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父刘玄德 > 第487章 蒯良归顺

我父刘玄德 第487章 蒯良归顺

簡繁轉換
作者:网文老大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5 01:31:4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487章蒯良归顺(第1/2页)

刘封在这时候问起这两人,自然是别有深意的。因为不论是观丁父,还是彭仲爽,都曾做过俘虏,都是被俘虏后为新主出力,功德圆满的。

蒯良熟读经典,才高学深,自然不会不知道观丁父、彭仲爽两人,更不会听不懂刘封的暗示。

蒯良此时心中也是异常纠结,十分矛盾。从蒯良本心来说,他是推崇从一而终的忠贞,可现实又让他不得不考虑到家族。况且蒯良如今的官职是南阳太守,这样两千石的职务,可是正经的朝廷命官。

这也意味着蒯良有两个主君,一个是举主刘表,而另一个则是天子。

如今天子的名分,自然就在曹操和刘家父子的手中。

这也意味着刘封也是蒯良事实上的主君代言人,这无疑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刘表的主君身份。

这就是神奇的东汉两元君主制。

蒯良必须同时向天子和刘表效忠,而当天子(或掌握了天子名分的权臣)和举主之间发生冲突时,情况就会变得非常复杂。

因为士族大家的利益,使得并没有天子一定大于举主的潜规则存在,而是变成了具体情况具体解决了。

这也是终东汉一朝,天子和士族之间争锋的最大战场。

毫不夸张的说,汉桓帝兴起第一次党锢,就是和这个问题息息相关。

眼看着蒯良说不出话来,却也没有激烈的反应,刘封心中暗喜,乘胜追击道:“观丁父乃是楚地鄀国俘虏,楚武王却不以其身份鄙薄,而以才施用,拜为上将军。后为楚国大小十数胜,攻克州、蓼等地,使随、唐等国归服于楚国,使得楚国得以名扬中原。而在楚国内部,其又向南征讨众多蛮夷,为楚国开疆拓土立下了赫赫战功。若是观丁父愚忠于鄀国子,而以此拒绝了楚武王的邀请,那天下还有人可知观丁父之贤吗?”

观丁父是鄀国人,被楚国所俘虏,而这个鄀国所在,正是如今的鄀国县,距离襄阳不过区区百里而已。

蒯良的眼睛微微一颤,显然是将刘封的话给听了进去。

“良叔父,彭仲爽也非是楚国人,其人乃是申国俘虏,可其为楚文王所请,出任令尹,执掌楚国朝纲,为楚文王吞并申、息,胁臣陈、蔡,一举将楚国的影响力拓至汝水,震动中原。”

刘封再接再厉道:“观丁父、彭仲爽皆非楚国人,却在楚国得以施展自身才华,震惊天下,名垂青史。楚惠王时,太师子榖还曾以观丁父和彭仲爽为例,向其说明任用人才不应计较其出身贵贱,可见两人青史之名,三百年而不灭。”

“叔父难道就甘心一身所学,尽付东流吗?”

刘封说到动情之处,慷慨激昂道:“如今乃是大争之世,不仅是君择臣,臣亦可择君!叔父贤名,封于徐州时就有耳闻,只恨不能与叔父亲近,日夜提点。如今封至襄阳,得此天予之机,实不愿错过也。恳请叔父三思。”

说完后,刘封起身冲着蒯良躬身行礼,大有一副你不同意,我就不起来了。

刘封这番话,没有一个字明着劝蒯良背弃刘表,可字里行间,却又没有一处不是在暗示对方。可谓是费尽心机,用心良苦。

这一番心思,蒯良并非石人,又不是蠢人,如何能听不出来。再加上眼前刘封又摆出了一副无赖的模样,顿时让蒯良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了。

像蒯良这样拘于礼数的人,天然就畏惧规则破坏者,而且也容易为人所胁。

就像眼前的刘封。

蒯良和蒯越这兄弟俩的性格就很有意思,尤其是蒯越,完全就是一个通用版的贾诩。

有一件事能充分证明这一点。

刘表单骑入荆州的时候,在宜城得到了蒯家兄弟和蔡瑁的全力支持。

当时刘表当真就只有一个人,一匹马,而蒯家、蔡家虽然是襄阳大士族,但部曲财货远远没有如今这般财大气粗。而占据襄阳的各大宗贼,几乎每家都有上千人,最大的几家甚至有几千部曲。

