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 > 第129章:不愧是你,武侯诸葛亮

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 第129章:不愧是你,武侯诸葛亮

簡繁轉換
作者:喜欢吃牛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1 14:20:22 来源:源1

第129章:不愧是你,武侯诸葛亮(第1/2页)

春耕之后,许泽将兵马屯驻向东武方向,在莒县北威胁诸县与东武所在,伏氏之人,很快就收到了消息,如坐针毡。

紧接着,许泽向各地家族商旅收取关税、田税,增两成之多,用于建造驿亭、道路等。

琅琊家族大多亲和许泽,徐州商道之中最大的糜氏更是率先交数,其余家族根本只能跟从,到伏氏这里就陷入迷茫了。

如果跟的话,本来就拮据的收益更少,家中囤积的田土、开设的商旅收益不算太高,都是靠着以前伏完的人脉在走,现在也快要吃光老本了。

可许泽到来之后,他们却不能抱上这条大腿。

增税对于其他家族来说其实不算是坏事,道路、河渠如果建成,光是秋收时走粮都能通达许多,但在边境地势的伏氏作用就不大,他们本来就可以横跨两州做生意。

能够寻到的价格差比其他家族更清晰,交税等同于白交供奉,但若是不交又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和底气,比如应对许泽的威胁。

当伏寿听到消息后,心里更显悲伤,家中族老不止一次来问她,是否有办法和许泽交好,请他将莒县北的大营撤走。

毕竟那军营在大张旗鼓的建造粮仓,囤积粮食,作势欲攻的模样,让人心惊胆战,连觉都睡不好。

伏寿回绝了几位族老,最近也被逼得很紧,家族无奈,只能向青州寻求人情相助,当初在长安以及刚到许都时,伏完都和袁绍略有往来,或许能有转机。

……

北海,袁谭收到消息后,冷笑不止。

“许子泓一来就想显官威,此人绝不能留,”他转身向郭图笑道:“我袁氏驱逐过他,若是日后让此人得势,还不知会如何报复。”

“真乃恶犬也,睚眦必报的小人心性,将伏氏斗倒不说,现在都追到东武来。”

郭图当即拱手道:“东武贴临琅琊,乃是徐州之门户,有两座山为屏障,道路不算崎岖,关口亦不算难攻,在下觉得,大公子可以假意答应伏氏之请,然后趁机取东武!”

“此非君子之道,”袁谭虽然正有此意,但背着手却有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嘴角泛着自信的微笑,“本公子有意拉拢,让伏氏自行臣服于我,何须用小人之行径,谋取东武关隘呢?”

郭图哑口无言,愣在当场,片刻后才道:“不不不,大公子,请听在下细细道来。”

“不必了,我意已决,”袁谭摆了摆手,志得意满的笑着:“郭君,你不明白,若要取人心,需有过人的胸襟,青、徐之地我皆能容,何况是伏氏耳。”

“他们有求于我,我出手相助予以退路,乃是雪中送炭。”

“何苦要破坏彼此之间的体面?”

郭图听他说得头头是道,心中反复思索了许久,居然觉得有几分道理,在这一刻,大公子身上有些许其父之心胸、气度。

看来,任一地之刺史一年,已有了很大的长进,开始慢慢养出了某种气质。

事已至此,若是再劝下去,好像就有点不妥了,郭图果断选择了闭嘴,毕竟这是大公子自己的决定,有什么后果他自行承担便是。

郭图和辛评对视一眼,都选择了不再多劝。

但是他们心中都不约而同的想道,公子此言虽然不差,的确有胸心和气度,可是却没有将许泽的为人、行事风格考虑在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9章:不愧是你,武侯诸葛亮(第2/2页)

依照以往对许泽的了解,此人极其奸诈,善用虚实之道,兵法、用略深得曹操真传,和他打交道一定要事无巨细全数计算、谨小慎微不可妄做决断。

……

五月,袁谭暗中拉拢伏氏,承诺会让他们日后迁居青州,并且同样在东武附近布下了兵马,随时可以进入关城之中,驰援东武和诸县,只要伏氏肯开关放行。

同样,许泽在此时也已带队将驿亭修建向北,得到全境百姓的拥戴。

告示以熟纸形式传播,自然更容易传出去,不像之前用书简,需要让百姓聚集在告示下,还要有人随时能诵读,方才可口口相传,进度颇为缓慢。

但是现在,纸张通达后,各村亭皆可收到,所以明白许泽修建的驿亭将会在日后供给商旅通行,河渠亦是可造战船直通到广陵,又从广陵下扬州。

一来二去,一季之内能够将各地的商品上下通达。

米面、粮盐等都可以传到各处,建造这些驿亭,以及商旅行走等事,都有许泽的强大财力在背后支撑。

而中郎将曹昂,更是可以调动曹氏的各地府库,很多士子也明白是要举全力来让琅琊富足,百姓怎会不欢喜。

以往穷苦,是因为除却种地、缫丝之外,没有别的出路,有些猎户、渔民已算是一技之长,现在却能有更多的选择,商旅通达后,什么地方需要什么商品也会有消息传播。

初三时,阳都有家族来见许泽,据说有要事相商。

许泽在莒县居住,听闻来人后倒是没有轻视,然后让人设宴款待,来人是个十六岁的后生,眉清目秀、个头修长,样貌也是初具英俊。

名叫诸葛亮。

琅琊阳都诸葛氏,诸葛氏在十年前都还显赫,上几代亦是有二千石,家学渊源,在徐州亦算大世族,只是早年征战不休时,诸葛亮父亲离世,从父在荆州谋政。

那年曹、陶相攻,原本要避难,只是后来曹军仁厚,便不再成行,继续守着族地不迁,又是数年后发现天子东归,于是又能更加安定的求学。

许泽审视着这个青年,除却儒雅之外,眼神还很灵动,常有自得的笑意挂在嘴边,充满了少年郎意气风发的模样。

一番寒暄之后,许泽问及了来意。

诸葛亮拾衣而起,躬身行礼,随着广袖垂下柔声道:“许君侯,在下于家中潜心求学,亦对农耕之事多有研习。”

“今年听闻君侯大举根植琅琊,亲力亲为、民意祥和,是故有一言不得不来献。”

“请说,”许泽又好奇的端详了一番,大族家的孩子就是有礼,这气度、仪表令人如沐春风,说话做事仿佛有律而动。

诸葛亮道:“在下深知四时时节,琅琊节气,又学过观星之术,与当地四季变化相印证,推断出……今年乃是大旱之年,恐欠收也,君侯要三思。”

许泽眉头一凝,暗暗咋舌。

这天赋,不得了。

这是直至本源,有黄河部族发展时那种大贤的才能,不拘于书本,而是深思自然天地之道,察四季之变化。

不愧是你,侯亮……呸,武侯诸葛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