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12唐山

清末1895看观你好 12唐山

簡繁轉換
作者:蝼蚁观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1 14:33:37 来源:源1

12唐山(第1/2页)

到天津,下船也不停留,直奔北京而去。此时已经是年后了。1897年。

正值年假,官员们都忙着互相拜访。

见到友文,“君泽见瘦了呀,去年你在官译馆当差,你初次来访,当时只见你神色红润,说话底气十足。此去不过月余时间,但天寒地冻,再见你,神色疲倦至此。真是受苦了。我已经上报中堂,表你为----(朝廷的系统升官了)。”

人有千面,听一个人说的话,就去相信一个人,毫无疑问是愚蠢的,当然你可以直接选择相信,然后背叛了,再报复,倒不是怕张克骗财,而是怕张克不堪用。

两人相识两个来月有余,共事月余。经历这一趟,才真正相信张克。他的人和他的话是一样的,能听也能干,可以用,算是过了考察期。

过了考察期,李中堂当然不会缺官位来拉拢有用的人才。

很多事电报上只能说个大概,两人细细了解了彼此手头的消息,想法。

等两人把事聊完。张克说了自己手持名帖,在湖广见到了张之洞,有消息受托向李鸿章传达,希望可以见中堂。

友文说休假时间,中堂一般不问事务,但事关张之洞,也不敢私自决定,转去后院问询。

传话张克进去,李和家人在后院听戏,把身边玩闹的幼童后备,手边人都赶远,在手边给备了凳子,挥手示意张克坐下。

张克把自己办的事简单提了一句带过,把汉阳铁厂的难处原因讲解了下。然后张克也不隐瞒,重点把两次和张之洞的谈话,细细说来,未有隐瞒。还有承的人情。

李鸿章心情不错。“自从曾文正公平太平天国以来。我历任地方,后久在中枢。家里官员也多。门下官员也多。湖广的事儿,我也只知道个大概,下面说的含糊,没人能像你说的明白,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啊,张之洞是被架住了。

做官就是这样,明里的,暗里的,很多事情,有人看破了,却不去说破,水深了去了。

你确实嫩了,但还好,心里还有点分寸。

张之洞在湖广兴办洋务还是得力的,但争取早日出钢,修建卢汉铁路的事儿,是指望不上阳汉阳铁厂了。

好啦!张之洞的意思我知道了。你安心忙钢铁厂的事儿就是了,做的好了,真挣钱,有宽裕,我给他个人情,拉他一把就是。这气量我还能没有?”

“我和友文一定抓紧,下官告退”李摆摆手,接着听戏,张克,行完礼就往外走。

好好休息两天,过了年节,拜访苏进,李国道。

三人都有日本,国内各处来信,有说来不了,婉言谢之,有推荐别人的。有说开春来看看的。

托友文在官面上打招呼,把二人从官译馆借调出来。

都是年轻人,再也按耐不住了,要出京往唐山而去,希望友文也一起来,友文懂,没自己去帮打开局面,三人人微言轻,什么也做不了。

一行两辆马车,出京去天津。

路上已经可以看到京津铁路的建设(1895年开始1897.7完工),只是都是用的外国铁,张克没去问。

为了军工产业,天津机器制造局,前文提过产能拉满一年2400吨钢,按100比20比1的煤碳,铁矿,出铁算,一年用煤二十四万吨。

李鸿章带头,唐廷枢负责,在唐山开创开平煤矿,有现代化机械,使用铁轨,1881年全面投产,雇工3000人。1882年产煤38000吨,1898年达730000吨。历年扩充设备,改善运输条件,备有运输煤轮,设有专用码头和堆栈。到19世纪末,总资产已近白银600万两。(有个大概,只能做到这步)

1892年唐廷枢死后,张翼接任督办。

唐山是北方最早开始铁路建设的地方,工人,经验什么都有,就是没钢铁,李鸿章一开始一切都是朝着军队使劲的,没出过洋,不了解铁路,钢铁的重要性。这次回来观念变了,首先想在政治端发力,但失去了信任,被排挤,架空。

张克自荐上门,是他重新崛起的钥匙,大家不会觉的李鸿章没钱把?

