军压境,玉石俱焚的后果。”

商议已定,曹操便着人精心准备了招降文书,详细罗列了对张济叔侄的承诺与条件,又亲自给郗虑修书一封,讲清重点。

郗虑在心中暗自将这些内容梳理一遍,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镇东将军,此番朝廷派我前来,实乃看重将军的忠义与才能。如今汉室虽历经波折,但天下人心依旧向汉。曹公奉天子之命,广纳贤才,以图复兴汉室。将军若顺应天命,归顺朝廷,曹公承诺,不仅保留将军现有的平阳侯爵位、镇东将军之职,还将为将军提供充足的粮草军械,助将军扩充军备。”

说到此处,郗虑目光转向张绣,接着道:“至于张将军,曹公听闻其英勇之名,特表奏天子,进封张将军为中郎将,赐宣威侯。将军叔侄二人,从此位列朝堂,荣耀加身,实乃美事。”

张济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忖,这条件看似优厚,可自己在商城经营多年,一旦投降,手中的实权又能保留几分?

他下意识地看向贾诩,希望从这位智囊口中得到一些建议。

贾诩心领神会,微微一笑,对郗虑说道:“郗使,曹公诚意,我等已感受到。只是不知若是我等降服,曹公又将如何安置我等?”

郗虑心中明白,这恐怕也是张济、张绣叔侄俩的疑虑,斟酌了片刻后,却是不答反问道:“敢问先生,荆州使者可是已至商城?”

听到郗虑提起邓义,张济、张绣都面露尴尬之色,毕竟这位可是被他们软禁了十多天了,至今都没能见到张济一面。

倒是贾诩神情镇定自若,好整以暇道:“不敢瞒天使,荆州使节邓义邓先生,已至商城十余日。”

郗虑看了一眼贾诩,总觉得这位看似最好说话的,其实反而是最难对付的那位。

“原来如此。”

郗虑露出了一个笑容,温声解答道:“其实此番安置镇东,曹公本有意使镇东安于兖州。”

说到这里,郗虑故意停顿了一下,偷偷打量张济三人的神色。张济面露阴郁,张绣则有些恼怒,唯有贾诩,神情不惊,毫无波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