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407章 好处多多!皇室掌兵才是关键!

第407章好处多多!皇室掌兵才是关键!(第1/2页)

李文忠猛地一拍大腿:“高炽这话在理!当年我在军中,见了太多出身贫寒的士兵,有的能开五石弓,有的能徒手格杀猛虎,勇武过人却连最简单的阵图都看不懂,打起仗来只会猛冲猛打,不懂审时度势,多少好苗子就因为缺了谋略,要么死在乱军里,要么一辈子只能当个冲锋陷阵的卒子,白白埋没了天赋。要是早有这样的学校,能教他们识阵、辨势、断敌,把勇武和智谋拧成一股劲,何愁没有良将?”

徐达也点头:“确实如此。一支军队的强弱,不光看士兵能打,更看将领会不会带。遇上糊涂将领,十万精兵也能败得一塌糊涂;遇上明帅,哪怕是临时凑起的乡勇,也能打出漂亮仗。现在的将领,要么是世袭的纨绔,要么是战场拼杀出来的悍卒,前者缺经验,后者缺章法。军校能教他们规矩——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怎么管粮草,怎么护辎重;教他们谋略——怎么诱敌,怎么设伏,怎么以少胜多。这些东西,在战场上瞎摸乱撞十年,未必能悟透,在学校里系统学一年,就能少走多少弯路?强多了。”

老朱听后微微颔首,他也是领过兵打过仗的,这话说到了他心坎里。

真要说起来,老朱麾下从不缺少猛将悍将。

像常遇春那样打起仗来不要命、身先士卒的虎狼之将,那真是一抓一大把,冲锋陷阵、斩将夺旗从不含糊。

可这些人大多勇猛有余,谋略不足,能当个冲锋的先锋,却未必能统帅大军、运筹帷幄。

但是如徐达、李文忠这等文武双全的统帅之才,却是稀少到了极点。

他们既能在阵前厮杀,又能在帐中谋划,懂进退、知虚实,能根据战局变化调整策略,这才是能扛得起大军安危、决定胜负走向的关键。

而且关键在于,徐达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早年也是农户出身,大字不识几个,刚投军时甚至连兵书都看不懂。

可随着军功累积、身居高位,徐达自己清楚地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光靠勇猛打不了天下,得懂兵法、明事理才能守得住家业。

所以他一有时间就自己研读兵书,哪怕行军打仗间隙,也常常手不释卷,遇到不懂的字就找人问,慢慢从一个草莽武将磨成了能决胜千里的统帅。

这恰恰说明,好的将领不是天生的,是能靠后天培养的。

军校要做的,就是把那些有潜力的好苗子集中起来,既教他们勇猛,更教他们谋略;既让他们练筋骨,更让他们明事理,将来未必不能再培养出几个徐达、李文忠这样的人物。

朱高炽见状,劲头更足了:“其三,这军校的校长,得由大明天子亲自来当!皇爷爷您没事去学校看看,讲几句训话;将来丧标、雄英登基了,也接着管着。学生们一入学就知道,自己是天子门生,学的是皇家的本事,将来要为皇家效力。这份情分在,他们对朝廷的忠心自然比旁人更重。等这些学生散到各地军中,您想想,天下兵权是不是就攥得更牢了?”

这话正戳中老朱的心坎。

他一辈子都在琢磨怎么把兵权牢牢抓在皇室手里,要是靠诛杀功臣收权,手段虽狠却只怕会落了个暴君的名声;之后又想靠藩王掌兵,又怕尾大不掉生出事端。

朱高炽这主意,可比单纯收权要高明得多——用恩情和教化笼络人心,比强硬压制要稳妥百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07章好处多多!皇室掌兵才是关键!(第2/2页)

毕竟,靠杀戮和猜忌维系的兵权,看似牢固,实则人心惶惶,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反噬;而这些军校学生,打入学起就受天子恩惠,听天子教诲,心里念着皇室的栽培,将来走到军中,自然会把皇室的利益放在首位。

就算将来有将领想兴风作浪,看着满营都是“天子门生”,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更重要的是,这法子能让兵权的传承变得顺理成章。

天子既是君,又是师,学生们对皇室的敬畏里,多了层师生间的情谊,这种情感纽带,比单纯的上下级关系要牢固得多。

将来老朱百年之后,太子标、朱雄英靠着这些“门生”掌控兵权,阻力也会小得多,不至于像历史上那样,新君登基就要面对军中老将的轻视或挑战。

老朱越想越觉得这步棋深远,既能收权,又能收心,还能为后世铺路,简直是一举三得。

他看向朱高炽的眼神,又多了几分欣赏——这小子不仅懂军务,更懂人心,尤其是帝王心。

“还有其四,”朱高炽往前凑了凑,声音压低了些,“现在卫所将官世袭,好多人占着位置不干事,有的连马都骑不上,却能凭着老子的功劳当上个千户、百户,底下的士兵怨声载道,战斗力早就垮了。军校办起来,就能用新培养的军官慢慢替换那些没用的世袭将官。不用一下子动他们,免得激起反弹,就用实绩说话——军校出来的军官能带兵打胜仗、能管好卫所屯田、能让士兵信服,那些世袭的比不过,自然就得让位置。这样既不伤和气,又能把卫所里的烂肉一点点剜掉,军制不就慢慢改过来了?”

“或者说定下最简单的规矩,卫所军官世袭制度可以不变,毕竟这是当年跟着陛下打天下的将士们应得的封赏,不能让他们寒心。但是他们的子嗣想要承袭军官职位,就必须进入军校学习,从基础的兵法、算学、治军学起,而且得通过考核,证明自己确实有能力担起这份差事,不然的话就没有承袭官位的资格,顶多给些田产财帛养着。如此一来,既保住了功臣后代的体面,又能逼着他们学真本事,谁也挑不出毛病!”

“您想啊,那些勋贵子弟要是想接班,就得乖乖进军校受教,学不好就只能让贤;寒门子弟则能凭着本事在军校出头,靠着实绩往上走。这么一来,不管是世袭的还是寒门的,都得凭本事说话,卫所里那些混吃等死的就能被筛出去,留下的都是能干事的,军队的风气自然就正了。”

老朱听得眼睛越来越亮,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显然已经在盘算这事的可行性。

他看向徐达:“天德,你觉得这事儿能成?”

徐达站起身,拱手道:“陛下,高炽这主意,是利国利民的长远之计!臣戎马一生,见了太多军中弊病,说到底都是缺人才、缺规矩。军校能补这两块短板,臣一百个赞成!若是陛下准了,臣愿去军校当先生,把这辈子打仗的经验都教给孩子们!”

李文忠也跟着起身:“臣也愿效犬马之劳!当年跟着陛下打天下,靠的是一股子勇劲;如今要守天下,就得靠章法。军校就是定章法的地方,臣就算脱了这身盔甲,也得把这事儿办好!”

老朱哈哈大笑,猛地一拍桌子:“好!好!不愧是咱的好孙子,这脑子转得就是快!这皇家军校,朕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