这些宗贼加在一起,足有三五十家之多,这可就是数万兵马。

刘表即便得到了蒯、蔡两家的全力支持,也不敢说能正面击败这些宗贼。

于是,刘表就问计蒯良、蒯越和蔡瑁。

事实上这三个人里,不论是机敏,还是多智,又或是善谋,蒯越都是最出类拔萃的那个。

可蒯越却偏偏不说话。

第一个做出回答的人反而是蒯良。

蒯良的回答十分中规中矩,曰:“众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义不足也;苟仁义之道行,百姓归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从而问兴兵与策乎?”

蒯良这是让刘表修仁德,以仁德安抚百姓,百姓一多,还用担心财货、粮食和兵员吗?

蒯良这话说的对不对?

肯定对。

但在当时不合适,周围都是拥兵自立的宗贼,北边南阳郡还有个超级宗贼袁术,哪里来时间给刘表修仁德,聚百姓?

刘表这可是偷偷单骑一人偷偷跑来的,连荆州牧的招牌都不敢打,因此蒯良的话在当时就只能是一句正确的废话。而刘表的反应也很现实,那就是表顾问越。

蒯越当时就回答曰:“治平者先仁义,治乱者先权谋。兵不在多,在得人也。袁术勇而无断,苏代、贝羽皆武人,不足虑。宗贼帅多贪暴,为下所患。越有所素养者,使示之以利,必以众来。君诛其无道,抚而用之。一州之人,有乐存之心,闻君盛德,必襁负而至矣。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术等虽至,无能为也。”

蒯越这番回答可谓是面面俱到,同时为刘表玩阴的提供了道德支持。

不是你刘表坏,是你刘表为了荆州百姓要治乱!

蒯越提供了可行的计划,又给刘表安上了大义的名分,最后还给了战略分析,可谓是周道之极,滴水不漏。

结果就是刘表大喜曰:“子柔之言,雍季之论也。异度之计,臼犯之谋也。”

这意思就是蒯良的计策缓不救急,蒯越的才是最适合眼下的奇谋。

蒯越想不到蒯良的计策吗?

显然不是的,蒯越肯定也能想到,但他更能想到蒯良的计策在现在是帮不上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87章蒯良归顺(第2/2页)

所以蒯越做出了截然相反的谋划,可见其能力之强,智谋出众。

如果仅仅只是如此,还不足以说他和贾诩有相似度,毕竟出众的谋士多了,在计策上,荀彧、荀攸、荀谌、沮授、郭嘉、法正、程昱、诸葛亮、陆逊、庞统等等这些人都可以做得到。

可蒯越在计策的实行上,和刘表却出现了有趣的分歧。

蒯越的意思是,把这五十多个宗贼骗过来,然后杀了其中对刘表最为不敬,最为桀骜,最为独立的那几个,然后施恩其他人,以拉拢人心,降服宗贼为己用。

刘表的选择是,你这太麻烦了,我选择全部刀了。

是的,没错,很多人觉得心肠软的刘表,选择了把骗过来的五十多家宗贼悉数杀绝,而被描绘成毒士的蒯越却是力劝刘表只杀领头对抗刘表的那几家。

只是蒯越比起贾诩来更为全面,他和贾诩都有治政的能力,也有奇谋的才智,在第一项上,蒯越要胜过贾诩,而在第二项上,蒯越略微逊色贾诩半点,但蒯越却有贾诩没有的第三项能力,那就是出则为将。

蒯越可是荆州不可多得的大兵团指挥家,历史上的荆南就很可能是他指挥平定的。荆州总共有两个半大兵团指挥官,一个是蒯越,一个是黄祖,剩下那半个则是蔡瑁。

只可惜刘表畏惧蒯越的才能,一直将他按在自己身边,不敢轻易放出去。

假设官渡之战后,荀彧、荀攸叔侄俩没能劝住曹操想要暂时放弃河北,回头打荆州的想法,那倒是有可能会看到一场蒯越对战曹操的巅峰对局了。

“明公垂青,良深感荣幸,然实难心安。吾不过一介老朽,于经史研读未达精深,在乡梓略有薄名,实因乡邻抬爱,亲友青睐。平日里虽好读书论道,却常觉自身才疏学浅,见识短陋。

