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11结交

清末1895看观你好 11结交

簡繁轉換
作者:蝼蚁观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1 14:33:37 来源:源1

11结交(第1/2页)

第二天一早,3人吃过早饭,过江,又到了汉阳铁厂门口。

远远见有两人,在门口等候。却是昨日,堂中留下的那位幕僚带一个应该是厂里管事的,也不多言,抱个举,领着三人往里去,却见开工不足,工人不少都闲着,但人数不少,

“不知要找什么人?”

“从零开始建设布局,修建厂房的,尤其是参加建设高炉的,懂炼钢的,懂设备的,两到三人,合格的工人愿意北上的,我都要,最好有懂的培训工人的,我急需先建一个20吨的高炉,材料希望可以支持,钱都好说。”

“你懂,成本太高,不能用来修铁路,用一吨赔一顿的钱,炼钢部分只是对付着开工,产出做其他用,这里的工人,要运作的主要是制造机械成品,枪械,铁钉等成品铁器,钢具。

从零开始建设布局,修建厂房的,懂炼钢的,懂设备的人好说,也没几个人,我去谈。工人却是难,培养难,数量就这些,拖家带口的,去北方难,愿意去北方的不一定多。

20吨的高炉好说,我们厂建那座100吨高炉,没少花功夫,材料损耗,有储备,相关有经验的工人也在”厂里领导说。

(汉阳铁厂,100吨高炉炼铁两座,10吨平炉炼钢一座,5吨转炉炼钢两座,1902年数据,年产最高铁7万吨6000吨钢,此时出铁,出不出钢不知道,但成本高很压制生产,**)

“请尽力去招揽,我可以多出工资,待几年带出新人后,再回来也是可以的,你们再接收,我报销路费,衣服什么的”

“要是走了,岗位是要招人顶替掉的”

“未来几年,北方厂子会越来越大,每年都从这边招人,每年都有人回来。”

此人看向身边幕僚,见幕僚点头了,才回话;

“我做担保,贴出告示去,年后启程。”说完直接走了,是个雷厉风行的人。

“时间很紧,明年俄国在东北就会开工修铁路。我判断不出十年,俄国西伯利亚铁路修通后,会入侵东北。海防空虚,铁路也没影子,日本也难制。

请多培养***械的技工,顺利出钢,就会采购设备,开始制械。

我去说服中堂,以中央的名义担起来责任,出些钱来给总督减轻压力,拿到钱可以再买设备,把新厂建设到煤矿去,从新开始。”人家这样帮忙,如此配合,张克有些感动,说些掏心窝子的话。

“我会转告总督,早做准备。不瞒你说总督现在压力很大,就在钱上,利息的事,哎,如果能成,就帮大忙了。

大人吩咐,让我带你认识下南方的新学派俊杰,有开明士绅,做各种新式产业的,留洋回来的,民间才智之辈。”

“总督厚爱,恭敬不如从命,但事情确实很急,咱们十天为限,走多少地方就多少地方,然后我要尽快赶回去,百废待兴啊。”对方有意交好,结交。张克也主动缓和。

“我,张克,字君泽,原籍安阳,在日本留学十年,去年回的国,学的西方文史,机械,在日本铁厂待过。回国后在官译馆,后得到李中堂信重,代为奔走,建设钢铁厂之事”

“凌兆熊,字.......不才,只是从两广时,就为总督奔走效力”

这里说一个概念要有理解,官员是流官,来当官,手下要有人:官府的人,自己的人(自己招揽本地人,带人上任,从来源大概分两类),本地势力大概分三方,干五年,当官的要走了,本地官府的人就和你没官方上下级关系了。你们只是有“情义,旧识”,地方能合作的继续,不能合作的也就会慢慢断来往,不认识了,你们只是有(利益)。自己的人你要安排:要带走的,不带走的。不带走的,作为本地人愿意跟你几年,就决定跟你一辈子?跟你几年鞍前马后,不给安排一下?不想要的,也要看着奖励,惩戒,安排出去。

所以一听就知道这人是张之洞的铁杆。

之后几天,要和张克亲近,结交。

人待在一起谈天说地,只要有魅力,留下些好的回忆,自然就会亲近成为朋友,两人也有作为新派代表张之洞结交李鸿章的意思。

都难,不要互相支持?再说结交,去结交谁?当官的你级别太低了,没背景,不需要。本地势力,你没什么能量,距离太远了,也不需要交际。所以主要就是张之洞手下的人,湖广洋务以张之洞为首,很多人才,都是新派要认识认识。

