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 第340章 朱元璋手起刀落:咱听马天?

和林城,夜深。

城楼之上,火把下,是来来回回的巡城卫,如鬼影一般。

城门外,就是明军数十万大军的营帐,那些黑沉沉的帐篷在夜色里连成一片,像蛰伏的巨兽,只等一声令下便会扑上来撕碎这座城。

...

北风卷沙,吹过残破的城墙。

那是一道早已被遗忘的边墙,砖石间长满枯草,裂缝里嵌着锈蚀的箭镞。远处,一座荒废驿站孤零零地立在黄土坡上,门匾歪斜,字迹模糊不清,依稀可辨“居庸”二字。

闻心踏足于此,白衣已染尘灰。他手中握着一封泛黄的家书,纸角破损,墨迹斑驳,却仍能认出几行小楷:

>“吾妻卿卿如晤:

>北地苦寒,戍役日久。今秋粮断,同袍相食者三。然我志未改,守土一日,便不负朝廷俸禄、乡亲嘱托。若吾不归,请抚幼子成人,教他识字读书,莫效父命丧于无人知处……”

信尾无名,只画了一枚简陋指印??那是不会写字的人留下的签名。

闻心将信贴在胸口,闭目良久。风从背后袭来,带着百年前的冷意,仿佛无数亡魂正贴耳低语。他睁开眼,轻声道:“你说‘莫效父命丧于无人知处’,可你不知道,你的儿子后来考中秀才,在县志里补上了你的名字;你的妻子活到七十九岁,每年清明都带着孙子来这关外烧纸祭酒。你们一家,从未真正断绝。”

他说得平静,可声音微颤。

忽然,地面轻轻震动。

不是地震,而是某种沉睡之物正在苏醒。驿站地下,一道石门缓缓开启,露出向下的阶梯,与紫金山下那条螺旋石阶竟如出一辙。不同的是,这里的墙壁布满裂痕,每一道裂痕中都渗出暗红血光,如同血管搏动。

闻心拾级而下。

殿内空旷,中央立着一块残碑,形制与第八碑相似,却黯淡无光,表面浮刻八个古篆,却被一层黑雾笼罩,勉强可辨其文:

>**情之所钟,虽死不悔。**

但“悔”字已被划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朱笔写的“**灭**”字。

“原来如此。”闻心叹息,“你们不仅篡改诏书,连记忆本身也要二次封印。”

话音刚落,四壁壁画骤然亮起。画面中,一群身披黑袍之人围坐铜炉,将一卷卷竹简投入火中,火焰升腾之际,竟有无数人脸在烟雾中挣扎哀嚎。其中一人抬头望向画外,面容赫然是年轻时的朱元璋。

“洪武五年,朕下令焚毁所有边军私信。”虚空中响起冰冷的声音,“凡提及饥寒、怨怼、思亲者,皆属动摇军心,一律销毁。若有藏匿者,诛九族。”

闻心冷笑:“所以这一封未寄出的家书,就成了漏网之鱼?它没能进入官方记录,也没能落入火海,只能在这风沙之间飘荡百年,成为一段‘无主的记忆’?”

“正是。”那声音回应,“此地名为‘弃忆窟’,专为囚禁那些不该存在、却又无法彻底抹杀的记忆而设。它们既不能归入承忆门,也不能化为尘土,只能在此永世徘徊,直至腐朽。”

“可人心不死。”闻心缓缓前行,足下青砖绽开细嫩桃枝,一路蔓延至残碑基座,“只要还有一人记得,记忆就不会真正消亡。而这封信??”他取出家书,高举过顶,“它本该抵达终点,却被命运阻隔。今日,我代其走完最后一程。”

他将信贴于碑面。

刹那间,黑雾翻涌,化作巨蟒扑来。闻心不动,只是轻抚胸前玉简,口中吟唱起一首渔谣。歌声清越,如春水破冰,所及之处,桃枝疯长,缠绕黑雾,将其寸寸绞碎。

残碑开始震颤。

碑心裂开一道缝隙,从中涌出滚滚记忆洪流??不是文字,不是图像,而是纯粹的情感:一个男人跪在雪地中抱着同伴尸体痛哭;一位老母在村口日夜张望,直到双目失明;一个小女孩攥着父亲送的木马玩具,喃喃自语“爹爹明天就回来”……

