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43急切

清末1895看观你好 43急切

簡繁轉換
作者:蝼蚁观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1 14:33:37 来源:源1

43急切(第1/2页)

一个是士兵,一年36两银子。加上军官4万两银子,一万士兵一年的军费是40万两。

一万支步枪,自己产20万两,外购30万。

自古以来,大战之前,必先犒赏大军。不对士兵好一点,怎么有士气去面对艰苦的战事?原来的部队像一些衣服什么的都是自己负担,军队就是管理枪支和弹药,营房都是军队自己构筑。

现在外部的情况,军事威胁已经非常非常的明显,马上就要打仗了。那必须要做一些事来提高部队的士气。

良好统一的军服,不要钱的衣服,鞋子等来确保保暖工作。更加好的伙食,打仗前的加响。

一万人的部队,100万两银子差不多?打仗时的部队消耗,和平时作为存在感,社会秩序压舱石的角色,两者的消耗是完全不同的。平时军警3万人一年一百万差不多够了,现在一万人一年,就要有这个数。

可能要和袁世凯并立。

如果袁世凯的山东北洋,统一关内,占据中央。那么占据关外辽宁的张克马上就会成为其对手,直面他的威胁。

那么关于原来海运物资从天津港口上岸,沿火车进入东北的铁路交通也就不再稳定了。

必须要有自己通顺的铁路码头港口,那么马鞍山到营口的铁路建设,就是非常必须的了。

铁道部。增加建设100km铁路,100万两银子投资,一年之内必须要建设完成。

如果有一天,人还活着,但钱没了。那自然是一件很惨的事情。但如果有一天人没了,钱还在,那更是一幕悲剧。

还有520万两银子,500万两银子全部投入军事。

400万两银子,以1.5万的陆军为骨干,扩编4万人的步兵部队,共5.5万步兵。

100万两银子,来建设炮兵,三个团的编制,三千人的炮兵配属。

如此一来,加上紧急情况可以调集的警察部队,就可以拥有超过7万多人的军警力量。

一方面派1万人步兵,配属一个炮兵团在葫芦岛,锦州南,提前修建防御工事,防御关内可能的突然袭击,毕竟铁路畅通,如果发生突然袭击的话,一天就能攻入东北,要给大部队反应的时间,地形狭窄,兵力紧张只能给一万人了,

关内来攻,不走铁路不现实,海运要靠外部支持(有个间谍眼线防备就好,做不到面面俱到),山里绕过来,后勤要命。

5000步兵分散营口等渤海沿岸。

1.5万警察部队做预备队,稳定内部。

还有4万人粮饷充足的部队。

第一步,先压倒吉林驻军。两万人的原八旗军,要击溃镇压。

谈判驱逐,礼送出境或者击溃,收降一万北洋袁世凯旧部。

第二步,压倒北方战线2万人。分批次击破是可以完成的。

如此庞大的军火购买。自然瞒不过很多人,但还是要尽量的保密消息,拖延时间。

防止对手提前进攻,防止自己要进攻的对手提前做准备。

自己要防御的对手,要做好间谍信息收集。

自己要进攻的对手也要做信息收集,提前做拉拢分化,看看有些什么人是态度强硬必须消灭的,什么人态度柔软可以分化瓦解,准备人脉,到形势不好的时候,能有人去劝降也是好的。

一手大棒,一手枣子,自古以来。都是瓦解敌人的最好手段。

剩下的从唐山铁厂调一百万两,拿一百一十万给情报部门去活动。情报部门经费如果不够的话,还可以再拨钱,有些事如果可以花钱做到的话,有时比动用军队强行进攻,要便宜,划算的多。

越是要集权,需要的兵就越多,兵越多就越花钱,越花钱,底层的人税负越重,税负重,反抗的就越厉害,越是反抗的厉害,你越是需要更多的士兵,更多财政负担。

反之,你要是愿意放权,越是放权,下面的人越是生存容易,你需要用来镇压的兵就越少,税负也就可以降低,良性循环,直到有人想挑战你。

但是你凭什么掌握你的势力?掌握整个集团的前进方向?松弛有度,对自己的目标和环境要有清晰的认知。

有很多人,比如说袁世凯,为什么在历史上,就要不断的集权?为此要做皇帝,卖国贷款?因为财政太穷了,养部队太花钱了,不养,总统位置坐不住,政策推不下去。

不能裁撤手下的士兵,骤然登临总统位,原来上缴中央的各省的财政都断了。

除了一部分省份,大部分地方都在观望,没有人给他上缴赋税,说好共和,我什么给钱?大家都平等啊!