早闻明公州堂之上,人才济济,皆为栋梁之材。

相较之下,吾犹如沧海一粟,才不过中人之姿,德难及贤达之范,恐难当重任。且吾性愚钝,行事半生,毫无建树,实心灰意冷,只想归隐家中,偷生苟安。

不意明公如此盛情,亲侍汤药,更以乡梓贤达激励。

良虽鄙薄,却识恩遇。

虽才疏学浅,见识短薄,却愿为能为明公驱使,以尽绵薄之力,方不负明公此番恩重。”

说着,蒯良强撑着想要从榻上坐起,朝着刘封行礼。

刘封心中大喜,看见蒯良的动作又立马吃了一惊,赶忙上前将对方按住。

“良叔父不必多礼。”

刘封安抚道:“良叔父不以封鄙薄,愿为荆州百姓效力,实乃是刘封大幸。如此,叔父更要静养身体,待到大好之后,才好大用。”

听见刘封的话后,蒯良眼神闪了闪,最终老老实实的重新躺好。

得到蒯良的首肯之后,刘封自是高兴不已,脸上也露出了浓浓的喜色。

蒯良即便心知这是刘封故意所为,但对方如此地位,却愿为自己做到这等地步,是真是假,又何必去计较许多呢?

刘封又耐心陪着蒯良聊了不少,直到对方露出疲色之后才主动告辞。临行之前,还叮嘱对方好好休息,并吩咐了药材补品的安排,可谓是细致入微。

刘封离开之后,原本已经闭上眼睛的蒯良突然重新睁开了双眼。

“更衣。”

在婢女们的侍奉下,蒯良更换了衣裳,随即来到书案边,化开墨水,在烛火的光照下,开始书写起密信来。

等到写完之后,蒯良当即吩咐站在他身后的管家道:“安排可靠人手,立刻送往江陵异度处,万不可有半点差池。”

“喏!”

蒯府管家立刻应命,然后上前接过密信,转身就打算离开。

可在临出门前,他还是回过头劝说道:“主人还请保重身体。左将军如此恩遇,亲自侍疾,此恩重逾荆山,更是少有耳闻,可见左将军对主人之重。主人得遇明主,正该好生将养身体,以图日后展步,上可报答左将军之恩,下有安定百姓之德。万不可轻怠自身身体啊。”

“我知道了。”

蒯良点了点头,随即催促道:“速去。”

管家又应了一声,匆匆离开。

蒯良目送对方离开之后,松了一口气,在婢女的搀扶下重新回到榻上。

不过比起先前,也不知是不是心理原因,蒯良觉得整个人都舒服了不少,没有先前那般难受了。

**

蒯良归顺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几乎就在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襄阳城内的大小家族。

这些大小家族因为对刘封的态度而对这个消息褒贬不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在暗中松了口气。

若是蒯良坚决不为刘封效力,谁也不知道刘封会不会因此发怒,从而清洗襄阳本地的豪门大家。

刘封这边也是长松了口气,尤其是收到消息,蒯府暗中派人往南方送信,天色一亮,城门刚开后就已经离开了。

虽然不知道密信的内容,但蒯良既然已经愿意归顺,这密信中就大概率不会对刘封不利,说不定还是接下来的有利助攻。

没错,刘封在处理完襄阳诸事之后,打算前往江陵一次。

蒯越如今可还在江陵呢,虽然对方可以北上襄阳,但如此一来,不是平白减弱了刘封的诚心吗?

两日后,刘封将潘濬、马良、魏延、傅彤、冯习、习氏兄弟、霍氏兄弟齐齐召入府中。

以能力论,荆州留下的人里,这些人算是德才兼备的了。

潘濬虽然投降了孙权,但刘封却依然觉得他的德行不错。

潘濬和关羽之间的关系相当恶劣,两人颇有水火不容的感觉,潘濬也因此备受冷遇。可潘濬并没有因此里通东吴,更没有背刺关羽。

江陵投降之后,潘濬闭门不出,不为孙权效力,直到整个荆州大势已定之后,才被孙权登门施恩给套牢的。

因此,刘封对潘濬还是颇为宽容的,毕竟很多时候,忠诚和才能往往不会共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