这些都不是史书记载的内容,也不是家族谱牒中的条目。它们是被刻意忽略的细节,是宏大叙事之外的微光,是历史车轮碾过后留在泥土里的泪痕。

闻心盘膝坐下,将两具无弦琴并置膝上??一具来自守灯堂,一具竟是从这地宫深处自行浮现,琴身上刻着“戍边三十年陈十三制”。

他十指虚按,无声奏响。

这不是为了唤醒某个人,而是为了让千万个像陈十三一样的普通人,重新获得被讲述的权利。

琴声无形,却撼动天地。

地宫之外,大漠深处,一夜之间开出万朵桃花,粉白娇艳,生于黄沙之上,根系深入干涸河床。牧民清晨醒来,惊见此景,纷纷跪拜,称其为“亡魂花”。

与此同时,金陵城内,守灯堂井水再度沸腾。

慧贞正在镜前静修,忽觉青铜镜剧烈震动,镜面浮现一行血字:

>“北疆有孤信,困于弃忆窟。

>八碑之力难达,需承忆之人亲临。”

她猛地起身,转身欲唤阿宁,却发现堂中已空。只有井边石台上,放着一把断弦古琴,琴旁压着一片桃叶,叶上写着两个字:

**我去。**

慧贞怔住,随即苦笑:“你总是这样,一声不响就走进黑暗里。”

她抬手掐算天机,眉头越皱越紧。良久,喃喃道:“不对……这次不一样。弃忆窟不在五行之中,也不属阴阳之界,它是‘遗忘’本身凝结成的空间。寻常记忆之力无法穿透,唯有真正的‘共情者’才能进入??也就是说,闻心若失败,不只是身死,连灵魂都会被抹去,仿佛从未存在过。”

她猛地抓起银剑,冲出门外:“念汐!备马!我们得赶在他彻底消失前找到回路!”

与此同时,紫金山皇陵深处,第八碑忽然发出嗡鸣。

碑体透明如水晶,内部光纹流转不息,此刻却出现一丝裂痕。值守老兵惊恐发现,碑底原本平稳燃烧的长明灯,竟有一盏自行熄灭。

更诡异的是,那盏灯对应的名签上写着三个字:

**闻心灯。**

皇宫之内,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章。

突然,御案上的砚台无端倾倒,墨汁泼洒而出,竟在纸上形成一幅地图??正是北平以北的边陲地带,一点红光闪烁不止。

老皇帝盯着那点红光,久久不语。

良久,他低声问身旁太监:“今年……是洪武多少年了?”

太监恭敬答:“回陛下,如今已是建文十二年。”

朱元璋摇头:“不对。在我心里,还是洪武。总觉得有什么事没做完,有个承诺没兑现……”

他站起身,走向乾清宫后殿。那里供奉着马皇后灵位,香火常年不断。他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声音苍老而疲惫:

“你说希望百姓能自由记其所爱……我已经做到了。可为什么,心里还是空的?”

话音未落,灵位前烛火忽明忽暗,最终凝聚成一道光影??竟是马皇后年轻时的模样。她望着丈夫,眼中含泪:

“因为你忘了自己也曾是个会哭会痛的人。你烧掉了太多不该烧的东西,包括那个曾跪在雪地里为你送饭的少年兵,包括那个替你挡箭而死的亲卫队长,也包括……我临终时想对你说的话。”

“你想说什么?”朱元璋颤声问。

“我想说,别怕软弱。记住他们,不是罪过,而是恩德。”

光影消散,只剩一缕青烟袅袅升起。

当夜,皇帝召集群臣,下旨重启“承忆司”,由太子亲自督办,派遣使者前往各地搜寻遗落民间的历史碎片,无论是一封家书、一首民谣,还是一块残碑,皆视为国宝收录。

而在北疆弃忆窟中,闻心的琴声已达巅峰。

残碑崩裂,黑雾尽散。

那封家书化作一道金光,直冲云霄。它不再是一张纸,而是一段完整的记忆链:从写信那一刻起,到妻子读信落泪,再到儿子长大成人,孙辈听祖母讲述祖父故事……层层递进,绵延不绝。

金光贯穿苍穹,最终落在北平城郊一处荒坟前。

坟头早已坍塌,杂草丛生,唯有一块歪斜石碑,上书“陈氏十三之墓”。金光落下瞬间,碑文重焕光彩,泥土自动翻动,竟生出一棵桃树,花开满枝。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江南村落,一名白发老妪正在灯下缝衣。忽然,她心头一震,抬头望向北方,喃喃道:

