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26算账

清末1895看观你好 26算账

簡繁轉換
作者:蝼蚁观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1 14:33:37 来源:源1

26算账(第1/2页)

自古以来,权力的交接,低调,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和影响,不生波澜,让你的竞争对手不知道他真正的敌人是谁,让他在确定敌人的时候,就已经落入掌控。才是权力交接最好表现。

李鸿章自从回到北京后,就一直赋闲在家,作为近两年来最得意出色的徒弟,娶的又是李鸿章的侄女。李鸿章来是正常的。给张克站台,又是必要的。

你要尽量麻痹你的竞争对手,不能让他们过早的察觉,聂士诚,宋庆、袁世凯这种威胁非常大的潜在竞争对手,那是一定不能请的,但又得罪人,所以结婚不能太高调。你要想办法敷衍过去。

但需要邀请什么人?就大有讲究了。

邀请你要打造自己的势力中会和你同流的人。比如像各种洋务派的人物,大家都是都是新派的,还都是干实业的,挣钱的,各种相通的,你要结婚了,请大家一起来祝贺是不是很正常?

他们有钱,有权,张克在明年之后会慢慢发展出暴力,两者正是相互结合的最佳组合。

而李鸿章的出现和站台就是他们能够顺利组成一个小团体的前提,没领导支持谁跟你?又可以保证张克的领导地位,要不然你资历确实不行,容易出事。

在婚礼上和张克结婚,成为他的妻子名字叫做李爱莲。这个人选是很有讲究的。因为张克和李鸿章明确说,自己一辈子就会明媒正娶一个女人,需要一个合适的贤内助,那么这个人就不能随便。

要不然请参考汉武帝和阿娇旧事。地位不能太低,要不然有轻视之意,就算张克不在乎,将来外人看来,可能会影响不好,张克成了事,会做大的,将来谁靠谁还说不定。

在李鸿章的家族长大,李鸿章家地位太高,子女难免嚣张跋扈,不好相处。

想来想去,找到了李爱莲,她是李鸿章亲兄弟侧妻所生,性格温婉,知书达礼。并不强势,就非常合适了,性格上没问题,血亲也比较近。

婚后几天,把大家大老远叫来,都知道有事,透过气了,都没走。

约在一起,开始开会,李鸿章主导,张克副之。

讲解讨论目标和计划。说明先带着大家下面开小会,是从钱财的筹集开始,物资的收购准备,一些战略物资的转运,移民条件统一,铁路工人招募配合,秀才基层人员招募等。

苏进唐山铁厂,机器枪械加工。

沈保靖天津机器制造局,机器制造,弹药生产。

李在道,锦州难民安置。

盛宣怀银行,铁路总局,

等等老人多,新人少,都是和钱物有关系的人。

等他们讨论好计划,各自回去准备,李鸿章会再召集,北洋集团的各部头头开大会。或者直接通知,比如聂士诚,宋庆、袁世凯各部北洋远近军头,地方督抚,亲近实力派。

开大会不是现在要怎么样,而是给大家通信息,让大家知道有什么事会发生,做准备,等真的发生了别惊讶,迅速行动。

我干的,我带头,你们到时候和我一起干就完了,好好分析分析别站错队,会死人的。

在对手发觉,反应过来之前,有时间差,这是积累赢面的时间,尽可能把握住。

在这个在没有机器农机的时代,缺少牲口,只有铁器充足的背景下,一个成年男人差不多可以种10亩地。嗯。再多的话他就会错过农业时节,影响到产量,力量使用差不多到极限了。

一亩地的产量大概在100kg左右。

移民按家庭成年人数量来为基础分地,男人10亩,女人5亩。一个人少的正常的家庭算两人15亩地,那他就可以生产1500kg。一个是成年人,他一年的消粮食在200kg。

清末这个时候,人均水平大概是350斤。就是一百七八十公斤的样子。

1500kg也是足足7个半成年人的供应。要知道,我们分发土地是按照一个成年男人计算。超过50岁以上的男人会减半。超过50岁的女人不分地。家里有孩子有人成年就积极鼓励分家。那么一个家庭最多是一个成年男人,一个成年女人,他的父亲,他的母亲,2~3个孩子,7~8口人,25到20亩地。

一年生产两千到两千五百公斤粮食。给他们剩下大概是一半粮食。上缴一半粮食。嗯。收税大概是收50%然后随着时间政策需要,改变税率。比如当兵,不交税?少交?有没有人愿意当兵?都要根据数据反应调整。

不当兵地不是自己的,是公家的租给你的,当兵了地直接给你?

