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另类视角

清末1895看观你好 另类视角

簡繁轉換
作者:蝼蚁观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1 14:33:37 来源:源1

另类视角(第1/2页)

自从资本主义内在逻辑的生产关系,社会模式开始发展,逐渐取代传统封建土地贵族政治,传统,文化,从先发国家向落后国家扩张。

从一个民族向另一个民族,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从一个文明向另一个文明。

从最先进的西欧,到同质文化秩序人众的海外领土,到不同文化,单纯经济联系的殖民地,被完全控制的殖民地,被间接控制的殖民地,未被控制的殖民地。

认同价值观和文化的经济敌人竞争者,和不认同文化但经济联合的朋友。

作为扩散的最快,控制力最弱的一种秩序,早期主要依赖贸易,控制海洋的大英帝国秩序。金融=原料=军队=工业。

互相彼此依赖快速发展,但也随着规模化的扩张到达极致,世界都被完全探索完了。

更扎实的,控制力更强的秩序开始冲击,这薄弱松散的秩序。

(一个组织,国家是有主体性的争夺的,政治上偏向工业集团?偏向贸易的集团?偏向农业的集团?对一个集团的偏向都是都其它集团的削弱,能不能有力的压制?制造更大的蛋糕,利益共享或者拿刀对内都是可选项之一。两条路都不通,说明走的下坡路,结构体系在塌陷,要内部洗牌,开源的部分和开销的部分要再平衡。)

德国想要扩张土地。国家民族主义

俄国想要扩张土地,进入海洋市场。帝国主义

美国想要扩张市场。自由贸易主义

日本想要扩张,但也是利益共同体。(受英国压制,东边需要对付俄国在东北的扩张,要对付德国远东的扩张,要守英国的规矩,维护英国远东利益,表忠心,只为了进入英国构建的殖民地贸易大市场,但和英国本国工业利益冲突时,还被有选择的拒绝商品进入。)

法国作为盟友,有共同的殖民地控制,市场利益。

随着协约国发起战争,为了防止大陆霸权的出现,新的强力秩序陆权的崛起,维系欧洲平衡付出了太多代价,因为利益太大,所以不能放手,因为决定将来的命运,所以赌上一切。(海路运输更经济,但德国经过巴尔干把铁路修到伊朗?中东后。如果再打欧洲战争,谁胜谁负?)

从贵族战争到全民战争的跨越。

但战争模式的跨越,也意味财政消耗的几何式增长。

英法德俄元气大伤,为了赢,英法还借了美国更多钱。

英法没有钱,政策只能保守。

俄国革命。

德国经济危机,选择赖账。

英法收不到赔款也随之赖账。

美国收不回贷款,随之经济衰退,孤立主义,大政府主义,罗斯福新政。

日本在东亚扩张。

所有的一切都是来自不同主体,不同的利益诉求,为了不同的未来发生的冲突。

冲突结束了吗?没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强大秩序统合一切。

二战后美国吸取教训,趁着欧洲打成白地,发放贷款,主导重建,即是控制也是渗透,建立了完整的,强大秩序,欧共体。

作为一个共同体,不同分工,市场共享。(但一个组织一定是有阶级的,谁富谁贫?将来有机会翻身吗?自由贸易走到今天,强者横强的规则,先发国家对后发国家的压制,剥削,不平等,有没有力量,想不想反抗?自由贸易没问题,但掌握自由贸易的国家,把自由贸易这个共公平台,私有化了,坐收地租,还越来越贵,实在是不可忍受。被踢出去的,妥协的,既得利益者,被压迫的,心里都有一本账。)

