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 第117章 蓬勃气象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第117章 蓬勃气象

簡繁轉換
作者:青衣江月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33 来源:源1

第117章蓬勃气象(第1/2页)

民国十九年,八月十日,上沪,黄浦江码头。

晨雾尚未散尽,江面波光粼粼,汽笛声夹杂着码头工人的号子,一如既往的喧嚣。

然而,这片耀眼繁华的表象之下,却是主权残破、社会撕裂与民族自尊的慢性失血。

而三颗历经沧桑的心,也从这里出发,怀着前所未有的沉重与期待,悄然登上一艘悬挂瑞士国旗的“莱茵河号”货轮,开启了前往“新东北”的旅程。

————————————

于右任、林森、邵力子三位老人,已脱去长衫,换上了半旧的呢料西装,戴着礼帽,手持文明棍,俨然一副结伴北上的学者或息影商贾模样。

虽经简单休整,眉宇间仍带着囚禁留下的疲惫,但更深邃的,是一种审视与求证的光芒。

他们此行,不仅是逃离虎口,奔赴新生,更肩负着一种无形的使命——

代表身后无数对南京失望、却又对东北将信将疑的党国元老、士林清流,去亲眼看看,那张汉钦治下的“新东北”,究竟是名副其实的强国基石,还是又一个精心粉饰的割据幻影。

————————————

“汉钦少年英雄,御侮之名响彻寰宇,然治国平天下,非仅凭血气之勇可成。”

林森望着窗外逐渐远去的上海外滩,声音低沉,

“百闻终须一见。此番,我等须得看个真切。”

邵力子扶了扶眼镜,接口道:

“子超兄所言极是。东北若能真如所言,吏治清明,实业大兴,民生安乐,则华夏复兴真有期矣。若不然……”

他未尽之语,充满了忧虑。

于右任虬髯微动,目光锐利:

“且看吧!若他真能做到‘华夏山河寸土不让’,内修政理,外御强虏,我于右任第一个为他摇旗呐喊!若只是虚张声势,哼……”

老人重重一顿手杖,表明心迹。

航行平静无波。货轮沿着海岸线北上,无线电静默,唯有海风与浪涛为伴。

贴身护卫的东北特工沉默而精干,眼神警惕,让三老感受到了东北方面对此次行程的极度重视与周密安排。

————————————

十四日,货轮悄然抵靠青岛港。

未有停留,旋即换乘一艘看似普通、实则经过改装的东北方面高速运输船“海安”号。

一出公海,视野尽头,一支规模不小的舰队正列队相迎!

为首的,正是那艘威名赫赫的巡洋舰“海圻”号,舰体修长,炮管森然。

其侧是同级舰“海琛”号,以及练习舰“肇和”号,另有数艘驱逐舰、炮艇如众星拱月般护卫左右。

共计十艘舰船,桅杆上猎猎飘扬的,是红蓝相间的东北海军旗!

“如此阵仗……”

邵力子扶栏远眺,声音有些颤抖,不知是激动还是感慨。

林森微微颔首:

“看来,汉钦是真心看重我等老朽,亦是在向外界展露肌肉啊。”

于右任则朗声一笑:

“好!有此强军护我海疆,何愁倭寇不灭!此乃国家之幸!”

舰队劈波斩浪,气势如虹。置身其间,三老心中那份因未知而产生的忐忑,渐渐被一种踏实的安全感与隐隐的自豪所取代。

————————————

八月十六日,清晨。辽东湾,营口港。

当“海安”号在威武舰队的护卫下,缓缓切入辽东湾平静的水域时,甲板上的三老,原本因海上颠簸而略显疲惫的身心,被眼前豁然展开的景象,激起了一阵又一阵难以言喻的惊涛骇浪!

旭日的光芒,不再是温和的抚慰,而是如同巨大的聚光灯,猛地打亮了这座沐浴在晨光中的现代化港口。

与上海外滩那种万国建筑杂陈、喧嚣中带着殖民混乱和历史沉疴的景象截然不同,营口港带给他们的第一感觉,是一种秩序井然的、充满力量感的、近乎未来的震撼!

————————————

目之所及,巨大的防波堤如同臂膀,环抱着宽阔的港池。数公里长的深水码头延展开去,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功能分区清晰明了:散货区、杂货区、油品专用码头。

高耸的龙门吊如同钢铁巨人,整齐列队,巨大的吊臂在晨曦中划出有力的弧线,精准地起吊着数吨乃至数十吨的货物。

这规模,这气象,竟让见惯了上海滩繁华的三老,一时失语!

这哪里是一个“北方港口”?

这分明是一座为工业巨人吞吐血脉的钢铁咽喉!

