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468章 升官!中军都督府右都督!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468章 升官!中军都督府右都督!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2 15:59:14 来源:源1

第468章升官!中军都督府右都督!(第1/2页)

奉天殿的庆功宴办得盛大,殿外的宫灯从午门一直挂到金水桥,殿内的炭火映着满桌的珍馐,酒香混着烤鹿肉的香气,飘得满殿都是。

也速迭儿虽然也是蒙古大汗,但跟脱古思帖木儿这个正统大汗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

脱古思帖木儿毕竟是忽必烈嫡系,手里握着北元传国玉玺,承继着大元正统,哪怕败落了,在草原上仍有不少部落认他这个“根正苗红”的大汗。

可也速迭儿呢?不过是阿里不哥后裔里冒出来的野心家,靠着瓦剌的兵马自立为汗,连块正经的大汗金印都没有,说穿了就是个“野路子”,在草原部落眼里,顶多算个强势的部落首领,根本算不上公认的共主。

所以老朱压根没把他当回事。

先前擒获脱古思帖木儿时,还特意搞了献俘仪式,牵着他去太庙祭祀先祖,昭告天下“天命所归”;到了也速迭儿这儿,连让他露个面的心思都没有。

在老朱看来,这就跟剿灭了个跳得欢的部落头领没两样,犯不着兴师动众搞那些排场。

反正功劳已经摆在那儿,草原上的刺头被摁下去了,将士们该赏,朝局该稳,直接摆个庆功宴,论功行赏,把该安排的人事定下来,比什么都实在。

至于也速迭儿?关在牢里等着发落就是,连让他沾沾“献俘”这种正统仪式光的资格都没有——毕竟,一个连金印都凑不齐的“大汗”,实在不配耗费朝廷的心思搞那些虚礼。

老朱坐在龙椅上,穿着常服,手里把玩着那枚缴获的蒙古大汗金印,脸上虽没什么笑意,眼底却藏着掩不住的喜气。

这块金印可不一般,乃是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国汗印,历经窝阔台、贵由、蒙哥等数位大汗,是草原上公认的权力象征,印面上的“天赐成吉思汗大蒙古国印”九个畏兀儿文,在蒙古各部眼中比任何盟约都管用。

当年成吉思汗凭着这枚印玺号令草原,窝阔台用它调动西征大军,蒙哥持它威慑四大汗国,多少部落首领见了这枚金印,哪怕心里不服,也得跪下磕头。

后面忽必烈夺得汗位后,即便做了中原王朝的皇帝,也没忘了这枚印玺的分量。

他将其与传国玉玺一同供奉在太庙,既用它维系对蒙古本部的统治,又借它向四大汗国宣示正统——毕竟无论他在中原称多少次“皇帝”,在草原上,能让那些桀骜部落认账的,终究还是这枚成吉思汗传下来的汗印。

北元退居漠北后,历代大汗更是将其视作命脉,脱古思帖木儿被擒时拼死护着的,正是这块金印,只可惜终究没护住。

这印玺不止是块金子,是草原数百年权力传承的凭证,是黄金家族统治的根基,更是无数蒙古人心中“长生天授权”的象征。

如今它落到大明手里,比擒获十个也速迭儿都管用——这等于告诉整个草原,大蒙古国的传承断了,黄金家族的天命尽了,再想靠着“汗印”号令各部,不过是痴心妄想。

“都坐吧。”老朱开口,声音里带着酒后的微醺,“这次北征,荡平瓦剌,生擒也速迭儿,你们个个都有功。”他抬手示意太监宣读封赏名册,“李文忠!”

李文忠出列躬身:“臣在。”

“你率部奔袭千里,居功至伟。赏黄金百两,玉器十套,锦缎千匹,再赏你老家盱眙良田千亩,给你李家添座新牌坊。”老朱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谢陛下隆恩!”李文忠叩首谢恩,脸上平静无波。

他知道,这些赏赐是应得的,却也明白,比起这些,陛下心里更看重的,是站在他身边的那个胖皇孙。

果然,老朱的目光转向朱高炽:“高炽。”

朱高炽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孙儿在。”

满殿文武瞬间屏住了呼吸,连筷子碰到碗碟的声音都停了。

谁都知道,这位皇孙这次立的功太大了——捕鱼儿海生擒脱古思帖木儿,木伦河谷活捉也速迭儿,这两件事,随便拿出一件,都够封王封侯的。

可老朱会给什么赏?

朱高炽毕竟是燕世子。

不可能再给他一个王位!

那是像李文忠一样的金银玉器,还是……

“你两次亲冒矢石,生擒蒙古大汗,震慑草原,功劳不小。”老朱放下王印,从太监手里接过一份明黄卷轴,“朕给你个实际差事——中军都督府右都督,兼领岭北都司事。”

“轰”的一声,殿内像炸了锅。

文武百官手里的酒杯都晃了晃,连几位见惯了风浪的公侯都忍不住对视一眼,眼里满是震惊。

中军都督府右都督!

