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2消磨

清末1895看观你好 2消磨

簡繁轉換
作者:蝼蚁观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1 14:33:37 来源:源1

2消磨(第1/2页)

在清末富裕的家庭为了孩子考虑,会让孩子开蒙,学习识字数数,以便将来生计打算。若是家中有余财,孩子是读书的材料,就会让孩子进学,拜师,进学院,学习四书五经,以求科举之路。那去海外求学西学呢?花费高昂,不仅要家庭富裕,还要有见识,因为西学可不能科举考官,来学成归国,能有工作吗?有出路吗?此时儒学还是正统意识形态,圣人学说,西学不过是蛮夷的学问,地位相当于现在疫情后的美分言论。

到了京城又有4人前去投靠亲友,留下地址后别拜别而去,剩下三人张克,李国道,苏进租下相邻的房子,安顿下来,没有可以直接投靠的亲友,但亲朋的亲朋,乡谊还是有的,前去拜访走动,探听消息也是应有之事。

转日过去,待访友归来后,三人碰面,互通消息,毕竟之前远在日本通讯不便,很多都是大概消息,而不知细节。此时才知原来和日本开战,一直分为两派,求和、求战的都有。皇上主战,结果海军全军覆没,陆军在朝鲜也败了。正逢科举考试,有一个叫康有为的举子领头带着一千多举子们发起了公车上书,上书内容大概分为4条,拒和,迁都,强兵变法。

在张克看来:

拒和,就不用赔钱,也代表没有认输。大国打小国,自古以来如果兵弱,就是打持久战,消耗战,直到小国民疲国亡,或者称臣而降。赔钱不过是资敌,迟早还要打。

迁都,定是担忧,海军全灭后,海疆已然无防,日军直接天津登录,兵临北京。说句谋逆的话,大清入主中原靠的是武力为根基,小族治大国,满汉有别,中间互有提防,如果政局不稳,就有亡国之祸,所以才着急求和。自太平天国后中央就不大控制的住南方,李鸿章在中央就有点政治妥协的感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2消磨(第2/2页)

强兵,陆军在朝鲜战败了,如果将来敌人从天津登陆直击北京,陆军再败,如何是好?

变法,这次输给日本,说明了只有学习西法才有出路,才能强国。这是根本。

西学领袖北有李鸿章南有张之洞。位高权重,实行洋务,学西学的,如果走官方的路数,有门路定该去走走门路。

还有就是听说康有为,在北京开设报纸,宣扬西学,大组学社,有些声势,本来想前去拜访,却听说康有为南下去了。

急切无用,只能各处投帖,访友,交友,熟悉北京,听长者劝导,补补拉下的国学底子,各种乱七八糟的规矩,明的暗的,好不令人厌烦,又是无奈。

想三人,都自视英才,归国想做些事去,却如同身在泥垢,寸步难行,整日里空谈,赔笑,鸡同鸭讲,出去交友拜访,自是要展现才学,才有可能被人看中,被人拿去用,证明有用,才算有了立足之地,做的好,有名声,再转进。张克还好些,毕竟历练过,李国道和苏进毕竟年轻,没少和人呛起来,清朝是个几百年的王朝,传统也是千年之久,一些经验,规矩被世事检验,奉为金科。这些传统根植于每个角落,每件事。西学出发点不同,或有共通之处,不同之别,也是不胜列举。论起来谁都说服不了对方,难免不合。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