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44苦难

清末1895看观你好 44苦难

簡繁轉換
作者:蝼蚁观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1 14:33:37 来源:源1

44苦难(第1/2页)

辽宁的财政主要是以农业税为主。在你的粮食到时节了,收成以前。所有的财政都是上一年的结余。

袁世凯在关内,商农之间的财政比例,可能比辽宁这边的农业税收入占比比例好看一点。

但也绝对逃不出农业收获时节的制约,这时代毕竟还是农业税占大比例的时代,国内田税,对外贸易的鸦片,粮食出口,大都是农业产品,虽然在书面表达是农税和商税,关税,但实际嘛......,绝大部分都是地里长得,或者吃地里长得。

只是如果地方士绅豪商赞助的话会比较麻烦,改朝换天,朝夕之间就要施行?又有多少人会仓促下注,而不是观望局势?

多少地方势力起了自治之心?几人愿意服从中央?还真是难说。

袁世凯入主北京,马上派兵进直隶,河南强行收权,自然风评变差,在新式追求平等的革命人眼中,独夫民贼也不过如此。

张克在辽宁实行的政策,在新派的民主人士看来,比袁世凯更加独裁。

但也有欣赏的人看到了辽宁钢铁厂,铁路,教育的投入发展,认为这样才能拯救国家,国民上下一心,国家才有出路。

辽宁毕竟大部分人口都在政府的直接掌控之中,民间很难翻出火花来。

就凭辽宁是白纸,内部都是新设。而关内人际势力错综复杂,袁世凯王佐之才辅佐,天下归心,强兵压制,最少也要花一年时间才能稳定直隶、河南部分吧?

天津、北京,全国数得上的繁盛之地,要想清理明白其中关节,那真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可以做到的。

以三万老军,加扩编的新旅,收拾黄河以北小7,8千万人口。凭借北方铁路输送,站住要害节点罢了。

数年前没铁路那会是想也别想,做不到的。就是如今军队派出去,也是米中淘沙之感。

张克请友文去天津见聂世成,聂士诚是肯定不可能站队辽宁的。但希望他可以,在北洋内部说些好话,吹吹风。

在北洋内部,防止袁世凯的北洋和张克的北样相互冲突起来。

虽然分两个山头,内部的权力和财富流通都受到了限制。

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没有办法完全切裂开的,将来哪方得了天下,相熟的人这么多,内部人员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切割不开的。

张克的辽宁政府中,有太多人和李鸿章北洋集团有交集渊源的人了。军队原来最早的弟子是宋庆部,军官是北洋武备学堂,有淮军北洋的影子。

虽然真正上年纪的淮军老人不多了,但确实有不少军官长辈的关系,相互联络的太深了。

张克和袁世凯之间也开始了通信往来,互相试探。

袁世凯不用说了,就是要掌握最高权力。

问张克是什么想法?张克也不掩饰,直言己要救国,可以先让袁世凯先上台唱戏,但如果不行,自己将来必取而代之。

袁世凯毕竟比张克大了10多岁,其实此时正是壮年。人中龙凤,心中豪迈之气,宰制天下的愿望,那是非常强烈的。

看出张克不居人下,将来或有一战。

觉得现在也许是机会,内外夹击,扫平辽宁。

但部下幕僚都不赞同,劝说袁世凯,张克的军队也是脱胎于新军。山海关到锦州,一条铁路直线狭道层层布防,早有准备,进攻实在是困难,兵力紧张,一时进攻受挫,僵持在那里?将来怎么收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44苦难(第2/2页)

形式就是这样的形式,关外和关内开打,必然是两败俱伤。

不如同出北洋,相互之间做个安稳的邻居便罢了,先分头收拾局面,将来回头再说。

开春之前,终于传消息过来。让东北的2万北洋军入关。

北洋军既然撤了,那剩下的3万八旗军,自然不是对手。

要防止北洋的军人路上出意外,变卦。要求分批撤退,一批人3000,一批人3000,每两三天出发一批,到抚顺坐火车,中间不下车,直接调到关内,去帮助袁世凯稳定地方。

他们本来就是关内招募的壮丁,又有没有融入辽宁的军屯系统,没有在本地落下根来,张克招揽,也没有留下多少。

剩下的八旗,见局势都定了,大势已去,溃散的溃散,投降的投降,到了4月份就攻入了吉林,下半旬就派人和北洋交接,开始接手北方战线,换防剩余北洋部队。

随着八旗的平定瓦解,有不少愿意继续当兵的,留下不说。

一视同仁但要讲规矩,当兵待遇也是不错的。不愿继续当兵的,那也没得说,回去分田种田交赋税,只能给些优惠,稳定局面。

剩下实在不愿意同心走路,心有不满,怀有怨恨的,也不会选择送死,会藏于民间,伺机而动。

但大势不败,一点人手又能动摇什么局势?

根据吉林的户籍资料,沈阳的户籍资料。如果张克可以完全把所有的户籍人口,全都控制住,就可以增加超过一倍的人口。

东北开禁前人口700多万。黑龙江沦陷几十万人。张克移民400多万。也就是说,辽宁和吉林现在最少有1000万人口。但是张克现在只控制住了600多万人口。

剩下的400多万农民都是有地的。要如何实行政策,民政部如何安排,还要好好的考虑。北方战线交给自己负责了,对俄国的方面也要做安排。

对于这一部分本地居民,毕竟没有活命的恩情,还自有土地。

汉族早先的关内移民,按照4成的田税,满族民众3.5成的田税。

越向北天气越寒冷,粮食减产,税收也减,有天灾也救灾,会考虑农民,但优待是不可能的,对农业实行余粮大部分收缴,投入工业的政策是不变的。

血泪谁言?众生苦!

做民族政策也只能做到这样。

下层农人本来都不易,税收水平差距大,治下的民众非闹出乱子来不可。

按照张克的想法,这样收田税是不能长久的。再过10年、20年,东北发展了,迟早都要进入市场商业社会。

看时间,东北不论移民,满汉,农业税尽快下降到三成左右,维持一个标准,有助社会稳定。

是有一个度,但不要想太多了,一口吃不成胖子,在同时代算可以了,主要还是为了廉价粮食,支持东北的工业发展。

农民手里有些粮食,人口增加,或者换取物品,纵然不是直接收到政府手中,吃不了的粮食要流入市场的。

为了尽快把所有人口都收入体制,东北内部的铁路网,道路网的建设要加紧了,控制社会,或者减少运输损耗,商品流通都是需要的。

要在东北建设大量的工业。

鞍山一座钢铁厂已经是不够了。外部环境,内部政权安定下来,立刻就要开始二号厂建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