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相国在上 > 005【风波骤起】

相国在上 005【风波骤起】

簡繁轉換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8 14:29:57 来源:源1

005【风波骤起】(第1/2页)

对于薛淮突兀告假数日一事,翰林院没有任何反应。

或许在不少官员看来,那个不合群的刺头永远不出现更好。

他们没有薛淮那么好的背景,靠着亡父留下的遗泽、河东薛氏的宗族庇护、沈望对他的照拂,在朝中见人就咬无所顾忌,寻常人若是这么做早就尸骨无存。

其中一部分人本就和宁党有着牵扯不清的关系,他们唯恐薛淮哪天弹劾到自己头上,另一部分人虽然没有和宁党勾连,但他们大多是薛淮的前辈,看着这家伙一个劲地出风头邀清名,心里自然厌憎且嫉妒。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就是最真实的人心。

如今薛淮突然告假,很多翰林都觉得自在轻松许多。

薛淮能够猜到这些同僚的想法,前世在打拼初期就时常遭遇办公室的勾心斗角,不过眼下他还没有闲暇去梳理这些关系,只能利用这两天时间大致捋清楚自身的状况。

东跨院的书房内,薛淮细致地整理着原主的书信和随笔。

平心而论,原主极具才情,无论文章还是诗词都很有天赋,好在薛淮继承了这些知识,不然他想在文臣这条路走下去会有很多阻碍——哪怕他能背出上百首唐诗宋词,在日常生活中肯定无法应对自如,光是研究四书五经就能让他头皮发麻,更不必说和那些学富五车的大儒们当面论道。

而通过原主保存的那些书信,薛淮对他的执拗和强硬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那些大多是原主和友人的交流,他在信中反复阐述一个明确的事实,即天子被宁党蒙蔽,宁党一日不除,朝政便无法清明,天下苍生将会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因此哪怕面对极其艰难的处境,哪怕天子对他的观感越来越不好,他也要坚定不移直言进谏。

看完这些书信,薛淮着实有些头疼,情况比他的预想还要复杂。

他能在短短两天内安抚崔氏,是因为对方毫无保留疼爱自己的儿子,如今见薛淮大彻大悟,崔氏自然喜出望外,过往的纠葛立刻烟消云散。

其他人却不会如此纯粹。

薛淮依照前世的习惯,开始在纸上构建思维导图。

薛明章留给他的遗泽主要是指天子的体恤,但是在两年的磋磨之后,皇帝对他还有多少好感已经很难断定,尤其是薛淮两世为人,他对皇帝这种权力生物的看法远比原主复杂。

最初皇帝应该只是看在薛明章忠君唯上积劳成疾的份上,用照顾薛家母子这件事来彰显帝王的仁德,而且薛淮后来在科举考场表现得十分出色,这无疑又给皇帝添了慧眼识英才的光芒,所以他直接钦点薛淮为探花。

然而帝王无情天威难测。

薛淮不认为皇帝对朝中的局势毫无察觉,更不可能被宁党完全蒙蔽。

据他所知,次辅欧阳晦的权势虽然比不上首辅宁珩之,但这么多年始终屹立不倒,其中必然有皇帝的扶持,这是很简单的帝王制衡之术,更何况还有沈望这个清流领袖的存在。

简而言之,朝中绝非宁党一家独大,只不过因为宁珩之足够老辣和圆滑,最重要的是他能够完全满足皇帝的需求,所以才能牢牢把持着首辅之位。

原主若只是偶尔弹劾宁党中人,帮皇帝敲打一下首辅宁珩之,他的处境绝对不会这么艰难。

想到这儿,薛淮在皇帝二字的旁边画上一个问号。

他暂时还不想主动跑到那位大燕至尊面前找存在感,可他同样无法躲进小楼成一统。

原因很简单,过去两年他虽然得罪了很多人,却也有了不小的名气,成功树立一个嫉恶如仇的骨鲠形象,现在想置身事外只会引来更大的麻烦。

那名气是一柄双刃剑,薛淮可以改变策略却绝对不能改变立场。

无论何时何地,墙头草都难以成功谋身,而且他现在没有骑墙的本钱。

故此,薛淮在工部尚书薛明纶的名字旁边打了一个叉。

思来想去,他的视线最终停留在沈望的名字上。

即便先前两人存在一些矛盾和分歧,但在如今大燕的官场上,座师和弟子是十分牢固的关系,只要薛淮一天没有背弃师门投靠其他势力,沈望就不能将他逐出门墙。

“目前必须得依附在沈望羽翼之下,才能度过这段最艰难的时期。”

