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290章 开发辽东!偏见要不得!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290章 开发辽东!偏见要不得!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4 14:50:33 来源:源1

一顿暴揍!

老朱与太子标总算是出了口恶气。

朱高炽与朱雄英则鼻青脸肿地跪倒在地上,时不时还哼哼唧唧的。

“咱让你们去建设天津,可你两个孽障倒好,一言不发地就跑去辽东战场!”

老朱喘了口粗气,怒斥道:“真以为战场是儿戏吗?”

说实话,直到现在老朱都还在后怕。

一个是大明皇太孙,一个是最出色的皇孙。

得知朱雄英与朱高炽私自奔赴辽东时,六十余岁的帝王第一次尝到了心悸的滋味。

那是比陈友谅的楼船、王保保的铁骑更令人战栗的恐惧——当最珍视的血脉置身于刀光剑影间,昔日战场上杀伐决断的铁血豪情,化作了满心满肺的惊惶无措。

尤其是得知这两个兔崽子在辽东数次险死还生后,老朱这心里就一直提心吊胆的。

战报里每一个“险遭不测”、“险死还生”的字眼,都像钢针扎进心口,扎得这位历经百战的帝王寝食难安。

好在这两个孩子吉人自有天相,算是全须全尾的回来了,不然老朱很难想象那后果。

老朱比谁都清楚,这两个孩子带着战场上的硝烟归来,已然不再是温室里的幼苗,而是真正触摸过生死的大明皇孙。

而他们将会是大明的希望所在!

朱高炽顶着熊猫眼讪笑道:“皇爷爷息怒,咱们这不是回来了吗?”

“再说了,辽东局势焦灼,其实也与我有着关系,若不是因为我,朝廷也不会改变战略……”

按照老朱的战略,大明逐步蚕食,可以兵不血刃地降服纳哈出。

但是因为朱高炽先前提出的激进战略,致使纳哈出还支棱了一回,好在最后也顺势归降了。

听到这话,老朱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

“现在辽东也打下来了,关于经略辽东,还有东海贸易,你有什么想法?”

老朱可是没有忘记此战目的。

太子标也目光灼灼地看向小胖墩,眼中满是期待。

毕竟这一战,大明出动了十五万大军,粮草辎重耗费无数,得尽快补充才行。

刚刚挨了一顿暴揍,朱高炽也不敢再皮了,立刻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东海贸易随时可以开展,只等海关港口建设完毕即可。”

“但辽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控制蒙古草原的重要一环。自元朝北遁后,国朝北疆防线便如一张绷紧的弓弦,而辽东则是这张弓弦上最关键的节点。”

“这片土地西连燕山山脉,东接鸭绿江天险,像一柄锋利的楔子,牢牢钉入蒙古左翼与高丽之间。从军事战略看,辽东都司可以不断扩充下辖更多卫所,驻军密布的堡垒群如同钢铁锁链,将蒙古骑兵南下的通道死死锁住。”

“当草原部落试图从左翼突破防线时,驻守广宁、沈阳、开原的明军可迅速出击,配合宣府、大同的驻军形成合围之势,令来犯之敌腹背受敌。”

“在边防体系中,辽东更是拱卫北平、大宁的天然屏障。北平作为大明北方的军事中枢,若辽东防线崩溃,蒙古铁骑将如潮水般涌入,直逼我大明腹地。而大宁卫扼守辽西走廊,与辽东互为犄角,共同构筑起抵御外敌的铜墙铁壁。二者安危与共,一旦辽东有失,大宁孤立无援,整个北方防线都将陷入被动,甚至危及中原腹地的安稳。”

老朱听后连连点头,以他的战略眼光,当然明白小胖墩此刻说的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朱高炽继续提醒道:“此外还有外交层面,辽东的重要性同样无可替代。作为朝鲜朝贡的必经之路,这条通道不仅承载着藩属国对大明的臣服,更维系着东亚朝贡体系的运转。”