1897天津到唐山是有火车的。北方有自己的蒸汽机制造,出产自己的小型火车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2唐山(第2/2页)

一行人从天津到了唐山。

在开平煤矿见到了张翼。这样的肥差,关系自然很硬,能接班,和李鸿章的关系也不差。

和友文也见过,双方没冲突,还可以合作。钢铁厂建设好了,煤矿扩大产能也指日可待。

把张克介绍了,是被中堂委任负责钢铁厂的,双方认识,明说和负责创立开平煤矿的唐廷枢一个路子,干成了会被中堂收为弟子,让多帮衬。对方自无多言,介绍具体负责的主事给张克认识,以后有事就可以找他,只要账目清楚。

张克称是。

从天津装备机器制造局,和炼钢炉子一起过来的技术师傅,都借住在这里,张克都去见了。

永文和张克,煤矿主事,在开平煤矿附近转了几天,在附近寻找建设铁厂的地址。

避开矿脉走向,还有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证安全,不影响后续煤矿的开采,铁厂的运行。大冬天的,吹了几天冷风,终于确定了位置。然后就可以安排建设运煤的铁轨。铁厂前期的工房住房建设也要开始。各种生活设施。占地,本土民众的安排安置。

在煤矿工作的有不少都是附近的本地人,问他们打听附近的铁矿,哪里出名。他们都说古冶有铁矿,很好,很出名,从古代就开始了。

于是又奔古冶而去,找几个矿口,练钢师傅看了矿,点了头。于是直接亮出李中堂来的身份,给矿主他两个选择,一是把矿山入股,二是看矿山值多少钱,给钱买下来。

后续用钱的地方还很多。几人是官,友文的家世让他不在乎这些东西。但张克可不想刚开始就把名声传差了,所以好好谈,劝说矿主把矿山抵作资产入股,员工收编,自己是炼钢的,老板不懂,但来头大,顶不住,还给口饭吃听懂了,也没说的。

先收一个,但如果没问题,估计这边的铁矿一个也跑不了。不远,滦县也有铁矿,不知道哪边品质好,后面也要去调查。但当务之急是先把铁厂运作起来。

找中人写了文书,唐山铁厂就算存在了。

安排开平煤矿的主事,看看怎么提高产能,上机器,采购机器,怎么运输,招揽人手,只管做事,不会亏待他的。

把李国道派他当副手,清楚账目,学习经验。告诉国道,学法律的,理解法律,看看怎么创造厂规,管理人员,西方法规到本地怎么落地。学习财务,掌握财务,才能建立惩戒,奖励让厂规落地。要建设现代化管理的厂子。

距离大概十来公里,真左手煤,右手铁。

开始安排人拉铁矿石,到厂址去准备炼铁,高炉架起来就要抓紧炼铁,炼钢。

各种耐火砖,沙场各种配套,都要有,古冶有些用的上的,有些现代工艺没有,要摸底,去日本,联系汉阳那边,天津那边,配齐。

各种忙的昏天黑地,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手下没人,从大到小,什么都请示,没答应,就停工。

时间慢慢过去,本地,天津招人。提拔人员,招收的识字的工人慢慢到位,技术工人先顶起来管理,把各种架构安排起来,安排奖励。慢慢建立威信,终于开始有摸样。

两个月后从汉阳送来的材料到位,开始高炉建设,第一次试产出铁,然后调整钢炉开始出钢。

虽然只是30吨的日产小高炉炼铁,一个20吨钢炉使用,作为实验性质。

但心放肚子里啦。有了第一次,后面有模有样抄作业,铁厂算运作起来了。开始有富裕人手,开始培训,轮流上岗,上岗干活,不上岗上课。

有煤有土,建个砖厂,房子厂房拔地而起,东北的木头,海运过来,土法塑型的钢梁造出来。

水泥厂也提上日程。

海外采购的机器,汉阳的工人开始慢慢到了。来投奔的学长,学弟也有来的。苏进一直跟自己做事,当副手,一个阶段过来也大变样了,很多东西可以帮处理,接手。

李在道,制定规矩,天天开会嗓子都哑了,开班速成班,开起来,要培养人手。

所有没接触过做工的,农人,各种培训前,先军训,训练服从,改小毛病,生活习惯,有些优异的,吸收进厂卫队,执法,练枪,有个小队,培养教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