薛淮轻声自语,随即回忆沈望的生平履历。

这位清流领袖时年四十二岁,出身贫寒,为官之路清贵且平顺。

他是先帝朝景云二十七年殿试状元,在翰林院从修撰一路升到掌院学士,然后直接升任礼部左侍郎,传言他下一步就会升任礼部尚书同时入阁。

朝中清流一党以他为首,宁珩之和欧阳晦对他颇为尊重。

结合记忆中那一幕幕鲜活的场景,薛淮很快意识到这位座师绝非崇尚清谈的理想主义者,他更像是那个躲在后面的黄雀,静静地看着首辅和次辅之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005【风波骤起】(第2/2页)

这种人物肯定眼界极高,想要重新取得他的认可不容易。

不过薛淮心里没有失落的情绪,因为眼下他并不需要沈望的绝对认可,只要改善师徒之间冰冷的关系,紧要时刻能够得到对方的照拂就行。

对此他还算有些把握,因为沈望养望二十余年,最大的凭仗就是清名二字,他总不能将忠贞报国的弟子拒之门外弃如敝履。

便在这时,薛淮脑海中忽然浮现云安公主姜璃的身影,以及她最后的提醒。

他失足落水那一日发生了什么?

薛淮冥思苦想,他只记得当日在翰林院当值,忽地径直离开,然后一路失魂落魄地在城内乱逛,最后在九曲河畔失足落水。

不对……

薛淮猛地一激灵,难道是有人想害他性命?

那日在翰林院肯定发生了一些变故,直接导致原主承受不住打击,甚至选择在潜意识里封存那段痛苦的记忆。

薛淮摇了摇头,起身将桌上的纸张收起,然后放进火盆内烧为灰烬。

便在这时,丫鬟墨韵着急忙慌地走进来,紧张道:“少爷,翰林院的刘学士来了,他说要立刻见你。”

薛淮冷静地看着火盆内的灰烬,点头道:“我知道了,前厅待客。”

片刻过后,薛淮迈着平稳的步伐来到前厅,一眼便瞧见神色严肃的侍读学士刘怀德,此人和沈望有同乡之谊,在翰林院中算是为数不多愿意关照薛淮的人。

“见过刘学士。”

薛淮上前见礼。

刘怀德却双眼直视薛淮,神情复杂地说道:“景澈,你糊涂啊!”

薛淮微怔道:“学士何出此言?”

刘怀德直截了当地说道:“我问你,这几个月你是否在协助陈泉编撰《太和河工考》?”

薛淮点头道:“是。”

刘怀德又问道:“那你这几天为何无故告假?”

这会薛淮已经意识到来者不善,便诚恳地问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还请学士明言。”

刘怀德见他神情不似作伪,不禁叹了一声,摇头道:“今日上午林掌院派人查问《太和河工考》的编撰进度,陈泉发现其中一卷竟消失不见,连带着原始卷宗也都不在。经过众人仔细核对,丢失的那卷记载着令尊当年主持修建的扬州堤坝工程细节始末!”

薛淮眉头微皱,试探道:“这与下官有何关系?”

刘怀德沉声道:“陈泉禀报林掌院,那一卷以及相关卷宗都是由你负责整理与保管,如今丢失算是谁的责任?偏偏又有一名院中杂役说,那日你急匆匆离开翰林院,怀中抱着一个包袱。虽说没人能确定你那包袱里就是丢失的卷宗,但你如今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薛淮清楚这确实是个麻烦,问题在于他并没有将那些卷宗带出翰林院,而且退一万步说他为何要这样做?

刘怀德知道他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便问道:“卷宗现在何处?”

薛淮认真地说道:“学士,此事非下官所为,下官亦不知卷宗的下落,更没有理由做这种事。”

“没有理由?”

刘怀德紧紧盯着薛淮的双眼,神情愈发肃穆:“你可知道林掌院为何会突然关注这项进度?盖因今日早朝工部一位郎中上奏,直言他在查阅往年存档之时,发现令尊当初主持修建的扬州堤坝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中饱私囊等诸多问题,这才导致今年夏汛之时,扬州南部沿江堤坝被冲破,给当地百姓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

薛淮心中一凛,果决道:“此事绝无可能!”

刘怀德喟然道:“我当然相信令尊的为人,而且此事不能采信孤例,所以陛下就让翰林院找出当年的存档,可如今一应卷宗消失不见,而你又有严重的嫌疑,你现在该知道局势有多么危急?”

薛淮心念电转,脑海中隐有明悟,莫非那日自己落水和此事有关?

只不过幕后是谁在钩织这一切?

他迅速镇定心神,坚定地说道:“学士,下官决不相信先父会营私舞弊,这件事肯定另有玄机。”

“唉。”

刘怀德沉重地说道:“我相信令尊也相信你,但是现在……罢了,林掌院在等你回话,你现在随我过去。”

“是。”

薛淮冷静地应下,和守在外面的墨韵交待一声,随即和刘怀德一道离府而去。

……

……

(万分感谢“小小无书”、“阿C_”、“寒烟暮雨醉华年”三位大佬的盟主打赏!后续会有加更的,新书期要平缓更新,还请大家见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