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46初阳

清末1895看观你好 46初阳

簡繁轉換
作者:蝼蚁观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1 14:33:37 来源:源1

46初阳(第1/2页)

1905年的冬天,张克召集整个东北屯田军的高层到沈阳开会。

李国道做人员介绍,开会说明,现东北屯田军情况如下:“

军队,5.8万人,北方战线司令(两万一千人),关外铁路防御司令(一万一千人),渤海警戒司令(五千),中央总司令(张克,两万一千人)。

警察部队2.5万,高级领导。

政工,民屯700万人,高级行政管理层。

工业,东北工业局。高级领导

交通部,东北铁路局,东北公路局,高级领导。

教育部。三所大学的大学常务,2500座小学,小学教育局,高级领导。”

根据一九零5年整年的辽宁政府开支和收入情况,友文做报告:“

1905年按1904年冬计划稳步推进,落实政府财政入库,和支出调动,现就1905年财政收入作报告。

据统计,整个东北屯田军政府,辖区共管辖1000万人口。

已经军屯控制700多万人口

去掉军,警。政。工,学,交等各系统人员还有650万一般民众。

分为移民400万农税百分之50,大都在锦州,渤海沿岸。

关内早起汉族移民100万,收税百分之40,早期租地为生。

满族等无具体民族120万,原来都是种地交税的,百分之三十五。

满族30万原来少交税的,不交的都是百分之三十的税,(大部分是交税穷人,不交的少)。

复原满汉军人,警察部分,不分籍贯,百分之20的田税。

去掉四十万新移民,80万收税不稳定,开垦时间短的。

预计收到缴纳田税为400万人,左右一年的口粮。粮食按起每人一年七两银子来计算,大概为白银,2800万两银子。

预计1906年支出如下。

移民利息500万两银子送关内

移民暂停。

去掉粮食运输损耗250万两银子。

3两银子每个士兵每月,5.8万人,加军官220万两。

警察2.5万人,1.5两每月,一年每人18两,50万两银子加军官。

交通部。营口到鞍山100公里,抚顺到长春300公里,到北部战线100公里。用抚顺的钢铁,一年修200公里,三年完成,投入200万两。公路50万两。

投入教育200万两银子。

共有居民700万人,适龄儿童以1.5%计算,大概有10万适龄儿童,三十个儿童,一个老师,一个老师一年薪资50两。教室以及书本投入250两。大概需要三千四百个教学点。

3400个教学点乘以300两等于102万两银子。

4500教学点工资维护31.5万两。

剩下66.5万两银子,唐山,锦州,沈阳各大学分学院。

民政系统120万两银子,居民矛盾多,加投入。

建立海关部,划拨20万两,统辖对外贸易,结算,以关外铁路的葫芦岛,营口等。陆路通道,沿渤海海运港口建立海关关防。对外结算粮食,银子,对内用粮元纸币。

设立印钞厂,划拨20万两银子。发行100,50,20,10,5,2,1元等面额纸币。

建设东北银行,划拨10万两。”

总结如下。“

移民钱利息500万两银子

运输损耗250万两银子

军警270万两银子

交通250万两银子

工业万两银子

教育200万两银子

民政120万两银子

海关20万两银子

印钞厂20万两银子

情报20万两银子

东北银行10万两银子

东北政府1905年共计收入2800支出1410万两,剩余1390万两银子财政盈余。”

然后开小会。

东北银行监管,政府财政调拨各个部门,剩余的财政盈余,要给银行发行粮元。

以粮食为发行物,发行粮元一两银子30公斤粮食,每公斤粮食为一元。

军屯模式非长久之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

对高层来说权力的扩张。

对中层来说,传统内卷的社会,求活路多难?谁没有亲朋旧友,兄弟子侄?

快速扩张的集团,不能介绍安排一下?自己收人情,集团收人才,当然负面的,也少不了,但可以公然踩踏集体秩序的绝对是少数,快速扩张,少数人有多少需要为之践踏规则的至亲需要安排?

