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5进言

清末1895看观你好 5进言

簡繁轉換
作者:蝼蚁观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1 14:33:37 来源:源1

5进言(第1/2页)

(这里仿照的走向共和,国父一介白衣,洋医生可以一试,张克还有编制,也是洋才,为何没机会?)

这时规矩,主人为了知道谁,做会客筛选。毕竟有各种各样的人来拜访。

先到到门房上拜帖,写上你是谁,身份职位,有啥事,住址什么的,可以去哪里找你。然后等通传,里面分不同幕僚见不同的人。见面聊,聊完一个,下一个,有些事幕僚直接办,后面上报主家知道就好,再有些幕僚办了,都不需要上报的小事,有些通报后,带去见正主。

求见的人都排队等着,可叫人不可能按顺序来,有地位,有事的先上。

也没人搭理张克,穿的一般,没穿官服,年轻,谁知道干嘛的,不像啥有力人士。也许就是想来走关系,门路的读书人,太常见了。

像他们这种的,有专门接待的幕僚,看出身家庭,介绍的关系,不同处理,不值得重视,来的多,处理的也快。

里面人看拜帖“张克,没功名,但也算个官?翻译洋人书籍的。没写家世有什么人,没啥关系?安阳的,但去留日去了十年,学西学,文史,机械。学说西洋话,读西方史书和能干技工?自称西学有成,以求咨询,考察。

有关于日本事报告中堂。”

去年败给日本,吃了大亏,中堂直隶总督的差事都卸了,怎么日本的事,报到这里?也是个自荐找门路的吧?但学西学的这时真是稀罕人物,中堂一直兴办洋务也许用得上。

没敢直接打发了,向上通报。

不久李府有人出来通报,张克被带进去,在一处偏房,见到了一位幕僚。

李鸿章办理洋务多年,只觉人才难得,传统教育培养的都是做人道理,做官讲究从上面向下管理,做人听上面招呼,守规矩。

洋务和传统手工差别巨大,但都是师傅带徒弟,知道就是知道,懂就是懂,多年兴建洋务,但问题是没师傅,有的行业整个都是空白,懂洋务的,能到跟前的人,觉得有用的,都派出去做事,带徒弟,以观成效,再行安排。工业技术的摸索进步就不说,实验,规律,物理现象的总结,提出假设,理论指导,还太远。

工业的引进就像传染,合适的环境准备好,然后传染,一传十,十传百。但制约传染的是什么?传染源和资本,环境。

府中有负责对接这块的幕僚,上茶聊天,在张克看来对方接待公关,谈话十分老连,对西学洋务,有了解,但了解不深。

问些浅显东西,回答起来十分简单,进入自己了解的西学领域,慢慢进入状态,把对方知道的西方风俗,产因,由来,向深处讲解,西方史是张克的强处,工业技术史有些枯燥,人文史有趣,但怕有些空乏,无法打动对方,代为引荐中堂,于是讲些实业运作,让对方知道自己是人才,但对方对现代企业运作是门外汉,一聊就知道没实际操作过,认知浅显,不甚了了。

只能讲自己对日本的观察,对西方国家的理解,对未来的担忧,说自己认为日本消化朝鲜后,还会扩张,中日可能还会打仗,自己在日本听说的,1891年,俄国东西伯利亚铁路开始修了,未来也许还会像1860年一样入侵清朝东北。

听到中日可能打仗没太大反应,听说几年后俄国可能入侵,绷不住了,表示兹体事大,不能决断,愿意引荐中堂,让中堂做主。但中堂事务繁忙,要安排时间。让张克明天再来,明天安排不了,后天再来,总之会想办法让张见一面。

陈克回去转日再来不提,只说幕僚向上汇报,说陈克西学,研究颇深,是个人才,值得一见,日俄之事,民间不知,但上层早有认知,并不觉的惊奇,此时国内大部分视俄为救星,主张在东北连俄抗日,中堂出洋和俄国签订密约,让俄国在东北修铁路,已经有风声传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5进言(第2/2页)

隔日再来,居然真的见到了李鸿章,被人引进时,颇有不实之感,脚下发飘,说不紧张是假的,只是想到心中所忧,自己的抱负,气从心生。

只见堂中几人,一老者坐在上首,两名可能是幕僚的壮年之人,坐在侧座,张克上前见礼,报名,然后等待答话。

“你是安阳人士?家里有人做官吗?则么会想到去日本留学?”一人问到。

“回上官话,在下祖籍广东,先人做些海上生意,被洋人所欺,后不再出海,只在广东经营,太平天国之乱未平,一八六零年,英法攻入北京,早在海外见过洋人,奴役土人,禽兽之行,数之不绝,知洋人残暴,见国不能守,心中不安,待到回乱被平,分家一脉到安阳置地。广东族人或有官职,只是小幼离家,却是不识。

祖父尚有兄弟健在,两地遥有书信往来,知选幼童留美事,知道国家有兴办洋务之心,忧心国事不兴,转托人带下官留日求学。”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子孙计,则计深远。今天见你,是因为你言清日还会再起战端,还有认为俄国会入侵的原委,细细说来。”

“回大人,我在日本读翻译的西史书籍,书中讲国家,越来越强,人民富庶,却又言,农人不能维系生活,为求活远走海外,本以为西人施政不仁,赋税过重而已,在日本多见路边乞讨者,十年间只增不减,和一乞讨妇人,详谈,其言家中田少,多纺织,以补家用,家里男人除了自己的田,又帮富农种些,这样才能糊口。

日本引入西方工业纺织法,出产质量胜过人织,价格便宜一倍,她赚的钱越来越少,日本引入西方炼铁厂,铁器廉价,农人多买,效率大增,原来十人干,现在只要7人,丈夫也不需要去帮忙了,养不了家人,只能卖儿卖女来城镇乞活。

后来又听说日本维新以来官设铁厂便宜卖给私人,闹的挺大,我打听缘由,原来是引进后官营铁厂挣钱不少,贵族民间又设立几家大量出铁,铁器耐用,以致出产的铁太多卖不出去,让官设铁厂赔了钱,这才出卖。

被人买去后,出铁造船去了,但学生见,近海民间多用木船,远洋日本没有港口,清日之间用?能用几艘?我猜测是用在了制造军舰。

日本数千万国民,破产者十出一,数百万众,但能有口饭,就愿意卖命。在日本,国内民间沸腾之势与日俱增,攻朝是朝野共识,铁厂,丝厂可以多卖货了,也能给破产者机会,出国求生,政府可以划外国地养本国民。

人口繁育增长,此势不休,数十年吃掉朝鲜,见东北空虚,必然求取东北。世界诸国但有实行西法,引进工业,此势都同。只是有的国家,有大量闲置土地可以移民,并不显现,如英国。有的如日本,地小人众格外急切。

俄国,1860年才废除农奴,农奴无处求活,有不远千里到远东的,三十多年,已经有了数百万之众,等火车通了,以俄国,欧洲最多的人口,一年来个几十万,都是往少了算啦。

三十年后,如何御敌?以在下观之,为数十年未来计,请求修建去东北的铁路,大量移民,以求实边御敌。为国家存亡计,请求变法。”开始还语气平和,说到为未来计,为国家计,已然有了峥峥之感。

在场都是厉害人物,虚言大话,还是金玉之言,望而知之。两位幕僚已经起身,主座老人也坐直了身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