自己的位置坐不稳。自己的位置越是不稳,就越是需要满足军队的需求,让军队来为自己站台。

越是要满足军队的需求,财政就越紧张。

财政越紧张,和下面的地方关系就越紧张。

和地方关系紧张,军队就越要加强,加大财政开支,陷入了死循环。

快速消耗财政,不断的加强军队和集权,去强收地方钱税,根本就是失速死亡螺旋。

没有稳定充足的财政,凭借强大的军力就想要压服全国地方?他是不是太天真了?历史上中国所有的主宰者,有哪个是没有强大的地方财政支撑就可以横行天下的?

他没有那个时间去建设自己的内政财务体系,袁世凯,只是在山东巡抚上,过度了一年,就直接升任到了中央,没有给他机会让他在地方落地生根,如果有数年山东巡抚的机会,勾连地方,把腿接上,就厉害了,上面不给机会,它久在军队,地方根基浅,北洋洋务派太弱小,撑不动他的体量,袁世凯有缺陷,这也是清庭放心,驭下,防备下属的权术手段。

他在船上,被船载着走,没有选择。

他要撑着北洋军,北洋军也撑着他,相互被绑定了。

北洋军的存在基础就是良好的中央财政,北洋军根本就不具备,在地方本地化的政治思想建设准备。

此时的袁世凯山东北洋集团,底子更实在,本地化的能量更强,在地方生根了,这次他有这个时间去夯实基础,他也确实做到了。

迈向最高权力的路,作为一场生存吃鸡游戏,活到最后是你的愿望,那你一定要合理确定自己的位置,确定自己的路线图,以此确定最优先的敌人。

历史上的张作霖截获了直系4000万的军火,这些军火是直系向日本购买的。为什么会落到张作霖手里,大家想过没有?

直系买军火,天津干嘛吃的?在葫芦岛上岸?还直接被抢?

像这种事是不会有多少偶然的。

日本作为最强大的玩家。它在努力的培养自己的对手的敌人。

既然是支持张作霖,那自然是认为直系太强大了,需要削弱。

直系能拿出4000万军费,需要多少筹划时间?结果喂给了自己想吞掉的对手,够不够讽刺?国内局势被外部势力操作了。

通过微操来削弱自己潜在的最强对手,为自己的对手制造敌人和绊脚石,延缓对手的发育情况。

远交近攻,纵横交际,不外如是了。

现在辽宁的张克就遇到了这种情况。自己眼中的对手都是什么人?是什么情况?谁强谁弱?谁先谁后?自己在自己的敌人眼里是什么情况?自己敌人认为谁的威胁大?谁先谁后?

你要么可以迷惑自己的敌人,让敌人暂时忽略你的威胁。

要么你要准确的判断出敌人的敌意,做出预备防御,防止被打的措手不及。

在关内袁世凯,关外张克。都在为自己的集团下一步扩张做准备的时候。

南方传来的消息突然打乱了局势,让北方暂时的安定了下来,观望等待南方的局势发展。

什么样的生意最挣钱?自然是垄断的生意。

什么样的商品值钱?自然是稀缺的商品。

上千万两银子去投资钢铁行业是很挣钱的,有这个资本投入这个行业的人都是可以看到的。

日本在甲午之后就立刻投入2000多万日元,购建了八幡制铁厂,设计产能6万吨钢铁?