要真的是完全只顾自己,随便什么疏远关系都要安排的,就该考虑是不是合适待在高层了,铲除癌症,组织有责。

下层,就是要生活越来越好,就拥护你。

减少农税,是盼头,教学是未来出路,扩张是方向。

发钞,活跃经济,建立市场,吸引外面的资金商人,钱币的流通,乘数效应,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少花钱,稳定社会内部物质发展,减轻压力,提高人民幸福,宣传,等都是有好处的。

轻工业的存在对社会是不可或缺的,将来也可以补充财政,开拓税源。

张克主持小会:“

想要做事,就要有钱。行到今年,东北的财政终于开始有上千万两银子的结余。

可以支持我们进行国家工业化的尝试,现在基本政府每一分钱都是农民田税收上来的,希望我们不要白费。

自1899年开始东北军屯计划,到现在1905我们一路可以走到今天,离不开李鸿章中堂的支持,李中堂故去后,发生不少变故,走到现在,说明我们前面的路是对的。

但接下来我们怎么走?今年我收到北边传消息,那边俄国人的西伯利亚铁路已经修通了。

如今的远东俄国人有500万,我们有1000多万人。我们明年计划把铁路一路修到长春,先修北面,方便整个军队的调动,预备俄国人可能的异动。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俄国占了黑龙江,就距离我们百十公里,怎么办?

我们有能力遏制俄国人吗?俄国人毕竟是拥有1亿多人的工业大国,放任不管,让他在我们旁边做大,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我们现在暂时处于优势,但是我们有能力截断西伯利亚铁路,打败俄国人的远东势力,斩断俄国东侵的目标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46初阳(第2/2页)

说实话,我认为现在不太可能。从长春到哈尔滨中间有超过200km的平原,派步兵向前进攻,完全就是阵地战、消耗战。

没有强大的炮兵支撑是无法进攻的。我们虽然有一超过一倍的人口优势,也不可能拿着人口去消耗对方的机枪子弹。

嗯。我们唯一的优势就是抚顺钢铁厂。我们比俄国人在远东率先拥有了钢铁重工。

如果有了充足的炮弹,则胜负未可知。毕竟西伯利亚的铁路运载量有多少?现在还说不清楚,它毕竟现在只是一条单线铁路。

袁世凯给我的信,内容你们也知道了。

我们现在准备,一两年向关内进攻,是有可能打赢的。但打赢之后呢?我们可以面对列强吗?关内的经济崩溃,清朝的中央政府年年赤字。

就是我们打败了袁世凯,掌握中央,恐怕也只是背包袱,拿不出财政来建工业以求发展。

还要面对列强的警惕袭扰,地方势力的纠缠,消耗大量精力,牵扯大量财富和人才。

从唐山铁厂建立之初,就开始储备人才,到现在9个年头了。但说实话,我们集团内部的人才还很匮乏。

到明年,第一批教育的孩子,小学的第三年才刚刚开始。

大学培养和外面招收人员,光是填充教师岗位都显得捉襟见肘。

工业的门类还少的可怜,大量产品完全依靠关内,海外的进口。

虽然我一直待在东北,这些年看外面的报纸,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国外的列强还是在不断的发展。

我认为,夯实基础继续移民、培养人才加强教育、发展工业,各个门类,加强本地生产、积攒实力才是我们的方向。

因此,和袁世凯撕破脸的事儿,先不能做。可以下面想想办法,看怎么样先维持住局面,也不花太多钱去当冤大头。

政府的财政宽裕了,我们大学有很多门类都只是在书本上空谈理论,而没有地方进行实践。

要拨款对一些门类人才进行财政方面的拨款立项,鼓励这些专业人才去建立行业。

把技术、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看什么门类是适合大规模持续投入的,政府把钱投进去。

