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穿越南宋,开局我先捅死秦桧! > 第25章 偷听很久了!

穿越南宋,开局我先捅死秦桧! 第25章 偷听很久了!

簡繁轉換
作者:精神病院在逃王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8 02:29:12 来源:源1

第25章偷听很久了!(第1/2页)

赵瑗眨眨眼睛,没有想到范师动作竟然如此之快。

他昨日才去见了范冲,今日就看到了周三畏的奏折。

他甚至都开始怀疑范师早有准备。

赵瑗答道:

“儿臣以为,今日局势,能够稳住朝堂群臣之人,唯有范师可以。”

赵构并没有正面回答赵瑗,他思忖了片刻,问道:

“昨日你离宫之后又去了城郊范冲的书孰?”

面对赵构的询问,赵瑗早有准备。

自己去书孰见范冲这事,赵构定然会知道,与其

“是,儿臣担心自己不能胜任父皇的期望,便去找了范师,请他每日能指点儿臣。”

赵构笑道:

“好学谦虚是好事。”

“是,儿臣唯恐能力不足,拖了父皇的后腿,还得向父皇和范师多学多看多听。”

这记马屁拍到了赵构的心坎里,他抚掌大笑:

“好好好,元永能有如此好学向上之心,实属可贵,你这次举荐范冲也比昨日举荐郭瑊要聪明,举人不避亲是好事,至少坦诚,但任人还需有贤能,这点你可得记住了。”

赵构一边说教,一边分析。

“如今朝堂局势不稳,还需有一个能够让人信服的人去坐在这宰相之位,范冲从先帝起便是朝中肱骨,又刚正不阿,自身也从未卷入朝内党羽之争,让他暂时回来确实是个好的选择。”

“儿臣也是这么觉得的。”

“既如此,就这么决定了,来,元永你去取一卷圣旨来,朕来念,你来照着写。”

赵构心情舒畅,居然让赵瑗亲自写下旨意。

这若是放在以往,恐怕是绝无可能的光景。

从皇宫出来后,赵瑗又如约来到范冲的书孰。

今日范冲不在,一名年纪偏大的孩童告诉赵瑗,范师留了口信,让他带着这些孩子念书。

赵瑗陪着孩子们念了一个多时辰的《千字文》《三字经》。

等读完了两本书,约定的时间早就过了,范冲也没有回来。

但是他并没有就此起身离开。

这些孩子只是短短一个多时辰的相处,赵瑗就已经俘获了他们的心。

早在离宫来这里之前,他便提前做好了准备。

他在途经御街几个最有名气的点心坊子时,几乎买光了他们新鲜出炉的所有点心。

这些香喷喷还冒着热气的点心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会抗拒。

就算是那几个年纪和赵瑗相仿的少年郎也不例外。

凭借这一手取巧的小妙招,赵瑗顺利和这些孩子们打成一片。

陪他们念完《三字经》《千字文》后,这群孩子们便围住了赵瑗,一边舔着指头上的点心油,一边七嘴八舌的问起了赵瑗各种问题。

起先还是几名孩子们对《三字经》和《千字文》内容的询问。

赵瑗虽然学的是历史系,这些古文经典他能倒背如流,但毕竟术业有专攻,要让他给孩子们解释其中的句子释义,就算赵瑗也要抓耳挠腮一阵子,才能回想起来。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番汗流浃背的解释下来,反倒让赵瑗收益良多。

就好像陪着这些孩子学生们学习的时候,他也在学习一样。

这种学习的过程中,更是让他逐渐将今早前在御书房里,对赵构一些解释得颇为含糊不明朗的问题也有了新的理解。

这让他渐渐喜欢上了陪着这些学生们一起读书的过程。

逐渐的,话题渐渐从经文注释,聊到了诗词歌赋。

当其中有学生提及,这几日流传甚广的《墨梅》就是出自赵瑗之手时,这些学生们纷纷朝他投来或钦慕或敬佩的目光。

“老师,你诗词这么好,教教我们呀,平日里我们学习诗词的时候,风头都让子充占完了,范师总是念他做的诗词,我们可嫉妒了。”

孩子们的目光纷纷看向一名和赵瑗年纪相差无几的少年。

这应该就是子充了。

赵瑗心里想着,觉得这个表字似乎有些耳熟,于是朝他问道:

“你叫什么?”

