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 第25章 郡府推广:“税收仪表盘”的汉朝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第25章 郡府推广:“税收仪表盘”的汉朝

簡繁轉換
作者:风渡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04 17:18:40 来源:源1

第25章郡府推广:“税收仪表盘”的汉朝版(第1/2页)

平县折银改革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三天就飞到了郡府所在地——清河郡城。太守看完功曹史的奏折,拍着桌子直呼“奇才”,当即下了道文书:召风渡墨即刻来郡府,给全郡各县的主薄、税吏传经送宝,一个月内,全郡推广平县折银之法。

风渡墨接到文书时,正在指导李铁山改进金属活字的拼接结构,看到“全郡推广”四个字,差点把手里的铁活字掉在地上。不是激动,是头大——他太清楚这些郡县官员的德性了,一个个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祖制就是他们的“免死金牌”,想让他们放弃沿用百年的实物税,比让老黄牛学耕地还难。

【作者插话:家人们!这波是典型的“基层试点成功,总部推广翻车预警”!风渡墨在平县能成,是因为他亲自蹲点、手把手教,可到了郡府,面对一群养尊处优的“职场老油条”,光靠嘴说根本没用!这场景像极了现代公司推广新系统,技术再好用,遇上抵触的部门负责人,照样推进不动!】

带着李铁山打造的三层木盒台账和金属活字换算表,风渡墨一路颠簸赶到清河郡城。郡府大堂里,早已坐满了各县的官员,一个个穿着体面的官袍,翘着二郎腿,手里端着茶杯,眼神里满是敷衍——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太守一时兴起搞的“形式主义”,听完就忘,根本没必要当真。

果然,风渡墨刚拿出账本,想讲解折银缴税的核算逻辑,底下就有人开始窃窃私语。邻县的主薄王大人,偷偷跟身边人嘀咕:“这小子也就运气好,在平县瞎折腾出点动静,还真当自己是理财高手了?咱们县山路多,百姓连银子都少见,折银?纯属瞎胡闹!”

风渡墨假装没听见,继续翻着账本:“各位大人请看,平县推行折银后,税收损耗率从三成降到了2%,国库实际增收……”

“风主事,”王大人突然打断他,放下茶杯,皮笑肉不笑地说,“你这账本上的数字倒是好看,可我们这些粗人,哪看得懂这么多密密麻麻的字?你说损耗降了,怎么降的?你说增收了,增在哪了?光靠嘴说,谁信啊?”

这话一出,底下立刻响起一片附和声:“是啊,我们看不懂账本!”“还是实物税简单,收粮入库就行,哪用搞这么复杂!”

风渡墨心里早有准备,他微微一笑,对着门外喊了一声:“李铁山,把东西抬上来!”

只见李铁山带着两个伙计,扛着一个半人高的木板架子走了进来。这架子是风渡墨连夜设计的,木板上被划分成三个大大的方格,分别用红、黑、黄三种漆刷了底色,旁边还挂着几十块刻着数字的小木牌,看起来像个奇怪的“靶子”。

【作者插话:来了来了!风渡墨的“降维打击”又来了!知道你们看不懂账本,直接上“可视化工具”,这波操作简直是古代版的“PPT汇报”,专治各种“我听不懂”的职场老油条!】

“各位大人,看不懂账本没关系,咱们看这个!”风渡墨指着木板架子,声音洪亮,“这叫‘税收仪表盘’,专门用来展示折银改革的成效!”

他拿起一块写着“30%”的红色木牌,插进红色方格:“这个红格,记的是以前实物税的损耗率,咱们全郡平均下来,每年因为运输、克扣、霉变造成的损耗,就占了税收的三成!”

又拿起一块写着“2%”的黑色木牌,插进黑色方格:“这个黑格,记的是平县推行折银后的损耗率,只用了半个月,损耗就从三成降到了2%!这中间差出来的28%,就是实实在在的银子,能给朝廷多养多少兵、修多少路,不用我多说吧?”

最后,他拿起一块写着“95%”的黄色木牌,插进黄色方格:“这个黄格,记的是百姓满意度。平县百姓缴粮时,要扛着粮袋走几十里路,满意度不足五成;现在折银缴税,揣着银子就能办,满意度高达95%!百姓满意了,缴税就积极了,咱们收税也省心,这不是双赢吗?”

说着,风渡墨让书吏把前一天平县的税收数据写在小木牌上,当场更新“仪表盘”:“大家看,这是昨天的损耗率1.9%,缴银率98%,百姓满意度96%,每天的数据都会更新,谁要是想查,随时都能看!”

原本吵吵闹闹的大堂,瞬间安静了下来。官员们都凑了过来,盯着“税收仪表盘”上的数字,眼神从敷衍变成了惊讶。刚才还质疑的王大人,指着黄色方格的“95%”,喃喃自语:“真有这么高的满意度?”

“王大人要是不信,”风渡墨笑着说,“可以派手下去平县问问,看看百姓是愿意扛着粮袋缴税,还是愿意揣着银子缴税。”

太守坐在主位上,看得连连点头,指着仪表盘问:“风主事,这黄漆的满意度,怎么还能涨?”

