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 > 第445章 房玄龄和梁国夫人的爱情

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 第445章 房玄龄和梁国夫人的爱情

簡繁轉換
作者:丰裕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03 03:16:20 来源:源1

第445章房玄龄和梁国夫人的爱情(第1/2页)

退朝之后,刚刚走出宫门,很多官员就忍不住,拿起那本试行办法,边走边看起来。

即便是坐上了回家或者去办公的轿子,都没有放下。

因为这个事情,关系实在是太大了,值得他们一个字一个字的去研究。

自古以来,任何制度都不是一蹴而就。

真正改换制度的帝王,往往在自己在位时期,都还不能完美的执行下去,需要等下一代帝王,甚至下一个朝代,继承之后再继续修改发扬。

从古至今,每一次制度的大变革,都是一次血淋淋的教训。

那真的是杀得血流成河,甚至杀得王朝破碎。

而且每一次制度的改革,一般都会推出替罪羊来。

比如说军功制的卫鞅,法家的李斯。

只有一种制度推出来的时候,算是流血最少的,那就是举察制。

这个制度,兼顾了所有当前贵族的利益,是最容易被推行的。

接下来是九品中正制,本身就是在举察制上改革的,还是属于曹魏这个割据政权,所以好像波澜不惊的就出现了。

到了科举制的时候,隋文帝杨坚为了打破九品中正制对世家贵族的依赖,想出了科举制这一招。

但他在的时候,也不过是有些苗头而已,算是试探性的推出。

再加上他在位的时候,的确自身也强,因此没有遭到特别厉害的反扑。

主要是那个时候,当前的世家大族和贵族,并没有察觉到特别严重的危机,也有足够的力量跟杨坚抗衡。

到了杨广时期,杨广强力推行科举制度。

三征高句丽干的那些事,未尝没有主动消耗世家力量的想法。

只是终究眼高手低,世家大族也不是待宰的羔羊,于是把自己折腾没了。

到了唐朝,李渊通过唐六典确定了科举的框架,但跟杨坚当初一样,也只是在轻轻的试探。

看到了隋朝的灭亡,李渊作为了解内情的人之一,岂能不防备世家大族?

若是他一点都不防备,甚至还跟世家大族一条心,绝对不会搞什么唐六典。

转眼来到李世民时期,李世民凭着自己的军功和声望,还有手下一大批支持者,终于开始大力推行科举。

可即便这样,一年一考,也同样再次被世家大族把控,科举有名无实,只是在跟世家打拉锯战。

再到李承乾上位,强势镇压世家大族,才又再次改革了科举,又普及教育,真正从根子上打开了上下通道。

也就是说,到了李承乾这个时期,才勉强把科举落实了。

这才刚刚落实,不曾想李承乾居然又要大改。

这个事情太严重了,一不小心就不知道波及到多少人,不知道多少人会血流成河,人头落地。

如此,哪个官员敢轻慢?

都恨不得马上看完,并且一字一句的去解读。

看看究竟碰触了哪些人的利益,自己会不会被牵连,自己会不会被当枪使用,会不会必须要站出来,会不会成为人头落地的一员。

这一本白皮书,把所有官员都弄得人心惶惶,人人都无心情谈其他。

李承乾对这些事情,都是有所预料的。

要不然,他就不会现在才开始推行。

没有真正站稳脚跟之前,就连他自己,都没有把握推行这种结合了后世的制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45章房玄龄和梁国夫人的爱情(第2/2页)

他修改整理出来的这个制度,属于既分权又集权。

分百官之权,让民来监督。

同时又集皇帝之权,让皇帝高高在上,让民与官相互拉扯,让皇帝做裁判。

至于所谓世家大族,从今以后只会成为过去,他们已经不配被提及。

要么家族人才辈出,成为官的一员。

要么就彻底没落,成为民的一员。

官与民的对峙,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

从今往后,不管出了什么问题,百姓只会怨恨官员,希望皇帝主持公道。

而不再是一出问题,就在官员的引导之下,唾骂皇帝昏庸无道。

这是修改底层逻辑,让民心依赖皇权。

让百官受到皇帝和民意双方选择,无法再胡作非为,只能兢兢业业。

哪怕后代无能,李唐皇室也会万世一系,最多成为吉祥物。

只要诞生出一个雄主,就又会重新掌权。

深夜,梁国公府,房玄龄取下新出不久的老花眼镜,金光灿灿的眼镜架,在电灯的光芒下闪动着金光。

他揉了揉自己干涩的老眼,重新把眼镜戴上,手里拿的正是那本白皮书。

电灯也是最近安上的,目前也就皇宫,重臣的府邸,工部的匠作监,还有皇城的各大办公区域有电。

那些前皇子公主什么的,府上暂时都还没电。

“此新制,何其霸道也……”房玄龄喃喃自语道。

“老爷,四更天了,早点歇息吧……”

一个瞎了一只眼的中年妇人,端着一碗参汤出现了。

她虽是独眼,但看起来也是慈眉善目,这位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吃醋发明者,梁国夫人卢氏,房玄龄的正妻,也是唯一的妻子。

说房玄龄怕这个妻子,所以不敢娶妾,其实是后世人不了解实情。

但凡房玄龄有点良心,看到妻子那只独眼,他就不会娶妾。

这独眼的来历,还要说起房玄龄年少时。

史书记载:【玄龄微时,病且死。

诿曰:“吾病革,君年少,不可寡居,善事后人。”

卢泣人帐中,剔一目示玄龄,明无它。

会玄龄良愈,礼之终身。】

说,房玄龄还没有发迹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病到快死了,就主动让卢氏改嫁。

卢氏自挖一目,让自己变得丑陋,表明心迹,坚决不改嫁。

房玄龄病愈之后,礼之终身,这才是真相。

所以,房玄龄对卢氏的情,早已经超越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夫妻了。

与其说是卢氏吃醋,不愿让房玄龄纳妾。

还不如说是房玄龄自己不愿纳妾,搞得李世民怀疑其心智坚毅,可能有他心。

毕竟真实的李世民,疑心病其实也挺重的,只是不太喜欢乱杀而已。

那次试探,卢氏接下李世民那杯‘毒酒’,把过错揽到自己身上,表示是自己不让房玄龄纳妾,希望李世民不要怪罪房玄龄。

也是从那时候起,房玄龄稳坐宰相之位。

卢氏的反应让李世民知道,只要她没有死,房玄龄就不可能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