运用自身的煤矿铁矿,和湖南大冶铁矿的铁矿石进行钢铁炼制。

后来又开发朝鲜的煤矿铁矿资源。

在1900年左右就开始正式出铁出钢。

只要利润丰厚,日本的银行发达程度,借款利率,两三年的时间就可以把产能翻倍。

数年时间,日本的钢铁产能扩张,达到了年产超过10万吨钢铁。

唐山钢铁厂三个厂也有一年近7万多吨的钢铁产量(自研高炉炼铁,扩产熟铁)。

今年抚顺钢铁厂也会开始投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43急切(第2/2页)

石家庄铁铁厂在年初就,已经正式开始出铁出钢(三万吨)。

加起来就是超过20万吨的钢铁产能。

湖南钢铁厂1891前后开始投资500万两银子,也有将近3万吨钢铁的产能。

因为高额的利息,选址的不佳,远离煤矿,它的生产成本是最高的,基本以制成品来确保利润,维持生产。

也就是说,汉阳铁厂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是最弱的。市场上有这么一个说法,每当产能翻一番,利润就会下降一倍。

随着今年以来,日清两国新生近乎10万吨级别的钢铁产能投入市场,市场钢铁价格应声下跌。本来就只是勉强生产的汉阳铁厂立刻陷入了还不起本息,利息的境地。

汉阳钢铁厂是张之洞拉起来的,张之洞作为李鸿章之后进入中央稳定局势的地方重臣,在风向还没有完全确定之前,接任地方的官员怎么敢让汉阳铁厂倒闭?这不是拆张之洞的台子吗?还想不想进步了?

债主的利息钱更是拖不得,参股几百万两银子的都是什么主?私人的买卖,得罪不起啊。

为了稳定汉阳铁厂的生产,不得已将整个地方政府的财政向汉阳铁厂倾斜。

作为地方编练的新军,他们的饷银也受到了影响,缩减。

大兵们可不管你这的那的。他们只知道皇帝无能,朝臣昏晕,国势日下,连自己当兵的都快吃不上饭了。

加上国内今年以来,中央一直想要立宪。互相造势,国人对国外情况的逐渐了解,立宪?还是共和?

共和国的道路也是有很多人支持和鼓吹的,于是武昌发生了军事政变,新军将士,推举黎元洪为总统,建立共和国,风潮席卷整个南方,南方各省随即宣布独立。

清朝在南方的势力,基本上在太平天国之后,就已经消失了,南北连为一体,基本上更多的是在政治上维持和睦的考虑,没有足够强大的强人来将整个国家事实上的捏为一体。

随着李鸿章在东北内战的时候,将青岛以南所有的沿海地区全部打开通商,以满足列强的利益。

南方不满情绪加重,离心离德变得更加厉害了。

李鸿章的湘军淮军旧部,自己家族,在南方是有根基的。他在中央还可以维持局势,现在李鸿章不在了,两三年时间,到现在彻底局势崩裂。

清廷此时作为名义上的中央,他要不要维持统一?

