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29鼎故革新

清末1895看观你好 29鼎故革新

簡繁轉換
作者:蝼蚁观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1 14:33:37 来源:源1

29鼎故革新(第1/2页)

张克不是军事家,张克是社会观察与实践者,未来战略设计者。

不懂军队的细节,但见过驻扎在唐山聂士成部秋操演练和实炮射击,知道炮弹的制造流程,见过账目价格。

主动参与展开了北洋东北军屯计划,在天寒地冻中伐木取暖,苦熬的无奈。

见过实际操作前是如何计算人力价格的冰冷。

见过当官的有权的如何暴力做事,强行推行自己的意志,政变和清洗。

去过山东,见过灾民,大冬天修河工人的痛苦,死人遍地都有。

煤矿与铁矿开采事故,机械厂事故,钢铁厂事故,各种工业生产的死伤,惨状。

都在眼前,但是值得,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让一切变得值得是此辈的责任。

当李鸿章看到张克递过来,关于发动民壮,储备兵员,建立督战队,制定计划,层层抵抗,用人消耗炮弹的战略计划,也是不由失神。

“我年轻时,和太平天国交战,顾忌死伤,于是用计,骗降杀之,母亲知道后写信来劝谏我,说人无言不立,怕我不得善终。我给母亲回信时,说我相信杀人是必要的,他们日后必反。杀人是为了现在和将来活人,少死人,哪怕杀降不详,日后死于非命,我也认。但后来我的敌人们,少有人降,多至战死也不降,多添死伤,你说是我的报应吗?”

“老师,但凭无愧于心而已。”

“哎,人老了,就喜欢多愁善感,就照此实行。希望是值得的。”

三月张克安排了亲族,带妻子,随第一批,招收的移民出发,先到唐山,拜会了聂士诚,取了一批武器,后面按需要,再陆续有武器生产出来,从南方来,从国外来,东洋来,西洋来。

主要关于敌人从海上来,直插天津,甚至进攻唐山铁厂。济南,天津,唐山,锦州,一线的沿铁路站,电报架设已经在实行啦。后续的警戒,提前的准备,望其费心,早做打算。

关于消耗炮弹,用坚持换停战的方略,提前挖战壕,工事,多准备少死人。

说聂士诚是人中龙凤不为过,精明强干,让人放心,直言张克在东北忙就是了,关内自己和李鸿章会想办法,别小看老一辈。

带爱莲参观了,自己主持建设的1号钢铁厂,沿途和不少认识的老工人打招呼。说起自己1895回国,1896在中堂回国后上门自荐,受到支持和友文一起把厂子一点一点办起来的过程。

晚上和苏进一家吃饭,结婚比张克早多啦,孩子都会跑了。完了她们知道有事谈,给了空间。

苏进介绍了情况。一号厂从筹建到现在已经两年了,慢慢走上正轨,煤矿,铁矿开采开始跟上需求,100吨高炉开始稳定出铁,三万吨的钢产能开始完全释放。

还有0号厂,小高炉。全年生产不停,产了6千吨铁出来。附近配套的各种厂子,用钢铁做成品的铁钉,农具,刀具,斧子,枪械,工具,炉子各种物品。

主要还是优先配合供应钢轨铺设进度。绥中到锦州110公里,要一万吨钢轨。去年勉强可以供应的上。今年天津到济南的铁路开修,就简单了,350公里,三万五千吨左右,在山东腹地人多,不用一年修成,1号厂不够。但2号厂已经开始差不多试产了,五月前会上正轨,制约的是煤矿,铁矿,但一年增产1.5到两万吨钢铁的供应是没问题的。

人工加机械,每人每天出煤一吨左右,每天一万多吨的煤消耗,光是供应我们铁厂就2万人,加开平煤矿,每天增加的各种厂子,盖房子,做生意,唐山人口快速朝十万人以上去了,两年前谁敢想?