“回太守大人,”风渡墨躬身答道,“就像您家地里的庄稼,百姓满意了,‘收成’自然好!以前百姓缴税是被逼无奈,现在缴税方便又公平,他们自然愿意配合,甚至还会主动监督贪官污吏,咱们的税收自然越来越多,损耗越来越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5章郡府推广:“税收仪表盘”的汉朝版(第2/2页)

【作者插话:绝了!风渡墨这比喻太绝了!把百姓满意度比作庄稼收成,既接地气又有道理,瞬间就把复杂的治理逻辑讲明白了!这要是放在现代,绝对是顶级的汇报话术,老板听了都得拍手叫好!】

官员们的态度彻底变了,纷纷围在风渡墨身边,七嘴八舌地提问:“风主事,我们县粮商少,百姓换银子不方便咋办?”“要是遇到成色不好的银子,怎么核算啊?”“这三层木盒台账,我们县的书吏笨,学不会咋办?”

风渡墨一一耐心解答,还让李铁山现场演示金属活字换算表的用法,把各县的粮食种类、折算比例做成可替换的活字模块,官员们一看就懂,纷纷称赞“这法子太妙了”。

眼看推广会开得顺风顺水,风渡墨心里正高兴,眼角的余光却瞥见角落里一个熟悉的身影——杨维诚。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跟着来了郡府,正凑在郡丞耳边,低声说着什么,脸上带着阴鸷的笑容。

风渡墨心里咯噔一下,刚想走过去听听,杨维诚却突然提高了声音,故意让周围的官员都能听见:“太守大人,风主事这折银之法,看似美好,实则隐患重重啊!”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杨维诚身上。杨维诚清了清嗓子,摆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百姓手里的银子有限,都用来缴税了,万一遇到灾年,粮食涨价,他们没银子买粮,岂不是要饿肚子?而且折银会让百姓藏银不交,久而久之,国库看似充盈,而实际上在民间是缺少银两的,迟早要出乱子!”

这话正好戳中了一些官员的顾虑,刚才还热情高涨的大堂,瞬间又安静了下来。有几个保守的官员立刻附和:“杨老说得有道理,这折银确实风险太大!”“还是谨慎点好,别到时候出了乱子,咱们都得担责任!”

风渡墨没想到,杨维诚竟然会在这个关键时候煽风点火。他刚想开口反驳,却听见身后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杨老此言差矣!”

众人回头一看,只见李铁山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门口,手里拿着一块刻着“银粮换算表”的铁板,大声说道:“我娘就是平县的农户,以前缴粮,每年都要把一半的口粮拿出来,路上还得求人帮忙;现在折银缴税,她不仅留足了口粮,还能把剩下的粮食卖掉,换些银子买布料做衣服!百姓不是傻子,好不好,他们自己心里清楚!”

李铁山的话朴实无华,却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有说服力。官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再敢轻易附和杨维诚。

太守脸色一沉,对着杨维诚说:“杨老,平县的成效摆在眼前,百姓的口碑也摆在眼前,你要是再无凭无据地诋毁,就休怪本太守不客气!”

杨维诚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狠狠瞪了风渡墨一眼,悻悻地闭上了嘴。

【作者插话:杨维诚这老顽固,真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眼看推广就要成功,非要跳出来搅局,还好李铁山这匹“黑马”及时救场,用亲身经历打脸,这波反转看得太过瘾了!】

推广会最终圆满结束,各县官员都领了“税收仪表盘”的图纸和三层木盒台账的样板,承诺回去后立刻试点折银缴税。风渡墨送走最后一批官员,刚松了口气,太守就把他叫进了后堂。

“风主事,你这‘税收仪表盘’和折银之法,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办法,”太守呷了口茶,语气凝重地说,“但杨维诚的话,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折银改革触及了太多人的利益,不仅是这些守旧的书吏,还有那些靠实物税运输损耗牟利的贪官,甚至可能牵扯到更高层面的人。你接下来,要多加小心。”

风渡墨心里一凛,他知道太守说的是实话。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之前在平县,他面对的只是粮商和县尉;现在到了郡府,面对的是更庞大的利益集团,接下来的挑战,只会更加艰巨。

离开郡府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风渡墨走在清河郡的大街上,看着路边万家灯火,心里感慨万千。数据从不骗人,把复杂的成效变简单,才能让改革走得更远。他相信,只要坚持用数据说话,用实效证明,折银改革一定能在全郡落地生根。

可他没注意到,在他身后不远处,杨维诚正和一个穿着黑衣的人低声交谈。黑衣人递给杨维诚一个信封,杨维诚接过信封,脸上露出了一丝阴狠的笑容。

那么,杨维诚和黑衣人到底在密谋什么?那些靠实物税牟利的贪官,会不会联合起来打压风渡墨?风渡墨又将如何应对这新一轮的危机?咱们下一章接着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