他如果要维持名义上的统一,派谁去镇压?他自己完全没有这个力量,他连自保都困难了。

趁着这个时机,袁世凯立刻开始入主中央,承诺宪政,给皇族留最后一丝体面,不至于在乱世之中落个没下场。

见事不可为,清皇室也就借坡下驴了。

中央权力开始完全向袁世凯手中滑落。

一边稳住中央朝廷,一边和南方共和国打打停停,安插自己人,架空清庭。

趁着袁世凯在两方势力间摇摆,一时脱不开身。

此时已经进入了下半年,辽宁已经快速扩充出了将近10万人的军警部队。

辽宁低调处理,开始突然进攻吉林。

这里面有一个插曲。在大半年之内就扩编出7万人的步兵,3000人的炮团,和日本的大力支持是绝对离不开的。

很明显日本现在,没有力量立刻入侵,优先为将来可能的入侵埋下扣子,分裂清朝,平衡清国的国内各方地方势力。

日本也在向南方大量出售军火,一些算盘明处看起来都是自由贸易,但暗地里的想法非常明显,东北,袁世凯,南方做平衡,希望南方别被干趴下了,东北地方势力再壮大一些。

英法当然是希望维持安定的,有利于贸易,但出售军火也在两可之间,看情况。

南方无力,做不了什么。但如果和此时派出大部队和张克打生打死,那么将来会不会被其他势力,摘了桃子?局势不明,袁世凯也不敢全部压上赌一把。

南北都乱,局势崩坏,袁世凯开始加紧夺权,威胁清朝退位,实行共和。

用共和谈判,防止内战,先稳住南方。又卡住关外的路,发电东北要求停止行动,一边加紧占据中央,进而占据稳定北方才是当务之急。

袁世凯山东北洋集团,兜兜转转同时在和南方,和关外和清庭谈判。

清廷最弱,先前引狼入室,面对逼迫没办法了,确定了在春天的时候,光绪帝就会在北京祭天退位,实行共和,以求优待。

南方南京孙总统,只有电文往来,支持袁世凯当总统,只要清帝退位,先共和再立法。

黎元洪只是联系本地势力,掌控权力,并不主动要求什么,维持现状,扯皮而已。

辽宁遇到了冬天,进攻暂停,只是加紧物资部队动员,加紧谈判,希望劝说吉林北洋驻军退出关外。招降八旗官兵,朝廷马上没了,给谁卖命?过日子是真的,辽宁给出路,不乱杀,试着瓦解八旗军队思想,减少顽抗。

袁世凯集团,已经开始完全掌握北京中央了,立刻派出了山东北洋军进驻北京,河北,河南。

逐渐扩张自己的势力,当然也是想向东北扩张势力的,毕竟东北还有自己的2万人。

如果可以把东北这块拿下,也是大有好处的,经过张克数年的经营,谁看了现在的辽宁不流口水?

能拿下就统一北方,全国一盘棋是基本赢了。

古时候打仗的时候,因为维持后勤粮草转运,需要拉大量的壮丁来负责后勤粮草的转运,使用大量劳力是很伤农业的。

随着铁路建设,后勤转运的压力大大的减少,对壮丁的需求大大减少,对农业的伤害大大减轻。

打仗你就可以不需要分时间了。只要根据局势,随时可以发兵。

此时关外铁路西线修到了四平方向的辽河对岸。东线在新民过辽河修到了沈阳、向北到抚顺,南边营口到鞍山。

抚顺向北进攻,就是要用人力运输物资,保证后勤,所以在冬天开打,根本就不现实。

袁世凯通过铁路在黄河以北,快速整合河北,河南的力量。

快速扩张势力,也不过是一年半载的时间,应该就可以打下基础。

所以其实对辽宁来说,情况也非常危险了。

不能在关内北洋集团整合北方关内前,完成吉林攻略,就有可能被关内直接打出关外,一统整个北方。

山东3000万人口,赋税1000万两左右,直隶3000万人口赋税2000万左右(作为首都,清朝完了,会马上掉下去),河南部分7百万人口赋税200万两银子(查资料河南一年赋税700万两左右,什么情况?有懂得吗?河南这么穷?袁世凯在中央主政,减免老家赋税?还是资料有误?),这是去掉地主拿走的剩余,中央和地方官府分,袁世凯完成整合,3200多万两银子的税收,拿个1000多万两不过分,打关外,有优势的。

逼急了地主部分再榨出来1000万两如何?用金融从豪门乡绅筹1000万倆如何?

在中国一般把统治权力分为王道和霸道。

我的理解,王道就是通过比较公平的方式获取利益,不断的强大自身。

比如你交税,我保平安,维持秩序。

比如张克辽宁军屯制度。

霸道就是通过不断的投机,获得能量来强大自身,再去进行投机,自身越是强大,就越是可以获得机会收益,机会收益带来的能量越多,就越是可以增强自身。

比如站队,犯禁。

投机就是获取意外之财,但世上的东西是有主的吗?这问题有些哲学。

结亲,婚嫁本是常事。伴侣貌美,俊逸?富贵才情?十全十美?还是普通丑陋?难道是有定数的?

但大约还是有规矩的。

社会秩序,物皆有主。

但观史,草民…反不绝,奴隶起义不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工人革命,中国社会革命。

谁言世间有主?诸物无主?能者自取?

如果你走王道之路,就算你背景,时运,能力都是万中无一。你想想走到世间的顶点,你需要走多久?

所以中国话里面有一句话叫做王霸道杂之。

一直好好做事,积攒能量会非常慢。

你每次都投机,那迟早会失足,跌得粉身碎骨。

治世的能臣,乱世的枭雄,全看时运如何。

看袁世凯,有能力,有决断,能办事,能投机。

其势见大,就是张克坚信自己路是对的,如何不担心?

世事无常,走对路,时运不在,有时也不代表能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