“老头子……你终于回家了。”

泪水滑落,滴在针线之上。

地宫之内,闻心缓缓睁眼。

他看见自己双手正在消散,化作点点萤火,随风飘去。他知道,这是代价??以自身存在为引,打通被封锁的记忆通道,必然导致“我”的概念逐渐瓦解。

但他笑了。

因为耳边传来新的声音:孩童在学堂朗读《万民录》片段:“洪武五年,北平戍卒陈十三,守边三十载,殁于风雪。其妻李氏守节五十年,育子成才。孙陈文远,中举后返乡建祠,题匾曰‘不忘’。”

还有旅人在忆亭歇脚时感叹:“原来真有这样的人啊。咱们今天走的这条路,就是当年他们用命守住的。”

更有诗人在月下提笔写道:“一纸家书越千年,万里孤魂归故园。莫道边关无故事,春风年年度玉门。”

闻心听着这些话,身体愈发透明。

就在他即将彻底消失之际,一道身影疾驰而入??是念汐,手持银剑,发丝凌乱,眼中布满血丝。

“闻心!”她嘶喊,“坚持住!阿宁找到了‘反溯之法’,只要你还留有一丝痕迹,我们就能把你拉回来!”

闻心看着她,温柔一笑:“不必了。我不是死了,我只是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存在。你看??”

他抬手指向穹顶。

那里,原本漆黑的岩壁竟浮现出万千星辰般的光点,每一颗都在轻轻跳动,如同呼吸。仔细看去,那些光点竟是无数微小的纸灯,每一盏下都挂着一个名字。

“这些都是曾被遗忘的人。”他说,“现在,他们有了归处。而我,将成为守护这片星空的风。”

念汐跪倒在地,泪水滚落:“可你答应过要听我弹琴的……你说过,我的剑舞配你的歌谣最好听了……”

闻心伸出手,虚抚她的脸颊。虽已无法触碰,可那一瞬,念汐分明感到一阵温热拂面。

“我会一直在。”他说,“每当有人提起那段不该被忘记的故事,每当有风吹起纸灯,那就是我在回应。”

他的身形终于完全化作光尘,融入穹顶星河。

刹那间,整座弃忆窟轰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崭新的石坛,八角形制,与心阙玉台遥相呼应。坛中央竖立一碑,通体洁白,碑文仅有八字:

>**信至此,魂归乡。**

数日后,慧贞率众人将此地命名为“归信坛”,并立约:每年秋分,边民须在此点燃千盏纸灯,诵读一封遗落家书,以告慰亡灵。

多年以后,这里成了北方最著名的圣地。传说每逢月圆之夜,总能听见一阵渔谣随风飘荡,调子不成章法,却令人潸然泪下。若有孩童好奇追问,老人便会指着天空中最亮的一颗星说:

“那是闻心。他没走,他在替所有人记住。”

时光荏苒,又逢春日。

守灯堂桃林如海,芬芳十里。阿宁坐在井边,手中拿着一支新削的竹笛。

远处,几个孩子追逐嬉戏,嘴里哼着那首传遍天下的童谣:

>“哥哥莫愁前路远,

>天下谁人不忆君?

>一灯照破千年暗,

>万魂归来共黄昏。”

阿宁听着,嘴角微扬。

他将竹笛凑近唇边,轻轻吹响第一个音符。

霎时间,井中水波荡漾,一圈圈涟漪扩散开来,映出无数画面:北疆桃树结果,江南纸灯升空,西域商队在驿站歇脚时讲述东方奇谈,甚至连深宫中的小皇子也在背诵《万民录》选段……

忽然,一道萤火自北方飞来,绕井三周,悄然落入阿宁掌心。

萤火熄灭,留下一枚极小的纸片,上面写着一行稚嫩笔迹:

>“爷爷,我考上秀才了。娘说,你要是在,一定会高兴的。”

阿宁凝视良久,终于轻声说道:“听见了。我替你念汐姑姑,点了盏灯。”

他将纸片放入井中,任其顺水流去。

春风拂面,桃花纷飞。

远处山岗上,一座新亭正在修建,匾额尚未悬挂。工匠们说,等完工那天,要请阿宁亲自题字。

据说,那亭子的名字已经定了。

叫“闻心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