————————————

更令他们心惊的是那无声却澎湃的效率。

没有上海码头常见的喧哗、拥堵和苦力的号子,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机械般的精准韵律。

货车在规划好的线路上有序穿梭,轨道上的机车头牵引着长长的货列,调度塔台的信号旗和灯语清晰明确。

工人们身着统一的工装,动作麻利而专注,整个港口像一部上了润滑油的庞大机器,每个齿轮都咬合得恰到好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7章蓬勃气象(第2/2页)

这种高效、这种秩序,是他们在南京治下任何地方都未曾见过的,是一种超越了他们过往认知的现代性冲击!

————————————

而最刺激他们眼球、也最让他们心潮澎湃的,是港内停泊的那些船只。

除了熟悉的国内沿海货轮,最为醒目的是多艘悬挂着星条旗的美国商船,吨位巨大,船体崭新,正在紧张地装卸着机器设备和大宗商品。

但真正让于右任的虬髯微颤、让林森扶紧了栏杆、让邵力子下意识地扶正眼镜的,是远处油品码头上那令人瞠目结舌的景象——

一艘体量无比庞大的油轮,如同浮动的钢铁山脉,正缓缓离港。

那深重的吃水线,明确无误地显示它已满载!

船身上巨大的“美孚”标志,以及那从东北土地上产出的、象征着现代工业血液的石油,正被这万吨巨轮运往海外!

“这…这石油…竟已能如此规模出口?”

邵力子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昔日我辈奔走呼号,欲求一滴国产油而不可得…如今…如今竟已能以此巨轮,扬威于海上?!”

林森深吸一口带着海腥与机油混合气息的空气,喃喃道:

“此非止于商贸…此乃国脉之所系,国力之彰显啊!”

于右任更是激动地以杖顿甲板,朗声道:

“好!好一个营口港!不见租界之屈辱,但见自强之气象!”

“有此门户,何愁我华夏之物产不能通达四海!”

————————————

船刚靠稳,跳板放下。

一位身着深色中山装、气质儒雅沉稳的中年人已率数名官员在码头等候。

三老定睛一看,竟是曾任北洋国务总理、如今在东北任职的顾维钧!

“三位老先生辛苦了!维钧奉少帅之命,特在此迎候!”

顾维钧快步上前,执礼甚恭,笑容温煦而真诚。

“少川先生!”林森等人又惊又喜,连忙还礼。

他们没想到,张汉钦竟派出了如此重量级且在国际上享有声望的人物来迎接,这份尊重,让他们心头一暖。

————————————

寒暄过后,他引导三老踏上码头的坚实地面。

脚下是平整坚固的水泥路面,耳边是吊机运作的轰鸣与海浪的合奏,空气中弥漫着钢铁、机油和海风的味道。

顾维钧敏锐地捕捉到了三老的震撼,适时介绍道:

“三位先生所见,正是我东北‘建设新东北’计划之缩影。营口港区,日夜不息,不仅为我东北三千五百万军民输给养、运机器,更已成为连通太平洋彼岸之重要枢纽。

少帅有言,‘港口者,非仅货通之地,更为国威展示之窗’。”

随着顾维钧的介绍,三老边走边看。

但见货物周转迅捷,工人操作熟练,并无上海码头常见的拥堵与无序。

海关关卡手续简便快捷,官员态度平和,与南京治下关卡胥吏的刁难索贿形成天壤之别。

尤其那些美籍船员与东北职员交流顺畅,脸上并无在常南京治下港口常见的倨傲之色,反而显得合作愉快。

美籍商队的高级人员甚至主动向顾维钧这边点头致意,脸上带着对合作方的尊重,而非在南京常见的那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这一切,都无声地诉说着此地的主权尊严与商业自信。

——————————

穿过整洁的港区道路,直达营口火车站。

一座崭新、坚固、带有浓郁现代风格的站房映入眼帘,站牌上赫然是三个大字——“营口站”。

而轨道延伸的方向,指示牌上写着“光复铁路——往奉天方向”。

“光复铁路……”林森轻声念道,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去“南满”之旧名,冠“光复”之新称,其间蕴含的民族意志,不言而喻。

————————————

站台上,一列装饰庄重、擦拭得一尘不染的专列已静静等候。

机车头锃亮如新,车厢外观简洁大气。

顾维钧亲自引导三老登上中间最为宽敞舒适的一节车厢。

车厢内,装饰典雅而不奢靡,沙发座椅柔软舒适,车窗明净几净。

桌上已备好热茶和东北特产的点心。

随行的东北职员年轻干练,态度恭敬有礼。

当专列缓缓启动,平稳地加速,驶出营口站时,三老靠窗而坐,望着窗外迅速掠过的、充满生机的港城景象——

规划整齐的工人住宅区、技术学校以及正在建设的发电厂......

三老相视无言,却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光芒——那是一种疑虑尽消,希望之火被彻底点燃的光芒!

车轮滚滚,沿着光复铁路向北疾驰。

窗外,广袤的辽河平原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