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 > 第443章 义务教育准备执行

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 第443章 义务教育准备执行

簡繁轉換
作者:丰裕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03 03:16:20 来源:源1

第443章义务教育准备执行(第1/2页)

李承乾拍起了手掌,十几个太监步入含元殿,手里都抱着一本本‘白皮书’。

上面用竖着的大字体印刷着——关于大唐制度改革试行办法!

“这本书,诸位爱卿拿回去看看,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可以上奏疏呈上来。

若是没有意外的话,在接收了吐蕃之后,就开始实行!

还是那句话,大唐的地盘扩大之后,现有的制度已经不足以维系。

别说你们,朕手里的事情都快忙不过来了。”

这本书上面,实际上只有关于政治的改革,没有关于财权还有军权的。

事情要一步一步的来,反正现在的府兵制度,还没有走到历史上大唐后期那般**的程度。

目前来说,有吐蕃和高句丽练兵,大唐的大部分青壮年官兵,还是有实力的。

或许存在一些吃空饷等,但还不太严重。

等百官适应了这个新政治体系之后,再开始改革财权和军权就好。

因为政治关系民生,是接下来好几年的重心。

只有把政治改革好了,大唐才能够高速的运转,大唐才能够爆发出新的活力,百官为了自己的前途,也会奋勇争先。

收到白皮书的百官,眼角嘴角都开始抽搐。

这简直是不打招呼,强行要推行下去。

可惜,时至今日,在大唐境内来说,不管是威望还是实力,没有人能够再反抗李承乾。

就算想要阳奉阴违,随着报纸的推广,交通的越来越便捷,迟早会被爆出来。

更何况前年巡查,又处理了一批地方官员,所以问题应该不大了。

百官们却不这么想,他们不怕辛苦,而是怕分权。

事情多好办,大不了任命一些吏,或者紧抓核心权力。

可权力被强行分了之后,想要拿回来就难了。

就算不看手中的那本书,他们心中都清楚。

李承乾做任何事情,就算是他们理解不了,但一直以来都证明,他是正确的。

一旦把这个制度,完整的实施下去。

只怕他们想要翻身,就更难了。

只是听李承乾说出的那些,都能够感觉到权力被分化,甚至被相互监督。

如此一来,想要有所操作,可就太难了。

就在此时,马周问道:“陛下,听您刚刚的意思,相当于把县令的权利给分了,那县令还有何用处?”

要按照原本的体制,县令的限制就是主簿,相当于一定程度上的监督者。

但在实际的操作之中,两人很可能打成一片。

渐渐的就会形成天高皇帝远,成为地方的土皇帝。

而现在,听这个意思,县令好像只剩下抓人的权力,其他权利都没有了。

那县令这个职位,又有什么用?

“哦,朕没有说过吗?

其实你们手上的那本书里面就有,不过既然你问了,那朕就稍微说说。

县令,以后的主要职责是统筹,也可以说是一个县名义上最大的官,什么都可以管,但又什么都不能一言堂。

下面,有专门负责招商的,有专门负责县城规划的,有专门负责水利设施的等等。

总而言之,就是职责细化!

断案抓人这方面,是由专门的公安局负责。

即便是县令的儿子犯了案,该抓一样要抓。

县令犯了案,公安局一样可以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43章义务教育准备执行(第2/2页)

反过来,县令在职位上是公安局的上位。

但,可以指导,却没资格命令公安局。

关于权力的制衡,里面都写得很清楚,你们回去好好看好好记,别把自己弄糊涂了。

如果哪个部门的人敢越权,该抓同样要抓。

一言堂容易滋生**,一言堂也容易让人狂妄。

往后的大唐,不会是一言堂。

哪怕是皇帝,也只是拥有最终决策权。”

“嘶……”

百官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听起来有些吓人了。

以前的县令,要么被当地架空,要么就是一手遮天。

以后的县令,听起来简直像个吉祥物,实际的权力,反而掌握在手下各部门手里。

也就是说,各方面都是相互制衡的,谁都管不了全部。

至于皇帝只拥有最终决策权,百官们心中太清楚了。

这要是遇到强势的皇帝,还是皇帝的一言堂。

如果遇到好商量的皇帝,倒是还稍微好说一些。

可没办法,没有谁敢在朝会上,提出明确的反对意见。

因为他们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得到支持。

除非他们的反对意见,的确是站得住道理,至少明面上,李承乾会给面子。

如果只会胡搅蛮缠的话,李承乾又不是提不动刀。

看来只能先回去看看手上的东西,再找找里面的破绽,然后再和相熟的官员好好商议一下。

“好了,来说下一件事!

这件事,朕称之为义务教育。

想要进行制度改革,会缺乏大量的基层官员。

这已经不是,你们谁谁谁家几个儿女,能够补充的了。

更何况,你们的儿女也不一定有你们的才华。

未雨绸缪,也是时候了!”

“陛下,所谓义务教育,何意?”房玄龄站了出来。

上次跟松赞干布陪酒,房玄龄是听过义务教育这个词的。

但上次,李承乾只说了义务教育的核心,并没有进行细化的诉说。

“义务教育,就是字面意思,大唐所有五岁以上儿童,不管男子还是女子,都必须要接受教育。

这个教育,是属于义务。

何为义务,就好像曾经的徭役一样,是属于国家赋予百姓的,一种强制性的政策。

所有适龄的儿童,除非是患有脑疾,或者眼瞎耳聋这样的疾病。

否则,就算是肢体有残缺,也必须要进行识字教育。

朕将在各地,以千户为单位,划定区域修建小学。

第一批,强制五到十岁的孩童,无论男女,进入学校进行学习。

学习基础的认字以及算术等,这个学习时间是六年。

至于十岁以上的孩童,取其自愿。

若不愿意入学,也可以自谋生路。

一切费用,都由国库承担,并且还管一餐吃喝,标准按照五文钱一餐来。

六年之后,会按照执行这些年来,分摊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成本,来进行索要。

这个成本,会根据每个州府,每年不同的情况来,并不是一概而论。

长安这边派人统计,进行汇算。

一些无法计算的东西,将真正由国库补贴。

总之,会尽可能减少学生家庭负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