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从三让徐州开始辅佐刘备 > 第50章 初见张纮

从三让徐州开始辅佐刘备 第50章 初见张纮

簡繁轉換
作者:旅游中郎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07 05:21:59 来源:源1

第50章初见张纮(第1/2页)

刘备看着堂下众人有些无奈,只得再次郑重澄清:

“诸位多虑了!备军中粮秣充足,兵甲齐整!此番确是为治乱安民而来,绝非为索求钱粮!诸位且放宽心!”

此言一出,堂中安静了一瞬。

怎么着?

还真有不偷腥的猫?

诸位代表先前的慌乱瞬间褪去,纷纷换上谄媚的笑,颂扬的声浪再次拔高了一个八度,可谓是谀词如潮,汹涌澎湃!

坐在刘备左侧首位的张昀,并没有在意这些奉承。他全程的注意力,都锁定在斜对面一位青年的身上。

此人身形挺拔,约莫二十六七的年纪,衣着简朴却气度沉凝。

虽然这位青年也是在跟着大家随声附和,但张昀就是觉得,他和堂中的氛围有些格格不入。

散会之后,张昀快步上前,在堂前的廊下将其唤住:“先生请留步!”

青年闻声止步,略带诧异地回身,张昀拱手一揖,仪态谦恭:“在下张昀,忝任玄德公帐下议曹从事。”

青年有些惊讶,方才他看这少年高居议事厅上首,原本以为是那位刘使君的亲近子侄,不料却是其麾下的幕僚。

不论是何原因,此人能以弱冠之龄出仕,且在此等正式场合居于上首之位,可见在刘备麾下分量不轻。

青年拱手回礼,语气谦和:“在下张纮,现为一介白身,尚未出仕。不知张从事唤住在下,有何见教?”

卧槽!

还真是他呀?

张纮、张子纲!

张昀刚才听他自报家门的时候,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这位张子纲在后世东吴的地位,堪比曹魏的荀攸、蜀汉的法正,一路辅佐孙策、孙权两代英主奠定了江东基业!

早年间张纮跟随孙策征战江东,小霸王占据丹杨、吴郡的过程中,多有赖于其筹谋定计。

他献于孙策的《江都对》,其中的核心战略与鲁肃的《榻上策》乃是异曲同工。足见顶尖智者对天下大势的洞察,往往是不谋而合、殊途同归!

(《江都对》核心内容为:据吴会、吞荆楚、划江而治、观衅中原、终成霸业以匡汉室)

这也意味着,顶尖智者间的交锋,往往都是在打明牌。简单来说就是“我知道你要这么做”和“我知道你知道我要这么做”的无限套娃。

孙策与袁术决裂后,击败了庐江太守刘勋,实力大涨。为争取朝廷认可,便派张纮出使许都。

张纮在许都,凭无双辩才与凛然气节,赢得了曹操及中原名士的敬重!

曹操欲强留其为己用,于是表奏其为侍御史。彼时心系汉室的张纮,也只得半推半就,留在了许都。

不久之后,孙策遇刺身亡,江东局势动荡。曹操想要趁机率军伐吴。

张纮挺身而出,以“乘人之丧,非义举也”力谏,并献策曹操表孙权为讨虏将军、会稽太守,承认其对江东的统治地位。

估计对于讨伐江东这事,曹操确实也有口嗨的成分,因此便顺水推舟同意下来。

这一举措避免了东吴过早与曹操决裂,又为孙权稳定内部争取了宝贵时间。

没过多长时间,“衣带诏”事件爆发,张纮对许都朝廷彻底失望,毅然辞去官职,返回了江东。

孙权待之如股肱,任命其为长史,与张昭并称“江东二张”,共同主持政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0章初见张纮(第2/2页)

在此期间,他调和淮泗集团与江东世族矛盾,推行宽政,安抚民心;

建言孙权广开屯田,任贤使能。重视农业生产,同时从严选拔人才;

还参与平定了江东内部的叛乱(如李术之乱),巩固孙氏统治。

黄龙元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建立东吴政权。此时张纮力主迁都秣陵(今江苏南京),并断言道:

“秣陵山川形胜,有王者之气,扼长江锁钥,控御东南!”

孙权纳其言,迁都秣陵改名“建业”。一举奠定了南京“六朝古都”的地位。

在张昀给刘备提供的人才库里,其实就有这位。

只不过他当年看的老版《三国演义》里,人物选角普遍偏大。在张昀的印象中,张紘一直是个四五十岁的形象。

却没想到,这位如今还是个不到三十岁的青年俊彦。

不过仔细想想也没毛病,这会儿的鲁肃才二十二,丞相才十四岁。

心念电转间,张昀嘴上却是没停:“哦?莫非阁下便是张紘,张子纲?”

张纮闻言一怔,说道:“在下表字正是子纲,张从事认得在下?”

“哎呀呀!原来真的是子纲先生当面!”

张昀脸上绽开热情的笑容,“在下久闻先生精研《易》《书》,学贯古今,才名播于江左!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接着他又小小恭维了一句。

“方才昀便觉先生气度非凡,迥异流俗,果然是名不虚传!”

张纮看着眼前这位热情的“张从事”,一脸真诚地说着恭维自己的话,当然也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只得拱手道:

“张从事过誉了!纮不过僻处一隅,偶读几卷残简。些许薄名,得入方家之耳,实在是愧不敢当。”

这句话是正经的谦辞。

他前些年曾被大将军何进征辟过,只是借病推辞没去。就这么一下,张纮的名声也绝不算“薄”。

张昀笑容不变,顺势探询:“先生过谦了。以先生大才,至今仍是白身,委实令人扼腕。不知先生……可曾有出仕济世之念?”

张纮心中微凛。

嗯?

这是要招揽我?

在张紘看来,刘备初掌广陵,想招揽本地士人入幕,以此来安抚众心,稳固统治,乃是当世的常理。

可如今天下纷乱,曹操、袁绍、袁术各据一方,局势尚不明朗。且他对刘备的底细也知之甚少,压根没想过在他这儿出仕。

而且这个时候张纮已经和孙策见过面了,因为对那个小年轻挺有好感,他还随口指点过几句。

不过自己家宅就在广陵,若贸然拒绝,引得新来的“刘使君”不快,难保不会招致祸端!

尽管那刘备方才在堂上显得颇为仁厚,但此等手握兵马的“军头”,其真实性情谁能料定?

张紘思来想去,也只能在面上堆起温和的笑容,谨慎措辞道:

“张从事谬赞了。纮自知才具有限,学业未精,尚需闭门苦读,潜心治学。出仕一事……确实未曾深虑。”

张昀听他婉拒,并不强求,反而更加尊重地拱了拱手。

“潜心向学乃士人本分!先生有此志向,实为我辈楷模,昀心中甚是仰慕!只是不知吾是否有幸,他日能登门拜访,向先生请教学问、聆听教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