“朝鲜半岛的物产、文化通过辽东源源不断输入中原,而大明的政令、教化也经此传向藩邦。若辽东动荡,不仅朝贡断绝,更可能引发东北亚局势的连锁反应,让试图窥伺中原的势力有机可乘。”

“因此,经营好辽东,实则是稳固大明国际地位、彰显天朝威严的关键所在,也可以确保东海贸易顺利开展。”

太子标听后眉头一皱,因为他突然想到了一点。

“炽儿,可辽东那地方你也知道,如今尚未经过开发,加之天气寒冷,是中原人尽皆知的苦寒之地,谁都不愿意去的鬼地方。”

“朝廷若是开发辽东的话,势必会投入无数人力物力财力,短时间内还不一定能见到成效。”

听到这话,朱高炽并不觉得意外。

这其实就是世人的偏见了。

世人眼中,辽东向来笼罩着层厚重的偏见迷雾。

自战国燕昭王设辽东郡起,这片土地便与“苦寒”“蛮荒”牢牢绑定。

史书里的记载多是“土寒地瘠,五谷不生”,文人笔下也尽是“边庭飞雪,朔风裂肤”的萧瑟,仿佛这里永远是被阳光遗忘的角落。

中原百姓谈及辽东,脑海中浮现的总是莽莽雪原、刺骨寒风,以及寸草不生的荒野。

然而,真实的辽东大地却藏着不为人知的丰饶。

在连绵起伏的长白山麓、广袤无垠的松辽平原之下,沉睡着厚度达半米的黑土地。

这些历经千百年腐殖质堆积而成的土壤,富含有机质,肥力惊人,捧在手中犹如攥着黑色的黄金。

后世科学检测显示,这片土地每立方米土壤中蕴含的腐殖质,相当于普通土壤的数倍,堪称天然的沃土宝藏。.

若能褪去偏见的外衣,便会发现辽东不仅能生长耐寒的粟麦,更孕育着大豆、高粱等优质作物。

春夏时节,松花江、辽河沿岸的湿地水草丰茂,滋养出成片的野生稻;秋季来临,漫山遍野的高粱红似火焰,大豆饱满圆润,尽显“棒打狍子瓢舀鱼”的生机。

这片被误解的土地,实则蕴藏着足以滋养万民的磅礴力量,若大明能够精心开垦,必将成为支撑天下粮仓的坚实基石。

不过,这些话即便说出,老朱与太子标肯定是不信的。

所以朱高炽选择从战略角度,提升辽东黑土地在他们心中的分量。

“境内蒙古部落逐水草而居,女真各部结寨而守,吉里迷、苦夷、达斡尔等族群依江河而存,与汉人百姓共同构成多元格局。蒙古部族延续游牧传统,精于骑射,其势力分布于辽东西北边境,与大明边军时有摩擦;吉里迷、苦夷多以渔猎为生,活动于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因地理阻隔与中原往来稀疏;达斡尔人擅长农耕畜牧,在嫩江流域形成独特聚落;汉人百姓则聚居于卫所城池周边,开垦屯田,传播中原文化,各民族因生产生活方式差异,利益诉求交错,使得汉夷杂居之地矛盾与合作并存,局势复杂,民风剽悍,更不用多说。”

“女真作为辽东最具影响力的族群之一,分化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与野人女真三大部。建州女真聚居苏子河流域,凭借与中原互市贸易,逐步吸收先进生产技术,实力渐强;海西女真盘踞开原以北,控扼交通要道,以皮毛、人参贸易积累财富,形成叶赫、哈达等强大部落联盟。相较之下,野人女真活动范围最为广袤,从黑龙江中下游直至外兴安岭,这片冰封雪原构成天然屏障,将其与我大明的统治核心区隔绝开来。”

“而野人女真所在的黑龙江流域,就是真正的锁钥之地!”

听到这话,老朱与太子标顿时眼睛一亮。

锁钥之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