少年郎似乎没有想到大家会提起自己,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

“我姓周,名必大,老师别听他们瞎说,和您那两首墨梅相比,学生还不足您的万一。”

赵瑗一愣,没有想到这群学生里居然还藏着一个南宋未来的厉害人物。

周必大,字子充,秦桧末期绍兴二十一年,也就是十年之后进士及第,是宋孝宗时期活跃的重臣之一,更是经历过高,孝,光,宁,四朝权利交替,官至左丞,更是陆游的至交好友。

历史上三朝皇帝对其评价高到了极点。

就连疑心病极重的赵构都能为其在《宋史》里留下一句:“掌制手也。”的评价,将其视作继秦桧后的左膀右臂。

原宋孝宗更是称其:“意卿止能文,不谓刚正如此,卿不迎合,无附丽,朕所倚重。”

而宋宁宗赵扩才是最绝的,称:“道德文章为世师表,功名始终,视古名臣为无惭也。”

这三位帝王的评价几乎将周必大此人彻底概括完整。

不过历史上周必大年幼丧父丧母后,随外家伯父生活,直到中了进士后才进京为官,却没有想到今日竟然在范师的书孰里见着了真人。

赵瑗好奇,又询问了一些问题,这才得知,周必大这是随着经商的伯父辗转各地,今年年中才来的临安城郊,暂时住在城外的小村里做些生意。

周必大也是听闻了范冲在这里建了草庐教书,有教无类,便壮着胆子来求学,被范冲一眼相中,便留了下来。

赵瑗自然是喜不自胜,这位可以说是南宋未来五十年内的真正肱骨!

诗词才情自不必多说,能和陆游做朋友的,文采自然斐然。

关键还是他的政治能力!

要知道,这位可不只是内政天赋点满,而且军事能力也极为出众,虽然南宋后期他与张浚、胡铨等建议主动出击,主战者的主战派意见不合,但他绝对不是一个纯粹的主和派。

他主张的是以和议作为与民休息的权宜之计,抓住时机“内修”,却又不似秦桧那般丧权辱国的割地退让,主张在“守御”的前提下,充分做好物力、军力准备,再找准时机进行北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5章偷听很久了!(第2/2页)

更是亲身参与了数次平寇。

几乎是军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顶级天赋!

对于此人的出现,赵瑗欣喜若狂。

而更让他惊喜的,还是除了周必大之外,那位最先开口说话的六七岁孩子,竟然是张孝祥!

这位虽然在政绩上不如周必大,病逝时年仅三十八岁,但却是著名南宋词人。

绍兴二十四年状元及第,敢当着秦桧当权时上书为岳飞辩冤的猛人。

赵瑗自己都没有想到,这范师的草庐里竟然有如此之多的好苗子。

虽然张孝祥如今年纪还小,锋芒未露。

但和他同龄,甚至还比他早生一年的周必大如今已年满十六,已经在今年考过了州府的发解试,也就是乡试。

明年便可以直接参加临安城的省试。

想必这也是为何他的伯父会特意来临安城做生意的原因。

虽然赵瑗知道距离周必大真正进士及第还有十年时间,但他还是颇为看好对方的。

除了周必大和张孝祥外,还有几个人名赵瑗都颇为耳熟,皆是出生平凡,但南宋后期能够丹青留名的人物。

只是就算是赵瑗如此精通历史,也无法记得全这些人的名字。

这让赵瑗不得不感叹,范师这哪里是让自己教孩子念书来交换利益。

这简直就是上杆子来给自己送人才的!

草庐里聊得越发火热,大家都对赵瑗的诗词歌赋水平好奇不已。

赵瑗自然不敢真在这两位未来的大家面前露馅,但还是回答了众人的许多问题。

直到有人突然问道:

“先生,大家都说《墨梅》是您送给郭家小姐的定情诗,这是真的吗?”