天津和营口是国家沿海没有开放关防。向列强完全敞开的地方,我们要珍惜这好不容易保留下来的关税控制权,发展自己的工商业,招商引资这方面也不能落下。

一句话,内部求稳定,外部做防御。

威胁最大的是北方的俄国,然后也要防止日本在渤海沿岸,突然登陆作战,像甲午之战。

对渤海沿岸适合的地方要点,要重点发展岸防炮,我们不但要采购,自己的设计制造也要提上日程。

最好制造大炮,可以对登陆部队进行防御,还可以在面对阵地战的时候发挥作用。

兵者,生死存亡之地,绝对不能马虎大意

这么七八年来,好不容易站稳了脚跟,农民上交的农税是我们发展的动力,我决定对移民的税率降低10%由最高50%降到4.5成的田税。

这样也有利于内部稳定,商业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我们现在不缺粮食,但粮食的运输损耗是太严重了。在东北的内陆能修铁路的地方,要尽快延伸铁路,形成铁路网,铁路无法延伸的地方,要想办法进行公路的建设,交通部研究综合方案出来。

各方面要列出一个轻重缓急来,在未来几年逐步实施。”

因为在东北实行军屯制度。移民来的农民,地方的民众是很反感的。

张克手里有兵而已。

但随着抚顺钢铁厂开始大量投产,铁路剩余的钢铁,开始进入各个行业,炉子,烟筒,玻璃,煤炭等产业,顺着铁路和公路走向千家万户。

大家知道,要想烧砖用,柴火的效率温度是很难达到的,随着抚顺煤炭的大量出产,各地开始出现大量的砖厂,那随着红砖的普及,慢慢进入普通家庭。

脱离原始色彩的东北终于开始有了现代化的模样。

对于政府收农业余粮,大家也会少些抵触。

毕竟原来一直就是给了一条活路罢了。把多余的粮食都收的差不多了,剩下了一点点。

东北的冬天又是那样难熬,就算是烧了柴火没有红砖的屋子也是很难保持温度的,原始的房子没法保温,跑风,遮蔽太死,不通风又会死人。

因为是政府的煤矿,钢铁,像一些如烟筒炉子之类生活必须得工业品,是可以赊账的,对民众出售,基本上是压低利润,不太追求盈利的。

这其实就是,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一开始像这种反哺只是单纯的唐山钢铁厂支持的廉价农具,提高了东北民屯的生产效率。

但是这些生产出来的粮食又被政府征收走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就是随着小煤炭炉子,烟筒这种生活用品向千家万户开始普及,人民的生活开始好转,民众才会理解。

那些识字的孩子才会信得书上的道理,认同政府的道路。

大家看看现代的生活,在严寒东北地区,红砖砌成的瓦房,房子要厚一点的,窗户上要有玻璃,屋内要有隔间,隔间里面要有暖炕,冬天要有炉子。

这才是现代化呀,没有这些东西来支持民众的生活,纵然有口饭吃,又有多少人来受这个罪呢?人们宁愿在关内苦熬,也不愿意到东北去开荒,我认为也受到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影响。

随着棉花、棉衣的普及,冬天又不会那么难熬,选择到东北来生活的人,自然就会多起来。

没有了政府的补助,愿意移民到东北来的人,也会绵延不绝的,本时空张克收重税,东北人口没原来历史上多,毕竟开荒给自己开,和上面有人收重税差太多。

有些事儿人不愿意去做,自然是权衡利弊,觉得不合适。你要么重利诱惑,要么你要把那些弊端进行革除。

东北开禁以后,政策上确实是一回事,但西方近代的工业品对寒冷地带的生活提供了大量便利,让东北的生活不再变得那么痛苦,也是大大促进了移民的。

毕竟像俄国和德国这种国家。都有大量的民众生活在寒带,这些先行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将现代化的寒带生活经验带到了远东。

而张克将会把这些生活需要的工业,引进到东北本地化生产,加强关税,抵抗海外产品倾销,开始东北工业之路。

政府主导民间资本,不是看谁获益,看方向对不对,双方一个方向时都是助力,可惜这样的时代总是短暂。

方向不同,利益冲突才是常态,否则古时官府,何必把商人打入贱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