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红楼大官人 > 第八章 风波恶谁管瓦上霜

红楼大官人 第八章 风波恶谁管瓦上霜

簡繁轉換
作者:万里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8 14:42:48 来源:源1

第八章风波恶谁管瓦上霜(第1/2页)

今天在场的盐商,身家最低的也得有十几万两,大一点的都得三五十万,像施尧前这级别的,可超百万身家。

就算花在宅院这样的不动产,和女人这样的易动产上一半,那至少也该有五十万两浮财才合理吧?

林如海看着这包东西也惊呆了,贾雨村极小声的问道:“会不会是盐捕们……”

林如海摇摇头,盐捕绝不敢私吞抄家之物,至于原因,是个大秘密,这个场合林如海是不能告诉贾雨村的。

“铁捕头,派人拿本官名帖去通知扬州知府。让他派兵,把施尧前的宅子挖地三尺,看能不能找出新东西来。

本官即刻上书朝廷,行文各处,凡是银号、商铺,有施尧前财产及股本者,出首者有赏,隐匿者同罪!”

贾雨村小声对林如海说了几句话,林如海点点头,目光再次扫向台下的盐商们。

“你们平日声气相通,施尧前谋害本官之事,要说一无所知,是绝无可能之事。

但本官不愿随意株连,知情者不以为罪。但凡是施尧前的同谋,都逃不掉抄家之罪。

本官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凡是有人能出首同谋者的,本官就把被抄家之人的盐引份额,分给出首者!”

众盐商面面相觑,眼中都闪烁着复杂的眼神。这可是一次巨大的利益再分配啊,可是这肉太烫嘴了!

见众人沉默不语,贾雨村轻咳一声:“林大人,不见棺材不落泪,是人之常情。

你夫人和公子皆因这些盐商而亡,便是做事过分些,想来朝廷也定会谅解大人的。

盐商嘛,谁都能当的。就算这一批都抄了,百姓也不会没有盐吃。自会有人捧着银子,跪求朝廷接手的。”

林如海原本是想演戏恐吓众盐商的,可听贾雨村提到死去的妻子和儿子,心中悲痛怒火也真难抑制了。

他一拍惊堂木:“所言不差!既然你们谁都不肯说,可见是蛇鼠一窝!我夫人和儿子的死,你们都脱不了干系!

今日我拼着这身官服不要,这条性命不惜,也要为我夫人儿子报仇!

来人,拿出账册,所有在册盐商,先查封仓库,再查封码头,有一粒官盐私卖,私引夹货者,一律拿人抄家!”

众盐商大惊,他们原本默不作声,就是打定主意法不责众,料想林如海不敢掀翻桌子。

因为真查起来,哪有遵纪守法的盐商?不查,个个都是楚楚衣冠,一查,个个都是牢底坐穿。

巡盐史权柄极重,属于钦差级别,虽然品级不高,但只要与盐务相关,可以直接调用本府军队,连知府都要听命配合。

但这权利是双刃剑,轻易不能动用。小打小闹可以,一旦打击面过大,必然会造成短时间内盐道不畅,盐税混乱。

何况盐商们又不是只给巡盐史上供,朝堂中直接或间接拿过盐商钱的官员不少,这些官员必然会对破坏规矩的人群起而攻之。

朝廷派你当巡盐史,是让你稳定盐务,让朝廷的税收稳中有增,不是让你掀桌子搞大洗牌的!

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朝廷降罪,罢官免职,如果严重点的,搞不好还会坐牢甚至流放。

可随着林如海拍案而起,盐商们忽然想明白了,这次的事儿与以往不同啊!

人家的夫人和儿子都死了,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有理智的官员,而是一个杀红了眼的丈夫和父亲!

同行是冤家,本来盐商之间也都是利益勾连,哪有多少真情?之前不过是都不愿意当出头鸟,怕被人报复罢了。

但眼看今日林如海是不死不休的架势,被举报出来的人,就算侥幸活命,也得牢底坐穿,没有报复能力了。

事已至此,还不如斩草除根,何况出首之人还能瓜分那些道友们的盐引份额,这还用考虑吗?