但这片的官不行,碍不到我们的事,没胆子,但也不会做事,人多了,事就多,需要有能力的人来管。

推荐了留日同学,钱仲,说他对日本城市规划,有见解,张克可以去见见。

张克去年在京,广泛交际,结识人才,变法事败,有不少人失散,但也有不少抽身而退,来唐山的也不少,比如老前辈容闳,作为最早的留学生,人年纪又大,不是张克能比的,到唐山,各类相关厂子,不少是人家联系,搭桥从美国购买的。

要不然有钱,没眼光,没路子,什么也办不成。

钱仲也是见过,和李鸿章打电报,安排到地区长官副职上去,没啥好说的,事情很急,一切都要特殊办理,要做好一切需要的保障,但没资历直接上还是难,先上副职干事,把事情做起来,名位的事将来再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29鼎故革新(第2/2页)

剩下的西学人才,每个张克都很宝贝。

东北先修房子,基础,明年再过去,唐山房子基本建设还是比较好的。现在都被拉去教学生了,移动临时大学,主要是翻译教材,准备大量硬刷,以备推广。

随着东北计划的推进,大量基础岗位需要人手,张克计划以此为理由,兴建教育,彻底绕开传统四书五经的路子,新党没干成的革新教育,张克要在东北实行,传统读书人教人识字,然后直接把西式系统教育铺设起来,识字的人,自学成才的路子打开。

所有基础岗位不识字,都是不能升百人管理以上的岗位的,将来过度下,基础管理岗位不识字也不行,强迫有上进心的人识字,内部政治宣传工作才可以打开,在日本待过,选传有多重要,报纸的作用都是理解重视的。

前面我提过,在一个农业社会90%的人都是负责生产能量。他们都是被固定在岗位上的人。剩下10%有一定的自由。

告诉大家一个恐怖的事情,这个社会上美好的东西是少的,不够分的,需要争抢的。

再告诉大家一个恐怖的事情,在一个非常成熟的社会之中。最好的东西,他的争夺内卷是非常厉害的。

比如在清朝做官。做官需要多少人?但有超过多少倍的人在为此努力?一层一层每一级淘汰的和通过的比例,都可以达到十几倍以上。

而随着张克在东北计划的实行。希望东北农和非农的比例,会在几十年之内达到50%对50%。大家都说清朝的城市率只有1%。也就是说。大城市只有400万人,再分的充裕一点600万人。

而东北会在几十年之内达到1000万人以上的城市人口,或者说是非农人口。这代什么?这代表上升的通道途径打开了,只要你有努力,有一定的本事,或者运气,就有很大概率,可以有一些上升空间,离开农业领域。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为何朝气蓬勃?就是因为上升的途径打开了。

传统社会之中,一个社会有10%的能量富余,被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而他们的子女后代最起码,可以以每代两倍人的速度增长。

那么你们想一想,他们自己都不够分的高级岗位,有多少可以流通到下层人手中?自己都要讲究嫡庶有别,内部竞争,社会何以不会变的死气沉沉?

而随着上升通道如此剧烈的打开,就算他们把出奶的力气都使出来生孩子,也不可能占据所有的岗位,数千年来,第一次努力就有回报,你不疯狂?不兴奋?

只要张克把规矩定好,最起码有80%以上,从底层上升的人,可以用来平衡传统贵族,代表新生派别对传统的老派别进行压制革新。(二十年一代人,上层的比例是多少?自己算,革新时间持续多久?多久稳定下来?几代人时间,多少时间反复?新国建立,不直接考官,等一代人成长,都不是假的,有考量的)

只有做到这样的事情,只有权力阶级阶层大变,传统惯性,思想,风气大变,才能算得上是变革一个国家。

像现在这样的事,就算做成了,如果把东北变成另一个人口稠密的内地,再数十年后,让人们在食物短缺中挣扎,只是自己受益,阶层突破,那又有什么意义?

是的,关键是那10%的社会能量剩余被当权者投向何方。

张克,要将那10%的能量挤出来投向工业。让那10%的能量,每年不断的按比例增长,体积变得越来越大,非农比例越来越大。进入工业生产模式,以此来追求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同社会。

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没有上千万的人和自己一起努力是什么也做不到的。

现在看起来也是人脉很多,但是几十上百人做得了什么事情?

读书的时候,一个老师可以教50个学生。如果自己的势力可以每年1倍的速度增长。那么张克希望读书人,可以以每年三倍以上的速度增长。

如此才是鼎故革新,当新人以不受传统规矩控制的姿态,肆意生长,变革世间,江山依旧,只是换了人间。

才算实现心中抱负,此世不负人,也不负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