赵瑗一愣,解释道:

“《墨梅》是我写给郭姑娘的,但只是望她不必与那些俗人为伍,郭姑娘在我心中与那些俗人确实并不一样,但若是说这是定情诗,那这谣言实在离谱,你们可千万不要乱传出去,不然反而坏了郭姑娘的闺名。”

一群半拉不大的孩子们听了赵瑗解释,纷纷起哄。

“那先生,那位郭家姐姐是不是真的和你诗里的墨梅一样,很香?”

这是个一连吃了六七块点心的小胖娃的问题,看他吮手指的动作,怕不是联想到了什么好吃的东西。

“先生,我觉得郭家姐姐肯定是喜欢你的!你可不能错过了!我爹和我说,男追女隔重山,你要是稍微一不留神,就是隔两重山了!”

这是一个才不过六岁大小的孩子,在老气横秋的点评着比他大十岁的郭云岫和赵瑗。

“先生,这么厉害的诗都不是定情诗,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你要是写定情诗会写什么样的啊?”

这是张孝祥和周必大在拱火。

若是旁的,赵瑗或许不吃这套,可偏偏不知为何,几人连番怂恿之下。

赵瑗再去想到郭云岫,竟然不知为何突然有了一种奇异的感觉。

似乎有一种理不清的丝线将他的心情与郭云岫这个名字缠在了一起,剪不断,理还乱。

赵瑗还觉得这或许是因为近日里,先是有裘兴,茴香的起哄,又有赵构无意的提及,这些学生们的添油加醋,再配上郭云岫与宋孝宗本人的故事。

让他不知不觉里就把郭云岫这个名字记上了心。

至于究竟时何时发生的,那并不重要。

这种像是情愫,又更似珍视的奇怪情感,让赵瑗一时间不知所措,脑袋里浑浑噩噩的就蹦出了两首诗词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是清朝纳兰性德的《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他想到这词的缘故,全是因为他虽然已经落入了这个朝代,但自始至终都没有将自己当做宋孝宗赵瑗看待。

更何谈去正视自己对郭云岫的那种若有若无的感情?

他心里总会觉得有一层隔膜,就好像郭云岫就是那历史课本里的人物,而自己不过是走进历史典故里的一名过客,用赵瑗的视角去看待这全新的南宋篇章故事而已。

所以郭云岫和他就像是两道难以融合的灵魂,不是诗中的两地相隔,更似千里之外的重重阻碍。

不似一座孤山,而是有千万重山。

这是他给自己设置的壁障,就连他自己也不晓得该如何破除。

一词出,周必大和张孝祥已经惊得不能自已。

这两位神童自然听出了词里的不凡,他们看向赵瑗的眼神已经彻底变成了憧憬。

不过听懂了的周必大虽然惊艳,却还是叫道:

“不行,不行!老师,虽然这词太凄苦了,可做不得定情诗!”

其他人不解,张孝祥这才解释了赵瑗诗词里的含义。

但听到赵瑗在词中居然自己的爱情说作是,天作之合,却不能在一起,两地分隔。相思相望,而又不得相亲,只有黯然**的结果时,大家都不乐意了。

“先生,你这词可不是定情用的,那有这样咒自己的!”

“就是就是!我就算笨,可我爹娘再怎么想爱,也不会把自己比作牛郎织女!他俩要是一年只见一面,我爹明年就能给我再找两个小娘!”

听着大家的起哄,赵瑗哭笑不得。

他心中确实觉得纳兰性德的这首《画堂春》与自己颇为贴切。

但要真说定情诗其实还是比不过这首。

“你们都不满意,那换一首看看你们可会满意。”

他心里默默致歉,只因这首词再过十余年便会从范成大嘴里问世,而如今自己将其抄了,也不知道会不会出现《夏洛特烦恼》里周董上节目时的那一幕——我感觉我一直活在他的影子里。

“车遥遥,马憧憧。君游东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月暂晦,星常明。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

他轻轻念着。

身旁的学生们听入了迷。

身后传来女孩子的声音。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写得真好。”

他惊愕的回头,就看到郭云岫就站在他的身后!

显然已经偷听很久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