那可是掌管天下兵马的核心要职,虽说是“右都督”,但中军都督府向来由皇室亲信执掌,比如说左都督,一直都是曹国公李文忠,皇帝陛下的亲外甥。

更别说还兼着岭北都司事——那地方是新打下来的要害,等于把草原的兵权也交到了他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68章升官!中军都督府右都督!(第2/2页)

这哪里是赏功,分明是把天下兵马的一半,塞进了这位胖殿下的手里!

老朱的深意,明眼人瞬间就看穿了。

李文忠年近五旬,常年征战伤了根基,迟早要从兵权上退下来。

而朱高炽两次北征立下不世之功,威望早已盖过朝中诸将,现在把他推到中军都督府,就是要让他接替李文忠,替皇室牢牢攥住兵权。

将来无论是太子朱标继位,还是皇太孙朱雄英长大,有这么一位手握兵权的胖殿下镇着,大明的江山才能稳如泰山。

可谁能说个“不”字?

朱高炽的功绩摆在那里——别人打草原,能赶走就算胜利;他打草原,直接把人家的大汗捆回来,还是两个!

这种战绩,纵观大明开国,除了徐达、常遇春,谁能比得上?甚至就连徐达、常遇春都没能生擒蒙古大汗。

论功行赏,给个右都督,合情合理,挑不出半分错处。

更没人敢忘了,先前弹劾朱高炽的詹徽、刘三吾,此刻还在岭北喝风吃雪。

那两位都是朝廷重臣,就因为想要攻讦这位胖殿下,以礼法之名逼他去倭国海外朱棣,结果就被打发去了蛮荒之地,现在谁敢触这个霉头?

有那心思活络的,已经在心里盘算着,该怎么跟这位新晋的右都督搞好关系了。

“怎么?”老朱扫了一眼殿内,声音陡然转冷,“你们觉得,高炽配不上这个职位?”

“臣等不敢!”百官齐刷刷地起身躬身,连大气都不敢喘。

朱高炽叩首谢恩,声音沉稳:“孙儿谢皇爷爷信任。只是孙儿驽钝,怕难当此任……”

“你难当,谁能当?”老朱打断他,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脱古思帖木儿是你抓的,也速迭儿是你擒的,岭北的章程是你定的,这天下兵马,除了你,朕还信得过谁?”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满朝文武,“给你三年时间,把中军都督府的事理顺了,把岭北的商路守好了。三年后,朕要看到草原上的牛羊,能顺着商路走到南京来!”

“孙儿遵旨!”朱高炽重重叩首,额头抵在冰凉的金砖上,心里却像燃着一团火。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个职位,更是皇爷爷交给他的担子——守住大明的兵权,守住草原的安宁,守住这个正在走向强盛的王朝。

要是放在先前,朱高炽还真有可能拒绝,毕竟他可不想给老朱父子三代打工当牛马。

但是现在不同,这职位直接关乎他规划的三条商路——草原丝绸之路要靠军卫护航,黑水远洋商路关乎到进军美洲的宏图大计,蒸蒸日上的东海贸易更得有水师撑腰。

这些事,交给别人他不放心:文官不懂军务,难保不会被部落糊弄;武将不善经营,怕是守不住商路的利润。

与其看人脸色、等别人配合,不如自己握住兵权,想调兵时不用看谁的眼色,要护航时能直接下令,把主动权牢牢攥在手里。

所以朱高炽直接就答应了下来。

他心里清楚,这职位不是用来争权夺利的,是用来给商路铺路的。

有了中军都督府的印信,岭北的巡逻骑兵能按他的章程来,沿海的卫所水师能配合海贸船队,那些想在商路上动歪心思的部落和奸商,也能凭着军威震慑住。

拒绝?那才是傻事——放着能亲手推进大计的权力不用,难道等着别人把他的规划改得面目全非?

握住兵权,才能让那些图纸上的商路,真正变成流淌着利润的黄金通道。

老朱看着他胖乎乎的背影,嘴角终于露出一丝笑意。

他端起酒杯,对着满殿文武道:“都举杯!为我大明擒获二汗,为我大明有高炽这样的后辈,干了这杯!”

“臣等恭祝陛下,恭祝胖殿下!”满殿的酒杯碰撞声响起,声音里带着敬畏,带着感慨,也带着一丝对未来的期待。

宴席散后,文武百官踏着月色出宫,一路走一路低声议论。

“没想到陛下动作这么快,直接把中军都督府给了胖殿下……”

“这有什么意外的?两次生擒大汗,这份功,给个王爵都不过分,何况一个右都督?”

“我看啊,陛下是想让胖殿下接曹国公的班,以后这军权,怕是要牢牢握在皇室手里了。”

“詹徽、刘三吾还在岭北呢,现在谁敢说个不字?再说了,胖殿下确实有本事,你看他在和林定的那些章程,既懂打仗,又会安抚,比咱们这些只会在朝堂上吵嘴的强多了。”

“是啊,以前总觉得这位胖殿下会经商赚钱,没想到打起仗来这么狠,办起差事来这么细……”

议论声渐渐消散在夜色里,只剩下宫墙上的灯笼,在风里轻轻摇晃。

谁都明白,从今夜起,大明的朝堂要变天了。

那个曾经被认为“敦厚有余,锋芒不足”的胖皇孙,用实打实的功绩,一步步走到了权力的中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