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589章 辽东困境!粮产跟不上!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589章 辽东困境!粮产跟不上!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2 16:44:02 来源:源1

第589章辽东困境!粮产跟不上!(第1/2页)

御田土豆收获的庆典刚落幕,朱高炽便带着早已筹备好的粮种与农技团队,踏上了前往辽东的路途。

同行的还有朱雄英——两人虽为堂兄弟,却自幼一同长大,如今都是十七八岁的年纪,早已褪去少年的青涩,言行间透着沉稳干练。

相比于温文尔雅的太子标,朱雄英更加沉稳果决,带着一身从实践中磨砺出的硬朗气。

太子标久居朝堂,习惯以文治、仁政考量问题,行事多求稳妥周全;而朱雄英跟着朱高炽走南闯北,见过流民啃树皮的疾苦,也在战场上直面过刀光剑影,更清楚“空谈仁政不如实解民忧”——遇到问题时,他不会只局限于朝堂礼法的束缚,反而更倾向于从实际出发,快速找到破局之法,比如在讨论辽东屯田时,他会第一时间想到“粮种落地需要多少农具”、“军民学习种植需要多久”这类具体问题,而非只停留在“推广粮种利国利民”的宏观层面。

朱雄英也比太子标更懂基层疾苦与边疆不易。

太子标接触的多是官员奏折里的“民生”,而朱雄英亲眼见过百姓因缺粮卖儿鬻女,见过边关士兵啃着冻硬的干粮守哨卡,这份亲历让他对“粮食”“防务”有着更迫切的认知——在商议政策时,他总会下意识地站在军民角度考虑,比如担心“粮种推广时,百姓会不会因不懂种植而浪费”、“军堡储存土豆的地窖够不够用”,这份对细节的关注,正是从底层磨砺中得来的。

此外,朱雄英身上少了几分太子标那般的文臣式温和,多了几分武将般的果决与担当。

太子标处理事务时,常会兼顾各方意见,力求平衡;而朱雄英在确定目标后,更倾向于“快准稳”推进——比如得知辽东粮荒严重,他当即提议“先选军堡试点,成功后再快速铺开”,不愿因过多商议延误时机。

这种行事风格,正是他跟着朱高炽经历过“抢种粮、杀鞑子、守边疆”等急事、难事,一步步练出来的,也让他与侧重文治、稳健的太子标,走出了完全不同的成长轨迹。

出发前,朱高炽特意换上轻便的玄色铠甲,腰间佩剑斜挎,既显英气,又便于骑马赶路;朱雄英则选了一身藏青色劲装,背负弓箭,行囊里装着绘制好的辽东地形草图——两人都清楚,此次前往辽东并非游山玩水,而是要解决关乎北疆安稳的屯田大事,容不得半分懈怠。

队伍从应天出发,一路向北。

随着纬度渐高,气候愈发寒冷,道旁的草木从葱绿渐变为枯黄,冬日残留的薄雪在背阴处久久不化,凛冽的寒风刮在脸上,带着刺骨的凉意。

朱雄英勒住马缰,抬手拂去落在肩头的雪粒,看向身旁的朱高炽:“高炽,这辽东比咱们去勘察加时遇到的荒原还要冷几分,你确定土豆、红薯能在这里扎根?”

朱高炽目光扫过远方连绵的黑土地,语气笃定:“放心,这些粮种的耐旱耐寒性,咱们在御田试过多次。辽东的问题不在土地贫瘠,而在气候,只要找对种植时机,定能成功。咱们此去,就是要帮军民找到这‘时机’。”

半个月后,队伍抵达辽东都司治所定辽中卫。

远远望去,这座边关城池虽不如应天繁华,却透着一股坚不可摧的肃穆——城墙由青石砌成,上面布满岁月与战火留下的痕迹,城门口的明军士兵铠甲锃亮,手持长枪,眼神锐利如鹰,对往来人员仔细盘查;城内街道虽不宽阔,却整洁有序,商旅、军民往来其间,脚步声、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尽显边关的生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89章辽东困境!粮产跟不上!(第2/2页)

队伍刚到城门口,便见两名身着将军铠甲的将领带着一众官员等候在此。为首两人,一人面容刚毅,下颌蓄着短须,腰间佩剑的剑鞘泛着冷光,正是辽东总兵周兴;另一人神色沉稳,眉宇间带着几分儒雅,却是副总兵刘真——两人都是久镇辽东的老将,身上透着与边关相符的硬朗气息。

见朱高炽与朱雄英翻身下马,周兴与刘真连忙上前躬身行礼:“末将周兴(刘真),参见世子殿下、皇太孙殿下!不知二位殿下驾临辽东,末将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朱高炽上前一步,伸手扶起两人,语气平和却不失条理:“周将军、刘将军不必多礼。此次前来,我们未提前通报,就是不想惊动太多人,专心处理屯田之事,二位不必拘于礼节。”

朱雄英也跟着点头,目光落在两人身后的官员身上,轻声补充:“沿途看到各卫所军堡规整,想来二位将军平日治军极严。”

众人一同步入都司府衙,正厅内早已备好热茶。落座后,周兴端起茶盏却未饮,先叹了口气:“二位殿下有所不知,如今辽东能有这般景象,多亏了马云、叶旺两位老将军。当年他们镇守辽东时,一边修城郭、固防务,一边教军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硬生生把这片苦寒之地打理出了模样……可去年冬天,两位老将军相继病逝,实在令人扼腕——现在辽东的军民,提起他们还忍不住落泪。”

刘真接过话头,语气中带着惋惜:“马将军与叶将军在时,最操心的就是屯田粮食。辽东无霜期短,每年只有四五个月能耕种,传统的粟米、麦种种下去,要么过不了春寒,要么赶不上秋霜,亩产最多不过一石。军民们辛苦一年,收的粮食刚够自己糊口,每年还要等内地调运数十万石粮食来接济,若是遇上内地灾年,调粮延迟,军堡里就要断粮。”

朱高炽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盏边缘,待两人说完,才缓缓开口:“我们此次前来,正是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周将军方才说,这两年你们在部落安抚上颇有成效?”

提到防务,周兴眼中顿时多了几分神采,语气也振奋起来:“回殿下,前年‘野人女真’的几个部落联合北元残余势力,屡次袭扰东部军堡,甚至劫掠屯田的军民。末将与刘将军领兵出征,在图们江流域与他们激战三日,不仅击溃了来犯之敌,还擒获了为首的三个部落首领。后来我们又带着粮草去各个部落,一边展示大明的军威,一边跟他们约定互市,现在二十多个女真部落都已臣服,几个依附北元的蒙古部落也迁去了漠北,这两年边境再没出过大事。”

“如今各卫所的屯田也在稳步推进。”刘真补充道,“定辽左卫、右卫的屯田面积已达五千亩,沈阳中卫、海州卫也开垦了三千多亩荒地,参与屯田的军民有五万多人……只是粮食产量上不去,再多的地也没用——咱们总不能让军民守着荒地饿肚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