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590章 商议规划!辽东的未来!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590章 商议规划!辽东的未来!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2 16:44:02 来源:源1

第590章商议规划!辽东的未来!(第1/2页)

朱雄英听到这里,从行囊里取出粮种木箱,放在桌上打开——里面整齐码放着饱满的土豆种薯、金黄的玉米种子与带着嫩芽的红薯秧苗。

他推过木箱,看向周兴与刘真,语气沉稳:“周将军、刘将军,这些是我们从美洲带回的高产粮种,能在辽东种活,还能高产。”

周兴与刘真凑近一看,眼中满是疑惑——他们从未见过这般模样的作物,土豆圆滚滚,玉米颗粒饱满,红薯秧苗翠绿鲜嫩,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在苦寒之地生长的粮食。

刘真忍不住问道:“殿下,这些作物……真能在辽东种活?”

朱高炽站起身,拿起一颗土豆种薯递过去,笑着解释:“这是土豆,耐寒性极强,幼苗能抗零下两度的低温,生长周期只要三四个月,正好能赶上辽东的无霜期;这是玉米,耐旱耐风,选早熟品种,两个月就能抽穗,秸秆还能当饲料;这是红薯,耐贫瘠,即便在山地也能种,块根储存在地窖里,冬天也不会冻坏。我们在应天御田试过,土豆亩产最高能达三十一石,即便是普通田地,也能有十几石的产量,比粟米高十倍还多。”

这话一出,周兴与刘真顿时愣住,随即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周兴双手接过土豆种薯,指尖轻轻摩挲着表皮,语气带着几分急切:“殿下说的是真的?若是这些粮种能在辽东种成,五万军民就能自给自足,再也不用等内地调粮了?”

“不仅如此。”朱高炽点头道,“我们还带来了十名农官与二十名农技人员,他们会手把手教军民种植——从选地、施肥到防霜、储存,每一步都有详细的方法。明日我们就去军堡的屯田区,选一块最好的地做试验田,只要试点成功,就把粮种分发到各个卫所,让辽东的荒地都变成粮仓。”

刘真激动得猛地站起身,腰间的铠甲片因动作幅度过大,发出“哗啦”的轻微碰撞声,眼神里满是按捺不住的狂喜:“殿下此举,真是救了辽东!救了五万军民啊!”

他语气带着几分哽咽,双手不自觉地攥紧,“末将在辽东守了两三年,每年冬天都要看着军民们吃掺着草籽的稀粥,看着粮船迟到时士兵们饿肚子的模样,心里比针扎还难受。如今有了这些高产粮种,辽东终于有盼头了!”

一旁的周兴也早已按捺不住,站起身时带得座椅向后滑出半尺,他快步走到木箱旁,小心翼翼地拿起一颗玉米种子,指尖反复摩挲着饱满的颗粒,语气急切:“刘将军说得对!只要这些粮种能在辽东种成,咱们不仅能让军民吃饱饭,还能减轻朝廷的负担——每年从内地调运数十万石粮食,耗费的人力物力难以计数,山东的粮船渡海时,每年都有船毁人亡的情况。若是辽东能自给自足,朝廷就能把这些粮食用来赈济内地灾民,把运粮的银子用来修缮水利、加固城防,这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啊!”

“更重要的是,子民们能安稳过日子了。”刘真补充道,声音里满是期盼,“这些年,不少内地流民听说辽东有荒地,想过来谋生,可一听说粮食不够,都打了退堂鼓。若是土豆、玉米能种成,咱们就能接纳更多流民,让他们开垦荒地、繁衍生息,辽东的人口多了,防务就更稳固,日子也能越过越红火,再也不是人人都怕来的苦寒之地!”

朱高炽看着两人激动的模样,笑着点头:“二位将军的心思,我们都懂。辽东是大明的北疆屏障,军民能安稳、粮食能自足,就是对朝廷最大的贡献。不过粮种推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咱们得先把规划做细,才能少走弯路。”

说着,他对随从吩咐道,“把辽东的堪舆图取来。”