一个反应最快的盐商站起来,指着另一个大声喊道:“大人,我出首,赵德柱与施会长……不,施尧前过从甚密!

他就是施尧前的狗腿子!大人之前严查私盐时,他便曾联合我们出钱,给朝中大官供奉,想把大人调走!对大人下毒之事,他必然有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八章风波恶谁管瓦上霜(第2/2页)

一石激起千层浪,被举报的赵德柱面如死灰,指着举报者怒吼。

“你血口喷人!我一向忠君爱国,从不做违法之事!

施尧前身为会长,我不明真相之前,为他奔走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你所说的什么供奉上官,要把林大人换走之事,我并不知情……”

然而不等他辩解完,又有好几个盐商站出来,指出举报者所言不虚,赵德柱也曾找过他们。

举报这种事儿,就像脱衣服,看似一道道防线,其实只要撕开了第一道口子,后面的抵抗就形同虚设了。

举报的人越来越多,而被举报者也不甘坐以待毙,疯狂攀咬指认举报他们的人。

但贾雨村弄出这个场面来,就是让他们互相攀咬的,这里有心理学和统计学的双重原理。

群体无意识,统计有规律:在不能串供的情况下,互相揭发,人越多,最终的结果越趋近于真实。

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最终被指认最多的,就是之前贾雨村记下的那几个面色尴尬之人。

见差不多了,贾雨村咳嗽一声。林如海此时也已冷静下来,知道自己终究不能闹翻了天,便也就此收手。

那几人既被众人指认出来,心里也没了依仗,稍一动刑,也就招了,但都只认从犯,皆言是施尧前主谋。

盐商们纷纷招供说:林如海来之前,施尧前便是淮扬一代的盐商之首。

在明面上,他拿的盐引最多,在暗地里,他养着一支庞大的私盐贩子。

这支私盐贩子都有武器,遇到大股官兵则逃,遇到小股官兵则杀,行事猖狂,获利巨大。

历任盐运史,或被盐商们花钱喂饱了,或自身能力有限,对私盐之事,或不能管,或不愿管。

一些盐商也想赚暴利,又没有自己的可靠渠道,只能依附施尧前,出钱出盐,入股分利。

今日被举报的这几个盐商,便是与施尧前关系最紧密的几个,虽然行事隐秘,但却瞒不过同行。

虽然他们都说只贩私盐,并不知冰霜草之事,但信与不信,却都在林如海了。

从始至终,施尧前都昂首挺胸,毫不辩解,甚至主动替那几个盐商开脱,倒是让贾雨村刮目相看。

林如海将其他盐商放回家中等消息,此时知府急匆匆地带着城中官兵赶到,头上官帽都还歪着。

个人观点:这本书中会偶尔插播一些个人观点,毕竟大家看的是一本红楼书,不能光爽,也得有点深度,显得咱们这本书的读者们素质过硬,学识够深。

林如海一家在红楼梦中堪称最惨的一家,没有之一,甚至比甄士隐家还惨。

不但夫妻先后病死,儿子三岁夭折,剩下一个林黛玉也是弱柳扶风,七灾八难,最后年轻轻的咳血而死。

这未免太巧了,也没听说林如海和贾敏的祖上有啥先天性的遗传病。所以综合来看,林如海一家很可能是被害死的。

至于如何害,考虑到全家都不是暴毙而死,那很可能是药性缓慢,不易察觉的毒。

至于为何推测是盐商下的手,在原著第十九回中,贾宝玉为了逗林黛玉笑,给她讲过一个“耗子偷香芋”的故事。

说扬州城外有一群耗子,要进城里偷东西,因为寺庙里的香芋最难偷,一个小耗子善于变化,变成了一个小姐,说这才是真正的“香玉”,可以混进庙里偷来。

这一段,很可能是在隐喻林府惨案根源。下手的耗子可能是盐商,但那一窝耗子中却有更神通广大的。

如果林如海忠心皇上,相对清廉,那么利益受损的就不止是盐商,还有历任盐政官员。

林如海同意林黛玉进贾府,应该也是为了保护林黛玉,在贾府里虽然伤心孤独些,总比在自己身边安全。

看前方,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真雨村入红楼不能白入,定要杀他个七进七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