美国为主导,金融,和军事,负责维护主导秩序。

但苏联是反资本主义叙事,不能向资本主义逻辑的秩序妥协。所以没有加入西方一体化进程。

美国主导西欧一体化,又联合苏联的东欧,肢解旧殖民地体系后。

美国建立自由贸易体系,和苏联的互助会体系共立。

但资本主义的发展,讲究比较优势,规模优势,性价比,分工配合,专业化等,才能快速发展。

两者的体量差距太大,又是竞争敌对关系,军事的开销也大,苏联逐渐不支,解体,很多加盟国进入了西方一体化进程。

俄罗斯也想加入,但西方需要一个敌人,阶级叙事有存在的土壤,是真实的问题,但没有人可以解决,所以需要一个敌对叙事,来盖住阶级问题。

即所有的问题都是敌人造成的。等敌人被消灭后一切都会好的。一个敌人被消灭后,就再建立一个新的敌人。

东大作为一个新的崛起的经济体,反美,但不反资本主义。

要成为资本主义逻辑中,主导资本运作的核心。

因为没有下跪的余地,除非解决阶级问题,否则一定是不容与西方秩序的敌人,只有被肢解,衰弱,不构成威胁后才有可能进人,西方的经济一体化。

但也就意味着是经济中最边缘的那个,所以以斗求和,以抱着完全掀翻西方秩序,成为新的核心的姿态,尝试可能性,最不济也要好的和平条件,在自由贸易中各凭本事吃饭,谁能卷,谁能拿到算谁的,公平竞争。

意识形态也只是为了,一定程度掩盖彼此竞争时,付出的代价,阶级矛盾。

两个经济体为了主导资本主义贸易,都在承担巨大的军费压力。

这军费本来是所有自由贸易的参与者一起承担的(铸币税),用来维系自由贸易的秩序。但随着自由贸易的分裂,也就压在了少数人肩上。

(货币就是信用,国家机器随便印钱,怎么会有信誉?我们和美国谁先失信?美国会保美元吗?我觉得会,把民众卖了也该保美元。也许不会?信誉是为了将来持续做生意,将来的收益,如果生意不打算继续了,信誉这就不是绝对刚需了。

我们可以控制发钞吗?谁有权力监督?或者不要信誉,不要超过需求的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品互换,不负担一般等价物保值的需求,一般等价物本身有保值的属性是荒诞的?过去的相对常识的东西,在未来不是必要的?)

只有证明可以维护所在国,地区的自由贸易利益,才能收到分担的军费。

竞争带来政治的革新,不会有不偏不倚的秩序,但更加公平的竞争,更加公平的贸易环境,还是有可能达成的。

谁可以在自由贸易获取最大的利益,谁负责维护自由贸易体系。

美国的贪婪,去工业化后,就靠自由贸易的核心地位,金融,和军事,印钱来覆盖政府开支。

如果去核心化,金融就会玩完,也就养不起军队了。

西方包括美,欧,俄一定成程度还是一体的,也许会逐渐让出自由贸易核心的地位,但凭借体量优势,利益联合还是会占有一定的自由贸易中的地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另类视角(第2/2页)

所以将来还是以斗求和,规模化,比较优势,性价比,磨合出国际自由贸易,多边主义的最大公约数,才是最有可能的方向。

双方像两个在求偶的生物,展示武力,展示内部政策,展示挣钱的能力,展示血条,展示潜力,画大饼。也少不了一些碰撞。

但我觉得阶级矛盾掺杂在社会里面,都没有总体战的想法,那样会需要民众的支持,双方只想玩下贵族战争。只有足够大的利益才值得总体战,赌上一切,在当今社会存量竞争,多边体系,哪里有超额利润来喂饱人民?既然拿不出安抚民众的利益,就不要动员民众,因为喂不饱的民众会反噬的。

需要纳税的主体出钱,来处理公共事物,但对方可以拒绝,这些纳税人便是议会,扩大征收财税的范围便是公民阶级,全体纳税便是民主。

民主的最后,不纳税,不干活,便是蛮族入侵。

处理公共事物的人,可以自行征税,而无有限制,便是王朝。王朝的兴衰只受制于税基的大小,开疆拓土。受制于税收和支出,税收从税务系统,盐铁专营,包税制等,从性价比,效率,浪费,对民众的伤害,各个方面考量进化,便是国家财政系统。支出包括分析领地是不是有价值?可以维系收支平衡?还是有战略价值?内部既得利益者,对税基的腐蚀。对应的国家内政改革。

王朝直到财政破产,重新构建王朝,循环不止。

我理解为,西式文明说阶级,是因为社会的构建最重要的保持让“自己”保持公民身份,有公民身份才能借助集体的力量搞压迫,为自己发声,谋利。自我开始平等,自我以下为奴。公民是自私的,还会堕落,一但公民群体变得太大,或者变得堕落,下面的奴隶将养不起公民,公民本身都会成为负担,社会失去活性,开始衰落。