在锦州地区。冬天在东北地区来说的还是比较晚的。高粱可以在7月中旬以前播种。大豆和谷子和玉米(没良种出现,不耐寒,此时小规模出现)在6月中以前终止就可以。也就是说。他保留一个月的时间,留着来开荒。

3到6月之间来的移民,只要不耽误当年的粮食播种。他们当年种下的粮食,第二年就可以收成。会被安排立刻去开荒。

过了这个时节,种地来不及了,来移民的就需要供应两年的粮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26算账(第2/2页)

所以过了这个时间,他们将不会被直接安排开荒种地。因为时间已经过去了,着急忙慌把地开出来,也种不了什么。会被安排去建造房屋,修整道路。

根据这个账来计算,看看他们需要多少粮食,可以进行多少移民,毕竟是关系到整个计划的未来。

按头一年开荒的新田,产量不足,只出产标准的百分之50以上,维持移民自身需求,少量交税。

两到三年时间左右一定可以达到标准生产能力。

那么计算公式也就也就来了,第一年。为他们提供种子和粮食消耗。等到他们到秋天。就可以自给自足。到达第二年,他们就可以上缴粮食。到达第三年,他们就可以按照标准上缴50%。

此时作为第一年。作为这个公式的起始点,基数越大。那么到后面发展的速度也就越快。

此时粮食价格因为人口增长变的供应紧张。平均一石30公斤,要一两银子左右,那么一个人200公斤,就要七两银子?大规模的收购粮食,粮食必然会涨价。当然,作为一个上千万人口的大省,在山东数十万人的粮食收购,有多大的市场反应?随着这些粮食收购,也有大量本地人口转移,会全国沿海收购,但有火车的地方自然简单,省钱。

我倾向于粮食不会大规模涨价。一人口粮涨价7两银子是足足够的,因为还包含孩子。

此时开完会,定下规章。从3月中旬开始,正式在北方开始招人,在整个沿铁路带开始大规模招人。提前回去就开始物资储存准备。

凡是应招的人员提供基本口粮,但是要写合同,到天津免火车票,直接到锦州安置,一直到农作物播种时间前一个月。为标准。之后再招聘相同的人数。

大家是真的顾前不顾后啊。拆东墙补西墙,也要把人数给干上来。这时候再藏钱那就是真的傻啦。

再直接一些。这是一笔生意,非常赚的生意,大概率会包赚。这笔生意要怎么计算呢?去掉前期投入,每年50%的收益。你想一下,你投入100块钱,然后等三年后每年,年收益50块钱。你想一下这笔生意有多赚。

上千万两的白银被预定出来,各方去筹措。大家对比一下前面钢铁厂,那也是很重视的东西。一年多时间才慢慢通过招股,分批到账。

这一次呢,从开会决定到实际行动,不过一天时间。就预定出了上千万两白银。除了满清,也就是北洋,有这个实力玩得动。

这一千万两白银就是奔着第一年就移民100万人去的。4个月抓紧,移民50万。消耗银子粮食350万两,过了时间再安排人员50万人消耗700多万两。

大家对比一下北洋新军。嫡系部分两部分1.5万人加袁世凯一部2万人,一人一个月是四到五两银子。一个月是大概10万。一年120万。一杆步枪大概要20两银子,加子弹那就是50万两银子,其中还有三分之一的炮兵,炮兵肯定比步兵要贵得多呀。按照300万两银子。加上军管各种开销,四五百万两银子打得住吗?

但这四五百万两多少是国家财政在开支,多少是北洋在开支?这个时期,清国除了新军的六万人。在地方还有账面上的,防止人民反抗的,大概七八十万总是有的。

这七八十万正规军,他们的军饷大概是新军的一半。大概两三两银子。两三两银子。

折合物价大概就是90kg到60kg粮食。一年700kg到1000多公斤。一人要吃200公斤。平时稍微花销一下,自己老婆孩子吃一些。大概也就这个水平线了。

加军官,平均每人三两,每月240万两,一年3000万的开支?(清朝财政一年一共**千万两)

等清朝没了,钱去了哪里?军阀混战消耗光了,交税的地主揣兜里啦。

当然,我只是往绝对充足的方向算的。算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看的人,大概有概念。我们不少人都看过清朝时的人们的照片。他们一年可以保证200kg的食物供应吗?清朝兵丁的计算是将所有的生活用品全部包含在内的。

我查了一下,在中国的票据时代,一个工人每月大概是。16kg一个白领大概是14kg。除了粮食供应,应该还有其他供应油布盐等不包含在里面的。

等大规模赚钱的时候。要应付各种开销,比如组建最少20万人的部队保卫东北,20万人的武器弹药。但这笔生意只要做下去。十几年之内向东北移民1000万人以上。横扫整个中国。都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建国的时候,当拿下东北,而东北有3000万人。那么最少可以拿出1500万人的粮食供应。少算一些,算1000万人。蒋介石有多少军队?也就是几百万军队。双方的实力其实差距不大。但是在组织模式上,已经完全开始盖过国民党集团。

而且就是因为可以拿到东北每年1000多万人的粮食供应。日本才可以支撑他那几百万人的陆军部队,加上几百万的后勤人员,机械,武器生产各个环节的工业人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