张之洞幕府大概包括五个群体:文案委员;洋务委员(含局,所办事人员);文教助手;训练新军的助手;用作教官与工程师的洋员。也就是:一传统文官,二干洋务的官,三名士老师(宣传老大,名声,思想,和教育,储备人才),四军队教官,五教育国人干洋务和训练军队教官的洋人老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1结交(第2/2页)

在李鸿章处,说实话张克只是和友文对接,处于一个群体,的一部分,的手下。

钢铁厂干好,应该就可以成为一个群体的一部分(李手下干洋务的官,分管一部分?)。

两个系统,李鸿章的私人的系统,朝廷的系统。都还没出头呢。

而凌兆熊是张之洞手下一个群体的头脸人物,官场也已经是有品级的了。

认识很多人,参观很多地方,有点代替李鸿章来考察的意思。张克也是不敢怠慢,小心应谈,仔细观察,不懂的认真询问记录。这时他代表的是“京城李中堂派来南方,询视的,完了会回禀中堂。”也不敢说什么自己的想法,以免误解,规规矩矩的。

有一人辜鸿铭,在张之洞手下,很受到张的重视,精通各国语言,也是翻译,戏称和张克算同行,只是翻译的是文学类,张克是偏向历史。

但历史和文学不分家,两人互相交谈,也是各有感悟,有相见恨晚之意,说的旁人都插不上嘴,辜鸿铭说西方文学大拿的作品,感悟表达。

张克补充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大家都是听得津津有味,人文互通,还有人说些国学史上近似的人,史,思想,让人拍手,惋惜。

文学中歌颂和伤痛是两大主流旋律,辜鸿铭毕竟是家世富贵,在西方又是在上层学习,学习的正统思想,见多了国强民富。

而张克讲西方历史说些阴暗处,到最后忍不住又将自己所见说了。

“西方列强,国家越来越强,人民富庶,却又言,农人不能维系生活,为求活远走海外,本以为西人施政不仁,赋税过重而已。

后在日本多年,见日本实行西法多年,但在路边乞讨者,十年间只增不减,和一乞讨妇人,详谈,其言家中田少,多纺织,以补家用,家里男人除了自己的田,又帮富农种些,这样才能糊口,日本引入西方工业纺织法,出产质量胜过人织,价格便宜一倍,她赚的钱越来越少,日本引入西方炼铁厂,铁器廉价,农人多买,效率大增,原来十人干,现在只要7人,丈夫也不需要去帮忙了,养不了家人,只能卖儿卖女来城镇乞活。改行做工,投军。

后来又听说日本维新以来官设铁厂便宜卖给私人,闹的挺大,我打听缘由,原来是引进后官营铁厂挣钱不少,贵族民间又设立几家大量出铁,铁器耐用,以致出产的铁太多卖不出去,让官设铁厂赔了钱,这才出卖。

被人买去后,出铁造船去了,但我见,近海民间多用木船,远洋日本没有港口,清日之间用?能用几艘?我猜测是用在了制造军舰。

日本数千万国民,破产者十出一,数百万众,但能有口饭,就愿意卖命。

在日本,国内民间沸腾之势与日俱增。

甲午之战,索要,朝鲜,台湾,辽东,已经有了西方列强,国强则外侵之势。

以弟所闻,列国最强者,国民有五农,五非农之比例学说。

非农者,军,工,商,学,官等,农民就是种地产粮。

以比例看国之强弱,次之七农三非农,最次九农,一非农。

俄国被视作工业弱国,但国民过亿,出一百万军,绝对无问题。

日本国民四千万,变法初成,能出多少军队?四十万过了,算一半二十万如何?

请诸位兄台明鉴,东北危亡在即,东北亡,而国亡不远呀。”

满座都惊,不敢再轻视为李鸿章的代表,这是个有见识,自己有想法的人。

张克名声想法渐渐在南方开始传播。

年节将近,张克去拜别张之洞“席间之言我已经听说了,金玉之言,我在南方,力量够不到北方的事,在北方全靠少荃了,但有事,酌情打电报,写信就是,我一定帮忙。”(中国电报业不成熟,有些岗位还依赖洋人,有可能泄密)知道可能有关于针对日本俄国的事,所以改写信安全。

“谢总督,晚辈回去一定向中堂直言”。

留下李全准备安排年后工人北上,有事解决问题,解决不了打电报。

给友文发电报,通报消息,带张过开始北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