东方式王朝,权归于上,大部分社会变化都是上面在谋划,不论是权利的划分,收税,内斗,外交,改革。

下面都是插不上话的,下面就是税基,上面对税基这个整体负责,但不对个人负责。权力只为权力来源负责,不对权利本身负责。

几千年的演化,把底层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中式精英的傲慢。我“爱”民众,与民众无关,我是为民众好。不会说话的民众,几千年了,第一次开始政治表达,税基的萎缩难道不是话语?精英可以随意玩弄公权力,直到财政崩溃。直到平衡组织本身,或者把自己吃光。

我看人家不想平衡自己,平衡自己就是背叛权利来源,权利是人组成的?别人为什么听你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你断人财路,别人怎么听你的?权力自然变得松散。下一个人再为了权力,大撒币,再哭一哭百姓,政治的劣化直到玩完。所以只能开疆拓土,搏一搏,当然胜了可以扩大税基,输啦,完的更快。有核弹的今天,只能贵族战争的今天,有敌人的今天,你能开疆拓土多少?

不看好。

(央地财税,原来是地方八成,中央两成,90年代改革后五五分。参考温铁军,温老的视频。

我书里说的清末的国家财政结构,土地占绝对大比重,去掉农民的消耗,地主作为包税人收取三分一?地方政府三分之一?中央占三分一?还有直属的海关税收,一些专卖垄断财源,大概这个样子。

我说过清末的政治表达是比较精致的,就是换个皇帝,原来的能量分配模式也不一定有人能拿出更好的方案,所以除了吃不上饭的人,对有产者来说意义不大。换个皇帝,税收和分配还是老样子。

现在国家财政表达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地方上又表达为转移支付,有些省份人力流失,人力是一种资源,所以在政治上表达为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是给民众的?也没错,但主要还是补贴政府,教育,医疗等负责社会秩序的机构。

不怕贫,患不均。沿海的飞黄腾达,政策偏向,贫富差距一定程度在撕裂社会。

所以有些地方在发地方债,债是国家信用,地方发债,投资自己,就是在稀释国家的财富。有穷有富,有的人有一块,有的人有100,平等的稀释钱,一定程度上也就是二次分配。

当然有的人,抱着的是二次分配,心里还想着点民众。有的人完全就是给自己二次分配,左手倒右手,公债变私财。比如?独山县什么的。这种立体式塌方**。你要稀释财富,要二次分配,但有的地方连可以投资的方向都找不到。国家修路,三通一达,可以投资赚钱的方向私人资本早就进入抢先机了。不盈利,能保本的也有政府投资进入。

到最后就是找不到方向,所以巧立名目,今年修路,明年拆了,重新扩宽,反复的为了花钱而立项目。

原来环村有双向车道,修好三五年,然后重修四车道。就村子的人口,经济活性,第二次修路的经济效应,恐怕也就百分之二十把,不能再多了。

对应我说过的,国家的债务扩张不能对应实体经济,出现大量的亏空。随着时间拉长,变成不良资产,借债搞出来的实体产业,不能对应债务。

开始出现大量债务违约,地方对花钱没节制,扩大债务规模。所有的一切都是站在稀释国家财富的基础上的。

因为债务拉动经济,创造需求,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岗位,随着创造出来的需求消失,产能过剩,要不要倒闭小型企业?裁撤岗位?经典的生产过剩大萧条。

计划是开拓海外市场?先创造生产力,然后给生产力找方向,走出去,嫁接到海外市场。

现阶段,海外市场不够大,不能消化生产力,所以化债阶段。也就是大萧条。换个名词,毕竟资本主义危机,怎么能在社会主义国家出现?

因为要钱来化债,平衡国家财政,二次分配维持社会稳定,所以想要蚕食西方的高利润产业,所以要花钱,上政策倾斜。扩大财政压力。自然导致西方敌视,从韩国,日本,美国,到欧洲,要么投降融入,要么上关税壁垒。

赌的是对手卷不过我们,赌的是对手不敢打仗,赌的是对手不能团结。)

内部压力和外部竞争力的的综合平衡,优化,做蛋糕和分蛋糕的平衡。

世界上永远不缺想要躺着赚钱的人,但随着时间躺着赚钱的人都会被淘汰。

让你自己和想要的生活,保持性价比才能存在,**平衡能力才会被市场经济接受。

时代改变人,人从来不曾改变时代,阶级矛盾是随着时代进程变得平衡。但谁能推动时代改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