很快,一幅宽大的辽东堪舆图被铺展在厅堂中央的案几上,图上清晰标注着辽东各卫所、军堡的位置,以及河流、山脉、荒地的分布,甚至连每块屯田区的土壤类型都有简要标注。

朱高炽、朱雄英、周兴、刘真四人围在案几旁,目光聚焦在地图上,一场关于辽东发展的讨论就此展开。

朱高炽手指先落在定辽左卫的位置,说道:“方才刘将军说定辽左卫的土地最肥沃,咱们就把这里作为首个试点。定辽左卫靠近浑河,水源充足,适合种植土豆和玉米。农官团队明日就进驻这里,先划出两百亩荒地,分成十块试验田,分别试种不同品种的土豆和玉米,记录下播种、生长、收获的全过程,总结出最适合辽东的种植方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90章商议规划!辽东的未来!(第2/2页)

周兴立刻接话:“末将明日就调派五十名熟悉土地的屯田士兵,配合农官们翻地、施肥!定辽左卫的军堡里还有闲置的地窖,正好用来储存种薯和后续收获的土豆,不用担心冻伤。”

朱雄英的目光则落在了辽东东部的宽甸卫一带,手指轻点地图:“宽甸卫多山地,传统作物难以生长,但红薯耐贫瘠,正好适合在这里种植。咱们可以在试点成功后,优先把红薯推广到宽甸卫,让山地也能产出粮食。而且宽甸卫靠近女真部落的互市点,若是红薯产量高,还能跟部落换取皮毛、药材,改善军民生活。”

刘真眼前一亮:“太孙殿下说得是!宽甸卫的军民一直靠打猎补贴生计,若是能种上红薯,就能安心屯田,不用再冒险进山了。末将这就让人统计宽甸卫的山地面积,提前准备好红薯秧苗的培育场地。”

朱高炽又指向辽东北部的开原卫,语气郑重:“开原卫是抵御北元残余势力的前沿,军粮需求最大,也最缺粮。咱们可以在定辽左卫试点成功后,派农官带着成熟的种植技术和粮种去开原卫,同时修建更多的储粮仓和地窖,确保军粮供应稳定。另外,开原卫的草原较多,可以在种植玉米的同时,鼓励军民养殖牛羊,玉米秸秆能当饲料,形成‘粮畜互补’的循环,让军民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好。”

周兴闻言,连忙点头:“开原卫的士兵冬天常因缺粮影响战斗力,若是能解决军粮问题,咱们抵御北元的底气就更足了!末将可以让开原卫的将领提前组织士兵学习种植技术,等粮种一到,就能立刻播种。”

四人围着堪舆图,你一言我一语,从试点选址到技术推广,从粮食储存到副业发展,甚至连如何教军民制作土豆粉、玉米饼都考虑到了。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随从几次想进来点灯,都被周兴摆手拦住——四人讨论得太过投入,早已忘了时间。

直到朱雄英指着地图上的辽河口,说道:“辽河口有大片的滩涂地,现在闲置着太可惜了,咱们可以试着在滩涂边缘种植耐盐碱的玉米品种,若是能成功,就能开辟出更多的屯田区,而且辽河口航运便利,未来粮食丰收了,还能通过海运运往山东、北直隶,支援内地。”

刘真激动地拍了下案几:“太孙殿下这个想法好!辽河口的滩涂地若是能利用起来,辽东的屯田面积至少能增加三成!末将明天就派斥候去勘察滩涂的土壤情况,给农官们提供参考。”

朱高炽看着案几上的堪舆图,上面已被标注满了红色的记号,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处处都是未来发展的规划,他笑着说道:“有了这些规划,再加上军民的努力,用不了三年,辽东定能实现自给自足,甚至成为大明的北疆粮仓。到那时,咱们再也不用为辽东的粮食发愁,朝廷也能集中精力发展内地,大明的根基就会更稳。”

周兴与刘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与期待。周兴郑重地躬身道:“末将定不负殿下所托,全力配合粮种推广,让辽东的每一寸荒地都种出高产粮食!”

刘真也跟着躬身:“末将愿与周将军一同努力,让辽东军民早日过上吃饱饭、安稳过日子的生活!”

此时,随从终于端着油灯走进来,昏黄的灯光洒在堪舆图上,照亮了密密麻麻的标注,也照亮了四人眼中对辽东未来的憧憬。

窗外的寒风依旧凛冽,可厅堂内的气氛却格外热烈——所有人都清楚,随着这场讨论的结束,辽东的发展已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一个粮食充盈、军民安乐的北疆,正在不远的将来等待着他们。

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木箱里的粮种上,仿佛为这些来自远方的作物镀上了一层金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